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 痔瘡

    「醫師,我發現最近肛門口出現一團肉,便便好痛苦!」、「為什麼我每天都吃蔬果、也喝了不少水,還是有便秘?」、「懷孕期間出現的痔瘡,生完後會復原嗎?」很多孕媽咪在懷孕以後,飽受便秘、痔瘡所苦,又擔心生產後,痔瘡就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究竟孕期痔瘡能預防嗎?又有哪些日常保健秘笈呢?

孕期好發痔瘡的3大原因

    許多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都會出現便秘與痔瘡現象,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醫師指出,如果孕前就有便秘或痔瘡者,懷孕因為荷爾蒙的改變,以及血流量的增加等因素,很容易令症狀更加惡化。

1.血流量增大令血管壓力變大

    潘恆新醫師指出,懷孕期間由於血流量為了要應付寶寶所需,會比平常增加50%,倘若孕媽咪本身體內血液循環就不好,一旦血液量瞬間增大,就會令血管壓力變大,而容易形成便秘與痔瘡的現象。

2.黃體素影響導致便秘

    懷孕進入中後期時,孕媽咪體內的荷爾蒙改變,使得腸胃蠕動變慢,食物停留在腸胃道的時間拉長,大腸吸收水分後,更令孕媽咪的排便功能變差,這時,排便時必定會更加施力,使肛門擴約肌無法承受長期以來的不當施壓,逐漸形成痔瘡。

3.子宮壓迫腹腔靜脈

    到了懷孕後期,寶寶成長使子宮日益變大,逐漸壓迫到骨盆腔中的靜脈,導致肛門附近的靜脈回流變得不順暢,令肛門口出現靜脈血管瘤時,就是俗稱的「痔瘡」。


(許多孕媽咪在孕期飽受便秘與痔瘡之苦。圖/shutterlock)

孕期痔瘡的5個護理治療方法

    潘恆新醫師認為,想在懷孕期間避免痔瘡的產生,對原本就有痔瘡問題的女性,在懷孕前就應該先予以治療,知道懷孕後也應積極採取預防措施,以預防孕期痔瘡的發生。

1.腸道維持暢通,留住好菌

    潘恆新醫師建議,知道懷孕後,就要開始採取預防措施,食用益生菌可以讓腸道內的菌種改變,達到預防的功效。

    此外,也可多吃金針菇、番薯等高纖維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澱粉類的甜食也應少碰,否則容易造成脹氣與便秘的現象。

2.便秘一出現,就吃軟便劑

    便秘現象最容易出現在懷孕第26~28周左右,一旦出現便秘現象,就應該服用軟便劑,來減緩便秘的現象,等到排便不會痛、變得順利時,再停止服用。

    很多媽咪擔心軟便劑會對寶寶造成傷害,潘恆新醫師說,軟便劑需由專業醫師開立,千萬不可自行到藥房拿藥,更不要使用瀉藥或浣腸等方式,只要遵照醫囑,對寶寶或孕媽咪不會有影響。

3.孕期仍以症狀治療為主

    懷孕期間,不適合進行痔瘡開刀手術,潘恆新醫師提醒,如果出現出血現象,可請醫師開立血管收縮劑止血;若是會疼痛,則在平日多採用溫水坐浴的方式,舒緩不適;基本上在懷孕期間的治療方式,仍以外擦軟膏等症狀治療為主,不建議施行手術。

    至於肛門那團肉,潘恆新醫師建議,可以在每次坐浴過後,請另一半幫忙稍稍往內推,通常只要生產過後,當子宮壓力解除,且靜脈血液回流恢復通暢後,「那團肉」就會逐漸萎縮變小了! 

4.少拿重物,降低腹壓

    此外,在懷孕中期,就要開始適度使用托腹帶,以降低腹部的壓力,也不要經常提拿重物,潘恆新醫師解釋,這是因為腹壓用力後,血管就會收縮,血管收縮就容易出現痔瘡現象。

5.鐵劑服用最好在飯前

    很多媽咪都有類似經驗,只要補充孕婦綜合維他命或鐵劑後,隨即就會出現便秘現象,這是因為鐵劑會使腸胃蠕動變得更為緩慢。

    但鐵劑對孕媽咪來說,的確不可或缺,潘恆新醫師提醒,鐵劑最好在飯前服用,因為它需要在酸性的環境中較好吸收,同時也能舒緩便秘的現象,不過,服用過後記得多喝水,才能舒緩胃部不適的現象。

延伸閱讀
・難以啟齒的孕期便祕和痔瘡
・懷孕對腸胃道影響之腹脹.便祕與痔瘡篇

責任編輯/Lily 整理自「孕期有痣,怎麼辦?」

孕期痔瘡 睇真啲!

懷孕診療室 資料提供:李泓暉/外科專科醫生

進入懷孕中後期,隨着懷中的寶寶越長越大,孕媽媽的妊娠不適雖然開始減緩,但其他的身體不適,如水腫、腰背痛等問題仍然如影隨行,其中當然少不了孕期痔瘡!到底痔瘡是甚麼?孕期出現的痔瘡又有甚麼特點?我們又可以怎樣應對及預防?以下就有請外科專科醫生為我們詳細解說!

痔瘡成因  

「痔瘡」與皮膚額外長出來的「息肉」不同,是由於肛門內的軟墊脫位所引起。外科專科醫生李泓暉指出,每個人的肛門內都長有軟墊組織,其主要功能是令肛門的排出物,如大便、矢氣等在受控的情況下排出,以免造成滲出或失禁的情況。而當這些肛門軟墊,受長期便秘、不正常擠壓或不良的排便習慣,如經常用力排便,而使軟墊出現鬆弛或下滑,以致周遭血管充血、肌肉纖維斷裂等病態變化時,就會形成「痔瘡」。

高危群體
1 孕婦
2 長期便秘者
3 體型肥胖者
4 年紀較大者
5 長期久站久坐者
6 大腸癌、肝硬化或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

孕婦容易有痔瘡問題? 

一般來說,懷孕是痔瘡常見的發病原因之一。在懷孕期間,孕媽媽的身體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加上子宮增大而壓住盆腔的靜脈與直腸,從而導致肛門軟墊容易腫脹及排便困難,從而引發痔瘡的問題。李醫生指出,患痔瘡理論上並不會對胎兒有太大的影響,不過會增加孕媽媽於懷孕後期的不適。一些症狀較為明顯的孕媽媽,有機會長期感到痛楚、突出不適、痕癢,或有大便出血等情況。

預防方法

1.如廁勿太久
日常的如廁時間盡量不要拖長超過10分鐘,同時避免帶手機、報紙去如廁,以免拉長排便時間。如廁時間過長、過份用力排便,均有機會促進痔瘡的腫脹。
2.攝取足夠纖維
成人每日需攝取約40克的纖維,但港人在飲食上纖維攝取量普遍較低,因此懷孕期間孕媽媽宜多吃蔬菜水果,以改善排便問題。

痔瘡種類及症狀

李醫生表示,肛門皮膚和直腸內黏膜之間,有一條被稱為「齒狀線」的分界線。而根據痔瘡出現的位置,我們通常會把痔瘡分成3種:內痔、外痔與混合痔。

1.內痔
即指長在齒狀線上方的痔瘡。
症狀:
.通常沒有疼痛的感覺
.肛門出血,通常會在大便末端或擦屁股時發現鮮血
.肛門經常痕癢
.嚴重者有機會腫大下垂,並在大便過程中脫出於肛門外
痔瘡症狀嚴重者,甚至會腫脹、會有在大便時脫出的現象,嚴重者甚至需要用手指才能將其推回肛門內。

2.外痔
即指長在齒狀線下方的痔瘡。
症狀:
.肛門口有突出物
.較少會出血
.容易腫脹、疼痛或痕癢
突出太久的外痔有機會因痔瘡內的血液流動減緩、或受細菌感染,從而轉變成血栓性痔瘡,甚至出現絞扼壞死的情況,為患者帶來劇烈痛楚。

3.混合痔
即指患者內痔外痔兼備。
症狀:
內痔及外痔的症狀有機會同時出現。

應對方法

根據症狀嚴重度及患者情況,應對痔瘡的手法也因人而異,若症狀並不嚴重,其實患者未必需要進行手術。但李醫生提醒道,若痔瘡長期出血嚴重,可能會令患者出現貧血;當患者在便秘期間進食辛辣或油炸的食物,也有機會令痔瘡發炎、腫痛;更重要的是,大便出血有機會是大腸癌的先兆,若痔瘡患者對其習以為常,有可能會導致延誤就診。

若孕媽媽受到痔瘡困擾,又該怎樣應對?
因媽媽處於懷孕狀況,為避免手術或麻醉藥對胎兒造成的風險,醫生一般不會建議做孕媽媽進行手術或其他的入侵性治療。李醫生續指出,懷孕所引致的痔瘡通常不會長期存在,它們一般會隨着BB出生、子宮對盆腔靜脈的壓迫消失,以及身體荷爾蒙回復正常後,而慢慢消退。因此孕媽媽通常只需進行保守治療,即使用藥物治療,再加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上的建議,以減免痔瘡為孕期帶來的不適。

孕媽應對痔瘡3大招 

.使用醫生開出的口服藥或藥膏
若痔瘡發作,如出現流血、劇痛等情況,可使用醫生開出的口服藥及藥膏,以助痔瘡的血管收縮,令其縮小及減少流血及痛楚的情況。
.多喝水,常吃蔬菜
建議孕媽媽在飲食上多喝水、吃蔬菜,以減少便秘的出現。
.產後才可做手術
若孕媽媽有需要,通常在產後的2-3個月左右,醫生才會考慮使用手術進行治療。

醫師問答室
1.痔瘡藥物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嗎?
治療痔瘡的口服藥、藥膏一般來說並不會對胎兒造成太大影響。不過,在使用藥物前,最好向醫生確認該藥物的成份及劑量,以策安全。若受孕媽媽受痔瘡問題困擾,建議先行就診,並由醫生開出孕婦安全的藥物。坊間藥房中雖然亦有販售治療痔瘡的藥物,但成份一般五花八門,某些成份有機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孕媽媽應盡量避免自行選用。

2.痔瘡會影響順產嗎?
生產的痛楚遠遠大於痔瘡擠壓所帶來的痛楚,因此痔瘡並不會對順產造成太大影響。順產過後,孕媽媽的盆腔及陰道在幾周內會持續出現腫脹、疼痛感,實屬正常;加上大部份的華人孕婦,都需要剪開會陰協助生產,當會陰傷口附近因發炎而出現疼痛感時,部份媽媽亦有機會誤以為是痔瘡的疼痛,從而有所憂慮。

3.孕婦常常便秘,是否代表有痔瘡問題?
便秘不是痔瘡帶來的問題,相反便秘其實是致發痔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經常便秘也不代表痔瘡已經出現。於孕媽媽而言,便秘情況非常常見,因此日常應注意喝多水、多吃蔬菜水果;若最後仍無法減免便秘問題,更開始出現大便出血、肛門疼痛、肛門脫出等情況,就代表可能已長出痔瘡,屆時孕媽媽最好盡快求診,以確認具體情況。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