阿 諾 菲 尼 的 婚禮

解謎世界名畫《阿諾菲尼的婚禮》!藏有不為人知的訊息

日本博學俱樂部《解謎世界名畫》

作為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的巔峰時間代表作,創作於1434年的《阿諾菲尼和他的新娘》(The Arnolfini Portrait ),是在油畫剛發明後所作的革新作品,充分發揮了油畫技法描繪細微處及其鮮豔色澤的特性,是一幅令人驚異的寫實作品。然而畫中卻藏有不為人知的繪畫訊息?

〈阿諾菲尼和他的新娘〉揚‧范‧艾克/1434年/油彩/倫敦國家畫廊。

在畫面中,描繪了出身義大利盧卡(Lucca)、住在布魯日(Bruges)的商人阿諾菲尼(Giovanni Arnolfini)抬起右手,並以左手托起女性之手的模樣。一直以來這幅畫被當作是描寫阿諾菲尼和妻子喬凡娜‧茄納米(Giovanna Cenami)的結婚誓約,也就是所謂的結婚證書。

請看看房間裡的各樣家具用品,這些畫得很精細的物品大多象徵了婚姻。首先是左邊窗前的蘋果和橘子,亞當的蘋果雖代表「原罪」,下面卻畫了代表純潔無瑕的橘子,代表兩人是在清清白白的狀況下結婚。

脫在左邊地上的木屐,源自於聖經「在聖地要脫鞋」的說法。吊燈(燭台)代表基督,上面只點了一根蠟燭,也表示這個地方是訂定婚姻盟約的神聖場所。再來看看畫在這對夫妻背後的小東西。右側床邊的椅背上畫了「童貞聖女瑪格麗特」肖像,她是守護安產的聖人。椅子邊上的小掃帚和隔著鏡子另一邊的水晶祈禱念珠,在當時這兩樣都是結婚賀禮。

又如兩人腳邊的小狗是夫婦間忠誠和繁榮的象徵等,在室內各處都畫了象徵結婚的物品。其中最明顯證明了這是結婚場面的,就是用拉丁文寫在鏡子上的簽名:「揚‧范‧艾克在此,一四三四年」。其實若凝神細看鏡中,可發現現場還有另外兩位人物。當時就算沒有祭司證婚,只要有兩位證人,在哪裡都可以舉行結婚典禮,這兩位應該就是證人。其中穿著藍色衣服的人物,咸認為就是艾克本人。

做為宮廷畫家而出名的艾克也受到商人階層的支持,據說和阿諾菲尼也很親近。身為朋友,艾克帶著祝福的心情描繪結婚場景,並為朋友的結婚作證留下了簽名。


其實是貴賤通婚?

這幅〈阿諾菲尼和他的新娘〉雖以充滿祝福的作品廣為人知,但近年來美術史家提出新的見解,足以顛覆這種說法。其實這段婚姻並未受到世人的祝福。其中一項根據便是阿諾菲尼的左手。畫中他抬起右手,用左手托著新娘的右手,但若是正式結婚,一般應該是彼此右手互握,因此有人提出疑問。所以這是身分不同的貴賤通婚,也就是俗稱的「左手結婚」。當時結婚的前提是要門當戶對,若不是,就不被承認是正式婚姻。

學者推論富裕的阿諾菲尼雖娶了美麗的女性,但因她出身低賤,因此不被承認是正式結婚。她算是現在所謂的同居人,或許更接近情人也說不定。

這種情況下,不論是新娘或她將來生的孩子都沒有財產繼承權,母子都處於極為不安定的處境。不過在丈夫活著期間,生活和身分都會受到保障;當時的風俗是在洞房的隔天早晨,贈與新娘適當的財產以保障其生活。這幅畫很有可能是描寫贈與財產和成為妻子的契約順利結束的情景。

到底是受到祝福的正式結婚,還是所謂的貴賤結婚,這幅畫真是越看越令人疑惑。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解謎世界名畫》

更多精彩名畫故事,請見《解謎世界名畫》

阿诺菲尼的婚礼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杨·凡·艾克创作的肖像画

这幅作品是乔凡尼·德·尼古拉·阿尔诺菲尼和他妻子的肖像画,作品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使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结婚照。

中文名 阿诺菲尼的婚礼 作    者 杨·凡·艾克 类    型 肖像画运    用 象征主义手法

阿诺菲尼的婚礼(The Arnolfini Portrait) 乔凡尼.阿尔诺菲尼夫妇肖像画(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Wife)

杨·凡·艾克(Jan van Eyck)1434年的作品。

阿尔诺菲尼的妻子常常被误认为是怀孕了,实际上她只是拾起裙角在胸前,是当时的一种流行。乔凡尼.阿尔诺菲尼来自一个商贾家族,从饰物以及房间的陈设不难看出他是相当富裕的。

象征主义

●伦理

两人物位置的设定表达传统的两性角色定位。妻子站在床边,靠房间的内部,象征她的角色是家庭主妇。而丈夫乔凡尼则站在窗户旁,开启的窗户象征外面的世界。乔凡尼直接与观赏者对视,而他的妻子则温顺地瞥着丈夫。

●宗教

窗台下有水果,是桔子。象征伊甸园般的纯洁和天真。(如果换成苹果,意义则大为不同)。左下角的木底鞋暗指婚礼,传统上在圣土举行婚礼,丈夫要为妻子准备木底鞋。吊灯在白天亮起一根蜡烛,象征圣灵。

●世俗

画面下方的小狗象征忠诚,也为画面增添了活泼的气氛。红色的床铺意喻性和爱。而妻子的绿色外套和略胖的身材象征生命和繁衍。白色的头巾象征纯洁。

这幅画最精要也最著名的地方就是中间的这块镜子。从技法上讲,画家对光的折射,镜子凸面以及金属质感的表现极为细致,堪称西方绘画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之一。

镜子中反射出新婚夫妇的背影以及门口的画家本人。而镜子上方是华丽的花体拉丁文:

Johannes de Eyck fuit hic 1434

翻译过来就是:

杨·凡·艾克在场 1434

使得这幅画成为了一张结婚证明。

阿尔诺非尼夫妇藝術家年份類型尺寸收藏地
扬·范·艾克
1434年
油彩、橡木
82.2 cm × 60 cm(32.4英寸 × 24英寸)
伦敦英國國家美術館

阿诺菲尼的婚礼》(Arnolfini Portrait),又名《阿尔诺非尼夫妇》又名《阿诺菲尼的肖像》,由荷兰画家扬·范·艾克画于1434年。该画收藏于英國國家美術館。

描述[编辑]

畫家於鏡上方位置簽名:"Jan van Eyck was here."

畫中人都脫了鞋,代表聖潔,暗示正進行神聖儀式,即結婚。畫中女人頭戴白頭紗,亦暗示正在結婚。只有一枝蠟燭,就代表了上帝。橙代表了財富,亦是代表神聖的。小狗則代表忠誠,借此為婚姻祝福。

延伸阅读[编辑]

  • Bedaux, Jan Baptist, "The reality of symbols: the question of disguised symbolism in Jan van Eyck's Arnolfini portrait", Simiolus: Netherlands Quarterly for the History of Art, volume 16, issue 1, pages 5–28, 1986, JSTOR
  • Campbell, Lorne, The Fifteenth Century Netherlandish Paintings, London: National Gallery, 1998, ISBN 0-300-07701-7
  • Carroll, Margaret D., "In the name of God and profit: Jan van Eyck's Arnolfini portrait", Representations, volume 44, pages 96–132, Autumn 1993, JSTOR
  • Carroll, Margaret D., Painting and Politics in Northern Europe: Van Eyck, Bruegel, Rubens, and their Contemporaries,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0-271-02954-4
  • Colenbrander, Herman Th., "'In promises anyone can be rich!' Jan van Eyck's Arnolfini double portrait: a 'Morgengave'", Zeitschrift für Kunstgeschichte, volume 68, issue 3, pages 413–424, 2005, JSTOR
  • Crowe, Joseph A. and Cavalcaselle, Giovanni B., The Early Flemish Painters: Notices of their Lives and Works, London: John Murray, 1857
  • Hall, Edwin, The Arnolfini Betrothal: Medieval Marriage and the Enigma of Van Eyck's Double Portrai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ISBN 0-520-08251-6. The text is also available from the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
  • Harbison, Craig, "Sexuality and social standing in Jan van Eyck's Arnolfini double portrait", Renaissance Quarterly, volume 43, issue 2, pages 249–291, Summer 1990, JSTOR
  • Harbison, Craig, Jan van Eyck, The Play of Realism, Reaktion Books, London, 1991, ISBN 0-948462-18-3
  • Koster, Margaret L., "The Arnolfini double portrait: a simple solution", Apollo, volume 158, issue 499, pages 3–14, September 2003
  • Levin, Janna, How the Universe Got Its Spots: Diary of a Finite Time in a Finite Space, Random House 2002 ISBN 1-4000-3272-5
  • Panofsky, Erwin, "Jan van Eyck's Arnolfini Portrait",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for Connoisseurs, volume 64, issue 372, pages 117–119 + 122–127, March 1934, JSTOR
  • Panofsky, Erwin,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 its Origins and Character (Volume 1),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 Panofsky, Erwin, "Jan van Eyck's Arnolfini portrait", in Creighton, Gilbert, Renaissance Art,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ages 1–20, 1970
  • Postel, Jean-Philippe, L'Affaire Arnolfini, Arles: Actes Sud, 2016
  • Weale, W.H. James, Notes sur Jean van Eyck, London: Barthès and Lowell, 1861 (In French)

外部链接[编辑]

  • The Arnolfini Portrait on the National Gallery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arger picture: The Arnolfini Portra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icture: Detail of the mirr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规范控制

  • GND: 4284069-7
  • RKDimages ID: 2098

相關文章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