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 總督

兩江 總督
 
大清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部院

先前职位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江西總督
设立1647年8月19日
首任馬國柱
末任張勳
废止1912年1月23日
后继职位

兩江 總督

本页面包含满文字母,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为滿文字母,否则可能出现未成連寫體的字母或其他符號。

兩江 總督

两江总督辖地(1911年)

兩江總督(满语:ᡤᡳᠶᠠᠩᠨᠠᠨ
ᡤᡳᠶᠠᠩᠰᡳ
ᡠᡥᡝᡵᡳ
ᡴᠠᡩᠠᠯᠠᡵᠠ
ᠠᠮᠪᠠᠨ
,穆麟德:giyangnan giyangsi uheri kadalara amban),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日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由於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为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兩江總督厘治軍民,查舉官吏,修飭封疆,在當時全國所設總督中,唯一掌管三省,是管轄省份最多的總督,政治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

目录

  • 1 沿革
  • 2 总督部院
  • 3 历任总督
  • 4 参考文献
    • 4.1 引用
    • 4.2 来源

沿革[编辑]

  • 該職的前身為順治四年(1647年)所設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部院駐江寧府城(今南京市区)。
  • 顺治六年(1649年),河南省改隶直隶总督。
  • 順治九年(1652年),江南江西总督總督部院一度遷往南昌,不過很快恢復舊制。
  • 順治十八年(1661年)和康熙十三年(1674年),兩度分置江南總督、江西總督,不過在康熙四年(1665年)和二十一年(1682年)兩省同歸兩江總督管轄。
  • 康熙元年(1662年),操江事務劃歸江南總督管理。
  •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1682年),裁江西总督缺,归并江南总督,为江南江西总督。
  • 雍正元年(1723年),授與歷任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銜,為文官從一品。
  • 道光十一年(1831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
  • 咸丰时期,太平天国占领江宁,两江总督部院先后在扬州、常州、上海、苏州、安庆等地驻节。
  • 自同治五年(1866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

总督部院[编辑]

总督部院设在江宁城中部汉府街明代的汉王(成祖次子)府内。1853年-1864年洪秀全将这里扩建成金碧辉煌的天王府。1864年天王府被毁后,曾国藩在此按照礼制要求重建了两江总督部院。1909年南京城内穿城而过的宁垣铁路在此设车站。

1912年,这里成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1927年至1949年,这里先后为南京国民政府和中華民國總統府的所在地。

现在这里辟为南京中国近代史遺址博物馆[1]。

历任总督[编辑]

序次 姓名 籍贯/旗籍 任职时间 卸职时间 卸職原因/备注
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順治四年—順治六年)
1 馬國柱 漢軍正白旗 順治四年七月戊午
1647年8月19日
順治六年八月辛亥
1649年9月30日
不再督河南
两江總督(順治六年—順治十八年)
1 馬國柱 漢軍正白旗 順治六年八月辛亥
1649年9月30日
順治十一年九月丁未
1654年10月30日
病免
2 馬鳴佩 漢軍正白旗 順治十一年十月
1654年
順治十三年閏五月己酉
1656年6月23日
病免
3 郎廷佐 漢軍鑲黃旗 順治十三年閏五月己未
1656年7月3日
順治十八年九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改為江南總督
江南總督(順治十八年—康熙四年)
1 郎廷佐 漢軍鑲黃旗 順治十八年九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裁併入兩江總督
江西總督(順治十八年—康熙四年)
1 張朝璘 漢軍正藍旗 順治十八年九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裁併入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康熙四年—宣統三年)
1 郎廷佐 漢軍鑲黃旗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康熙七年十一月己酉
1668年12月17日
病免
2 麻勒吉
瓜爾佳氏
滿洲正黃旗 康熙七年十二月癸酉
1669年1月10日
康熙十二年五月庚寅
1673年7月5日
降二級調任
3 阿席熙
瓜爾佳氏
滿洲鑲紅旗 康熙十二年六月甲寅
1673年7月29日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
1682年
降職
4 于成龍 山西永寧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癸卯
1682年2月1日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丁丑
1684年6月24日
去世
5 王新命 漢軍鑲藍旗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甲申
1684年7月1日
康熙二十六年三月乙酉
1687年4月18日
改閩浙總督
6 董訥 山東平原 康熙二十六年三月己丑
1687年4月22日
康熙二十七年三月丁酉
1688年4月24日
降五級調任
7 傅拉塔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鑲黃旗 康熙二十七年四月戊申
1688年5月5日
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丁酉
1694年7月22日
去世
8 范承勳 漢軍鑲黃旗 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丙辰
1694年8月10日
康熙三十七年十月甲寅
1698年11月15日
憂免
9 張鵬翮 四川遂寧 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壬辰
1698年12月23日
康熙三十九年三月癸卯
1700年4月28日
改河道總督
* 陶岱
瓜爾佳氏
滿洲正藍旗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庚午
1699年5月30日
以吏部右侍郎署理
* 陶岱
瓜爾佳氏
滿洲正藍旗 康熙三十九年三月癸卯
1700年4月28日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癸卯
1700年6月27日
以吏部右侍郎署理
10 阿山
伊拉哩氏
滿洲鑲藍旗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丁未
1700年7月1日
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甲戌
1706年12月24日
遷刑部尚書
11 邵穆布
博爾濟吉特氏
滿洲鑲藍旗 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辛巳
1706年12月31日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
1709年
12 噶禮
棟鄂氏
滿洲正紅旗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辛卯
1709年8月27日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丁巳
1712年3月10日
解職
* 郎廷極 漢軍鑲黃旗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丁巳
1712年3月10日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丙寅
1712年11月14日
以江西巡撫署理
13 赫壽
舒穆祿氏
滿洲正紅旗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丙寅
1712年11月14日
康熙五十六年四月丙申
1717年5月22日
遷理藩院尚書
14 長鼐
赫舍里氏
滿洲正白旗 康熙五十六年四月甲辰
1717年5月30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
1722年
去世
15 查弼納
完顏氏
滿洲正黃旗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辛未
1722年11月27日
雍正四年四月己卯
1726年5月18日
召回京城
* 范時繹 漢軍鑲黃旗 雍正四年四月己卯
1726年5月18日
雍正八年三月甲午
1730年5月12日
以馬蘭鎮總兵署理
* 史貽直 江蘇溧陽 雍正八年三月甲午
1730年5月12日
以吏部左侍郎署理
16 高其倬 漢軍鑲黃旗 雍正八年五月癸酉
1730年6月20日
雍正九年七月丁卯
1731年8月8日
署理云廣總督
* 尹繼善
章佳氏
滿洲鑲黃旗 雍正九年七月丁卯
1731年8月8日
雍正十年九月庚寅
1732年10月24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 魏廷珍 直隸景州 雍正十年九月庚寅
1732年10月24日
雍正十一年正月壬辰
1733年2月23日
以漕運總督署理
17 高其倬 漢軍鑲黃旗 雍正十一年正月壬辰
1733年2月23日
雍正十一年九月己卯
1733年10月8日
召回京城
* 趙宏恩 漢軍鑲紅旗 雍正十一年九月己卯
1733年10月8日
雍正十二年五月壬辰
1734年6月18日
以湖南巡撫署理
18 趙宏恩 漢軍鑲紅旗 雍正十二年五月壬辰
1734年6月18日
乾隆二年正月庚子
1737年2月10日
召回京城
19 慶復
佟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二年正月庚子
1737年2月10日
乾隆二年閏九月丁卯
1737年11月4日
改雲貴總督
20 那蘇圖
戴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二年閏九月丁卯
1737年11月4日
乾隆四年十月戊申
1739年12月5日
憂免
21 郝玉麟 漢軍鑲黃旗 乾隆四年十月戊申
1739年12月5日
乾隆五年五月甲子
1740年6月18日
解職
* 楊超曾 湖南武陵 乾隆五年五月甲子
1740年6月18日
乾隆六年八月己酉
1741年9月26日
以兵部尚書署理
22 那蘇圖
戴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六年八月己酉
1741年9月26日
乾隆七年四月甲午
1742年5月9日
改閩浙總督
23 簡親王德沛
愛新覺羅氏
乾隆七年四月甲午
1742年5月9日
乾隆八年二月庚子
1743年3月11日
召回京城
24 尹繼善
章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八年二月庚子
1743年3月11日
乾隆十三年九月己未
1748年10月28日
25 策楞
鈕鈷祿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十三年九月己未
1748年10月28日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酉
1749年1月11日
改川陝總督
* 雅爾哈善
愛新覺羅氏
滿洲正紅旗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酉
1749年1月11日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亥
1749年1月25日
署理
26 黃廷桂 漢軍鑲紅旗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亥
1749年1月25日
乾隆十六年閏五月戊寅
1751年7月25日
改陝甘總督
27 尹繼善
章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十六年閏五月戊寅
1751年7月25日
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1753年10月16日
* 莊有恭 廣東番禺 乾隆十七年十月癸巳
1752年11月11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 鄂容安
西林覺羅氏
滿洲鑲藍旗 乾隆十八年正月戊寅
1753年2月24日
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1753年10月16日
以江西巡撫署理
28 鄂容安
西林覺羅氏
滿洲鑲藍旗 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1753年10月16日
乾隆二十年
1755年
戰死
* 尹繼善
章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十九年八月丁巳
1754年9月26日
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壬申
1756年11月29日
以南河總督兼署
29 尹繼善
章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壬申
1756年11月29日
乾隆三十年三月乙未
1765年5月9日
入閣辦事
30 高晉
高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三十年三月乙未
1765年5月9日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乙未
1779年2月25日
去世
31 薩載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正黃旗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乙未
1779年2月25日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己巳
1780年9月21日
憂免
32 陳輝祖 湖南祁陽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己巳
1780年9月21日
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
1781年
* 薩載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正黃旗 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
1781年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戊申
1783年2月17日
署理
33 薩載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正黃旗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戊申
1783年2月17日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
1786年4月10日
去世
34 李世傑 貴州黔西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
1786年4月10日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乙酉
1787年12月30日
改四川總督
* 閔鶚元 浙江歸安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丁巳
1786年4月11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35 書麟
高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丁巳
1786年4月11日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己酉
1790年7月11日
革職
* 福崧
烏雅氏
滿洲正黃旗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己酉
1790年7月11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36 孫士毅 浙江仁和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壬子
1790年7月14日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
1791年5月25日
授吏部尚書
* 長麟
愛新覺羅氏
滿洲正藍旗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
1791年5月25日
以江蘇巡撫暫署
37 書麟
高佳氏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
1791年5月25日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革職
38 富綱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正藍旗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乾隆六十年正月丙戌
1795年1月23日
降職
* 蘇凌阿
他他拉氏
滿洲正白旗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以刑部尚書署理
39 福寧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鑲藍旗 乾隆六十年正月丙戌
1795年1月23日
嘉慶元年六月癸卯
1796年8月2日
改四川總督
* 蘇凌阿
他他拉氏
滿洲正白旗 嘉慶元年六月癸卯
1796年8月2日
嘉慶二年九月甲申
1797年11月6日
以刑部尚書署理
40 李奉翰 漢軍正藍旗 嘉慶二年九月甲申
1797年11月6日
嘉慶四年二月辛丑
1799年3月18日
去世
41 費淳 浙江錢塘 嘉慶四年二月辛丑
1799年3月18日
嘉慶八年六月戊子
1803年8月12日
改兵部尚書
42 陳大文 河南杞縣 嘉慶八年六月戊子
1803年8月12日
嘉慶十年正月辛亥
1805年2月25日
改左都御史
43 鐵保
棟鄂氏
滿洲正黃旗 嘉慶十年正月辛亥
1805年2月25日
嘉慶十四年七月壬申
1809年8月24日
革職
44 阿林保
舒穆祿氏
滿洲正白旗 嘉慶十四年七月壬申
1809年8月24日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壬辰
1810年1月11日
去世
45 松筠
瑪拉特氏
蒙古正藍旗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壬辰
1810年1月11日
嘉慶十六年正月癸酉
1811年2月26日
改兩廣總督
46 勒保
費莫氏
滿洲鑲紅旗 嘉慶十六年正月癸酉
1811年2月26日
嘉慶十六年六月甲寅
1811年7月27日
召回京城
47 百齡
張氏
漢軍正黃旗 嘉慶十六年六月甲寅
1811年7月27日
嘉慶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子
1816年12月25日
* 松筠
瑪拉特氏
蒙古正藍旗 嘉慶二十一年十月戊子
1816年12月1日
以大學士署理
48 孫玉庭 山東濟寧 嘉慶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子
1816年12月25日
道光四年閏七月丁未
1824年9月9日
遷體仁閣大學士
49 魏元煜 直隸昌黎 道光四年十二月戊辰
1825年1月28日
道光五年五月戊申
1825年7月7日
改漕運總督
50 琦善
博爾濟吉特氏
滿洲正黃旗 道光五年五月戊申
1825年7月7日
道光七年五月丙戌
1827年6月5日
解職
* 蔣攸铦 漢軍鑲紅旗 道光七年三月己亥
1827年4月19日
道光七年五月丙戌
1827年6月5日
以體仁閣大學士署理
51 蔣攸铦 漢軍鑲紅旗 道光七年五月丙戌
1827年6月5日
道光十年八月庚戌
1830年10月11日
召回京城
* 陶澍 湖南安化 道光十年六月辛卯
1830年7月24日
道光十年八月庚戌
1830年10月11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52 陶澍 湖南安化 道光十年八月庚戌
1830年10月11日
道光十九年三月乙巳
1839年4月22日
病免
53 林則徐 福建侯官 道光十九年三月乙巳
1839年4月22日
未任,改兩廣總督
* 陳鑾 湖北江夏 道光十九年三月乙巳
1839年4月22日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癸亥
1840年1月5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54 鄧廷楨 江蘇江寧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癸亥
1840年1月5日
未任,改雲貴總督
55 伊里布
愛新覺羅氏
滿洲鑲黃旗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己卯
1840年1月21日
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丁卯
1841年5月3日
召回京城
* 麟慶
完顏氏
滿洲鑲黃旗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己卯
1840年1月21日
以漕運總督兼署
* 裕謙
博罗忒氏
蒙古鑲黃旗 道光二十年七月丁酉
1840年8月6日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乙巳
1841年2月10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56 裕謙
博罗忒氏
蒙古鑲黃旗 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丁卯
1841年5月3日
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己未
1841年10月22日
殉国
* 牛鑑 甘肅武威 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丙辰
1841年10月19日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己未
1842年10月17日
以河南巡撫署理
57 耆英
愛新覺羅氏
滿洲正藍旗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己未
1842年10月17日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戊戌
1844年3月19日
* 璧昌
額尔德特氏
蒙古鑲黃旗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庚戌
1843年4月6日
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己酉
1843年12月1日
以福州將軍署理
* 孫善寶 山東濟寧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庚戌
1843年4月6日
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己酉
1843年12月1日
以江蘇巡撫護理
* 璧昌
額尔德特氏
蒙古鑲黃旗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戊戌
1844年3月19日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1845年1月21日
以福州將軍署理
* 孫善寶 山東濟寧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戊戌
1844年3月19日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1845年1月21日
以江蘇巡撫護理
58 璧昌
額尔德特氏
蒙古鑲黃旗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1845年1月21日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乙未
1847年4月30日
授內大臣
59 陸建瀛 湖北沔陽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壬寅
1847年3月8日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乙未
1847年4月30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59 李星沅 湖南湘陰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乙未
1847年4月30日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壬寅
1849年4月26日
病免
60 陸建瀛 湖北沔陽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壬寅
1849年4月26日
咸豐三年正月壬申
1853年3月6日
革職
* 祥厚
愛新覺羅氏
滿洲鑲紅旗 咸豐三年正月壬申
1853年3月6日
咸豐三年二月丁酉
1853年3月31日
以江寧將軍署理
* 楊文定 安徽定遠 咸豐三年二月丁酉
1853年3月31日
咸豐三年四月甲午
1853年5月27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61 怡良
瓜尔佳氏
滿洲正紅旗 咸豐三年二月癸巳
1853年3月27日
咸豐七年四月癸巳
1857年5月5日
* 趙德轍 山西解州 咸豐七年四月癸巳
1857年5月5日
以江蘇巡撫兼署
* 何桂清 雲南昆明 咸豐七年四月癸巳
1857年5月5日
咸豐七年六月乙卯
1857年7月26日
以前浙江巡撫署理
62 何桂清 雲南昆明 咸豐七年六月乙卯
1857年7月26日
咸豐十年四月癸未
1860年6月8日
革職
* 曾國藩 湖南湘鄉 咸豐十年四月癸未
1860年6月8日
咸豐十年六月丙戌
1860年8月10日
以前兵部侍郎賞尚書銜署理
* 徐有壬 順天宛平 咸豐十年四月癸未
1860年6月8日
咸豐十年四月癸巳
1860年6月18日
以江蘇巡撫兼署,戰死
* 薛煥 四川興文 咸豐十年四月癸巳
1860年6月18日
以江蘇布政使暫署
63 曾國藩 湖南湘鄉 咸豐十年六月丙戌
1860年8月10日
同治七年七月乙未
1868年9月6日
改直隸總督
* 李鴻章 安徽合肥 同治四年四月癸巳
1865年5月23日
同治五年十一月丙辰
1866年12月7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64 馬新貽 山東菏澤 同治七年七月乙未
1868年9月6日
同治九年八月丁酉
1870年8月29日
遇刺身亡
* 魁玉
富察氏
滿洲鑲紅旗 同治九年八月丁酉
1870年8月29日
以江寧將軍兼署
65 曾國藩 湖南湘鄉 同治九年八月丁酉
1870年8月29日
同治十一年二月丙寅
1872年3月20日
去世
* 何璟 廣東香山 同治十一年二月丙寅
1872年3月20日
同治十一年十月丙子
1872年11月25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 張樹聲 安徽合肥 同治十一年十月丙子
1872年11月25日
同治十二年正月丙戌
1873年2月3日
以署理江蘇巡撫署理
66 李宗羲 四川開縣 同治十二年正月丙戌
1873年2月3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甲戌
1875年1月12日
病免
* 劉坤一 湖南新寧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甲戌
1875年1月12日
光緒元年八月丙寅
1875年9月1日
以江西巡撫署理
67 沈葆楨 福建侯官 光緒元年四月壬辰
1875年5月30日
光緒五年十一月癸未
1879年12月26日
去世
* 吳元炳 河南固始 光緒四年二月乙巳
1878年3月28日
以江蘇巡撫兼署
* 吳元炳 河南固始 光緒五年十一月癸未
1879年12月26日
光緒六年六月
1880年
以江蘇巡撫兼署
68 劉坤一 湖南新寧 光緒五年十一月甲申
1879年12月27日
光緒七年七月戊子
1881年8月22日
召回京城
69 彭玉麟 湖南衡陽 光緒七年七月戊子
1881年8月22日
光緒七年九月乙未
1881年10月28日
辭免
70 左宗棠 湖南湘陰 光緒七年九月乙未
1881年10月28日
光緒十年正月戊子
1884年2月8日
病免
* 裕祿
喜塔腊氏
滿洲正白旗 光緒十年正月戊子
1884年2月8日
以安徽巡撫署理,未任
* 曾國荃 湖南湘鄉 光緒十年正月丙申
1884年2月16日
光緒十三年七月甲戌
1887年9月6日
以署理禮部尚書署理
* 裕祿
喜塔腊氏
滿洲正白旗 光緒十三年七月甲戌
1887年9月6日
光緒十三年九月
1887年
以湖廣總督署理
* 曾國荃 湖南雙峰 光緒十三年九月
1887年
光緒十六年十月丁未
1890年11月22日
署理
* 沈秉成 浙江歸安 光緒十六年十月丁未
1890年11月22日
以安徽巡撫署理
71 劉坤一 湖南新寧 光緒十六年十月丁未
1890年11月22日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癸亥
1902年10月7日
去世
* 張之洞 直隸南皮 光緒二十年十月戊申
1894年11月2日
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寅
1896年1月2日
以湖廣總督署理
* 鹿傳霖 直隸定興 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丙寅
1899年12月24日
光緒二十六年四月丙子
1900年5月3日
以江蘇巡撫兼署
* 李有棻 江西萍鄉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癸亥
1902年10月7日
以江寧布政使護理
* 張之洞 直隸南皮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癸亥
1902年10月7日
光緒二十九年二月丁未
1903年3月20日
以湖廣總督署理
72 魏光燾 湖南隆回 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壬戌
1902年12月5日
光緒三十年七月戊戌
1904年9月1日
改閩浙總督
73 李興銳 湖南瀏陽 光緒三十年七月戊戌
1904年9月1日
光緒三十年九月戊戌
1904年10月31日
去世
74 周馥 安徽建德 光緒三十年九月戊戌
1904年10月31日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己酉
1906年9月2日
改閩浙總督
* 端方
托忒克氏
滿洲正白旗 光緒三十年九月戊戌
1904年10月31日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己酉
1906年9月2日
以江蘇巡撫暫署
75 端方
托忒克氏
滿洲正白旗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己酉
1906年9月2日
宣統元年五月己未
1909年6月28日
改直隸總督
* 樊增祥 湖北恩施 宣統元年五月己未
1909年6月28日
以江寧布政使護理
76 張人駿 直隸豐潤 宣統元年五月己未
1909年6月28日
宣統三年十二月戊戌
1912年1月23日
免職
77 張勳 江西奉新 宣統三年十二月戊戌
1912年1月23日
以江南提督署理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总统府 - 南京中国近代史遺址博物馆. [202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8).

来源[编辑]

  • 《清史稿》第197至199卷:疆臣年表一至三(各省總督、河督漕督)(中央研究院 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1.3 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格里曆日期轉換工具:中央研究院 [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兩江 總督
清朝行政区划

  • 直隶省
  • 山東省
  • 河南省
  • 山西省
  • 陝西省
  • 甘肅省
  • 甘肃新疆省
  • 江南省†
    • 江南左布政使司
    • 江南右布政使司
  • 江蘇省
    • 江苏布政使司
    • 江宁布政使司
  • 江淮省†
  • 安徽省
  • 江西省
  • 福建省
  • 福建臺灣省†
  • 浙江省
  • 廣東省
  • 廣西省
  • 湖广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四川省
  • 雲南省
  • 貴州省
  • 奉天省
  • 吉林省
  • 黑龍江省

蒙古

  • 內蒙古
  • 西套蒙古
  • 八旗察哈爾
  • 達里岡厓

烏里雅蘇臺統部

  • 外蒙古
  • 科布多
  • 唐努乌梁海
  • 阿爾泰區域

青海統部

  • 青海蒙古
  • 玉樹等四十族
  • 環海八族

西藏

  • 阿里
  • 霍爾三十九族

東北建省前

  • 盛京統部†
  • 吉林將軍統部†
  • 黑龍江將軍統部†

新疆建省前

  • 準部†
  • 回部†

註:標註 † 表示遭撤銷的行政區劃。
※參見:内地十八省、汉地、藩部。

清朝总督

至清末

直隸總督 · 兩江總督 · 閩浙總督 · 雲貴總督 · 湖廣總督 · 兩廣總督 · 東三省總督 · 陝甘總督 · 四川總督 · 漕運總督 · 河道总督(南河總督 · 东河總督 · 北河總督)

被裁撤或
合併/分立

宣大總督 · 川湖總督‎ · 廣東總督‎ · 江南江西河南總督 · 江南總督 · ‎江西總督‎‎ · 直隸山東河南總督‎ · 河南總督‎ · 河南山東總督‎ · 浙閩總督‎ · 福建總督 · 浙江總督‎ · 陝西三邊總督‎ · 川陝三邊總督‎ · 川陝總督‎ · 陝西總督‎ · 山陝總督 · 川陝總督‎ · 貴州總督‎ · 雲南總督‎

江苏行政区划史

 

明朝

直隶
1368–1421

南直隶
1421–1644

治所在今江苏:应天府(京师→留都南京)南京六部、都察院 | 苏州府 | 常州府 | 鎮江府 | 淮安府 | 揚州府 | 徐州直隶州
治所在今上海:松江府
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府中都留守司 | 廬州府 | 安慶府 | 徽州府 | 太平府 | 池州府 | 寧国府 | 滁州直隶州 | 和州直隸州 | 广德直隶州

 

兩江 總督
清朝

江南省
1645–1667

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左右布政使分署;康熙六年(1667年),以安徽巡抚及江南左布政使辖境为安徽省,江宁巡抚及江南右布政使辖境为江苏省。

江南左布政使司
1661–1667

淮安府凤庐巡抚衙门驻地 | 扬州府 | 徐州直隶州

江南右布政使司
1661–1667

江宁府江南江西河南→江南江西→江南总督部院、江南左布政使司衙门(寄治) | 苏州府江宁巡抚衙门、江南右布政使司衙门 | 松江府 | 常州府 | 镇江府 | 淮安府 | 扬州府凤阳巡抚衙门在泰州 | 徐州直隶州

江苏省
1667–1760

江苏布政使司

江宁府江南→兩江總督部院、安徽布政使司衙门(寄治) | 苏州府江宁→江苏巡抚衙门、江苏布政使司衙门(1724年割太仓州→太仓直隶州) | 松江府 | 常州府 | 镇江府 | 淮安府(1724年割海州→海州直隶州,割邳州→邳州直隶州) | 扬州府(1724年割通州→通州直隶州) | 徐州直隶州→徐州府(1733年升府,增领邳州)

江苏省
1760–1911

江苏布政使司

苏州府江苏巡抚衙门、江苏布政使司衙门 | 松江府 | 常州府 | 镇江府 | 太仓直隶州

江宁布政使司

江宁府兩江總督部院、江宁布政使司衙门 | 淮安府 | 扬州府 | 徐州府 | 通州直隶州(1768年析置:海门直隶厅) | 海州直隶州

江淮省
1905年1–4月

光绪三十年末(1905年1月27日)析置江淮省,三十一年初(1905年4月21日)并回江苏省。

江宁布政使司

淮安府江淮巡抚衙门 | 江宁府两江总督部院、江宁布政使司衙门 | 扬州府 | 徐州府 | 通州直隶州 | 海州直隶州 | 海门直隶厅

注:江寧將軍镇守江宁等地。江苏按察使司衙门在苏州府城;江苏学政署在常州府江阴县城。江宁府城有江宁织造衙门;苏州府城有苏州织造衙门。漕运总督部院原在淮安府城,后迁至清江浦原南河总督署。

 

兩江 總督
兩江 總督
中華民國

兩江 總督
江苏省
1912–1913

临时政府都 南京府

原上元县、江寧縣

原江宁府

句容縣 | 溧水縣 | 高淳縣 | 江浦縣 | 六合縣 | 丹陽縣 | 金壇縣 | 溧陽縣 | 揚中縣

原松江府

上海縣 | 松江縣 | 南匯縣 | 青浦縣 | 奉賢縣 | 金山縣 | 川沙县

原苏州府

吳縣 | 吳江縣 | 常熟縣 | 崑山縣 | 吳江縣 | 武進縣 | 無錫縣 | 宜興縣 | 江陰縣 | 靖江縣 | 南通縣 | 如皋縣 | 泰興縣

原淮安府

淮陰縣 | 淮安縣 | 泗陽縣 | 漣水縣 | 阜寧縣 | 鹽城縣

原扬州府

江都縣(甘泉县并回) | 儀徵縣 | 東台縣 | 興化縣 | 寶應縣 | 泰州 | 高郵州

原徐州府

銅山縣 | 豐縣 | 沛縣 | 蕭縣 | 碭山縣 | 邳縣 | 宿遷縣 | 睢寧縣 | 東海縣 | 灌雲縣 | 沭陽縣 | 贛榆縣

原太仓直隶州

镇洋县→太倉縣 | 嘉定縣 | 寶山縣 | 崇明縣

原海门直隶厅

海门直隶厅→海門縣

兩江 總督
江苏省
1913–1914

江寧縣 | 句容縣 | 溧水縣 | 高淳縣 | 江浦縣 | 六合縣 | 丹陽縣 | 金壇縣 | 溧陽縣 | 揚中縣 | 吳縣 | 吳江縣 | 常熟縣 | 崑山縣 | 吳江縣 | 武進縣 | 無錫縣 | 宜興縣 | 江陰縣 | 靖江縣 | 南通縣 | 如皋縣 | 泰興縣

上海观察使

上海縣 | 松江縣 | 南匯縣 | 青浦縣 | 奉賢縣 | 金山縣 | 川沙縣 | 太倉縣 | 嘉定縣 | 寶山縣 | 崇明縣 | 海門縣

淮扬观察使

淮陰縣 | 淮安縣 | 泗陽縣 | 漣水縣 | 阜寧縣 | 鹽城縣 | 江都縣 | 儀徵縣 | 東台縣 | 興化縣 | 泰縣 | 高郵縣 | 寶應縣

徐州观察使

銅山縣 | 豐縣 | 沛縣 | 蕭縣 | 碭山縣 | 邳縣 | 宿遷縣 | 睢寧縣 | 東海縣 | 灌雲縣 | 沭陽縣 | 贛榆縣

兩江 總督
江苏省
1914–1927

金陵道

江寧縣 | 句容縣 | 溧水縣 | 高淳縣 | 江浦縣 | 六合縣 | 丹陽縣 | 金壇縣 | 溧陽縣 | 揚中縣

滬海道

上海縣 | 松江縣 | 南匯縣 | 青浦縣 | 奉賢縣 | 金山縣 | 川沙縣 | 太倉縣 | 嘉定縣 | 寶山縣 | 崇明縣 | 海門縣

蘇常道

吳縣 | 吳江縣 | 常熟縣 | 崑山縣 | 吳江縣 | 武進縣 | 無錫縣 | 宜興縣 | 江陰縣 | 靖江縣 | 南通縣 | 如皋縣 | 泰興縣

淮揚道

淮陰縣 | 淮安縣 | 泗陽縣 | 漣水縣 | 阜寧縣 | 鹽城縣 | 江都縣 | 儀徵縣 | 東台縣 | 興化縣 | 泰縣 | 高郵縣 | 寶應縣

徐海道

銅山縣 | 豐縣 | 沛縣 | 蕭縣 | 碭山縣 | 邳縣 | 宿遷縣 | 睢寧縣 | 東海縣 | 灌雲縣 | 沭陽縣 | 贛榆縣

兩江 總督
江苏省
1927–1950

省政府直轄

徐州市 | 連雲市

第一行政督察區

鎮江縣 | 江寧縣 | 句容縣 | 溧水縣 | 高淳縣 | 丹陽縣 | 金壇縣 | 溧陽縣 | 宜興縣

第二行政督察區

太倉縣 | 吳縣 | 常熟縣 | 崑山縣 | 吳江縣 | 武進縣 | 無錫縣 | 江陰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

上海縣 | 松江縣 | 南匯縣 | 青浦縣 | 奉賢縣 | 金山縣 | 川沙縣 | 嘉定縣 | 寶山縣 | 崇明縣 | 嵊泗设治局→嵊泗縣

第四行政督察區

海門縣 | 啟東縣 | 靖江縣 | 南通縣 | 如皋縣

第五行政督察區

江浦縣 | 六合縣 | 揚中縣 | 泰興縣 | 江都縣 | 儀徵縣 | 高郵縣 | 泰縣

第六行政督察區

阜寧縣 | 鹽城縣 | 東台縣 | 興化縣

第七行政督察區

淮陰縣 | 淮安縣 | 泗陽縣 | 漣水縣 | 寶應縣 | 宿遷縣

第八行政督察區

東海縣 | 灌雲縣 | 沭陽縣 | 贛榆縣

第九行政督察區

銅山縣 | 豐縣 | 沛縣 | 蕭縣 | 碭山縣 | 邳縣 | 睢寧縣

 

兩江 總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东大行政区
1949–1952

今江苏省地域分属苏南行政区、苏北行政区、南京市、皖北行政区及山东省管辖。

苏南行政区

无锡市 | 苏州市 | 镇江专区 | 常州专区 | 苏州专区 | 松江专区 | 太湖行政办事处

苏北行政区

泰州市 | 南通市 | 泰州专区 | 盐城专区 | 淮阴专区 | 南通专区 | 淮北盐区

江苏省
1953–1970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镇江专区(1958–1959年迁署更名常州专区) | 苏州专区 | 松江专区(1958年撤,辖县划归上海市) | 扬州专区 | 盐城专区 | 淮阴专区 | 徐州专区 | 南通专区 | 六合专区

江苏省
1970–1979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 镇江地区 | 苏州地区 | 扬州地区 | 盐城地区 | 淮阴地区 | 徐州地区 | 南通地区 | 六合地区(1971年撤)

江苏省
1980

7 省辖市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7 地区

镇江地区 | 苏州地区 | 扬州地区 | 盐城地区 | 淮阴地区 | 徐州地区 | 南通地区

江苏省
1990–1996

11 地级市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 淮阴市 | 盐城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江苏省
1996年至今

13 地级市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 淮安市 | 盐城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 泰州市 | 宿迁市

注:省会加框。参见:江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