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一 心得

本身就很喜歡簡禎的作品,分享這本書寫老年生活為主軸的作品收穫,分享因自身家人照顧經驗,能感同身受裡面的照顧經驗分享,閱讀過程裡眼淚更是一直掉,還買了幾本送給家有老年照顧者的朋友,書裡內容寫出作者的家庭歷程,訴說不暸解迫害嘲笑自身家庭的人們的怨,到年老後開始能體諒當初迫害嘲笑自身家庭的人們心情,看到這樣的心路轉折,覺得這樣的釋懷跟寬容真是不容易阿,當然更多看到詳實記錄和罹患阿茲海默症阿嬤互動的過程,包含對於在家照顧失智長輩的壓力,無人輪替的辛苦,照護者的疲憊,要將失智長備送進安養機構龐大的看護費用的掙扎,親友間的擔心與指責等等實際狀況,看了心有戚戚焉,對於老年生活的未來建議,特別摘要自己覺得很受用的部份:

『理想的老年生活必須「錢、屋、人、事」俱足。

錢,指的是最根本的經濟基礎。屋就是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現代人的自我意識興起,不管是安養院或自己的小房子,獨立而且適合老人生活的空間很重要。

「人」說的是陪伴,最好是來自於親人。看到下一代是老人的活力來源,簡媜說,如果要虐待一個老人家,就是把他晾著一個人,不去陪伴他;那樣就算他住在豪宅裡,也很快就枯萎了。

事,則是說老人本身必須有所寄託。老人的時間之所以感覺漫長,就是因為無事可做;因此,進入老年之前,應該鍛鍊自己獨處的能力。

獨處最重要的第一點是有信仰,不管是宗教的或生活中其他依託的重心。

第二,是在能力範圍內,做出一點貢獻,即使是接電話或當義工都好;讓老人感覺自己還能付出,生活比較有價值感。

第三要培養取悅自己的興趣;看書、聽音樂都好,即使感官功能已漸漸退化,還是要找到能取悅自己的事物。』

看到這樣細膩描寫銀髮生活的作品,讓人去反省思考自己的老年生活,如:如何選擇照顧方式跟可能遇到的狀況與掙扎,如何預先準備自己的老年資本,

特別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會碰到不知如何選擇或是選擇後的後悔,但能做的只是盡力在當下時刻,做自己能做的,

打從心甘情願的付出才不會陷入懊悔的循環!

更多的感動是看到作者把小愛化成大愛,透過自己經驗,看到台灣目前照顧資源不足處而提出的建議與想法,

對作者希望大家都能好好過老年生活的心意深受感動,因為不管願不願意,每個人勢必無法逃脫「老病死」的課題,都必須去學習如何面對,滿喜歡書底的這段文字:

『天若有情天會老,地若無情地會荒。我們扎根於有情大地,仰望亙古無情的天,於其間遇合離散,領受悲歡愛憎,或長或短都叫一生。

我們的生命,是他人死亡之延續,來日,我們的死亡也將啟蒙他人。生是珍貴的,死也是珍貴的,生只有一回,死也只有一次,我們惜生之外也應該莊嚴地領受死亡,禮讚自己的一生終於完成。--簡媜』

二書籍介紹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
作者: 簡媜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3/03/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人生的完整經歷
生命的終極叩問

繼《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吃朋友》之後
簡媜獻上奇想版老年生活GPS導航散文

天若有情天會老,地若無情地會荒。我們扎根於有情大地,仰望亙古無情的天,於其間遇合離散,領受悲歡愛憎,或長或短都叫一生。

我們的生命,是他人死亡之延續,來日,我們的死亡也將啟蒙他人。生是珍貴的,死也是珍貴的,生只有一回,死也只有一次,我們惜生之外也應該莊嚴地領受死亡,禮讚自己的一生終於完成。--簡媜

這是一本生者的「完全手冊」,老者的「百科全書」,病者的「照護指南」,逝者的「祈福禱文」。

五十歲以上的人應該要隨身一本攜帶以防萬一,五十歲以下則應該每晚睡前翻讀一章,日日砥礪。完整涵蓋健康、心靈、理財、寓居、倫理親情、社會參與、長期照護、臨終準備與葬儀等層面,綜觀身與心的安頓、物與靈的處境,一面馳騁於浪漫空靈的想像裡,一面為現實際遇的悲歡離合拭淚。

從初老、漸老、耄耋、病役到死亡,簡媜以寓言式的魔幻奔想,仔細勾勒「老人共和國」裡的鎏銀歲月,以深情至性的柔筆追想至親晚年,娓娓述說人世浮生的悲欣交集及侍病伴老歷程之愛憎孤寂,既見機智幽默的優雅自嘲,亦是急急切切苦口婆心的警世諍言--肉身是浪蕩的獨木舟,每個人生都是一只裝著悲歡離合的包袱,包袱裡有各自的歡愉與憾恨。在她筆下,生老病死轉化為一座蘊藏智慧寶石的礦脈,值得一生開採。


完整的人生應該五味雜陳,且不排除遍體鱗傷。


老,是一門高深奧妙的學問,必須學習。


什麼人生什麼病,不可臆測,也不重要。重要是,生了那種病,你變成什麼樣的人?


當我們大大方方地談論死亡,彷彿收回本來就屬於自己、最重的那一件生命證據,意謂著,我們強壯到能自己保管了。

作者簡介

簡媜

一九六一年生,宜蘭人。台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職聯合文學、遠流出版公司、實學社,現專事寫作。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類文藝獎章、梁實秋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中國時報散文獎首獎。自詡為「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著有《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書》、《下午茶》、《夢遊書》、《胭脂盆地》、《女兒紅》、《紅嬰仔》、《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好一座浮島》、《微暈的樹林》、《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吃朋友》等。

\ 本月大人物 /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簡媜為人生書寫導航星圖

作者:李屏瑤 / 2013-03-07 瀏覽次數(44369)

  • 字級


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攝影/但以理)


這大概是最靠近也最遙遠的陪伴,關於生命長河中的相望與呼應。讀者在老,作家也一起變老。從民國74年出版第一本書以來,簡媜在《水問》寫青春,《月娘照眠床》寫原鄉,《女兒紅》寫女性觀點,《紅嬰仔》寫初為人母的喜悅,《只緣身在此山中》尋求生命意義,寫了28年,作家遞上第29號作品《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

「如果每個作家有其創作的理念的話,我希望我的讀者可以透過我的作品,找到類似人生航行中可以仰望的星圖。」簡媜說,「我們花很多時間處理『生』,卻用很少的時間處理『老、病、死』。這本書必須寫,因為每個人都會碰到。」

是的,這一堂課要談「老病死」。她形容這是聯合課程、共同通識課。教材籌備歷時五年,完稿是26萬字的導航全書,把老病死會遇到的種種關卡,各種小考、報告、期中期末考都容納進來。「回想從醖釀到寫作的這四、五年當中,我嚇出一身冷汗,有好多不能理解的奇妙事件在這階段發生。」簡媜說,2010到2011年之間,親人走了4個,朋友的長輩過世的有11個,身邊有6個好友面臨重大疾病。「我跟朋友聊著這些重大事件,以及從中發生的衝突,那些極為細節的事件都在這本書中。這4個親人是我的老師,11個是助教,6個是學長,他們共同幫助我更細膩地觀察。」

這並不是一個容易提起的話題,因為人總習慣繞道而行。「相較其他作品,寫《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的過程是更辛苦的,不只因為『老』的議題龐大,也更因為整個社會都在老去,我不只是書寫個人,還要深入家庭的屋檐,深入社會的變化,不單單只是關起門來抒發感觸。」簡媜寫的不僅是人,還有全面照應的社會觀察,輔以五花八門的數據資料、養生法則、病榻紀錄;不只是書,更像是「人生使用手冊」或是「後青春百科全書」。期間,她學習負責地面對,學習輕盈地跳脫,書中收錄的幻想篇章中,她甚至半認真地自問「哪一種病比較適合我?」,藉此進一步引領讀者去思考實際面臨時該怎麼做。

「回顧28年的寫作履歷表,我終究好奇的是整個人生。如果這是我們得走過的旅程,這會是段怎樣的旅程?」人生各個階段都有其艱險之處,總有暗湧艱險讓人不小心翻船。那些令人喪失性命的,其實大同小異,只是有人翻船,有人從中找到答案。「如果生命沒有戛然而止,我們走完一生,一定有完全不同的體悟,那是一種『完成』。20歲從高樓跳下來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完成,因為他沒走完。進入到老年、疾病的修煉,面對死亡一步步逼近,生命劃上句點,最後他『完成』。」簡媜說,試煉會從外圍而來,可能從長輩開始,面對完長輩,接著要面對自己,「你如何面對自己生命的終程?這是我想談的。」

(攝影/但以理)

根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人口有711萬,這數字對年輕一輩也許沒有太多感受,對簡媜來說,卻覺得驚悚。「或許此刻有人的人生現場水深火熱,正肩負要壓垮他的擔子。自我快要解體時,會去尋求安慰,有時候家人沒辦法給,那可能正是擔子的來源,朋友可能也沒辦法給,他們各有各的擔子。如果這時候這本書能給他一些感受,也許能讓他找到自我療癒的方式。」她強調,「你自己必須成為自我支撐的力量來源。」

她期望正在經歷困頓的人,能從她的書寫中找到解脫,或是一個解釋。也許是年輕的讀者,也許是一路相伴的讀者,也許是那711萬分之一。「當你讀完,我希望你心生喜悅,因為人生的勞動服務,你已經一步步經歷了,在這經歷中,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簡媜說,在漫長黑暗的隧道中,盡頭會有個銀閃閃的發亮之物,「那可能是個溫暖、充滿平安的地方。」

時至今日,簡媜堅持著一貫的手工藝,以紙筆寫作,面前放著一張白紙、一支筆,她形容想法是一條河流,流到紙上,寫出來的每個字彷彿擁有生命。「文學是以古老的方式進行的心靈互動。一邊書寫,一邊看著筆下出現風景,這樣的經驗,令我深深眷戀這獨特的幸福感。」


〔簡媜作品〕
 

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水問

 

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吃朋友

 
 

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私房書

 

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微暈的樹林

 

誰 在 銀 閃閃 的 地方 等 你 大綱

密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