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影响力排名

台湾民主实验室(Doublethink Lab)发布有关中国对世界各国渗透和影响力的“中国影响力指数”(China Index)排名,结果显示,纳入评估的82个国家中,受到中国影响最深第一名为巴基斯坦。至于台湾,虽然排名第十一,但在媒体、社会文化领域中,得分最高,最容易受到中国渗透与操弄。

 

  • 中共宣传如何影响海外华人?
  • 北京抢佔社交平台影响力 官媒入股多家科网龙头企业
  • 纽约时报:Meta移除中国宣传运动 称其意图干预美国期中选举

 

中国利用政经影响力渗透全世界,已经引发国际社会警觉。而公民团体台湾民主实验室8号下午公布一份“中国影响力指数”全球评比结果。 一共82个国家接受评估,而受到中国影响最深的前三名分别为巴基斯坦、柬埔塞和新加坡。

排名第一的巴基斯坦,主要在军事、外交和科技领域上,被专家评估为受中国渗透最严重,其中科技领域得分居然将近满分,高达97.7分。

书同文 台湾媒体与社会最易遭中国操弄

虽然台湾排名第十一名,但在媒体和社会文化领域,分别高达81.8和77.3分,在这两个领域中,都是82个国家中得分最高。台湾民主实验室理事长沈伯洋表示,这代表着台湾的媒体和社会,最容易被渗透和操弄。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台湾的媒体和社会文化领域最易被操弄。(资料提供:台湾民主实验室)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台湾民主实验室理事长沈伯洋:“中国会针对特定国家试图建立意识形态,例如,然后试图渗透媒体,投资媒体公司,他们也利用学生在学术界建立影响力,我的意思是在意识形态的领域上是台湾,这并不令人意外。”

在媒体领域方面,台湾民主实验室检视各国媒体,针对与中国相关议题报导的呈现方式,如何受到中方操弄;而社会领域,则是关注境内亲共组织的发展。 

中国渗透德国学术界如冰川 缓慢却深刻

较受瞩目的几个国家,例如英国,虽然中英近来政治关系交恶,但排名仍然位于第27名。德国则是排名第十九名;虽然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带了12位企业大老访华,和习近平会面,但两国在经济方面得分并不高,反倒是德国学术界,遭到中方严重渗透,有81.8分。现任《新闻周刊》记者,前德国对外关系高级研究员狄雨霏(Didi Kristen Tatlow)表示,中方在学术上的渗透像冰川,缓慢却影响深刻。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德国学术界遭中方渗透,缓慢却影响深刻。(资料提供:台湾民主实验室)

国家 影响力排名

 

狄雨霏说:“我在2017年离开北京后,曾经问过一位退休的外交官,我问中国实际上想从德国得到什么,他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说,中国希望德国能帮忙他们在欧洲发展。德国一直在非常敏感的领域,和中方研究人员建立联合项目。”

台湾民主实验室理事长沈伯洋在看完今年的影响力指数后也发现,中国在2021后经济出现疲软,2022年的经济影响力和过去有不小落差,整体重心移往外交,转移注意力。但中方近来四处建立警察服务站,在制度和执法相关的渗透,仍令人不安。

全球最有影响力国家排名揭晓

国家 影响力排名

枫美的海外生活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日前,CEOworld Magazine评选的《2021年全球最有影响力国家排行榜》公布,美中俄稳居三甲。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国家 影响力排名

(Aqnus Febriyan)

CEOWORLD的报告指出,该排名满分为100分,名列三甲的三个国家综合评分其实相当接近,其中美国98.53分,中国98.39分,俄罗斯98.28分,相互之间的差距仅仅体现在小数点后面。

加拿大得到86.02分,在全球排第11位,处于以色列(第10位)和沙特阿拉伯(第12位)之间。

国家 影响力排名

(CEOWORLD magazine)

从上面这12国来看,排在前6位的国家除了德国之外,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除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以色列之外,前11位中包括加拿大在内,都是7国集团成员。

排在加拿大之后的国家其实不乏可以称得上大国的国家,诸如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和墨西哥等。但即使是西班牙,其分数已经和排名第12的沙特差了一大截。

国家 影响力排名

(CEOWORLD magazine)

该排名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军事力量,强大的国际同盟,受人尊敬的领导才能,国际贸易,经济实力,外交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等等。

报告评论说:“毫无疑问,美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几乎没有争议,无论在科学,教育,技术和 体育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该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次则是其庞大的经济体量。”

报告称,这个排名榜是根据全球280,000多名专家所给出的最高分得出的,其中包括了政治家和商界领袖。

该杂志表示,这个调查规模宏大,耗时一个多月才完成,也即是从2020年12月12日开始,到今年1月20日结束。

附:第26到第40位:

国家 影响力排名

(CEOWORLD magazine)

第41到第57位:

国家 影响力排名

(CEOWORLD magazin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超级大国(英语:Superpower),又称特级大国、世界霸主、全球霸主,普遍认为在国际社会体系中,国力处于第一级水准的国家。超级大国在国际事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能够向全世界投射军事力量,并且在经贸、文化、科研、体育等领域领先其他国家。“超级大国”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而普及于冷战时代,最早指英国、苏联、美国3个大国。二战后随着大英帝国的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后衰弱,超级大国即指美国与苏联两大国,代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时代。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超级大国(superpower)”这个术语最早于1930年见诸文字。英语中的这个术语来源于较早的“powers”(即“列强”)和“great power”(即“大国”)。在欧洲的政治外交领域,从1815年开始各国普遍认同达到“大国”或“列强”地位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较特殊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在多边战争和谈判中大国担当主持和调停的责任。在整个十九世纪,大英帝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及第一强国。

二十世纪初年,国际政治学者开始意识到大国中有极少数的国家,由于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特别大,而具备了大幅超出其他大国的左右世界事务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很清楚的展现了这个形势:同盟国和轴心国两大阵营各有极少数的大国担当核心领导的角色。因此,在同盟国胜利在望的1944年,美国外交政策教授威廉·T·R·福克斯(英语:William T.R. Fox)发表了《超级大国:美国、英国、苏联——她们对和平的责任》(英语:The Superpowers: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the Soviet Union—Their Responsibility for Peace)一书,描绘了超级大国的全球投射力。[1]后来,此书被认为确立了现代地缘政治上的“超级大国”概念。

1945年时的三个超级大国领导人合影:英国的丘吉尔、美国的杜鲁门、苏联的斯大林

1945年时的三个超级大国[编辑]

1945年时的三个超级大国:苏联(红色)、美国(蓝色)、英国(蓝绿色)

如同福克斯所预见的一样,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成了一个三级化的形势:虽然由战胜国主导建立的联合国强调正式废除列强制度、各国平等,但又在安理会设立了等同于大国或列强地位的常任理事国。而同时,1945年的世界形势很明显形成三个远比其他国家强大的三个超级大国:

  • 英国:世界历史上统治势力最广、辖区人口最多的帝国演变而来,并能在全球投射其军事力量,还可以通过共和联邦影响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大国,具有部分影响力,和美国分享全球的制海权。
  • 美国:世界版图第四大国[2]、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并能在全球相当大部分地区投射其军事力量,在全球对其盟友都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英国分享全球的制海权。
  • 苏联:世界版图第一大国,军事投射力横跨欧亚大陆,在东欧、西亚和东亚具有相当影响力。

英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编辑]

国家 影响力排名

1952年的大英帝国(红色及深红色)与共和联邦王国(粉红色)

但是这个三个超级大国的形势并未保持很久:大英帝国在战前就已开始转型,加拿大等重要领土在1931年大英帝国给予自治地位后,开始偏向美国。二战初期英帝国部队在亚洲战场的失利,以及二战对英国经济的重创,使得英国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例如一直不愿接受主权独立的澳大利亚已在1942年接受独立自治领地位。对英国影响力的打击加速了从战前就开始的大英帝国的肢解过程。

不久后,随着1947年印度和其他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独立,再加上英国本土经济政策失败,虽然英国力求利用共和联邦保持其全球贸易及经济中心的地位,但由于世界贸易重心的转移,此政策失败,英国从50年代开始逐渐失去了经济超级大国地位,最终不得不加入欧洲贸易共同体,虽然仍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但失去主导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军事上,英国在二战结束时被美国取代失去了世界第一大海军的地位,虽然在1952年成功研制出核武器并在之后继续在军事科技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丧失了广阔帝国的英国已没有作为超级大国所需的战略纵深和军事资源。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中,英国虽然拉上法国、以色列来一起配合行动,但由于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同时反对以及美国对英镑汇率采取的阻击,英国最终只能以耻辱的撤退结束军事行动。受到两次大战及全球贸易格局发展影响的英国财政虚弱,英国政府视维持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的自由兑换力为中心政策目标,在维持此政策的前提下英国只能对美国及苏联妥协。这一冲突表明英国已没有能力与苏联和美国在均等地位上谋求独立的外交政策目标。运河事件后,英国决定将其全球军事部署退防至苏伊士运河以西,放弃在全球其他地区单方面出兵干涉的能力。这一政策变化至少在军事上为英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划上了句号。

1966年,联合国区域集团进行了重新划分,英国主导的“共和联邦”国家组解散,英国及共和联邦中的大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入“西欧及其他”组,其他共和联邦国家则加入了相应的地区组。这一改变也象征性的表示了英国在国际外交上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经结束。[3]虽然英国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仍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政治、外交、军事及经济上均有超出其人口、国土、经济比重的影响力,但一般对于各国国力的排名中都把英国列为“大国”之一,而不是超级大国。

国家 影响力排名

1980年、冷战期间的世界形势图,世界基本分为两个全球性阵营: ×反共游击武装 ×共产党游击武装 ×其他冲突

1960至80年代:两个超级大国[编辑]

国家 影响力排名

国家 影响力排名

与此同时,由于二战中,绝大部分的战斗都没有在美国本土上进行,因此,十分幸运地,美国的工业没有遭受到像深深烙在欧洲和亚洲国家身上的那样毁灭性的打击,它也没有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在战争期间,美国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和技术体系,这为它的军事力量迅速登上全球舞台上最显眼的位置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成功将其经济优势变成军事优势,美国海军一跃成为世界最大海军。美国在战争末期率先研制成功核武器。1945年后美国更利用经济优势成功说服各大国将联合国主要总部设在美国。

同时,二战迫使斯大林放弃了战前的孤立主义和内部斗争政策,同时也暂时巩固了斯大林派的权威,因此苏联在战后经历了短期的经济发展时期,并在欧洲东部和其他地区培植亲苏联的政权。苏联通过掠夺德国技术,在战后不久也成功获得核武器。

战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与美国或苏联之中的一者结盟。尽管国际上存在着建立起一套多国的联合司法体制(如联合国)的尝试,但是事态越来越明晰:美国和苏联就是在初露头角的冷战中占全球统治地位的两个政治和经济力量。不过人们对战后的世界应该是如何却有很大的分歧。这在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的签订所形成的两大军事联盟上有所体现。这种种现象都表明美苏将在即将出现的两极世界,而不是战前的多极世界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不知道是否对这种世界格局的反应,除了英、美、苏以外的法国和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都纷纷做起包括研制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努力,来保证自己独立的“强权”地位,以及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世界性的角色”。

多数人认为,冷战时期,全世界都在围着美苏两个国家,或者说,资本主义阵营和共产主义阵营两大集团而转动。这甚至成为一条“公理”。不过在冷战过后的日子里,这个“公理”被一些学者提出挑战。他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两极世界的存在只能建立于忽略掉所有在这一时间爆发的各种各样的不受任一所谓的超级大国影响的运动和冲突(此句可简化为:他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两极世界的存在只能建立于忽略掉所有不受超级大国影响的运动和冲突)。加之,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很多情况下都是间接发生的。这些冲突,往往都是远比单纯的冷战对手之间的问题来的棘手。

1990年代至今[编辑]

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超级强国”(Hyperpower)(又译超级强权)这一术语被用来形容美国所处的冷战后仅存的超级大国的地位。这个词汇,是由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的于贝尔·韦德里纳提出的。“超级强国”这美国进行界定的词汇的正确性目前尚存在争议。其中一个著名的反对者是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他因为赞同世界向多极化的力量均衡而排斥这种理论。

在实践上,也将超级大国这个概念延伸,回溯到历史中去。例如,一些人认为埃及帝国、[4] 赫梯帝国[5]、 新亚述帝国[6][7]、阿契美尼德帝国、[8]马其顿帝国、[9] 塞琉古帝国、孔雀王朝、[10][11] 秦朝、匈奴帝国、汉朝、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12] 萨珊王朝、拜占庭帝国、隋朝、唐朝、[13] 、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明朝、葡萄牙帝国、[14] 奥斯曼帝国、[15] 西班牙帝国、[16][17]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18][19] 清朝、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20]法兰西第一帝国、[21] 法兰西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等国也是超级大国。

关于超级大国的标准,没有一个清晰确切的定义,不同的资料来源会有不同的说法。因此下列的这些评判标准可能并不能认为是与成为超级大国有联系的所有因素:

文化因素[编辑]

它必须有很强的文化融合性,适合各个文明的生存与发展。 美国在过去曾被认为是文化熔炉 (melting pot),但近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研究,更倾向于将其描述成沙拉盘 (salad bowl)(其中各种“原料”皆维持原样,因沙拉酱的不同而改变些许味道)。

地理因素[编辑]

这个国家要控制有广阔的陆地或者海域。广袤的土地令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采矿和种植粮食等,实现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具有辽阔战略纵深的国家,她的军队能够在地面核战或传统意义上的陆地战争中从容的撤退、重组从而反击,同时,辽阔的疆域可以让一个国家方便的部署长程雷达、导弹发射井。一个国家国土小而缺乏战略纵深,即使再富有,在军事层面上也是非常脆弱的。

经济金融因素[编辑]

出众的经济实力是超级大国的必备实力。首先她要享有原料优势,此外,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生产力也是一个指标。在世界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她还应该具有改革的活力,以及具有积累资本的能力。

人口因素[编辑]

超级大国应该有大量已受教育的公民、高度发展的基础设施、高度的文化和经济能力使附近地区在其直接控制之下。

军事因素[编辑]

超凡的军事能力,相对无懈可击、有能力阻止或有能力造成巨大破坏,并且拥有镇压及影响全球的统一军事力量。

政治与意识形态因素[编辑]

拥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制度,能够动用大量资源去实现全球政治目标,或带来强大意识形态之影响。

今日的超级大国[编辑]

美国是当今唯一被公认拥有作为超级大国的条件的国家。因此,美国也被称为超级强国(hyperpower)。[22][23]

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政治因素财经因素军事因素

国家 影响力排名

  • 美国军费为全球第一,是第二至第十五名国家军费的总和。美国拥有世上最先进的军事科技与军备之一,并在世界多国设有常驻军,随时可以到任何地方执行任务。
太空科技
  • 美国一直在研究与发展太空科技,是少数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也是建立国际太空站的主要国家之一。
文化因素

其他潜在超级大国[编辑]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崛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巨量的战略资源并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而且其经济力量也在高速增长,2010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逐步增强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其国防预算居世界第二,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军事实力也急速增长。

昔日的超级大国[编辑]

苏联凭借土地、人口等资源的庞大体量以及雄厚的军事实力,跻身为美国之后的世界上又一个超级大国。公元1991年因各种政治事件而解体灭亡,其残余实力和国际地位主要由俄罗斯联邦继承。

大英帝国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可以说是殖民帝国当仁不让的第一,是史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帝国,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将其权力扩展到全球范围的国家,能在全球投射其军事力量,拥有全球政治、经济的话语权,还可以通过共和联邦影响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大国。但在二战之后,由于本土产业被德国破坏、经济损失严重,加上殖民地相继独立,失去广阔的疆域及海外市场,而淡出了超级大国的行列。

法兰西王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是两个不同时期的超级霸权,1680年代的法兰西王国,拥有当时世界最强大与庞大的常备军,海军吨位为当时世界第二与第三海军的总和,后在18世纪初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衰落,不再握有一挑多强的实力。法兰西第一帝国在经过大革命时期和数年的征战后,于1807年后的成为当时欧洲的掌控者,但在俄法战争失利后,帝国迅速崩解。

西班牙帝国被称之为既英国之前的日不落帝国,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帝国,16世纪时,其殖民地遍布非洲、美洲和菲律宾,1643年,随着西班牙在罗克鲁瓦战役被法军击败,后更在1635至1659年的法西战争以失败告终,导致欧洲霸主地位被法国取代,西班牙开始衰落,加上没有跟上工业化成为工业帝国,因而一蹶不振,直到1898年,在美国对西班牙海外领土的侵略下,西班牙帝国彻底覆灭。

蒙古帝国为人类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军国主义国家,其战争范围遍布四分之三的欧亚大陆,鼎盛时期,蒙古拥有35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当时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陆军,不过在后来蒙古帝国侵略日本、越南、印尼失败后,蒙古帝国的神话就此破灭,加上蒙古帝国长年的争战以及贪污腐败让蒙古帝国迅速衰败,导致蒙古帝国开始崩解,进而在1368年起大幅衰弱,遭当时初建国的明朝以军事力量赶出中原地区,进入了北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