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之家護病比

護理之家護病比

避免護病死一起」,要求三班護病比訂定入法而非是全日的統計。(鄭任南攝)

護理之家護病比

避免護病死一起」,要求三班護病比訂定入法而非是全日的統計。(鄭任南攝)

台北醫院護理之家火災滿月,護理師產業工會今至衛福部抗議,呼籲立法三班護病比。理事長陳玉鳳抨擊,護病比的設定不應由雇主的立場出發,以台北醫院護理之家為例,依照現行全日統計的方式,1:32的護病比居然符合規定。

依照現行護病比規定,醫學中心為1:9、區域醫院為1:12、護理機構為1:15。護理之家火災當晚,僅有1名護理人員、2名照護人員,卻要救出32名病人。雖然1名護理師身兼「通報」、「疏散」、「滅火」等責任,但若以全日來計算,火災當日卻符合1:15的規定。

理事鍾惠雯表示,醫院在計算護病比時常將護士長一併列入,數據好看,實際上卻令護理人員苦不堪言。另外,護病比修法時,衛福部僅邀請單一護理團體參與,基層的聲音難以被聽見。

某區域醫院林姓護理師抨擊,這樣的人力環境,合法卻不合理。她表示,病人送醫是為治療,但若活著進去,死著出來,護理師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護理師公會今呈交陳情書,除盼護病比以三班計算、參考國外設置標準外,也呼籲衛福部儘早公開火災調查結果。

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護病比目前已納入《醫療機構設置標準》,預計今年完成立法。目前仍在廣蒐意見,待十月才會正式公告。至於三班的機制,她也表示會朝著此方向努力。

蔡淑鳳提醒,民眾可在網路搜尋勞基法相關指引,確定所處的勞動環境是否合格。衛福部已在2月試辦爭議通報機制,並在3月開始裁罰,至今共有102件通報,違反規定者將依法裁罰。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施曉光/台北報導〕 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火災事件引爆照護人力不足,以及消防演練未及夜間等問題,衛生署照護處處長鄧素文表示,將找專家學者針對護理之家設置標準進行通盤檢討,包括三班比的訂定,並請消防專家檢討護理之家安全評鑑基準。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成員林美琪指出,現行護理之家設置標準和評鑑規定每十五床病床配置一名護理人員,以六十床護理之家為例,請四名護理人員就合乎標準。但輪班後,每班一護理人員就要照顧六十床病人,每天還要做交班、評估、記錄、聯繫等作業,只要有一、兩個病人出大狀況,其他工作都做不完。照顧服務員一樣慘,夜班常常是一人要顧二十床以上。

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吳肖琪也認為,政府應該儘快明訂白班、夜班的護病比,如果只能漸進達成,至少先強化稽核機制。長照保險也必須加緊腳步,避免機構被迫提高人力成本後,間接造成付費家屬更大的經濟壓力。

請消防專家檢討評鑑標準

此外,林美琪指出,消防安檢都在白天演練,無法模擬深夜事故。她曾在消防演練時,與另一人合作將病床經由疏散坡道推到一樓,就算有人幫忙清除障礙物、卯足全力地跑,也要花五分鐘內才能救出一床病人。如果是在夜晚,人不夠,床又沒地方送,一定很難救!

老年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建議衛生署未來一個月的醫院安檢重點,徹底檢視各機構之灑水裝置是否正常。沈政男還提醒,長照機構常見重度憂鬱,加上常有不同生理、心理疾患混收的情況,精神狀況不好的人總被忽略。像這次事故縱火的住民,應該也是長期憂鬱,釀成悲劇。

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吳肖琪擔憂,長照機構應設於平房或極低樓層,但國內長照機構卻有大型化、高樓化的趨勢,讓防災更形艱難。

鄧素文回應表示,長照服務法草案亦不鼓勵大型化。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表示,消防法規與醫療法規對於醫院各有其要求和罰則,未來不排除提高罰則,也考慮將防災條文納入評鑑必要項目。

引用  http://tw.news.yahoo.com/護理之家護病標準-擬訂三班比-

    pan16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醫院護理之家大火至今一個月,檢討報告雖未出爐,卻已燒出護病比問題。台灣護理師醫療產業工會上午到衛福部大門抗議,要求「三班護病比」全部降為一比七,才能保障病人安全。

    來自全台30多位基層護理師,週四上午來到衛福部大門,要求主管護理人員勞動條件的醫事司及照護司,共同出來接受陳情書,因為今年五月衛福部預告將「護病比」首次入法,但草案中採用「全日護病比」,沒有考量三班工作量。工會痛批此計算方式等於是幫資方開後門,大夜班可能使用最少人力照顧,血汗護理情況、恐怕依舊存在。

    台灣護理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現行的護病比是不合法的,我們要求的是三班,不是全日(護病比)。」

    台灣護理師醫療產業工會表示,衛福部預告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修正草案,明文規定「護病比」是醫院評鑑必要項目,而且急性一般病床全日平均護病比,醫學中心不得高於9人、區域醫院不得高於12人、地區醫院則是不得高於15人,但是醫院評鑑每4年才一次,數據有可能造假,就連鄰近的日本,醫學中心三班護病比標準,都已進展到1比7,希望國內能夠跟進,才能保障病人安全。

    衛福部照護司長蔡淑鳳則回應:「這個爭議通報,我們是在二月先試辦,三月開始正式裁罰,目前到9月12號已經有102件(舉報)。」

    針對護理師擔心雇主違反勞基法,照護司回應,今年3月已設置「護理人員排班抱怨通報平台」接受檢舉,至今已接獲102件舉報案件,開罰率兩成,至於草案預告期間,各界仍有不同聲音,將再彙整,目前沒有上路時間表。

    衛福部首次將「護病比」入法,卻遭醫改團體批評「形同虛設」

    護理之家護病比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護病比正式入法後,違反的醫療院所將依「醫療法」第12條,開罰1萬至5萬元,未改善者最重可停業處分。

    為改善醫院人力失衡的問題,衛福部日前公告草案,首次將護病比入法,明訂各層級醫院急性一般病床的護理人員僅能照顧的病人數上限,違規醫院最重可開罰新台幣5萬元,限期未改最重可停業處分,但仍遭醫護團體質疑,這樣的標準「有改跟沒改都一樣」。

    衛生福利部23日公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12條之1修正草案,明訂急性一般病床全日平均「護病比」,以提升醫護人員的勞動條件。

    護理之家護病比

    Photo Credit: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網站

    (中央社)護病比是指醫院中護理人員和照顧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平均每個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數量。

    根據修正草案,護病比以醫學中心規定最為嚴格,每名護理人員最多只能照顧9名患者、區域醫院及精神科教學醫院不得高於12人、地區醫院及精神科醫院不得高於15人,這是台灣首次將護病比入法。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簡任技正陳青梅說,護理團體早從前總統馬英九在任時就開始爭取將護病比入法,2、3年前各黨立委也紛紛要求將護病比入法,確保病人安全、遏止血汗護理。

    • 立委提案「護病比」納《醫療法》,護理工會:落實《勞基法》才能解決「護理血汗」
    • 健保署首公開「護病比」排行 最血汗醫院1護理師照顧25病患

    陳青梅表示,護理師照顧的病人人數,和病人死亡率息息相關。美國一項研究指出,若以護病比1:4為基準,護理人員每多照顧一名病人,病人住院30天的死亡風險將增加7%,多照顧2名則增加14%,以此類推。

    為此,衛福部近年除了將護病比和健保給付連動,鼓勵醫院降低護病比,也將護病比納入評鑑,至今已有多達9成的醫院可以達標,因此認為護病比入法的時機已經成熟,經多次會議、公聽會討論後,才決議納入「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陳青梅說,全台每年約有一萬多名護理科系學生畢業,但僅有約5000人投入職場,根據衛福部研究,10年後護理人員缺口恐怕將多達1萬至2萬人,希望透過護病比入法,吸引更多護理人員投入。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護病比正式入法後,違反的醫療院所將依《醫療法》第12條,開罰1萬至5萬元,並要求限期改善、可連續處罰,未改善者最重可停業處分。

    草案公告後將展開為期60天預告期,蒐集各界意見,若一切順利,預計最快將於8月實施。

    護病比首次入法,為何被批是在「放水」?

    這次修法本該是台灣護理師勞權一大進展,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台灣基護工會理事長吳嘉綾卻都認為,這樣的標準「形同虛設」,有放水之嫌。

    「我們護理團體爭的護病比,是不用計算過的,很多醫院為了通過評鑑,把護病比數字訂得很漂亮,卻把明明在放假的護理人員算進來。」吳嘉綾說,衛福部提出來的「護病比」,不是護理站裡應該有多少個護理人員,而是「平均數」。

    • 衛福部草案全日平均護病比計算公式:

    (該月每一病房之急性一般病床數x佔床率x3班)÷ 該月每一病房之急性一般病床每日平均上班護產人員數

    • 護理工會要求的護床比計算公式:

    臨床護理人員 ÷(病床數×佔床率)

    吳嘉綾說,基護工會並不反對護病比,但護病比病不是解決病房人力不足的根本辦法,她說雇主為了精簡人力,同時要把護病比數字弄得漂亮,會用其他彈性調度人力的方式,比如減少護理人員休假、或是要護理人員跨班、跨科去支援。

    「真正好的護病比不應該只是用數字,而是好好對人」,吳嘉綾說,如果真要入法,應該先把人力補足,因為要有這麼理想性的數字,就要有一定的人數來對應,不然人力不夠,除了護理人員疲於奔命,對病患應有的照應也不足,恐怕也是造成職場暴力,這幾年病患攻擊護理人員的原因之一。

    吳嘉綾也提到,其實每種病床的護理人員勞務量也不同,像是「翻床率」比較高的重症病房,護理師每天平均就要接待2 - 3個新病人,而接待新病人的壓力很大,護病比因此應該降低。

    而朱顯光則批評,國際間的護病比標準早已進展到1:6,也就是一名護理師最多照顧6名病人,前總統馬英九時代也曾喊出要將護病比標準1:7,不料實際修法草案中竟放寬到1:9,和目前實際狀況差距不大,有訂跟沒訂一樣,如此一來,即便護病比入法,不僅沒有醫院會違規受罰,醫院也不會因新規定而增加護理人員的人力。

    台灣目前全日護病比的標準,醫學中心為1:9;區域醫院為1:12;地區醫院為1:15,為評鑑「必要項目」,如果未通過此標準,醫院將會被降級。

    另外朱顯光也強調,未來護病比入法後,衛生單位在稽查、評鑑時,應比照勞檢規格,由醫護相關工會成員擔任陪檢員,否則再怎麼查也查不出違規,護理人員工作環境將依然惡劣。

    • 每天都在做功德!全台護理師沒領到的加班費一年37億元
    • 政府年花20億到哪去?台灣護病比是歐美的兩倍、護理師工作壽命不到7年

    新聞來源:

    • 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十二條之一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 護病比入法最快8月實施 醫院違法恐遭停業(中央社)
    • 護病比最快8月入法 專家:標準鬆形同虛設(中央社)

    核稿編輯:羊正鈺


    Tags:

    城市陪你慢慢變老!做個擁抱樂活的銀髮族

    護理之家護病比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1年臺灣老年人口已超過380萬人口,獨居長者、失智症等相關銀髮議題也愈來愈被關注。智慧時尚及點晴科技透過智慧城鄉計畫,開發出「屏安福」、「長者認知訓練」等服務,打造長輩安心、子女放心的銀髮友善城市。

    當臺灣老得越來越快,年輕世代卻還沒來得及準備好。在社會型態的改變下,許多子女不再與父母同住,家中青壯年人口躍躍欲試地前往外縣市工作,家中長輩則大多選擇待在家鄉養老生活,老老照顧或獨自照顧的寡居現象也變得越來越常見。

    根據內政部統計,111年臺灣老年人口已超過380萬人,而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目前已高達近63萬,其中獨居長者就占其中的76.6%。疏離於便利繁華的生活圈外,長者的安全與需求該如何顧及?對子女來說,面臨工作與照護的兩難,放心不下的擔憂又該如何解決?

    找不到回家的路,看見失智症長輩的徬徨

    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外顯症狀不單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導致語言能力、判斷力、注意力及思考能力等認知功能的退化,這些症狀也將會大大影響患者在日常生活上的行為與安全。

    年紀越大,成為失智患者的風險就越大,臺灣家中65歲以上的長輩患有失智症約有30萬人,相當於每13位65歲以上的長輩中就有1位為失智症患者。根據警政署統計,失蹤老人中每2位就有1位可能患有失智症,為老人失蹤的最大原因。

    屏安福保平安,打造長輩安心趴趴走生活圈

    當兒女在外地打拼,時常會擔心父母獨自在家鄉生活,也不捨見到將父母接至陌生的大城市後,卻因不熟悉環境也沒有相熟的朋友,最後只能孤獨待在家中的情境。為了讓長輩在家鄉也能夠自在活動,智慧時尚打造「屏安福D+卡」,透過傳統平安符信仰意涵的外型,結合定位科技的技術,在家鄉的社區鄰里生活圈中打造安心守護網。

    屏安福外型設計成長輩最常使用的平安符香火袋造型,帶著安心又實用,讓長輩願意常常配戴在身上,保持定位資訊的持續性。屏安福採用藍芽感應技術,自動與範圍內記錄位置的微定位(Beacon)裝置進行連結,即時定位掌握長輩行動軌跡,同時結合24小時SOS緊急求助與跌倒偵測功能,在發生事情時可以透過第三方客服,提供即時救援服務並透過電話聯絡緊急連絡人。

    護理之家護病比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為了能更貼近長者的需求與使用習慣,屏安福擁有極強的續航力,最久可長達1整年都不用充電,且透過Line@作為主要聯絡管道,讓長者與家人們都能方便使用,當長輩超出社區鄰里所設定安全電子圍欄的範圍時,LINE@會自動跳出通知向家人提出警示,用最快的反應速度掌握長者資訊。屏安福打造的安心生活圈不僅可以擴大長者的自由活動範圍,也同時減輕同居照護者24小時跟隨的精神壓力,更能讓離家在外的家人可以即時得知長者現況。

    延緩失智症的認知訓練,讓身體大腦動起來

    在確保長者的行動安全後,對於失智症的延緩及預防也是外界最關注的焦點。許多長者沉迷網路娛樂,不喜歡運動也不喜歡社交,成為手機不離身的「網癮長輩」。

    為協助長者能有規律的認知訓練與體能運動的活動,建立身體活動的習慣,達到失智預防與健康促進的目的。點睛科技開發了一個專為失智症患者或亞健康族群所準備的智慧認知訓練解決方案,替長者設計短期認知訓練系統,透過大腦訓練及運動促進等方式,以輕鬆、簡單易操作的特性,讓長者可以自信滿滿地走出家門,結交好朋友並體驗生活帶來樂趣。

    結合樂活認知訓練機、憶萬富翁益智健腦機及運動健康養成系統等訓練產品,分別針對反應力、注意力、協調力、邏輯力、記憶力及運動機能等,設計符合長者需求的訓練菜單。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只要在發現認知功能出現輕微障礙時,立即進行重複性與挑戰性的訓練,強化大腦運作便能延緩失智症的進行。

    此外,結合專屬訓練APP,還能量測長者進行認知訓練時的即時狀態,可以用來追蹤與分析長者的訓練進度和效率,並再與社區中心、長照中心及醫院等據點合作,不僅能協助長輩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創造長者們快樂聊天及互動遊戲的機會,串起社區歸屬感,落實在地老化的友善環境。

    護理之家護病比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年紀大了又怎樣,樂活人生絕不受限!

    長者照護的議題,對家庭照護者及被照護者本身來說,都是一條前途漫漫的道路。年輕時我們在城市踩著快速的步伐前進,而如今,需要的是一座能陪伴著我們一起變老的城市。數位部產業署為了創造包容銀髮長輩的友善城市,於是透過智慧城鄉計畫,發展各種健康科技的智慧應用服務,支持銀髮長輩的日常活動,結合偵測長者安全定位與即時緊急通報服務,能在最需要的時刻提供幫助;同時對於長者失智症的預防及延緩,在社區鄰里中安裝訓練器材,替長者們創造生活運動與互動交流的空間。

    銀髮友善城市結合智慧健康,打造了新型態的創新照護模式,讓長者不因為身體變得緩慢而使生活也變得停頓無趣,在慢慢老去的過程中,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家鄉,和自己喜愛的朋友一起體驗生活樂趣,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的精彩人生。

    想了解更多,請上智慧城鄉官網。

    本文章內容由「智慧城鄉辦公室」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