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 勞工 與 軍 公教 退休 金 的 比較

2018年7月年金改革上路後,你知道對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制度造成了哪些影響嗎?為什麼有那麼多軍公教人員對年金改革感到忿忿不平?而一般勞工和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又有什麼不同呢?貸款就找我用5分鐘讓你完整了解!

  • 一般勞工與軍公教退休金的比較
  • 什麼是年金改革?
  • 軍公教人員退休年齡?
  • 軍公教人員退休金有多少
  • 軍公教人員退休金試算
  • 年金改革後還會破產嗎?
  • 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可以用來貸款嗎?
  • 結語

一般勞工與軍公教退休金的比較

每個人的退休金主要有3層來源:第1層為政府辦理的強制社會保險(勞工保險),第2層是雇主提供的職業退休金制(勞工退休金),第3層為勞工個人準備的退休金。而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在1、2層和一般勞工有所不同。

退休金組成 一般勞工 軍公教人員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勞工保險 公教人員保險
勞工退休金 軍公教人員退撫制度
個人準備退休金 個人準備退休金

台灣勞保收費比例為勞工自費2成、雇主7成、政府1成;勞退是雇主為勞工按月提繳不低於每月工資6%的職業退休金。當然勞工本人可再另外提撥。而軍公教人員保險為軍公教自費3.5成,其餘6.5成由政府或學校支付。退撫制度按照軍公教人員的退休年齡、請領資格訂定規則與計算方式。

一般勞工和軍公教人員退休金最大的差別,在於年金改革前,中華民國政府為了優待軍公教人員,只要將退休金、保險養老給付存在臺灣銀行內,即可享有18%的優惠存款利率,這筆龐大的潛在負債就是年金改革的起源。

什麼是年金改革?

若按照原有18%的優惠存款利率制度,台灣將產生18兆的隱藏負債。如果不改革,最快再5年,台灣就會變成下一個希臘宣布破產,對此政府設立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並在2018年實施對中華民國國民(含軍人、公務員、教師、勞工及農民等)之退休金或國民年金制度的一連串改革。其中有4點的目的便是為了阻止軍公教退撫基金制度破產,分別為「取消18%優惠」、「逐年1%降低所得替代率」、「提高退休年齡」、「改變退休金計算基準」。這些都是讓軍公教人員有所不滿之處,認為違反了信賴保護原則及不溯及既往的法律規定,但大法官都已表示並不違憲。

了解更多: 釋字第782號解釋

軍公教人員退休年齡?

近10年來公務員平均退休年齡55歲,教師平均退休年齡54歲,軍人平均退休年齡43歲。因近年退休人數攀升、國人生命餘年增加與人口結構改變等因素影響,已導致軍公教人員退撫基金在103年度首度發生當年收繳收入不足當年支出的失衡情形,讓年金改革針對退休年齡開始有所規範。其中軍人達一定服役年限或年齡無法升職即須強制退伍,故軍人退休年齡偏低。

軍公教人員退休金有多少

尚未年金改革前,民國84年前成為軍公教人員者皆適用18%政策。選擇「月退」(月領)者,每個月享有月退休俸,再加上公保給付的18%優惠存款利息;選擇「一次退」(一次領)者,則退休金和公保給付均可享有18%優惠存款利息,主要也配合全民健保制度之實施。

過去市場利率較高、軍公教人數較少的時代,18%制度為補貼軍公教所設立,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軍公教人員的生活已今非昔比,市場存款利率也逐步降低。而「軍公教優惠存款利率」與「市場存款利率」之間的差距太大,相關爭議也是讓政府逐步推動改革的原因之一。

改革後,公教人員選擇月退休金者於2021年起年息已歸零。軍人月退金改革前後的差額分10年平均調降;選擇一次退休金者,無論軍公教,18%都分6年調降,預計到2025年僅剩6%。

軍公教人員退休金試算

為了協助改革後軍公教人員能了解退休制度與計算退休金,可以到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查詢最新退休制度,銓敘部公務人員退休金試算器提供退休金試算。提醒你試算結果僅供參考,實際退休年資、基數仍應依銓敘部退撫司最後審定結果為準。整體來說相較年改前,無論是月退俸或終身俸,大約打了7折不等。

年金改革後還會破產嗎?

前面有提到無論是勞工或是軍公教人員,退休金都有一定比例為雇主或政府給付。年金改革後,雖然政府要負擔的負債會逐年降低,但不代表軍公教退休金破產危機已經消滅,只是延長年限而已。除了公職人員,政府的各種退休金制度很多都已入不敷出。無論國民年金、勞保、勞退都有破產可能。提醒大家還是及早做好理財規劃,第3層退休金來源掌握在自己手中。

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可以用來貸款嗎?

一般軍公教人員,由於薪水穩定,多數銀行對於軍公教人員都有特別的信用貸款優惠方案。但在銀行看來,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只能作為生活的基本保障,往後若遇到無法償還貸款的情形,根據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69條規定,退休金專戶內存款也不得作為抵銷、扣押、供擔保或強制執行之標的。因此軍公教人員想利用退休金在銀行申貸較為困難。有貸款需求的軍公教朋友可以找貸款就找我,我們提供專屬的軍公教貸款優惠,有退休金即可辦理。

結語

雖說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在年金改革後仍然比其他職業高,退休生活也較為穩定,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貸款就找我建議大家還是要好好分配退休金比例,以免有突發狀況卻沒有足夠的資金解決。

  1. 填寫線上申辦表單,由專人與您聯繫
  2. 撥打公司專線0987-309696,立即為您服務

201304252354一般勞工與軍公教退休金的比較

這是台灣目前制度下,一般勞工與軍公教退休金的比較。

你沒看錯,差距最大九點四倍,幾乎差了一個零。

這不是要指控軍公教有錯,因為這制度不是他們定的。

有問題的是制訂制度的人。
⋯⋯
國家為什麼讓國民們被分類成橘子與蘋果,而且保障相差將近十倍之多?

(這是年代向錢看之後跟節目要來的圖版。)

很多還沒進入社會工作,但問題是你進入社會工作的時候,

只能被迫接受這種不公,除了逃出台灣之外,連選擇餘地都沒有

不要因為你還年輕,覺得這跟你無關。

正因為你還年輕,所以跟你百分之百相關。

回應

2016年底,政府開始推動年金改革,引起在職軍公教強烈反彈、甚至爆發流血衝突。2018年正式執行至今,18%早已歸零,所得替代率也逐年下降,日前卻又傳出從明年7月1日起,要執行新的公務員退撫制度,簡單說:就是繳更多、領更少。這樣一來,打到「骨折」的退休金又再度變少了,對年輕人的吸睛程度遠低於半導體產業。但,從公職報考的大數據分析,答案卻令人嚇一跳。

30幾年前,軍公教待遇普遍低於民間企業,政府招聘人員,實施「確定給付制」(DB),承諾保證履行給付將來的退休金,但隨著台灣的產業結構改變,以及薪資長期低迷,公職的待遇福利反而超越就業市場的水平,加上未來要支出的軍公教退撫金高達八兆新台幣(被列入潛藏負債),年金改革的聲浪始終居高不下。

經過激烈的抗爭與討論後,軍公教年改制度於2018年7月1日上路,18%在2020年底正式落幕;所得替代率幾乎腰斬:年資滿15年者,分10年減至三成;年資滿35年,分10年降到六成。

對已退休的軍公教來說,年改確實是將退休金打到骨折。根據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年資30年者的所得替代率,在1990~2020年間都超過九成,甚至有13年超過百分百。年資25年者,所得替代率在2009年以前多數都超過九成。

其實,社會並未否定軍公教對國家的貢獻,早期的薪資、福利條件確實無法與民間相比,且都是付出努力,經國家考試才當上軍公教人員,政府也承諾要給予退休保障,但隨著時空環境改變,對所得替代率低的勞工而言,相對有剝奪感,政府財政也日益吃緊。

好不容易,爭吵不休的年改終於在2018年開始執行,為何日前銓敘部又發布新制的消息呢?其實,公務員都心知肚明,新制就是要與舊的退撫制度脫勾,避免公務員的退撫金「潛藏負債」不斷擴大。(延伸閱讀:第二波公教年改來了!明年7月新進公務員強制提撥率為15%)

由於外界將此稱為「第二波年金改革」,銓敘部非常緊張,為避免引發恐慌,特別發文聲明,這是依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93條規定,主管機關應重建新的退撫制度,適用對象為2023年7月1日以後的初任公務人員,「完全不包含已退休和現職公務員」。

新制退撫金不再由政府操盤,公務員選擇投資自負盈虧

多數現職公務員看到這則消息時,將此比喻為「鋸箭法」的年改,就是一刀切,將新人全部排出,變成新舊兩套「基金」。

明年7月新制的最大的變化是,保+退的整體退休金縮水了。拿勞工的退休金制度相比,勞工共有兩筆退休金,一筆是勞保年金給付,一筆是勞工退休金,新的退撫制度也是比照勞工的模式。

第一筆是確定給付制(DB),就是所謂的公保,相當於勞保的年金給付。新進公務員一律適用年金制。年金費率初步設計為14%,年資給付率為1.3%。年資給付率設定愈高,領的年金愈多,至於年金費率會不會增加,要看每隔幾年的精算結果再做調整。

第二筆是確定提撥(DC)的退撫新制,相當於勞工的退休金,目前規劃強制提撥率為15%,其中政府負擔六成五,個人負擔三成五。自願增額提繳部分,則參照私校儲金以5.25%為上限。如果強制提繳加上自願提繳,退撫新制的所得替代率可超過二成。

勞工的勞退金制度,目前提撥率是6%,全由資方支付。個人部分,可依照經濟能力與意願,選擇自願提撥1至6%,隨時可停止。

退撫新制同樣要建立個人退休金帳戶(類似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不再交由政府操盤投資,而是公務員自行選擇投資組合或基金,仿照私校退撫儲金提供的「保守」「穩健」「積極」或更多型態的組合;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僅對保守型投資組合提供最低保證收益,其餘組合必須自負盈虧。

銓敘部舉例說明,假設年資30年、每年投資收益率4%,公保+退撫金的所得替代率為七成二,假設每年投資收益率2%,所得替代率為61.9%。

相比舊制,新人確實是多繳了錢、卻少了保障,而且退撫金的投資風險,如非保守型,還得自行承擔。

2023年7月啟動新制,退撫基金一年將少收數十億

不過,政府為因應退撫基金破產危機,這也是不得已的作法。截至2021年底,退撫基金規模為7286.9億元。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0年全國公務員約36.6萬人,每年入帳的退撫基金僅700億元,卻要支出超過1000億元,退撫基金早已入不敷出,近年都是仰賴基金收益以填補缺口,或由政府貼補。

明年7月1日起,退撫新制上路後,對退撫基金的財務衝擊更大,粗估每年約有1萬多名新進公務員不再加入,基金收入明顯縮水,估計第一年將短少進帳數十億元;加上老一輩陸續退休,繳費的兩端人數同時遞減,政府給付支出將大幅成長。

「跟過去政府承諾給付的退撫制相比,新進公務員的退撫制度相對比較犧牲,」一位58歲的地方公務員說,他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不敢提前退休,就是擔心月收入驟減,很多同事都是準備做好做滿到65歲才退休。

儘管,明年的新制僅適用公務員,軍教不受影響,但肉眼可見的是,繳納的保險費與提撥的退休金變多了,但保障卻變少了。在職的老公務員則憂心忡忡,「繳多領少」,如此一來,是否會影響國家舉才,無法吸引優秀的新血?

不過,根據台灣最大的公職補習班─台北志光補習班經理洪良輝指出,數十年來,在重大事件發生的當下,確實會影響年輕人的報考意願,例如金融海嘯、年改爭議、新冠疫情時,報考有減緩,但隨即就會增加。即便與舊制相比,確實有一點「生鏽」,但相比民間企業,公職穩定又有保障,仍是年輕人心目中的「鐵飯碗」。

考選部常務次長曾慧敏,在考試院國家人力資源論壇2021年第四期期刊「從高普考試報考人略覽公務人才變化」的一文中,也提出相同看法。

她指出, 近20年高普考報考人數的變化與經濟發展情勢有連動關係。2009至2015人數較多,主要是受到當時金融海嘯的影響,2009年較前一年驟增3萬1000人,逐漸增至2012年15.6萬人的最高峰;2021年又比2020年大幅增加9000人,或與一年多來新冠疫情大幅改變經濟活動型態有關。兩次較大的經濟發展情勢變動,影響找就業機會者的報考意願。

高普考試報考人數。取自考選部

工作穩定又有保障,是年輕人報考公職最主要原因

洪良輝進一步指出,現在,薪資所得與津貼補助相加,公職及國營事業還是完勝一般企業。尤其,這幾年台電、中油、郵局等國營事業招考,都吸引大批應屆畢業生投考。國營事業幾乎年年調整薪資約2000元,年終最高4.4個月,各項福利也非常好。

以三等高普考為例,行政職起薪4萬6000元、四等起薪3萬5000元、最基層的五等也有3萬元。司法警政更高,警察雖然要輪值、比較辛苦,但本俸含津貼合計薪資,更高於6萬元。

公職還有教育津貼及各種補助,且保證年終1.5個月,還有0.5(乙等)至2個月(最高)的考績獎金,相比最低基本工資2萬5250元、飄忽不定的年終,以及隨時會被資遣的民間企業來說,「工作穩定且有保障,是年輕人報考公職最主要的原因,」百官網經理張哲維說。

張哲維、洪良輝異口同聲說,即便明年7月1日要執行新的公務員退撫制度,並不會影響考生的意願,目前並沒有學生向補習班詢問相關訊息,顯見這並非考生最在意的事情。

一位正在準備國考的應屆畢業生說,台灣的平均薪資一直倒退,還不及17年前的水平,這兩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各行各業愁雲慘淡,僅剩一枝獨秀的半導體業,很多中小企業甚至發不出年終獎金,儘管公務員退休金縮水,「只要不犯大錯,保證工作到65歲,就是想圖個穩定而已。」

總括而言,年金改革並未影響年輕人報考公職的意願,還呈現出良性循環:報考者以21~30歲為最主要年齡層,而且近九成均有大學以上的教育程度,「公務員人力結構的特色為高學歷及年輕化,」考選部常務次長曾慧敏在文中指出。

從銓敘部統計年報的數據清楚可見,公務員的平均年齡並無大幅增加,年齡結構漸趨平衡,2020年底全國公務員平均年齡為43.18歲,2001年底為42.09歲,20年期間,平均年齡約在42至43歲間微幅增減,幾乎沒有變化。

公職考生愈來愈年輕化,21~30歲占比達七成

如果是以年齡層來分析,高普考報考人數,近九成來自21~30歲,以及31~40歲這二個年齡層,21~30歲約占六~七成,31~40歲二~三成。若以性別分析,無論高考或普考,男性的年齡均略高於女性1~2歲。

曾慧敏進一步分析,近五年來,比較特殊的現象是,不同年齡組占比的更迭。21~25歲、36~40歲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21~25歲占比明顯增加,36~40歲穩定維持在10~12%。總體而言,呈現較過去年輕化的現象,2020年普考21~25歲占比甚至達到近四成(39.23%)。

高普考試報考人各年齡組占比。取自考選部

台北志光補習班經理洪良輝根據補習班學生的結構分析指出,有將近八成都是應屆畢業生以及畢業五年內的考生,「很多大三生就開始準備國考,年輕人報考的意願並沒有降低。」

而且這20年來,台灣廣設大學的結果,也讓高普考考生的學歷逐年往上升。曾慧敏進一步分析,高普考報考人主要來自大學校院畢業生,學士以下占比非常低。整體而言,學士從2005年的63%成長至2020年的80%,碩士則從12%增加到22%。

雖然公職比不上最夯的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但百官網經理張哲維指出,不是每個大學生都能進入半導體業,尤其台灣九成八都是中小企業,服務業的失業率居高不下、薪水又偏低,即便這兩年公職的考核趨於嚴格、明年又要推出退撫新制,但公民職場兩相比較下,截至目前為主,公務員仍是年輕人最愛的職業之一。

一位正在準備高考的研究生坦言,不是我們不想賺更多的錢、不想有更好的前途發展,而是大環境混沌不明,好的職缺不多,與其賭一把,不如有個不怕被「資遣」的穩定工作。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第二波公教年改來了!明年7月新進公務員強制提撥率為15%
25年最高調幅!軍公教明年調薪4%,年增經費314億元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