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杂志 政治 立场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類似一篇自傳,或內容主要由條目描述的當事人或組織撰寫、編輯。 (2019年1月30日)
請協助編輯以讓內容符合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也可到討論頁參考或發表意見。受雇编辑者,須按规定申报有偿编辑。

天下雜誌》是台灣第一份以財經為導向的專業新聞雜誌。創立於1981年6月1日,正逢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之時,當時擔任《華爾街日報》駐台灣記者的殷允芃認為台灣需以經濟發展走出困境,因而與高希均、王力行共同創辦該雜誌。刊頭「天下」二字取自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墨寶,寓意天下為公。

《天下雜誌》
CommonWealth Magazine
天下 杂志 政治 立场
類型雜誌
版式菊八開(A4)
創辦者創辦人:殷允芃、高希均、王力行
董事長:吳迎春
共同執行長:吳琬瑜、葉雲
出版商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創刊日1981年6月1日
語言繁體中文
总部
天下 杂志 政治 立场
 
中華民國(臺灣)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9號11樓(富邦南京大樓)
ISSN1015-2784
售價新台幣220元
網站www.cw.com.tw

《天下雜誌》創刊第五年,三位創辦人分家,殷允芃繼續領導《天下雜誌》、高希均和王力行專注《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當時主要是路線之別,殷允芃強調走新聞媒體專業、並以台灣為優先,高希均希望更專注企業經營、甚至擴展至中國大陸。

簡介编辑

《天下雜誌》主要報導台灣經濟金融、企業經營、產業趨勢等新聞。報導內容以財經為經,社會環境、人文教育及環境保護為緯。《天下雜誌》會定期推出「兩千大企業排名」(原千大企業調查)、「台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調查」、「天下企業公民獎CSR」」、「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幸福城市大調查」等調查。

《天下雜誌》創刊時採月刊形式發行,自第254期(2002年7月1日發行)改為半月刊,第338期(2006年1月4日發行)起再改為雙週刊迄今、每隔週週三出刊。

2013年,《天下雜誌》推出公共論壇網站《獨立評論@天下》。

2014年底,推出創新學院,收攬天下雜誌群各類好內容,企劃專題內容,邀請國際大師、企業講師與業界專家分享關於國際趨勢、領導管理、創新未來與科技應用等學習課程,引領微學習風潮,打造專為企業經理人所設計的學習平台,協助職場專業人士能隨時隨地透過多元方式學習,最著名的有《天下TALK》系列音頻課程。

2015年,《天下雜誌》推出以面向青年,以海外青年書寫觀點為主的網路子頻道《換日線 Crossing》,推出後成為台灣新興網路媒體,並於隔年2016在網友連署下推出紙本,目前已成為固定季刊。

2017年3月推出《天下全閱讀》服務:《天下雜誌》以文字、圖表、影片、音頻等多元呈現的內容打造的訂閱制服務,透過網站與app將《天下雜誌》當期全文、深度數位專題、影音主題報導、每日報(每日新聞即時解讀)等的各類好新聞提供給訂閱者,是台灣第一個推出數位內容付費的雜誌媒體。

2018年10月推出《天下雜誌APP》,屢次占據APP新聞雜誌類排行榜第一名,《行動閱讀天下》的最佳幫手,可依照讀者愛好,以不同方式(如聽)閱讀新聞,同時還有每日編輯精選,直接掌握重點;針對喜愛紙本閱讀體驗的讀者,也提供最新雜誌全文,還能當作資料庫查詢從1981年創刊後的所有雜誌文章,還能用搜尋快速探索你感興趣的議題;一鍵收藏稍後再看,連貫零碎時間的行動閱讀。

2018年發表《天下》數位創新報告,持續自我挑戰、轉型突圍,找到「內容有價」的新商業模式。

品牌活動:發展經濟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追求高品質和幸福的生活,因此自2010年起天下開始舉辦CWEF(天下經濟論壇)廣邀各界精英來台,以亞洲為起點,搭建影響力對話平台,這8年來,亞洲影響力日益擴增、世界相互依賴、極端氣候、M型社會與貧富差距拉大等核心趨勢,與6年前一樣。不同的是,科技、市場、與大自然三股力量交互作用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速,「永續」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天下經濟論壇,匯聚全球15國、200位產官學界菁英講者的智慧,號召3,000位決策者共同參與,期盼藉此,集思廣益, 貢獻卓見,加強合作,聚集力量,提出具有亞洲觀點的發展模式。每年舉辦夏季與冬季兩場。

編輯背景编辑

  • 總編集長:殷允芃,愛荷華大學新聞傳播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文學博士,曾任美國費城詢問報記者、合眾國際社記者、紐約時報駐華記者、亞洲華爾街日報駐華特派員,亦曾任第一、二、三屆國統會委員、國發會、文復會委員及經發會委員。曾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新聞獎。

評價编辑

此章節的中立性有争议。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章節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天下雜誌》曾獲得包括「SOPA」、「金鼎獎」與「吳舜文新聞獎」等獎項。該雜誌旗下的網路媒體「天下網站」曾獲得「金手指網路金獎」及APA亞洲出版經營大獎等。

2006年5月24日所出刊的《天下雜誌》,對台商赴中國投資及台灣吸吶中國大陸人才持開放態度,主張積極面對中國大陸,引起討論及肯定,遭到強烈批評為親中媒體。

2007年8月,天下雜誌出刊的「宅世代」的專題報導,被批評過度延伸,不認同其將日文中的御宅族,定義為善於使用網路的世代。

2013年9月4日,台南高分檢檢察官黃朝貴在個人臉書指出,天下雜誌從民國一百年起,多次標到台南市政府多項文宣案,因而質疑該雜誌對台南市長的民調。此說法再次挑起台灣媒體和政府文宣關係的爭議,天下雜誌要求檢察官澄清,台南市政府同時駁斥,黃朝貴後來公開道歉。

獎項编辑

年份 獲提名 獎項 結果
2017年 調查報導:農地上的世界冠軍 卓越新聞獎 獲獎
SOPA 新聞報導創新獎首獎 獲獎
第41屆金鼎獎最佳數位內容獎 獲獎

參考資料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 康健雜誌
  • 天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

外部連結编辑

  • 天下雜誌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天下雜誌的Facebook專頁
  • 天下雜誌的新浪微博 
  • YouTube上的天下雜誌頻道

天下 杂志 政治 立场
  “远见”重定向至此。关于台湾的科技公司,请见“远见科技”。

天下 杂志 政治 立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9月26日)
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远见杂志"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远见杂志
Global Views Monthly
天下 杂志 政治 立场
类型月刊杂志
版式菊八开(A4)
持有者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
创办者高希均
出版商天下文化(王力行)
主编李建兴
副主编邱莉燕
创刊日1986年7月
语言正体中文
总部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93巷1号2楼
国家地区
天下 杂志 政治 立场
 
中华民国(台湾)
ISSN1017-5741
售价新台币220元
网站www.gvm.com.tw

《远见杂志》(英文名:Global Views Monthly)是一部按月发行的杂志,由天下文化出版。

1986年7月创刊。创办人高希均指出,创办《远见》的宗旨有二:

第一,是传播国际知识,包括不同的领域、主题及人物,使华人了解国际社会中的世界观。

第二,则是要提倡远见,期盼透过媒体的报导,能够让读者扬弃个人的偏见与一己的短见,代之以争千秋的远见[1]。

内容方面,以国际及两岸间重大的趋势、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为主要取材方向。2010年此杂志首度举办“第一届远见杂志环境英雄奖”。每年举办“服务业大调查”与“远见五星服务奖”。

目录

  • 1 同集团事业体
  • 2 奖项
  • 3 参见
  • 4 参考资料
  • 5 外部链接

同集团事业体[编辑]

  • 1982年:《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 2000年:《93巷人文空间》。
  • 2002年:《小天下出版公司》。
  • 2004年:《30杂志》。
  • 2006年:《远见民调中心》。
  • 2006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 2011年:《未来少年》杂志。[2]
  • 2017年:“1号课堂”App 台湾最佳音频学习行动平台。

奖项[编辑]

天下 杂志 政治 立场
此章节没有提供参考来源,内容可能无法查证
年份 获提名 奖项 结果
金鼎奖 最佳财经时事类杂志奖 获奖
你所不知道的环境中国 金鼎奖 最佳摄影奖 获奖
服务启动新中国 SOPA 杰出财经报导首奖 获奖
台湾正在买日本 SOPA 杰出财经报导佳作 获奖
你所不知道的环境中国 SOPA 杰出环境报导首奖 获奖
你所不知道的环境中国 SOPA 杰出新闻摄影首奖 获奖
你所不知道的环境中国 SOPA 杰出调查性报导佳作 获奖
节庆特刊 APC 亚洲出版奖 最佳多媒体行销 获奖
我的老年谁来养 曾虚白先生新闻奖 公共服务报导奖 获奖
年轻人凭什么赢 行销传播杰出贡献奖 年度杰出新闻报导奖首奖 获奖
台湾凭什么再赢系列影片 第一届台湾微电影节专业组铜牌奖 获奖
我的老年谁来养 第27届吴舜文新闻奖新闻深度报导奖 获奖

[3]

参见[编辑]

  • 高希均
  • 远见杂志五星县市长人物列表

参考资料[编辑]

  1. ^ 前進的動力. [201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2. ^ 遠見.天下文化 事業群簡介. [200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3. ^ 获奖荣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

外部链接[编辑]

  •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
  • 遠見雜誌的Facebook专页
  • YouTube上的遠見雜誌频道

台湾报刊

三大报

联合报系

  • 联合报
  • 经济日报
  • 联合新闻网

自由报系

  • 自由时报
  • 台北时报(Taipei Times)
  • 自由电子报

旺旺中时媒体集团

  • 中国时报(含旺报)
  • 工商时报
  • 中时新闻网

机关报

  • 中央通讯社
  • 青年日报

其它

综合时事类

  • 台湾时报
  • 民众日报
  • 台湾新生报
  • 中华日报
  • 周刊编集
  • 大纪元时报
  • 美丽岛电子报
  • 镜周刊
  • 新头壳
  • 风传媒
    • 新新闻
  • 信传媒
  • 上报
  • 芋传媒
  • 民报
  • NOWnews今日新闻
  • ETtoday新闻云
  • 地球图辑队
  • 关键评论网
  • 滔新闻
  • 放言
  • 台湾立报
  • 大成报
  • 自立晚报
  • 贝传媒
  • 更生日报
  • 大华网路报
  • 新头条
  • 太报

文教体育类

  • 国语日报
  • 国语周刊
  • 中学生报
  • 丽台运动报

财经科技类

  • 今周刊
  • 商业周刊
  • 北美智权报
  • 理财周刊
  • 非凡商业周刊
  • 电子商务时报
  • 电子时报
  • INSIDE 硬塞的网路趋势观察
  • 科技新报
  • 资安人

社会议题类

  • 苦劳网
  • 报导者
  • 焦点事件

农业环境类

  • 上下游News&Market
  • 环境资讯电子报
  • 农传媒

宗教类

  • 台湾教会公报
  • 人间福报
  • 基督教论坛报
  • 天主教周报
  • 国度复兴报
  • 台湾醒报
  • 基督教今日报
  • 风向新闻
  • 经典杂志

外文出版类

  • 台北时报
  • 英文台湾日报
  • 英文中国邮报

境外媒体

  • 端传媒
  • 东网
  • 中国评论通讯社

仅于网路出版

  • 风传媒
  • 信传媒
  • 关键评论网
  • 上报
  • 呷新闻
  • 芋传媒
  • 民报
  • NOWnews今日新闻
  • ETtoday新闻云
  • 地球图辑队
  • 端传媒
  • 壹周刊
  • 菱传媒
  • 壹𬞟新闻网

结束营运

  • 首都早报
  • 中央日报
  • 中央网路报
  • 中时晚报
  • 联合晚报
  • 大华晚报
  • 民族晚报
  • 台湾日报
  • 玉山周报
  • 民生报
  • 自立早报
  • 台湾新闻报
  • 可乐新闻
  • Upaper
  • 爽报
  • 读报
  • 新台湾新闻周刊
  • 潮人物
  • 劲报
  • 周刊王
  • 时报周刊
  • 台湾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