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可以退休

(早报讯)从食品、杂货到日常交通所需,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成本都在飞涨。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当下的流行语。它加剧了人们对生活成本的危机感,迫使越来越多人不敢想退休,甚至还让退休人士考虑是否要重返工作岗位。

今天的我们是不是离退休生活越来越远了呢?今天的我们到底需要有多少钱才能够退休呢?

要决定退休后需要多少钱才足够,我们首先要计算出我们所需要的基本生活开销。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兼社会包容计划主任黄国和在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根据我们2021年发布的研究调查,在新加坡,一名65岁及以上的单身老人每月需要最少1421元才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而一对老年夫妇每月则需要最少2419元。”

黄国和说:“我们是利用最低收入标准(Minimum Income Standard,简称:MIS)方法得出这些预算的。不过,一个人需要多少退休储蓄取决于一个人到底要在几岁退休。一般来说,所需的储蓄将是退休年数乘以每年所需的预算。除了基本开支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所面对的通货膨胀,以及晚年的医药和保健开支。”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新加坡人在2021的平均寿命是83.5岁。假设新加坡人平均在63岁退休,这就意味着退休后还有20.5年。再假设没有任何债务,也不包括通货膨胀的影响,单身老年人每月需要1421元,也就等于他们在退休时至少需要大约34万9566元。

但是,黄国和也说:“从我们2021年发布调查报告到今年8月之间,总通货膨胀率处在10%左右。一些家禽、鸡蛋、公用事业和私人交通等的价格涨幅,甚至还高过这个百分比。换言之,现在的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预算应该已经高过我们的计算了。”

大华银行集团个人财务服务部主管陈光钰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除非个人愿意重新调整生活,否则以我国过去10年的1.05%,或者是过去20年的1.54%平均总体通胀率来计算,目前每名单身老年人的每月开销是1750元至1937元,以及每对老年夫妇每月开销3000元至3300元,这个数目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

多少钱可以退休
陈光钰认为,准备退休的最好策略就是尽早开始投资。拥有更长的投资期限,以平均成本,并将投资回报进行再投资。如果长期持有投资,这很可能是一笔可观的金额。(照片由大华银行提供)

陈光钰说:“以目前CPF Life的标准计划(参考目前的全额退休金19万2000元),退休人士在65岁之后,每月可以取得1550元,这看来好像足够。但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以过去十年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05%作为计算标准),单身老年人在63岁退休时所需的最低储备金,应该会需要大概42万元左右。”

陈光钰再进一步解释说:“过去20年的医疗保健通胀率平均同比增长2.22%。在人口逐渐老化之际,这个通胀率相信应该会上升到3%,继而将整体通胀率推高到2%。换言之,退休时所需要的退休金可能还要再增加到50万9000元左右。以这个情况来看,人们可能除了CPF Life之外,还要另外存足8万元至16万5000元来维持一个很基本的开销。”

如果想要过得更为舒服一些,甚至是希望能够偶尔也能去旅行、在餐馆用餐、出外看戏等,每月的开支肯定会更高。而且这里计算的退休金额没有包括医疗开销、或是退休后20年里出现的任何紧急情况所需要的额外费用。

当然,多少钱才能退休?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这也要看个人到底要几岁退休、退休后想要拥有怎样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个人健康状况等。尤其是健康因素,他们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将显著影响到要准备的退休金额。

要如何确保自己能够有足够的钱退休,以及如何确保黄金岁月仍有“被动”收入来源呢?

陈光钰认为,最好的策略就是尽早开始投资。拥有更长的投资期限,以平均成本,并将投资回报进行再投资,从中获得复利的好处。如果长期持有投资,这很可能是一笔可观的金额。

陈光钰认为,人们可以考虑的投资工具包括:年利率为3%的投资级的公司债券(信用评级BBB及以上)、年利率为4%的债券基金,以及年利率为5%的债券和股票风险敞口的多资产收益基金。

另外,星展银行财务理财规划部门主管陈勉孜在谈到退休的财务规划时说:“我强烈建议人们在退休前,全额偿还自己住的房子的房屋贷款。以这个做为退休计划的一部分,再确保自己退休后有足够的收入来源,来支付医疗费用、保险费和日常费用。人们应该拥有多元化的资产投资组合,为自己赚取收入支付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多少钱可以退休
陈勉孜强烈建议人们在退休前,全额偿还自己住的房子的房屋贷款。以这个做为退休计划的一部分。(照片由星展银行提供)

陈勉孜认为,现在除了公积金,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选择,例如:多资产收入基金(Multi-Asset Income Funds)、退休收入保险计划(Retirement Income Insurance Plans)、支付股息的蓝筹股,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不仅如此,她说:“人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黄金岁月中,将资产货币化。例如:屋契回购计划(Lease Buyback Scheme,简称LBS)允许65岁及以上的组屋业主将部分剩余的地契年限回售给建屋局。退休人士可以根据同住在一起、较年轻业主的年龄,选择保留一定年数的地契年限。”

她说:“另外,当退休人士从原本的组屋或私人住宅转换到三房式组屋,又或是更小的组屋时,这名退休人士还有可能获得高达2万元的现金乐龄安居花红(Silver Housing Bonus,简称SHB)。”

“至于拥有私人住宅的65至79岁的人士,他们可以考虑通过星展银行的‘房屋净值收入贷款’(DBS Home Equity Income Loan),在保留自己房子的同时,也释放出一些现金供养老。如果他们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自住的私人住宅也完全付清,星展银行的‘房屋净值收入贷款’也允许以私人住宅物业借款来填补公积金,让终生公积金的每月支出能够增加。”

综合上述专业人士的看法,看来新加坡人到了65岁,不仅要房子贷款完全还清,公积金和手头上也要有个50万元才能退休、应付基本生活开支。精明的你是否已经开始为退休做好准备了呢?

题主这问题问的有引流嫌疑,不过我还是认真作答吧。

不能!莫说是600万,就算是后一篇的800万甚至是1000万,都不能!

原因很简单,因为计算的基础是货币,而不是资产。就这一点上,就已经把自己推入了一个被动地位。货币的掌控权在央妈手上,而货币的购买力,通胀的幅度,全部都不在普通人身上,也就是作为计算核心的货币,我们普通人没有半点掌控力

首先,货币的通货膨胀程度,直白的说,是和经济政策有关的。如果发生了经济衰退,如果发生了通缩可能,如果出现了失业潮,如果……在这种种的如果之下,最简单直白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主动通胀,就算是美联储,也通过了QE实现了通货膨胀。主动通胀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投资使得失业率下降,加强了资金宽松使得企业能够借到钱还旧债,于宏观经济面可以起到起死回生效果,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货膨胀意味着什么,你我都清楚。

其次,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经要使用汇率来计算了。越是廉价的产品,越和当地基础劳动力的收入有关,而越是昂贵的产品则约和货币汇率的实际购买力有关。也就是说,如果哪天你手上的货币,因为某种不可控的重大事件,发生了大幅度贬值的话,依靠本国的基础生产你依然可以活得下去,不过你就不要指望肾6什么的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维持生活质量也会成为奢望。当然,汇率也和我们普通人没有关系。而当前出口增速年年放缓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必然会变大,自然货币也可能主动贬值换取出口增长。

另外,该设想尚未考虑到以下两种风险

第一,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重病,火灾,刑事案件或任何不可抗力。在重大风险面前,首先收入的先进了肯定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其次将可能大量动用原来预期用于退休的现金。如果没有提前有意识购买保险的话,那么一定会发生较大的家庭财产变动,从而影响退休计划,甚至不得不人到中年还要重新工作。

第二:未预期到人均寿命变长的面对的意外风险,人均寿命变长是必然的趋势,在此种情况下,很可能会面对钱没了,人离挂了还早的情况,此时你能指望退休金来维持生活质量么?不要忘记延迟退休在这时也是生效的,如果人均寿命变长,那么延迟退休是必定的。另一方面,寿命变长意味着可能支出更多的医疗养老费用,而这基本是当今大部分老年人口的主要支出。

在货币不靠谱的情况下,什么才是真正能衡量的标准呢?我认为是大家共同需求,并具有公允价值的资源。资源可以指代任何东西,比如上海内环的房子,山西的煤矿,甚至一个稳定盈利的早餐摊。这些有的是随着市场变动价值,有些能给你带来稳定的现金流,有些兼具前两者属性。而这些资源,我个人称为资产。资产才是你有着掌控力的衡量标准。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拥有多少资产才能够退休呢?

吐槽完毕。

赞多了我把这个坑填了。

要有多少存款,才無須再為五斗米折腰,享受陪伴家人、為自己而活的自由人生?曾經擔任多年科技產業分析師的楊應超,他48歲就從全職工作退休。他在臉書分享他去旅遊的美景、在全世界各地跑透透享用美食。精彩的第二人生全奠基在財務自由上。

他在《財務自由的人生》一書中,分享了提早實現財務自由的理財心得。他提出「4%法則」,也就是如果一年的花費只佔全部投資和存款所能產生現金流的4%,那就有資格提早退休。以下是他所歸納的理財法則精華摘要:

如果我們決定提早退休,到底應該要存多少錢才夠?很多人會擔心如果退休不賺錢之後,萬一錢花完了該怎麼辦? 在媒體上常看到一些奇怪的數字,多數人只是憑感覺就隨便給個數字,但是我認為要細算才安全,畢竟我是分析師出身。

精算退休準備金,工作前20年存錢最關鍵

我在2016年巴克萊銀行結束亞洲業務後就想退休,但當時也怕萬一不上班了,手上的錢是否夠花一輩子?所以用當分析師的精神,在退休的3年中仔細研究了一番。

財務自由的定義是,你的「被動非工資收入」,也就是不用靠上班賺的錢,如投資回報、股票股利、債券利息、房租收入等這些每天坐在家裡就自動產生的收入,可以跟你的花費一樣時,你就達到財務自由,不用再上班,可以退休了。

還要多久才能退休?先看存款率

假設大部分的人平均25歲開始上班、65歲退休,在這賺錢的40年裡,一個簡單的粗算法,就是如果前20年可以存50%(表示你的全部花費預算,包括一般的投資、所得稅和退休存款,只需要50%),那後20年就不用上班了,因為有前20年沒用到的50%,可以在後20年來用。

而且前20年存的錢,如果有適當的投資,一定比後20年多(甚至如果你的工作有加薪),因為安全的年平均回報可以達到7%。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的平均年薪是台幣100萬元,如果前20年每年只花50萬元,那存下來的錢,也可以讓你後20年不上班每年花50萬元。

能退休嗎?4%法則告訴你答案

美國的財務自由大師錢鬍子先生(Mr. Money Mustache),就細算了一個表,他假設,你每年存的錢拿去投資,可以每年獲得通貨膨脹後5%的投資報酬率(這其實是個很保守而容易達到的長期平均),然後如果全部投資總額的4%可以滿足你每年的預算花費(以下會解釋4%法則),那你就可以退休了。

這是個很容易在Excel算出的數學問題,你會發現,如果薪水存10%要51 年才能退休,存20%要37年,存30%要28年,存40%要22年,存50%要17年,而如果能存60%,大約12.5年就可以退休了(請參考下表)。

多少钱可以退休

早年存下來的錢可以投資,然後錢滾錢, 愈早存錢愈好,時間是站在你那一邊的。

一個更精準的算法是美國的Trinity Study,也就是所謂的4%法則。簡單說,如果你全部投資存款的4%可以維持你一年的開銷,那你就有資格退休了。

如果把全部投資的50%到70%放在股市,其他的放進債市,這樣長期平均年回報率可以達到通貨膨脹前的7%左右,然後拿出4%做為全年開支,另外3%應對通貨膨脹繼續增加資產。這樣你一年花4%應該可以花一輩子。而且每年的花費還可以按通貨膨脹的比率往上調,以維持不變的生活品質。

後來美國一位財務專家韋斯.莫斯(Wes Moss),拿1929年到2010年實際股市及債市的數字來驗證,結果發現在這82個退休年份裡(假設每一年的一月一日都有一個人退休),有58個人(全部人的70%)的錢可以花超過50年,而其他的24個人(全部人的30%),雖然錢會花完,但是最倒楣的那個人,錢還是可以撐個29年。

如果真的怕錢可能會花完,可以每年只花3.0%到3.5%,就保證一定沒問題,一路花到掛。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的《財務自由的人生:跟著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學華爾街的投資技巧和工作效率,40歲就過FIRE的優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