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 五 十 歲 以上 的 保險

看著孩子一點一滴長大,終於也開始步入社會,是否覺得肩上擔子輕了不少?過往那些辛勤汗水和風風雨雨,回顧起來似乎還歷歷在目,自己不僅在職場累積了一點成就,也辛苦把孩子拉拔成另個可對自身與別人未來負責的大人。這種成就感若非親自參與其中,否則無法體悟箇中滋味。不過在此人生階段,也意味著辛苦大半輩子、累積了一點資產的我們,該是多替自己著想,放寬心境的時候了。

放寬心說來簡單,但人生風險無處不在,伴隨身體走下坡後,隨之而來的意外和疾病,都是一種隱憂。若是小傷小病自己掏點錢出來也還好,就怕遇上重大傷病或意外,不僅動用到自己未來的退休積蓄,更嚴重時還可能連累子女,絕非我們所樂見。這時若有健全的保險規劃令自己無後顧之憂,將會發現這世界還有另一片精彩能讓我們放心探索、開拓新生活。

50歲保險問題大不同

規劃保險前,我們得先設想這階段以及老了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因為此時的保險之於我們,其實有了很大變化。首先我們過往重視的「壽險」,因為家庭責任逐漸變輕,額度已不需要太高,如果子女就業情況良好,甚至可以不要,除非你有高額的資產想要傳承給子女,那又是另一件事了。此外我們投保其它保險時,也會面臨適合的保險產品減少、年齡體況因素無法投保,或是出現總保費高過保額的尷尬窘境,例如終身醫療或重大疾病類的保險都是如此。這時該怎麼樣取捨,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建立有效的防護網,就是一門需要好好思考的學問。

抓住這幾項保險,50歲後仍然有保障!

【失能扶助險】

晚年最大的風險,便是失智與失能,無論是疾病或意外,都可能導致這樣的局面發生。常被拿來討論的相關保險有長照、特定傷病和失能扶助險。原則上「長期照護險」在除了失能失智外,在「老化」這件事上也有一些保障,但判定嚴謹、每年要複檢。「特定傷病險」也有保障會導致失智、失能的特殊病症(例: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但條款都會強調須達「嚴重」程度,且年紀大後,長照與特定傷病兩者保費都不便宜,理賠也嚴格,若為終身險,此時才購買亦有可能出現總保費高過保額的窘況。

「失能險」即便是買終身,對照保障內容和範圍來看,保費尚可接受。若不幸發生嚴重失能時,除一次性保險金外,還有支撐生活用的每月扶助金,加總起來仍有不錯的槓桿效益,可能的話,建議優先投保失能扶助險。但要注意,這三種保險設計的出發點不同,沒有誰能完全取代誰,如有明確的特殊顧慮,仍可投保長照或特定傷病險,畢竟每個人身體狀況都不同。只是投保前一定要詳細瞭解條款內容和理賠規則,才不會到時出現糾紛。

【意外險】

意外每個人都會發生,但年老後對於意外的承受力更低,往往一發生便嚴重影響日後生活。好在意外險只看職業,不看年齡,仍具有低保費高保障的特性。每年數千元左右就能有內容豐富的保障,和失能扶助險一樣,絕對是50歲的我們必備之保險。

【定期實支實付醫療險】

終身醫療險對五十歲以上的族群來說,保費十分昂貴,如果不是年輕時購買,這時也不太建議回頭考慮,且還有理賠適用性是否能跟上最新醫療趨勢的問題。取而代之,這階段更需要「定期」的「實支實付」醫療保障,且要注重是否含有門診手術(例如:白內障手術、部分微創手術)的理賠內容、醫療雜費額度是否足夠等重點。其中門診手術費和門診手術雜費項目也經常分開,例如水晶體植入手術屬於門診手術費,但水晶體費用則屬於雜費。

從保大不保小的風險轉嫁原則來看,實支實付可以在我們有高額醫療雜費或高額手術費支出時,填補我們的損失。這時雜費十幾萬額度的保障,也只要一年數千元,跟意外險一樣,仍在可負擔範圍內,建議也要投保,不可缺少。

除了上述三類險種外,最後若還有預算也能加強疾病類保險。可多少投保一些定期的「重大傷病險」,其保障內容對應健保較為寬廣。另外「一次性給付」的癌症險,也比較符合趨勢,不怕理賠無法對應療程等問題。這些保險若能再添加,都會讓保障更齊全。

50歲後最需要的保險統整

有了基本的人身保險觀念後,接著便是額度分配與細節的問題,下回我們再來談談實務上的規劃,一起讓我們五十歲的生活抹去心中的不安陰影,在陽光下活得自信又精彩!

上周小花平台《專題報導》以「到40歲還沒買保險,很危險?專家:至少買這幾種!」為題,針對一名40歲網友在社群網站上分享個人除了基本的勞保、健保外,沒有額外再買其他的商業保險……,許多網友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至少意外險和醫療險一定要買!」,同時小花平台保險顧問並提出專業客觀的分析與建議;本周小花平台延續此一話題,就日前一名50歲網友在社群網站上尋求各方意見:「對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保險規劃,每個月大約需要多少錢?又該投保哪些險種比較好?」果然,問題一出就釣出網友們踴躍回覆,其中有人更直接點名4款保單非買不可,以下一起來看看也聽聽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怎麼說。

如果可以,趁年輕時趕快買保險……

針對原PO的提問,綜合了眾多網友頗為一致的看法和意見:「如果可以,買保險當然是愈早愈好!」、「到了50歲以後,無論買什麼險都很貴吧!」、「步入中年,如果體況出現問題,有可能面臨加費、除外甚至拒保。」……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網友以自身為例指出,過了 40歲以後,身體多少出現一些小毛病,光是想要提高原有的醫療險額度都有困難了,更遑論等到年紀大了才想到保險,豈不難上加難?

說到這裡,不禁讓小編想到上周專題中的那位40歲原PO的例子,很難想像在今天每人至少有2至3張保單的台灣社會,竟有人除了勞健保外,沒有任何商業保險的保障……。果不其然,許多網友對於他到了40歲還沒有買保險,以過來人身分紛紛表達建議:「至少意外險和醫療險一定要買!」,同時也從現實層面考量並提醒:「年紀愈大如果本身有3高又過重,可能會被拒保喔!」、「醫療險要趁著還沒做體檢前趕快保,以免發現異常直接被拒保〜」……。

再回到本文50歲原PO的提問,引起網友熱議,回答幾乎一面倒:「做好基本的保障,否則等到體況變多了容易被除外甚至拒保……」,另也直接點名4款保單非買不可,像是壽險、醫療險、防癌險及重大傷病險等4險種,被列為優先考量必不可少、一定要買的保單。

善用長照險、特定傷病險有效轉嫁失能風險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指出,近來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持續,截至去(109)年底止,國人扶養比再上升至40.2,意即平均每100名工作人口必須扶養超過40名老幼;隨著台灣人口愈來愈老、失能人口也快速成長,這意味著醫療照護費用勢必跟著提高,如果再加上消耗性日常用品(紙尿布、衛生用品)等林林總總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面對退休後的人生規劃,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醒,一定要趁著年輕時先堆疊起個人老後資本:「完善保障規劃+聰明理財=拒當『下流老人』!」

至於要如何拒當「下流老人」?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呼應前述網友的回覆,除了建議非買不可的4種保單外,鑒於今天提早退休已成趨勢,提早為老年生活進行準備,就是退休規劃最佳的開始,不妨善用長期照顧險和特定傷病險搭起風險保護傘,來轉嫁長照費用支出,也能減輕經濟負擔。

其中,首先是屬於長期看護高危險群的屆齡退休或是擔心老化失智者,建議優先投保長期照顧險,最主要考量可以用作資產移轉的工具,凡是有「保本」的身故保險金並不會列在遺產贈與稅中,「可以有效將財富移轉給下一代!」

其次,針對失智風險除了長期照顧險外,還可以選擇有承保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的特定傷病險,只是需特別留意條款裡的理賠條件,像是阿茲海默症僅有保障確認有大腦皮質萎縮者,其他如愛滋病所引起的失智症狀則不在保障範圍內。

最後,小花平台保險顧問並再次強調,透過各有特色的長期照顧險和特定傷病險,為國人建置完整的長期照護保護網,也避免走向老後貧困的窘境。

有關保險疑難雜症,問問顧問》

前陣子參加同學會,好久不見的同學,笑談當年往事,聊家庭聊工作,當然話題也離不開健康及退休,50歲的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開始面臨了一些人生的難。有的人父母年邁需要照料,有的人孩子還小養育有責,有的人是三明治族群蠟燭兩頭燒,而且也開始擔心退休後的老年醫療以及退休安養的問題。

台灣的投保率非常高,一般50歲以上中壯族群的朋友(簡稱50+)通常都已經有買過保險了,但是很可能早期買了之後就都沒有調整跟檢視過,所以我通常會幫朋友先檢視他現有的保單,並且了解家庭狀況以及價值觀等,再跟他討論如何規畫。

通常,如果家庭責任已了,如父母不在了,小孩成年已工作,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了,會建議可以規畫老年的醫療保障,以及退休金的安排。如果像是三明治族群,家庭責任未盡,也會將壽險,意外險考慮進去。

50+的族群,我認為在保險規畫方面有3個面向可以考慮:

面向1》醫療保障

1.實支實付保險
早期買的實支實付險,可能續保年齡只到65歲或70歲,已經無法涵蓋保障現代人的長壽趨勢,另外新型態的醫療技術成為趨勢,若要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健保以外自費的部分會相對提高,所以可以考慮加買第2張可以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險來補強。目前較新推出的實支實付險,通常續保年齡會提高到80歲或85歲,也有自負額型態的實支實付險,可以墊高原有實支實付的額度,以及終身型的實支實付險面世,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2.意外險
50+族群,意外保障不可少,意外乃意料之外,發生了常措手不及,常聞因發生意外身故或失能而使家庭生計陷入困境的狀況。意外險是依職業類別計算保費,一般職業的上班族群,保費通常不高,而且通常意外險主約,會有失能一次金的給付,有的保單也會有發生失能狀態時,按月給付失能照顧金的項目,可以部分替代之前的失能扶助險停售後的缺口。日額給付的意外險附約也可以有骨折未住院的理賠,這部分也是50+族群發生意外事故時常伴隨的狀況。

3.重大傷病保險
一次性給付的重大傷病保險,是比較新型態的險種,是依照健保署核發的重大傷病卡認定,爭議較小,一般人擔心的癌症,也涵蓋在保障範圍中。而一次給付金,可以用在較好較即時的醫療照護,也可以當作發生重大傷病之後,調養期間無法工作的生活緊急預備金。

4.長期照顧保險
長壽高齡的趨勢,加上少子化,照護人力的不足等,我們可能面臨養不起的未來,日本「下流老人」的社會現象,其中有一個面向就是,老後的安養照顧,因為沒有事先安排好而發生。失能、失智、長期臥病在床,都需要耗費掉相當龐大的資源,也常常是拖垮家庭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適度的規畫長期照顧保險是必要的。

面向2》退休金流

根據世界銀行的3層式保障模式,呈現一個金字塔形,金字塔的最底層是社會保險年金制度,中間則是企業員工退休金制度,而最上層是自己準備的部分,在台灣,一般勞工階級,最底層的社會保險年金是勞保年金,而企業提供的則是勞退新制勞工退休金,但是勞保破產時有耳聞,而勞退新制的基金操盤表現不彰且民眾自提意願不高,目前看來自求多福的部分要更加的注意了。

我們會依據上述的勞保以及勞退所能領到的金額,再加上估算退休後每月需要多少的花費開銷,以及根據過往投資的經驗、風險承受能力,是否要留資產給小孩等,綜合考量來安排退休後的金流,以期能夠安穩的支應退休生活開銷為目標。

1.年金險
透過年金險,可以提供一個穩定的金流,在選擇上面也相當的多元,例如傳統的固定利率型年金,或是依照宣告利率調整的利變型年金,又或者是依照投資績效表現的變額年金。

2.投資型保單連結的類全委帳戶
透過投資型保單連結的類全委帳戶,由專業機構代操所提供的撥回金,

3.儲蓄保險商品
若是規畫的資金只想供自己用,新型態的儲蓄保險商品也有可設定固定年期分年給付,精算在有生之年完全用在自己身上,享受「破產上天堂」的最高境界。

以上這些都是一些可以供規畫的工具。

面向3》傳承分配

根據《保險法》第112條規定:「保險金額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於其所指定之受益人者,其金額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遺產」;《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規定不計入遺產總額第9項「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

上述法規可以看出,「指定受益人」在被保險人死亡時所給付的保險金額,可不計入遺產總額,也就是說,不用課徵遺產稅。

50+族群若是有相當資產者,通常也會開始考慮傳承及分配問題,這部分可以透過身故保險金受益人安排,因為不計入遺產總額,可以補足遺產分配時因特留份所受的限制,但要注意,因為依據《稅捐稽徵法》第12條之1所規定的實質課稅原則,身故保險金在特定的樣態下,還是有可能會被併入遺產課稅。但由於保險金確定給付的特性,很適合當作遺產稅完稅的現金稅源來源。

如粗略概算,有1億元遺產淨額的家庭,遺產稅應納稅額為1,250萬元;1億5,000萬元遺產淨額為2,250萬元;2億元遺產淨額為3,250萬元;3億元遺產淨額為5,250萬元。台灣有很多有房產但沒有足夠現金準備的家庭,這時候的稅源準備就很重要了,因為沒有完稅,原則上資產是不能處分與分割的,若不得已用《遺產與贈與稅法》第30條實物抵繳,如用股票或不動產抵繳方式來繳稅,就可能有損失的風險。

另外若是擔心身故保險金,遺族無法妥善管理或者需要專款照顧,也可以透過保險金信託幫保險再買個「保險」,讓照顧家人的心意可以延續。

也提醒50+族群規畫保險,有下面4點考量需要注意:

1.預算考量
若是經濟上負擔較重的家庭,可以定期險為主,終身險為輔,且需同時做好理財規畫,因為定期的醫療險到年老後的費率會較高,所以醫療的預算與退休金安排必須取得平衡。

若是經濟寬裕,則可考慮增加終身醫療險。

2.整體考量
50+族群在規畫保險的時候,最好以家庭為單位來整體考量,常見到很多的父母因為疼愛小孩,將保障型保險(定義為純保障型,理財功能型如子女教育金規畫則另計)的保費都花在孩子身上,但是忽略了自身的規畫。

孩子的部分,有基礎的醫療保障即可,剩下的,孩子成年之後,或許有新的規畫方式以及險種,當務之急應該是,將自身的風險規畫先考量完善,也不會造成因為父母沒有規畫好自己的保險,而帶給孩子將來照護年邁家人的負擔。而壽險保障討論的重點則包括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誰,及喪偶時可能增減的開支等,來做保額的安排。

3.體況考量
50+族群通常或多或少開始有些體況,少有「完璧」之身,這部分要提醒有體況還是要誠實告知,才不會造成保險效力有瑕疵,而引發日後的糾紛,一般來說告知體況保險公司會有4種可能核保狀況,正常承保(如盲腸切除);加費承保(如高血壓);除外承保(如胃潰瘍);拒保或延謝(如糖尿病),當然上述的舉例還是要依個案認定。但有機會可以買保險,還是建議要規畫,因為人有百病,曾經就遇到一個案例是曾經心肌梗塞患者,而癌症險可以承保。

如果真的因為體況而無法買到醫療險,則必需要加強儲蓄理財的部分,例如儲蓄險,年金險,來儲備老年的醫療準備金,也可以考慮加強意外險,或是如果親屬所屬的公司或機關團體有團體保險,且能概括承受免健康告知加保的話,也可以選擇加保。

4.女性考量
特別一提的是家中女性成員,因太太通常年齡比先生小,而且女性平均壽命較長,所以一般歷經喪偶後會獨身很長的時間,加上女性特有疾病等,這些部分的醫療保障,照顧安養,退休金流等也要列入規畫考量。

規畫前要保單檢視

最後建議50+族群投保之前要先做好保單健檢,專業的保單檢視,必須請有經驗的顧問,細心爬梳保單裡面所有的歷史批註,注意到是否減額繳清,終止附約,變更保額,更改受益人等。除了檢視保障與保費是否適足外,常見到忽略的是保單關係人的安排。要保人、被保險人、身故受益人、生存金受益人,這三方關係的安排會攸關到稅務問題,或是無法照顧到想照顧的人,不可不慎。

而身故保險金,或是長期照顧保險金等的安排,也很重要。如果想要照顧家人,試想,未成年的孩子若拿到了一大筆身故理賠金,他可能是無法管理的;或是發生長期照顧狀態時,能照著你還清醒時的意識執行這筆專款嗎?如果有這方面的擔心,這個時候是否有信託安排就非常重要了。

保險規畫是家庭理財規畫不可或缺的一環,牽一髮可能動全身,所以必需結合價值觀、財務目標、家庭責任等面向整體考量,這是50+族群在規畫保險時必須注意的。

本文獲「理財+1課」授權轉載,原文:50+(中壯族群)如何規劃保險

延伸閱讀

參考坊間懶人包做投保?小心陷阱!專家:年輕時購買很便宜,但50、60歲費用就會變很高…
投資就像是馬拉松!每月投資6千元,退休竟可領到3千萬!「跑步與人生都沒有所謂失敗,只要你拒絕停下來」


作者簡介_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