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 一場 思辨 之 旅 讀書 心得

最近突然對哲學的書感到興趣,主因是來自於這個報導
法高中哲學考題 台網友:感動到想哭

讓人整個很羞愧,我們的高中聯考、大學聯考在考什麼東西。基於輸人輸很大的情況下但也要好好了解哲學,練習邏輯思考能力,在網路上找了三本大家推薦比較好入門的哲學書馬上下訂。
這本則是老唐借我的。 

正義 一場 思辨 之 旅 讀書 心得

以下是書的簡介

在高等教育,桑德爾教授的「正義」課堂是一則傳奇。1980年第一次開課,學生只有15人,近年則每每破千,總是比第二熱門課還多出四五百人,累計學生人數已超過一萬五,桃李遍及各界菁英。

2009年,哈佛決定把這門課向全球公開。作者不只把教學內容寫成本書,上課實況還被剪輯成12個鐘頭,在美國公共電視播出。大學課堂整學期實況向公眾播放,這是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僅有的一次。

這12個鐘頭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寄。整個2010年下半年,日本、中國、韓國都在討論「桑德爾熱潮」,成為一大文化現象。他到東京演講,黃牛票竟然要價500美元。在中國,網友自動為畫面加上中文字幕,把上網「淘課」變成新流行。《中國新聞週刊》因此在2010年底將桑德爾選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

書名雖然標榜正義,重點卻是思考力的訓練。作者有教學天才,新聞事件信手拈來都是正義思考的案例。要解釋康德,他使用柯林頓偷腥案。要解釋羅爾斯,他搬出伍迪艾倫。

要把理性帶進公領域,公民必須把自己的正義觀說出道理,不能只是「我說我對就是我對」。本書目的正是邀請讀者做個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何以抱持這些信念。有了理性思辨,民主對話才能向上提升,不會一直停留在互嗆叫陣的層次。

作者舉了很多哲學思想,其中我特別喜歡以下四類

1. 康德的自由主義

人權是普世價值,人是目的,不可被當作手段

2. 羅爾斯的社會契約

假設人出生前被無知之墓籠罩,大家一起談論未來的社會制度,那人一定會選擇均富而非貧富不均(因為很難以保證誰出生後會當赤貧或者是富人)

3. 亞里士多德的適才適本質

有人是天性適合當奴隸的(做奴隸但是每臉喜悅的人XD),就讓那些人去當奴隸,其他人參與公民社會討論。亞里士多德更強調觀念是需要被實踐的,關心政治並不夠,更需要的是親身去實踐。

4.作者本身傾向的社群主義

有歸屬就有責任,重建公民意識。當日本人拒絕為二次世界大戰道歉,舉例而言,原因是現代的日本人又沒有參與到當時的戰爭,但假如日本人為他們祖先的成就感到榮耀,就也應該概括承受二次世界大戰的恥辱。

以上類別是我覺得接近我的信念。

現今盛行的自由市場經濟(每個台大經濟出來的應該都是被洗腦成覺得政府無效率,應該要徹底的遵從市場機制),但實際深入了解,會發現自由市場一點也不自由,唯利是圖的財團綁架政府,一起剝削民眾,在這樣的時代,若是沒有辦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有系統的吸收知識過濾不正確的資訊,真的是傻傻的當人奴隸一輩子。

感嘆過去求學過程雖然順遂,但只是徹底讓我變成一個考試機器。一直到今年,開始持續廣泛的注意相關的社會脈動,以及閱讀書籍,每看一本都覺得產生很多很多想法,與自我過去的人生經驗對話。雖然有點太晚,但總比從未開始好。

在這邊附上哈佛大學正義課的連結
http://www.justiceharvard.org/

期許自己可以有空把這個網站的東西看完。 

最後附上書資訊如下: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 一場 思辨 之 旅 讀書 心得
點選可連結到Taaze直接購買

  • 作者:邁可‧桑德爾
  • 出版社: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1-03-01

正義 一場 思辨 之 旅 讀書 心得

這本書的作者 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 是哈佛大學教授,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相信已經有很多網友透過轉寄連結網址上到 Youtube 去看過他所開教授「正義」的課堂實況錄影,說實在還真是有夠精彩(害我有衝動要督促小孩非去哈佛讀書不可),也因為課程內容實在已經夠豐富了,自然也讓人不免懷疑還有必要花錢、花時間去買書來看嗎? 不蠻各位,我自己也有同樣的想法。

不過可能是我懶,也可能真的還在有心人努力製作中,網路上能找到有中文字幕的課程影片並不如宣稱的有 12 個片段(如果有網友知道何處有完整的影片,還煩請告知),正巧同事買了這本書,而我也就在不算漫長的排隊中(排我前面的同事據他說還沒看完就不想看了)借到這本書,後來還用七折的價格向同事把書買下來,因為我真得覺得這是本很值得收藏的好書。

這本書前面幾個章節內容包含了幾個影片片段中所討論的那些假設情況還有案例,所以讀起來其實還挺輕鬆的,但也因為是閱讀而非看影片,在過程中可以放慢速度甚至稍做停頓仔細思考這些例子在我們生活中的其他種變形,其實也因為這本書的緣故,不由發現政論節目並不是只能有藍綠的分野,若從比較深入的觀點,或者說是哲學的觀點來思考名嘴用來爭辯賺通告費的議題,面紅耳赤的背後其實不過是「公平正義」的不同看法,都有其道理依據。

講到哲學,這在我還處於血氣方剛的年少時,這兩個字跟玄學幾乎是劃上等號,完全沒什麼意願去看跟哲學沾得上邊的書或文章。及至年齡稍長,才知道哲學其實並不玄,尤其偶爾在思考生命意義或人生存在價值時,早已踏進哲學的領域而不自知。不過即便如此,在馬祖當兵時認識個朋友,他當時就表達出對哲學的高度興趣,甚至還帶了叔本華等哲學家的書去馬祖看,以排遣當兵時的無聊時光。當時我也不免好奇,畢竟叔本華的名氣之大就連我也多少耳聞,只不過書借來翻沒幾頁,整個腦袋就像打結一樣暈頭轉向,只好舉雙手投降。

而在「正義」這本書中即提到了好幾位哲學家的理論,沒想到透過作者經由爭論議題的探討為引子,而將各種哲學思考理論的奧義言簡意賅說明後,我才知道原來自己聽起來覺得反感的「功利主義」其實正是我對於很多問題的思考判斷原則,但在看過「自由主義」這部分之後,又發現我竟也有很多觀點是從這角度來思考,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早先看過「百辯經濟學」這本書之後被影響的結果。

不過對於康德主張的自由,我還真是看得很......辛苦,因為康德對自由的定義也太過艱澀嚴謹了吧,跟我們一般對於自由的認知真有相當大程度的差異,加上讀這本書的時間大多在家人入睡後,害我在閱讀這個段落時常常被周公給抓去下棋,不過也總算撐過去了,不得不向康德他老人家致敬啊~

書中還提到亞里斯多德認為合宜的政治應該是怎樣的發展方式,雖然這是一個在千年以前就存在的主張,但其太過理想的論調相信就算是在今天依然不免招致陳義過高的批評,但我個人倒是真的很欣賞這樣的主張,畢竟以今日所謂進步的民主國家所表現的政治型態看來,很少會以促進公民習得更好的美德為主要考量。

引用各種理論並從不同角度來論述絕對是一個做學問的人應該有的態度,但也應該要有自己的見解,作者最後將自己的主張與讀者分享,其所採用「敘事者」這樣的說法著實也深深打動我,畢竟從很多現實的情況看來,如果不以這樣的觀點來闡釋正義,相信難免就像過去的我會在功利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觀點中來回擺蕩而不自知(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樣情況)。

這是一本開啟讀者思考的書,你可以慢慢看,但絕對不能不看!

何謂正義呢? 是好人就能有所善終,壞人就會得到報應? 那又該怎麼區分甚麼樣的狀況是好、甚麼樣的情況是壞呢?

我們只有透過不停地思辨,不停地反覆討論,才能得到正義的解答。

一開始書中就提到了正義思考的三種角度,分別是增進福祉、尊重自由、提升美德,並分別列舉狀況讓人思考,首先是最有名的電車問題,在兩種狀況下,「你是駕駛,可以選擇軌道一邊的一條路人性命,或是另一邊五個施工中的工人」、「你是個路人,推一個胖子下去能夠阻止五個工人死去」,會不會一種情況下你能接受,另一種情況卻讓你猶豫不決?

當原本可能可以做決定的狀況,再發生了些許改動後,卻不能如原本的下決定,就必須去思考,是那些地方發生問題,這些問題為什麼會影響,如果性質類似的一件事,卻讓人在道德上有兩難的情形,是因為不同的道德原則互相衝突的結果。

「不同的情況接連出現,原先的判斷與準則隨情況調整,這就是道德思辨」

以書中的紫心勳章為例,在美國若是前往中東戰爭的軍人,因戰事而受傷,無論是皮肉傷或是耳膜因爆炸聲而失聰,都能獲得紫心勳章,但是若是戰後心理創傷這類心理上的疾病呢?答案是否,因為許多人認為心理的疾病是因為軟弱,不配擁有榮譽的勳章,但這些心理疾病的軍人,他們也是因為戰爭的緣故而產生這些問題的,卻沒辦法得到勳章所帶來的榮耀和福利,這不是很不公平嗎?

第二個,在一次船難中,只剩下船長、副船長、大副跟一個一無所有所以踏上這次旅程的水手,在他們辛苦計算食物分量,卻依舊等不到救援之後,需要開始面對殘酷的現實,水手在這樣的環境中撐不下去,開始生病,並且越來越嚴重,其他三個人必須面臨選擇,是該狠下心來,把這位水手給料理,讓他們三個還能等待救援,還是等到四個人都撐不下去,除非奇蹟發生的那刻? 如果今天生病的是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如大型企業的CEO、或是總統這類的人物,那其他人的是否會這樣選擇,我們是不是還會認為在面對每條生命的價值時,都是等值的呢?

這就牽涉到正義的論點,第一種是「無論何種行為,只要能促成最佳後果就是正確的選擇。」第二種是「不該只注重結果,因為有些權利本來就該被尊重,無關大眾想法」第二種也正是考量到這個水手的生命,他們的權利也是該被尊重的。

主張功利主義的邊沁說到「把行為所有的好處相加,再扣除所有的代價,所得到的結果看優劣如何」用這樣的評斷來說,似乎有點道理,但卻有些不人性,舉例而言,過去古羅馬曾有用人跟獅子戰鬥,取悅大眾的娛樂,在這種大部分人都快樂卻侵犯到少數人的權益甚至性命,或是是不是該嚴刑逼供一些可能身懷祕密的間諜呢? 又不同的價值之間可以用同樣的度量衡去評比嗎? 例如用生命跟金錢,或是環境的維護及利益上的考量等等,這些都是值得去深思的。

或許你會認為我們就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就好,每個人如果不去侵犯別人權利,要做甚麼都沒關係,但這樣的行為真的是可以接受的嗎?例如自殺問題、買賣器官、以及如果自己情願被吃等等問題,衍伸出來的會不會是有背後的社會原因呢?或許經濟有問題,才需要靠賣器官生活;也許生活太過絕望,決定自我了斷。這些東西背後延伸出來的問題,是除了自由選擇外,我們必須去注意到的。

康德說:「選擇不是真自由」有時候選擇只是讓我們找一個比較喜歡的,而不是我們真正所要的。假如今天有兩份工作,一份輕鬆離家近,待遇又不錯;一份能學到東西,但離家遠,待遇卻普普,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可能考量到很多,但是我們選的卻不一定我們真正想要的工作,只是在兩個之間做個取捨罷了。

那要怎麼樣在生活中對發生的事物追根究柢呢? 我比較喜歡亞里斯多德的說法,一件事情我們要探討其背後的目的,並且了解其背後是否有所獎勵的美德,從這點出發去與他人溝通協調,雖然在不同的環境、背景、宗教、文化下,產生出來的價值觀也不同,但是每件事情必然有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而正義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修正,去找到符合大眾的觀點。

可惜的是,如果把討論當作爭執,而避免去探討一些生活中必然會接觸到的問題,如種族、宗教、禁忌等等,短時間內或許沒事,但日積月累下的小事,卻可能造成未來衝突的火藥引爆點。反過來講,在對彼此不熟悉的狀況下,若能以尊重、包容的角度去互相討論,讓彼此互相了解,也就能讓不同的看法得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