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六十石山在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因早期當地的水田因土地肥沃、灌溉充足,一甲地可收成「六十石」比當時別的地方的水田收成還多而得名,六十石山後來轉型改種植金針之後金針花金黃色的花海聲名大噪也開創了台灣地區賞金針花的風潮,所以每年七、八月開始就有人在關注六十石山金針花開花的花期。

六十石山海拔1000公尺左右、山頂設有多處景觀台涼亭居高臨下、視野遼闊,可遠眺縱谷景觀,還有日出、雲海….等是花東縱谷最值得您渡假休閒的地方也是台灣地區種植金針最有規模的地區;六十石山在平常未開花時綠油油的也非常漂亮,在每年8月初開始開花之後則是非常漂亮壯觀,金針花花開的時後整座山頭一遍金黃色,花季時全省踴進去的人潮佈滿整個山頭,民宿一位難求,到了九月底則花朵漸漸減少........。

赤柯山在花蓮縣玉里鎮觀音里高寮村,氣候清新宜人,也是花蓮縣內享富盛名的金針花觀光園區,樸實的農舍與金針花的景色相互輝映,豔麗的花海中帶著純樸味,形成的一幅美麗農村美景,赤柯山從山下入口處到山上約需卅分鐘,蜿蜒山路非常狹窄,上山只有一條路,耐心一點請注意開車,中途有一處較寬的休息處,可以俯瞰花東縱谷美麗的風光。

赤柯山在海岸山脈海拔約800公尺至900公尺的地方,早期以種植地瓜、玉米、甘蔗、花豆、芋頭及生薑等雜作為主同時畜養豬、雞等維生。直到民國五十二年,赤柯山農民從故鄉嘉義梅山引進金針種植,由於常年雲霧籠罩,厚重之濕氣及露水,提供了金針生長所需之水份,再加上土質為鬆軟及地方極佳之紅壤土,讓金針的收成頗為豐富;此後,隨著金針專業區的經營和大力的推廣行銷,金針遂成為赤柯山最具規模的經濟作物。

由於每年八月初至九月底為金針花盛放的季節,赤柯山和鄰近的六十石山,開滿山坡的金針花海,彷如大遍黃成澄澄的花毯,鋪放在山坡綠野之間,開創了台灣地區新的賞花色彩,也吸引了無數的攝影家們蜂擁而至,透過鏡頭捕捉她迷人的姿色,慕名而來的遊客逐年增加,讓花蓮地區之農業與觀光創下了第二春;前往赤柯山與六十石山由花蓮市延著台9線走花東縱谷往南開車前進約2個小時可以到達,由於兩處金針山聲名遠噪所以進入玉里後有指標可依指示前往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六十石山是一座規畫非常好的金針山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農家婦女趁著早晨較凉快而出來採金針,倒也吸引了不少攝影同好的鏡頭....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花季時整座山上都可看到攝影團體忙著照相......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黃綠交叉的山坡好像彩色的墨盤......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山頂的涼亭微風徐徐~陰涼又遮陽也是遊客疲倦時最好的落腳處,秀麗的涼亭造型也很美, 有時候也忙著跟金黃色的花海爭鏡頭......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微風徐徐之中......一片金黃色的花海遠遠望去令人心情舒暢, 疏解了不少的壓力......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金針花花開的時後整座山頭一遍金黃色,花季時全省踴進去的人潮佈滿整個山頭,民宿一位難求。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門前廣場曬金針也是六十石山農家一景,農戶一面忙著曬金針也邊忙著擺攤子賣金針湯......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賣金針的路邊攤小販則一邊做生意一邊跟遊客聊天,快樂的訴說著她們的生活趣事......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赤柯山從山下入口處到山上約需卅分鐘,蜿蜒山路非常狹窄,上山只有一條路,耐心一點請注意開車,中途有一處較寬的休息處,可以俯瞰花東縱谷美麗的風光。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樸實的農舍與金針花的景色相互輝映,豔麗的花海中帶著純樸味,形成的一幅美麗農村美景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每到金針花季,赤柯山家戶門前都是花海。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每到金針花季,赤柯山上到處是遊客。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金針花為赤柯山帶來了第二春也為花蓮的觀光業帶來了希望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赤柯山的地景---千噸石龜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花前留影感情如花蜜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金針花是家園的景觀,也是經濟的來源,如果都市的景觀可以不必投入公家的經費又可以讓社會增加財富不知多好。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金針花開時整個山坡地到處像公園,如果台灣的每塊空地可以不用花錢整理,又可以增加社會財富及改善環境景觀多好。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曬金針也是門前的景觀,這些農民付出了很多汗水也生活得很漂亮。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金針收成的旺季連屋頂也晒滿了金針

赤 柯 山 六 十 石山 比較

金針花可以說是赤柯山、六十石山金黃色的希望也為花蓮的觀光業倍增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