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住哪裡?

疫情帶來「意外之喜」,粉紅海豚重回香港水域

上個月,一隻粉紅色的中華白海豚出現在香港附近水域。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徒步登上香港最西端的虎山山頂,最讓人愉快的就是以夕陽、橫跨珠江的嶄新大橋或在附近機場降落的飛機為背景自拍。

但是看得更仔細的人還有機會獲得更罕見的獎賞:在閃爍著銀光的綠波間,可以瞥見中華白海豚在漁船和貨船之間游弋。

「香港還保留著這種珍稀動物,真是太神奇了,」前不久,米歇爾·張(Michelle Chan)在虎山看到這一幕時說。

在下方的大海,來自附近漁村大澳的六艘觀光船圍住了一頭白海豚。當它突圍時,人們歡呼起來。

在溫暖的水域中活躍地遊動時,這種海豚會呈現出紅潤的顏色,因此也被稱為粉紅海豚,在中國南部和東南亞的大部分沿海地區都有分布。它在香港有著特殊的地位,出現在雕像和學校課本中,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它是吉祥物。

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在珠江三角洲的生存狀態一直岌岌可危。珠江三角洲的貨運量位居世界第二,幾個城市擁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其沿岸海域還在不斷開發中。

但據15個保育組織和當地大學的一份報告,由於污染、海上交通和大規模填海工程使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香港海豚的數量在過去15年裡下降了80%。

上個月,香港海豚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尋找這種哺乳動物。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國際機場新跑道,以及連接香港與珠江西岸大橋的建設,也破壞了海豚曾經主要的棲息地,現在那裡已經很少能見到海豚的身影了。

然而,新冠病毒大流行激發了海豚得以喘息的希望。區域旅行限制導致來往於香港和澳門之間、每小時數班的珠江三角洲高速渡輪暫停服務,這遏制了對海豚的一個關鍵威脅。

「所有的船隻交通都是問題,但高速渡輪是一個特別的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負責人勞倫斯·麥庫克(Laurence McCook)說。「它們的速度太快,船只有撞擊動物的風險,但也會在物理上干擾海豚,因為海豚會逃離它們。」

隨著輪渡停運,海豚們在它們最喜歡的區域得到了一點平靜。

「我們很清楚地記錄到,海豚正在回到渡輪區,」麥庫克說。「在目前的情況下,那裡實際上是它們最主要的棲息地。」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表示,白海豚在虎山附近水域的現身頻率增加,很可能是因為它們可以更自由地使用部分最喜愛的領地,而不是它們的數量有所回升。

香港國際機場一條新跑道的建設,打亂了曾經是海豚主要棲息地的區域。 Jerome Favre/EPA, via Shutterstock

「人們想聽到疫情對野生動物有利的消息,但對海豚來說不是這樣的,」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何宗信說。

何宗信和一組研究人員定期乘船按照設定的網格路線來回航行,統計他們發現的海豚數量。

他們的路線從香港國際機場附近開始,在新橋的填埋工作開始之前,這裡曾是海豚的聚集地。香港政府建立了一個海洋公園,補償失去的棲息地,但海豚的回歸卻很緩慢,很可能是因為該地區的新跑道工程仍在繼續。

「每次有大橋這樣的項目,」何宗信說,「他們就建一個海洋公園作補償。但我們認為太遲了。」

在最近的一次考察中,該團隊確認的第一隻海豚是編號為WL79的海豚,何宗信很快就認出了它,因為它的尾巴附近有一個V形的缺口,那是被魚線或漁網纏住所致。

「如果能確認個體,我們就可以追蹤它們的生活史——它們喜歡在哪裡閑逛,它們是否有幼崽,」他說。「這很重要,因為人們擔心海豚的繁殖率非常低。為了保持種群健康,我們希望看到小海豚。但這在香港沒有發生。」

今年9月,包括來往香港和澳門的渡輪在內的船隻停泊在香港的油麻地避風塘。 May Jame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新生的海豚是灰色的,隨著年齡增長,顏色會逐漸變淡,深色的部分會變成明顯的斑點。有些變得完全沒有斑點。它們和母親一起生活三到四年,但有時長達八到九年,通常能活到30多歲。

不久,研究小組發現了另一隻成年海豚WL168,它背上有一個大傷疤。在西南15英里外的另一處中國領土澳門附近,也能發現WL168的蹤跡,這說明當地種群不受政治邊界的限制。

何宗信說,海豚吃各種各樣的魚,包括灰鯔魚和獅頭魚,二者都是香港市場上常見的食物。對這些物種的過度捕撈增加了海豚面臨的威脅,其他威脅還包括農業和工業廢物、城市污水排放、船舶排放和海洋塑料等等各種污染。

研究人員還擔心,海豚觀賞船會進一步給哺乳動物帶來壓力,尤其是那些從大澳出發、為期20分鐘、費用25美元的船。

環保組織表示,他們希望暫停輪渡帶來的好處可以鼓勵地區政府和輪渡公司重新考慮穿越珠江的路線。讓航線往南移動一段,它們就可以繞過大嶼山(香港最大的島嶼)附近的海豚棲息地。他們說,這樣做只會增加幾分鐘的行程。

當然,這只會緩解海豚面臨的眾多威脅之一。

「改變渡輪航線不是神奇的萬能藥,」麥庫克說。「但我們認為,這可以幫助我們推動其他行動,證明我們失去海豚並不是既成事實。」

在港珠澳大橋下釣魚。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世上最美粉色精靈!被糟蹋的「海上國寶」-中華白海豚

相信不少香港人認識中華白海豚,除了是因為珠江三角洲的獨特生物之外,更因為粉紅色外形太惹人喜愛,難怪牠成為本地最受歡迎海洋生物第一位!這條美麗又與香港息息相關的海豚,你又了解嗎?

中華白海豚受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圖為2011年於大嶼山水域的其中一隻。 (DANIEL SORABJI/AFP via Getty Images)

中華白海豚特徵一覽

實在不能怪中華白海豚受歡迎,一身粉紅色皮膚,憨態可掬,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偶爾出現在淡水中,如長江、閩江、九龍江和珠江等,膚色因地域、種群而異,牠們性格友善,喜歡親近人類,在香港及珠三角河口棲息的中華白海豚,估計大概有2,500條,根據漁護署上月發表的監測報告,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間在香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字由32條回升至52條,但整體數目在過去十年仍錄得明顯下降趨勢,情況仍然令人憂慮。

Yahoo利用AR「擴增實景」,只要點擊以下按鈕,就可以利用手機仿如親歷其境,了解中華白海豚在海洋中,如何受到船隻的影響!

中華白海豚冷知識

白海豚會面紅?:原來中華白海豚得天獨厚的粉色並非與身俱來,隨住年齡增長,初生的時候牠們全身呈深灰色,隨著年齡增長淡化,就會演變成為獨特的粉白色,有學者認為呢個現象是一種遇熱反應,就好像人類在燥熱時會面紅一樣,海豚原來都會害羞!

海上的醒目仔:海豚是智商相當高的動物,中華白海豚亦不例外,除了在海中親自捕獵牠們喜愛的20種魚類外,牠們亦擅長利用小聰明捕食,例如喜歡聚集在漁船後面,漁夫收漁網的時候就可以捕食「漏網之魚」,名副其實freerider!

中華白海豚初出生時呈深灰色,隨著年齡增長淡化,就會演變成為獨特的粉白色 (DANIEL SORABJI/AFP via Getty Images)

海上國寶:中華白海豚同香港的前世今生非常有關係,1997年,英國和中國就香港主權移交之際,中華白海豚被選為「回歸吉祥物」,陸地有熊貓,海上就有中華白海豚!

被稱為「媽祖魚」:原來除了香港之外,台灣都同中華白海豚有著不解之緣,牠們被臺灣漁民稱為「媽祖魚」,因為在農曆三月媽祖生日前後,牠們的出沒頻率就大幅提高,就像來為媽祖慶祝生日一樣,也有傳說是曾有漁船遇難,在白海豚引領下安全回航,去到哪裡都是吉祥物!

長壽的海洋生物:海豚科學家可透過檢驗牙齒檢查中華白海豚的年齡,發現中華白海豚最多活到40歲,算係比較長壽的海洋動物,不過香港大部分的中華白海豚壽命只有約30多年。

四「豚」限聚令?:香港有四人限聚令,原來海豚都有類似的習慣!因為中華白海豚是群居動物,通常四條海豚一起生活,小海豚透過與其他海豚一齊相處,學習成豚必須掌握的社交技巧,一group豚游天下!

相關文章:

  • 綠海龜為何不再在香港產卵

  • 藍鰭吞拿魚卻因饕客走上滅絕之路

  • 黑臉琵鷺成為城市化的犧牲品

白海豚面臨的危機

雖然海豚發出的音頻人類未必聽得見,但又否代表我們可以忽視海豚的聲音?買少見少的中華白海豚,究竟面臨著什麼威脅?

沿岸大量填海工程:中華白海豚一般在近岸水深不超過十米的淺水處覓食,唯珠江三角洲急速發展,香港近年的大規模工程如港珠澳大橋和第三條機場跑道等工程項目,都令海豚的生態環境遭到大規模破壞,令牠們要遷移到較遠的地方尋求生存空間,對牠們的繁殖、生長、覓食、遷徙等等都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中華白海豚更加連續五年絕迹大嶼山東北面(港珠澳大橋、機場一帶)水域。

基建工程大大影響海豚的棲息環境,圖片後方為港珠澳大橋。 (PETER PARKS/AFP via Getty Images)

水質污染:本港水質近年受到嚴重污染,特別是工程頻繁,海上挖泥容易令魚類鰓部更易堵塞,令水裡的溶氧濃度降低,牠們的生長速度減慢,中華白海豚要覓食便更困難,同時海上污染物如有機氯及重金屬不斷流入大海,會在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對牠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海底的聲音污染:聲音是海豚賴以為生的重要一環,海豚依賴回聲偵測距離,進行獵食、溝通及定位,發出聲音,並依靠聲音反射,判斷同伴、魚類及其他物件的位置,但海底工程撞擊式打樁和海上輪船頻繁來往所發出的高噪音令牠們難以同同類交通,更加可令牠們受到騷擾或傷害。

新型肺炎疫情令海上航班減少,令中華白海豚數目稍為回升,但長遠來說他們的生存情況仍然堪憂。 (PETER PARKS/AFP via Getty Images)

大量捕捉魚類:香港目前並沒有對捕魚有管制,近年香港魚獲數量大大減少,魚獲由大型、生長期長的魚類變成生長周期短、細小的魚類,漁夫拖網捕魚的方法亦令海床受到破壞,魚類少了,海豚的食物亦相應減少。

意外撞向船隻:因為填海,香港的海面面積越來越少,海上交通流量越見頻繁,香港與澳門之間班次頻密的高速客輪嚴重滋擾生活在珠江口周邊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甚至危害牠們的生命安全,當我們前往觀賞中華白海豚時,不難見到有些海豚有被螺旋槳劃傷的傷痕。

香港的學界也舉行保育活動,希望公眾關注具香港特色的中華白海豚棲息空間。 (AP Photo/Kin Cheung)

我們可以做的事

關於《當這地球沒有牠》

我們時常把環保掛在嘴邊,但人類卻不斷破壞自然生態,威脅動物棲息空間,甚至令牠們瀕臨滅絕;Yahoo透過AR「擴增實景」技術,讓你以第一身角度感受瀕危動物的困境,將保育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每個人都出一分力,這些動物就不會成為書本或博物館的回憶片段。

  • 《當這地球沒有牠》專題網頁

中華白海豚在哪裡?

中華白海豚主要出沒於屯門及大嶼山對出的一帶水域,包括沙洲、龍鼓洲、望后石、大角咀、大小磨刀、赤鱲角東北面及大嶼山西面的大澳、雞翼角及分流等水域。

中華白海豚剩幾隻?

依據臺灣大學周蓮香老師團隊的監測報告,2018年中華白海豚的目擊個體數為51。 依據海保署2019年委託之計畫報告,109年25群次的調查中,共辨識出47隻白海豚個體。

中華白海豚吃甚麼?

林幸助提到,白海豚帶魚、花身雞魚、海鯰、石首魚、 黑棘鯛和灰鰭鯛等魚種為食,而這些魚會捕食其他底棲食性魚類, 以及遠海梭子蟹與長角彷對蝦等經濟物種。 當白海豚減少時, 捕食蝦蟹的魚類數量增加,進而造成蝦蟹的減少。

台灣的白海豚主要出現的海域在哪裡?

其棲地範圍位於: 白海豚主要居住在台灣西岸沿海5km以內,從苗栗縣的中港溪口往南到台南縣將軍漁港。 台灣白海豚屬於近岸型的海豚,棲息在離岸不遠的淺水海域,棲息水深通常不會超過25公尺,而且常出現在河口鹹淡水交會處的水域。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