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族

元素周期表 族

在化學中,元素週期表中的每一欄的化學元素稱為(英語:GroupFamily[1])。長式週期表共分成18族[2],而f區元素的欄位(在第3族和第4族之間)沒有編號。同一族中的元素(尤其是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因為它們的價電子構型相似,而價電子構型一般都會決定元素的性質。當然,由於元素處在不同的週期,它們的性質也會有一定的遞變性。

族有三種不同的編號系統;根據所使用的系統,可以將相同的編號分配給不同的族。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從1990年左右開始就推薦使用「第1族」到「第18族」的現代編號系統,取代化學文摘社(CAS,在美國更受歡迎),以及IUPAC在1990年之前(在歐洲更受歡迎)的編號系統。化學界普遍接受十八族的編號系統,但對幾種元素從屬於哪一族仍存在一些爭議,其中對第1週期元素(即氫和氦)和內過渡金屬的分歧較大。

族也可以使用其最上面的元素來標識,或具有特定名稱。例如,第16族也被稱為氧基或氧族元素。鐵系元素是個例外,通常是指第8族,但在化學上也可能表示鐵、鈷、鎳,或其他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集合。在天體物理學和核物理中,通常指鐵、鈷、鎳、鉻和錳。

族號[编辑]

在歷史上,已經使用了幾組族名:[3][4]

元素週期表內的分類

IUPAC族號 123[a] [a]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門德列夫族號 (I–VIII)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IIIB IVB VB VIB VIIB [b]
CAS族號 (美, A-B-A)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VIIIA
中国大陆惯用族号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0
舊IUPAC族號 (歐, A-B)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VIIIB IB IIB IIIB IVB VB VIB VIIB 0
慣用名 碱金属 碱土金属[c] 製幣金屬 Triels Tetrels Pnicto­gens[c] Chal­co­gens[c] 卤素[c] 惰性氣體、鈍氣[c]
以元素命名[c] 鋰族 鈹族 鈧族 鈦族 釩族 鉻族 錳族 鐵族 鈷族 鎳族 銅族 鋅族 硼族 碳族 氮族 氧族 氟族 氦或氖族
第1週期 h 氢 H[d] 氦 He
第2週期 锂 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 Ne
第3週期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 Ar
第4週期 钾 K 钙 Ca 钪 Sc 钛 Ti 钒 V 铬 Cr 锰 Mn 铁 Fe 钴 Co 镍 Ni 铜 Cu 锌 Zn 镓 Ga 锗 Ge 砷 As 硒 Se 溴 Br 氪 Kr
第5週期 铷 Rb 锶 Sr 钇 Y 锆 Zr 铌 Nb 钼 Mo 锝 Tc 钌 Ru 铑 Rh 钯 Pd 银 Ag 镉 Cd 铟 In 锡 Sn 锑 Sb 碲 Te 碘 I 氙 Xe
第6週期 铯 Cs 钡 Ba 镧 La 镧系 Ln 铪 Hf 钽 Ta 钨 W 铼 Re 锇 Os 铱 Ir 铂 Pt 金 Au 汞 Hg 铊 Tl 铅 Pb 铋 Bi 钋 Po 砹 At 氡 Rn
第7週期 钫 Fr 镭 Ra 锕 Ac 锕系 An 鑪 Rf 𨧀 Db 𨭎 Sg 𨨏 Bh 𨭆 Hs 䥑 Mt 鐽 Ds 錀 Rg 鎶 Cn 鉨 Nh 鈇 Fl 鏌 Mc 鉝 Lv 鿬 Ts 鿫 Og

  碱金属   碱土金属   过渡金属   貧金屬   类金属   其他非金屬   稀有气体

註:

  1. ^ 1.0 1.1 第3族包含鈧 (Sc) 和釔 (Y)。該族其他的元素就使用週期表的不同,而分為以下的三種: (1) 鑭(La)和錒(Ac)(2) 鎦(Lu)和鐒(Lr)(3) 整組鑭系與錒系元素均列入第3族。2015年,IUPAC啟動一計畫,將第3族的定義標準化為(1) 鈧釔鑭錒或者(2) 鈧釔鎦鐒。[i]
  2. ^ 門得列夫最初的週期表剛創作之時,第18族(鈍氣族)尚未被發現。不久後(1902年),門得列夫接受其存在的證據,並將其放入他週期表內新增的「第0族」,如此便不會打破週期表的規律。
  3. ^ 3.0 3.1 3.2 3.3 3.4 3.5 IUPAC建議的族名。
  4. ^ 氫 (H),雖然位於第1族,但其顯現的化學性質和鹼金屬相差甚遠,因此通常不被認為是鹼金屬。

參考:

  1. ^ The constitution of group 3 of the periodic table. IUPAC. 2015-12-18.

根據IUPAC最新的規定,週期表的族應從左到右用阿拉伯數字編為1-18族。

但目前還有兩種方法也很常用:舊的IUPAC法和CAS法。舊IUPAC法把前10族編為A族(主族),其餘為B族(副族),稀有气体被分在0族。數字採用羅馬數字,8-10族都是ⅧA族。CAS法把主族元素編為A族,過渡元素編為B族,數字也採用羅馬數字,而8-10族成了ⅧB族。歐洲國家常用前者,而美國常用後者。IUPAC為了防止族號出現錯亂,出臺了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的辦法。


IUPAC
族號
舊IUPAC
族號
(歐洲)
CAS
族號
(U.S.)
以頂列
元素命名
IUPAC
建議
常用名稱
其他常用名稱
第1族 IA IA  
鋰族

鹼金屬*
第2族 IIA IIA 鈹族 鹼土金屬*
第3族 IIIA IIIB 鈧族
第4族 IVA IVB 鈦族
第5族 VA VB 釩族
第6族 VIA VIB 鉻族
第7族 VIIA VIIB 錳族
第8族 VIII VIIIB 鐵族
第9族 VIII VIIIB 鈷族
第10族 VIII VIIIB 鎳族
第11族 IB IB 銅族 造幣金屬
第12族 IIB IIB 鋅族
第13族 IIIB IIIA 硼族 鋁族元素 triels:源自希臘文tri(三、III)[5][6]
第14族 IVB IVA 碳族 tetrels:源自希臘文tetra(四、IV)[5][6]
第15族 VB VA 氮族 氮族元素* pentels:源自希臘文penta (五、V)[6]
第16族 VIB VIA 氧族 氧族元素*
第17族 VIIB VIIA 氟族 鹵素*
第18族 0 VIIIA
氖族
貴氣體*

上述第3族元素的第四、五、六週期者為稀土元素(第六週期者為鑭系元素)、第七週期者為錒系元素、第八、九週期者為超錒系元素;而第8、9、10族元素合稱為ⅧB族,第四週期者為鐵系元素、第五、六週期者為鉑系元素、第七、八週期者則不屬於任何一類。

此外,已經提出使用但並未獲得廣泛接受的其他名稱有:第12族為「揮發性金屬」[來源請求];第13族為「icosagens」[7];第14族為「結晶元素」[5]、「adamantogens」[8]和「merylides」[來源請求];和第18族為「aerogens」[6]。

CAS與舊IUPAC族號 (A/B)[编辑]

現時仍有兩組較舊的族號仍在使用,分別是 CAS(化學文摘社)和舊IUPAC族號。兩組族號皆使用了數字(不論是阿拉伯或羅馬數字)和字母“ A”和“ B”。兩組系統在數字上一致。數字表示該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數,因此與具有相同數字的其他元素表現出相似的化學反應。大多數情況下,該數字以線性增加的方式進行,一次在週期表的左側,一次在右側(參見元素氧化態列表),其中過渡金屬存在一些不規則性。但是,兩個系統使用字母的方式有所不同。例如,鉀(K)具有一個價電子。因此,它位於第1族中。鈣(Ca)處於第2族中,因為它包含兩個價電子。

在舊IUPAC系統中,字母A和B代表週期表的左(A)、右(B)兩部分,而在CAS系統中,字母A和B代表主族元素(A)和過渡元素(B)。舊IUPAC系統在歐洲經常被使用,而CAS在美國最常見。由於它們使用相同名稱來表示不同的含義造成了混亂,因此便開發新的IUPAC方案,以替換這兩個系統。新系統簡單地在標準週期表中從左到右對族進行遞增編號。 IUPAC提案於1985年首次發表,以徵詢公眾意見,[3],後來被納入於1990年版的「無機化學命名法」。[9]

其他[编辑]

  • 在化學中,一概念還表示有機化合物中的大類,如芳香族化合物、甾族化合物等。

参考文献[编辑]

  1. ^ The Periodic Table Terms. www.shmoop.com.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英语).
  2. ^ 元素周期表18族标法的由来 http://www.hitecloud.net/res/EntranceRescource/sourceview/?rid=161001&type=r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Fluck, E. New Notations in the Periodic Table (PDF). Pure Appl. Chem. (IUPAC). 1988, 60 (3): 431–436 [24 March 2012]. doi:10.1351/pac1988600304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3-25).
  4. ^ IUPAC.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PDF). 2005 [2020-02-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19).
  5. ^ 5.0 5.1 5.2 Liu, Ning; Lu, Na; Su, Yan; Wang, Pu; Quan, Xie. Fabrication of g-C3N4/Ti3C2 composite and its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capability for ciprofloxacin degradation (PD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9, 211: 782–789 [17 August 2019]. doi:10.1016/j.seppur.2018.10.027.
  6. ^ 6.0 6.1 6.2 6.3 Rich, Ronald. Inorganic Reactions in Water. Springer. 2007: 307, 327, 363, 475. ISBN 9783540739616. doi:10.1007/978-3-540-73962-3.
  7. ^ Greenwood, Norman Neill; Earnshaw, Alan.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016: 227. ISBN 978-0-7506-3365-9. OCLC 1040112384 (英语).
  8. ^ W. B. Jensen, The Periodic Law and Tab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Leigh, G. J.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Recommendations 1990. Blackwell Science, 1990. ISBN 0-632-02494-1.

外部連結[编辑]

  • Scerri, E. R. The periodic table, its st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元素周期表 族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19-530573-9.

参见[编辑]

  • 元素週期表
  • 元素列表
  • 元素的週期
  • 元素分區

 元素周期表
  IA
1
IIA
2
IIIB
3
IVB
4
VB
5
VIB
6
VIIB
7
VIIIB
8
VIIIB
9
VIIIB
10
IB
11
IIB
12
IIIA
13
IVA
14
VA
15
VIA
16
VIIA
17
VIIIA
18
1 H   He
2 Li Be   B C N O F Ne
3 Na Mg   Al Si P S Cl Ar
4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5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6 Cs Ba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7 Fr Ra Ac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Lr Rf Db Sg Bh Hs Mt Ds Rg Cn Nh Fl Mc Lv Ts Og

相關項目

化學元素 · 0號元素 · 扩展元素周期表 · 同位素列表 · 地球的地殼元素豐度列表 · 元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