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多少算高?

許多民眾會在健檢報告上看到一些抽血檢查項目叫做「癌症指數」,一旦出現紅字就會開始擔心自己是否罹癌。癌症指數到底代表什麼意義?一般人需要檢測癌症指數嗎?數值高就表示罹癌了?在正常值內就沒有危險?一次看懂癌症指數的意義。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癌症指數是什麼?

所謂的癌症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tumor marker)」。體內細胞會分泌一些特定物質如蛋白質、多醣體等,進入人體的血液、尿液及身體組織中;而當細胞處於發炎狀態,異常分裂增生或癌變後,這些物質的濃度會增加。其中最方便的途徑是透過抽血檢驗。如果「較高」於正常人的數值,可能作為臨床早期診斷、治療前後追蹤或偵測復發等的參考。

癌症指數的應用:

  • 癌症篩檢:甲型胎兒白蛋白(AFP)、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

甲型胎兒白蛋白: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AFP 對於高危險族群,例如B肝帶原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有肝癌家族史,是很有用的篩檢工具,可以幫助揪出是否有進化成肝癌的可能性;但是對於一般民眾,並不是個理想的篩檢指數。

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吳教恩醫師提到,PSA 雖然能幫助攝護腺癌的早期篩檢,但因為攝護腺癌的早期治療不算困難,早期篩檢對病人整體存活率不會有太大影響,並不會造成死亡率的下降,因而將 PSA 作為攝護腺癌的早期篩檢仍有若干爭議。

  • 癌症診斷:甲型胎兒白蛋白(AFP)

吳教恩強調,幾乎所有癌症指數都無法作為診斷罹癌的依據,「都還是需要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才能確診」。唯獨 AFP。如果病患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抽血驗到 AFP 指數很高,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也發現肝臟腫瘤,可以不用再做病理切片即診斷為肝癌。「但這種情況還是要符合諸多條件,並非單靠一個 AFP 指數便能確診,只能作為輔助性診斷工具。」

  • 評估預後

可以想像,癌症指數愈高,可能代表腫瘤愈惡性,或者罹癌程度較嚴重,因此治療的預後狀況相對而言會較差。

  • 追蹤、偵測復發

臨床上,癌症指數最常見是應用於治療後的追蹤與偵測復發。當病人接受治療之後,包括手術、化療、標靶藥物等,如果腫瘤指數下降,表示腫瘤對此治療有所反應;而在後續的追蹤階段,一旦指數有再升高的跡象,就會合理懷疑是否復發,或是產生抗藥性。

「但如果病人在治療前,癌症指數就維持在正常值,並未上升,那這個指數就無法作為理想的追蹤指標,」吳教恩表示。

癌症指數正常值是多少?

癌症指數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值,只能說是大部分正常人的平均數值。此外,不同醫院、不同平台、不同檢驗中心、檢驗工具的不同,或是經驗法則,訂定的參考值或標準值也會有些微差異。

癌抗原 125(CA-125)

  • 正常值:<35 u / ml
  • 相關癌症: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癌
  • 相關良性疾病:懷孕、子宮內膜異位等婦科疾病、肝硬化

癌胚抗原(CEA)

  • 正常值:<5 ng / ml(如果是吸菸者,正常值則應<8 ng / ml)
  • 相關癌症:大腸癌(最常用)、胰臟癌、肺癌、胃癌
  • 相關良性疾病:抽菸、甲狀腺功能低下、肝膿瘍、消化性潰瘍、慢性氣管炎、憩室炎、阻塞性黃疸、酒精性肝硬化等

甲基胎兒白蛋白(AFP)

  • 正常值:<20 ng / ml
  • 相關癌症:肝癌
  • 相關良性疾病:懷孕、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

CA19-9

  • 正常值:<37 u / ml
  • 相關癌症:胰臟癌、膽管癌、大腸癌
  • 相關良性疾病:胰臟炎、膽管炎、結石

PSA

  • 正常值:<4 ng / ml
  • 相關癌症:攝護腺癌
  • 相關良性疾病:攝護腺炎

抽血癌症指數偏高,代表罹癌嗎? 

並非如此。某個數值超標不代表一定有問題,都在正常值內也不能當作絕對沒有罹癌。

「正常細胞也會分泌這些特殊物質,當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如胃炎、腸胃炎、皮膚炎等,或是有些良性病變,甚至懷孕、吸菸等,都有可能使癌症指數升高,」吳教恩解釋。以 CA199 為例,這個癌症指數與胰臟癌、膽管癌有正向關聯,但是如果體內有結石、胰臟或膽管發炎,也會導致指數升高,甚至破千、破萬。

指數偏高只是提醒要評估癌症的風險與可能性,並不代表就能確定罹癌,還是得合併其他臨床資訊如影像檢查、病理切片等,才能判斷是身體發炎或其他良性疾病還是惡性腫瘤引起。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血清腫瘤指數不斷上升或大輻度上升,便要積極檢查,排除癌病發生或惡化的可能。

癌症指數有哪些迷思?該如何請醫師說明?

Q:癌指數非常高,是否表示我快死了?

「初始確診時測得的指數高低是一個預後的指標,但臨床上看重的還是治療效果,」吳教恩解釋,即便一開始指數非常高,只要治療有效,就會慢慢改善;也有些病人一開始指數並不高,但治療效果不佳,指數反而不斷上升,這種預後相對就比較差。

Q:我的癌指數為什麼一直無法降到正常值?

很多病人會有迷思,認為一定要低到正常值才能安心。「以癌症病人來說,能降到正常值的並不多,」吳教恩指出,只需要跟自己比較,數值有慢慢下降、穩定,就代表癌細胞有獲得控制,治療有達到成效,不需要斤斤計較數字是否回到正常值,甚至要完全歸零。

除此之外,就算指數降到了正常值,不代表癌細胞就完全被殲滅了,只是現階段這些癌細胞被控制住,沒有再分泌特定物質,所以癌症指數能維持在正常值,但將來某一天可能又惡化、復發,所以持續監測指數的變化是很重要。

Q:我的癌症癌指數一直上升,代表復發惡化了嗎?

在臨床上,並不會以單次指數上升作為復發的判斷依據。「同樣一管血,可能連續測兩次都會有些微的波動,不太能代表什麼,」吳教恩說明。檢驗室的誤差是可以容許在 5 % 以內的,有時候生理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導致數值的波動,因此當指數上升時,多半會再觀察 2 ~ 3 次的抽血結果,看是否有持續上升,決定是否加做影像檢查以幫助判斷。

癌症指數能降低嗎?

若是在治療過程中,癌指數下降,代表治療可能有效。但事實上,有兩、三成的病人在治療前癌指數並未上升,這種情況下,癌指數用於評估治療效果,或作為日後追蹤參考的意義就不大。

癌症指數檢查費用是多少?

許多健檢套餐中會包含癌症指數的檢測,甚至有些健檢中心會推出男、女癌症指標的篩檢套餐,價格還會依選擇檢測的指數項目多寡而有所差異。

許多民眾在健檢中心測出癌症指數偏高,但到醫院檢查後普遍沒有問題。吳教恩醫師指出,目前臨床上仍然找不到敏感度專一性都很理想的癌症指數,因此大多數癌症指數並不適合單獨做為篩檢或診斷的工具。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才能降低罹癌的風險。只是一味檢測癌症指數,擔心自己是否罹癌,對一般民眾並沒有太大意義。

然而對於曾經罹癌,或是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來說,癌症指數就是個重要的指標,需要定期抽血追蹤指數是否有所變化,這部分是健保有給付的。

參考資料來源: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指數迷思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許多民眾看到健檢報告上有一些抽血檢查項目,叫做「癌症指數」,發現自己的癌症指數過高,十分擔心自己是不是得癌症了?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前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說明,癌症指數高不一定是癌症,也可能是其他良性疾病造成。

癌症指數有2個缺陷

賴基銘說明,癌症指數雖然在臨床上具有參考價值,但並不適合做為判斷是否罹癌的標準,原因在於兩大特性──不敏感(sensitive)、沒有特異性(specific)。所謂「不敏感」,就是雖然癌症指數高,但不見得真的罹癌;沒有特異性則是指,癌症指數高的原因,有很多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妙齡女健檢癌症指數異常未追查  半年後確診竟是第三期卵巢癌

如果做了癌症指數的血液檢查,結果出現數值異常,賴基銘強調,正確解讀是相當重要的,他說明5種常見的癌症指數並逐一分析:

1. 癌胚抗原(CEA

正常值:<5 ng/ml

CEA是大腸癌最常用的癌症指數,但並非只有大腸癌才會導致CEA數值異常高,可能原因還包括肺癌、胃癌、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胰臟癌等;也有一些非惡性疾病會使CEA數值升高,例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腸道發炎、憩室炎;長期吸菸的人也可能被檢查出CEA數值過高。

延伸閱讀:揪出早期肺癌!5種人最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2. 癌抗原19-9(CA19-9

正常值:<37 u/ml

CA19-9的數值容易受到腺體發炎的影響,像是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膽結石等,也可能反映出胰臟癌、大腸癌、胃癌、肝癌、膽道癌等惡性疾病。賴基銘坦言,自己曾有4、5年都檢查出CA19-9高達100多,但經過進一步檢查,確認自己身體沒有異狀,並持續追蹤,他的緊張也就此消除。

延伸閱讀:這3種人和胰臟癌最接近!上腹痛「中間偏左」要注意 不要和胃痛搞混了

3. 癌抗原(CA125

正常值:<35 u/ml

CA125常被與婦科癌症畫上等號,像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輸卵管癌,甚至女性乳癌也和它有關。不過還有一些婦科疾病也會導致CA125升高,包括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等;另外,如果抽血檢查時正值月經期間,也可能導致CA125數值異常。

延伸閱讀:媽媽要健康!預防5種中年女性常見疾病 3重點選對健檢項目

4. 胎兒蛋白(AFP

正常值:<20 ng/ml

AFP是和肝臟相關的癌症指標。當AFP數值過高,可能是肝癌導致,也可能是肝硬化、慢性肝炎,或者是女性懷孕造成。賴基銘表示,如果AFP數值為幾百ng/ml,通常只是一般肝臟疾病,但如果追蹤發現數值持續升高,甚至高達數千ng/ml,就要強烈懷疑是肝癌了。

延伸閱讀:顏清標驚傳肝腫瘤換肝!阻斷肝病三部曲 醫師建議必做這項檢查

5. 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

正常值:<4ng/ml

PSA和攝護腺有密切關連,許多人以為PSA高就等於攝護腺癌,但其實良性的攝護腺肥大也會使得PSA數值升高,不必過度擔心。賴基銘提到,通常攝護腺肥大造成的PSA數值,頂多是正常值的兩倍(約5到10 ng/ml),如果超過10 ng/ml就可能是攝護腺癌。

延伸閱讀:PSA指數高就是攝護腺癌?泌尿科醫師分析3大可能原因

癌症指數高 醫師呼籲必做1件事

因此,癌症指數並不是理想的癌症篩檢方式,臨床上主要用來評估癌症治療效果或是追蹤癌症復發。賴基銘提到,目前政府提供的免費四癌篩檢,並不包含癌症指數,就是因為它的缺陷可能引起民眾過多的緊張。

賴基銘強調,如果發現癌症指數高,也不需要太過緊張,可以持續追蹤觀察,如果數值起起伏伏,通常是一般身體發炎造成;最好的方法還是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如果真的有惡性腫瘤,才能盡早發現並治療。

◎ 攝影/呂家慶  ◎ 圖片來源/萬芳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癌症就像一場大雨…醫師心疼癌友家屬:你不需要故作堅強
乳房腫塊是乳癌 還是良性纖維腺瘤?「自摸」不準!3種檢查能分辨
連續運動15天甩掉內臟脂肪!遠離癌症、失智症、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罹癌風險高2倍!降血糖藥何時可停藥?何時該打胰島素?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