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以 言 舉人 不 以 人 廢 言

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全文
  • 简介
  • 思想
  • 孔子
  • 目录
  • 视频
  • 人物
  • 名句
  • 书评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原文】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

【解读】

此章孔子论述的待人处世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推举人要重实绩,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不能使工于言辞却无实行的巧言者得幸当道,也不能因为那人有了缺点就废弃了他有益的建言。

名句誕生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衛靈公‧二十二〉

讀懂名句

孔子說:「君子不會因為一個人說的話好,便舉薦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德性有缺,就不把他說的話當一回事。」

名句故事

除了〈衛靈公〉記載有「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在〈憲問‧五〉也說過「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強調,有德行的人必定有嘉言,但是很會說話的人不一定有好的道德,所以對一個人,必須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不可相信片面之詞,不應該「以言舉人」,但也不可「以人廢言」。

孔子非常厭惡一個人「言論君子、行動小人」,或是「言論巨人,行動侏儒」。歷史上這類有名的例子有二,一是戰國時代的趙孝成王「以言取人」,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頂替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趙括自小熟讀兵書、講得頭頭是道,但首次帶兵與秦國一戰便大敗,趙國差點因此亡國,而趙括也命送沙場。

二是「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同樣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非常會說話的馬謖當大將,結果失去了重要戰略點街亭,最後只好以軍法「揮淚斬馬謖」,悔不當初。

新說名句

許多學者認為「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是孔子主張思想自由的篇章。然而,荒謬的是,小說家金庸的先祖查嗣庭在擔任主考官時,便曾因以「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為試題,而遭受文字獄之災。

金庸考據出來的說法有好幾種。其一是清雍正年間,查嗣庭寫了一本書《維止錄》;也有可能是查嗣庭被派去做江西省正考官,出了試題「維民所止」,有一名太監向雍正說,「維止」兩字是去「雍正」兩字之頭,因此查嗣庭被雍正皇帝關進牢裡。

其二是,查嗣庭在江西出了四道試題,第一題便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第三題是《孟子‧盡心》中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當時,清朝政府正在實行保舉制度,朝廷認為他出這兩道題是有意毀謗,批評朝廷「以言舉人」,因此將他判刑。

也有學者認為,《論語》此章是要我們依據客觀事實去看待人、事、物,不該受片面之詞所左右,妄下判斷。與「不以人廢言」意義接近的詞語還有「不以言廢事」、「對事不對人」,也可與孔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鮮矣仁」、「剛毅木納,近仁」兩段話相參照。

另外,有人提出「不以人廢言」的態度更須落實於教育,尤其是爸媽、老師應該傾聽小朋友的話。因為鼓勵探索的文化,是允許犯錯的文化,如此才能「大開言路」,讓孩童不擔心說錯話而被恥笑,並從錯誤中學習。

不 以 言 舉人 不 以 人 廢 言
不 以 言 舉人 不 以 人 廢 言
简体English

不 以 言 舉人 不 以 人 廢 言

本站介紹
簡介
字體試驗頁

+

協助

+

常見問答集

+

使用說明

+

工具
系統統計

+

數位人文

先秦兩漢

儒家

顯示資料來源

論語
學而
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長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鄉黨
先進
顏淵
子路
憲問
衛靈公
季氏
陽貨
微子
子張
堯曰

顯示資料來源

+

孟子

顯示資料來源

+

禮記

+

荀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孝經

+

說苑

+

春秋繁露

+

韓詩外傳

+

大戴禮記

+

白虎通德論

+

新書

+

新序

顯示資料來源

+

揚子法言

+

中論

+

孔子家語

+

潛夫論

+

論衡

+

太玄經

+

風俗通義

+

孔叢子

+

申鑒

+

忠經

+

素書

+

新語

+

獨斷

+

蔡中郎集
墨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墨子
魯勝墨辯注敘
道家

顯示資料來源

+

莊子

顯示資料來源

道德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列子

+

鶡冠子

+

文子

+

文始真經

+

列仙傳

+

鬻子

+

老子河上公章句
法家

顯示資料來源

+

韓非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商君書

顯示資料來源

+

申不害

+

慎子
諫逐客書

+

管子
名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公孫龍子
兵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孫子兵法

顯示資料來源

+

吳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六韜

+

司馬法

+

尉繚子

+

三略
算書
海島算經

+

九章算術

+

孫子算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周髀算經
雜家

顯示資料來源

+

淮南子

+

呂氏春秋

+

鬼谷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尹文子

顯示資料來源

+

鄧析子
史書

顯示資料來源

+

史記

+

春秋左傳

+

逸周書

+

國語

+

晏子春秋

+

吳越春秋

顯示資料來源

+

越絕書

+

戰國策

+

鹽鐵論

+

列女傳

+

春秋穀梁傳

+

春秋公羊傳

+

漢書

+

前漢紀

+

東觀漢記

+

後漢書

+

竹書紀年

+

穆天子傳

+

古三墳

+

燕丹子

+

西京雜記
經典文獻

顯示資料來源

+

詩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尚書

顯示資料來源

+

周易

+

周禮

+

楚辭

+

儀禮

+

山海經

+

焦氏易林

+

京氏易傳

+

詩說
字書

+

說文解字

+

爾雅

顯示資料來源

+

釋名

顯示資料來源

+

方言
急就篇
醫學

+

黃帝內經

+

難經

+

傷寒論

+

金匱要略
出土文獻

+

郭店

+

馬王堆

漢代之後

魏晉南北朝

顯示資料來源

道德真經註

+

世說新語

+

顏氏家訓

+

文心雕龍

+

抱朴子

+

人物志

+

金樓子

+

水經注

+

神仙傳

+

三國志

+

高士傳
神異經

+

洞冥記
隋唐

+

群書治要

+

藝文類聚

+

通典

+

意林
黃帝陰符經
宋明

顯示資料來源

+

四書章句集注

顯示資料來源

三字經

+

論語注疏

+

西遊記

+

三國演義

+

金瓶梅

+

封神演義

+

廣韻

+

孝經注疏

+

太平御覽

+

太平廣記

+

朱子語類

+

宋景文公筆記

+

棋經

+

郁離子
清代

顯示資料來源

+

墨子閒詁

+

紅樓夢

+

全唐詩

+

康熙字典

+

儒林外史
民國

顯示資料來源

+

墨經校釋

簡介說明

相關資料

字典

討論區

圖書館

維基

數據維基

在中檢索:

高級檢索

書名檢索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