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過去的甄試入學制度中,備審資料經常有同質性過高、或是單純堆疊與申請科系無關之證明的狀況出現,大學入學彷彿成為一種單純比拼獎狀數量的軍備競賽。不僅如此,備審資料通常只強調最後的成果證明、而缺乏過程中的學習紀錄,因此往往難以反映出每位高中生平時在學的實際課程表現,以及個人的學習特質與潛力。學習歷程檔案將取代過往大學申請的書面備審資料,新舊制度之間的差異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強調課程學習成果

  學習歷程檔案一大變革在於,增加「課程學習成果」作為大學申請入學的審查項目之一。每位學生每學期可上傳課程學習成果到學校平台,上傳件數由各校訂立。而每學年可從學習平台中,勾選至多三件課程學習成果到中央資料庫,三年最多可累積十八件課程學習成果。這些學習成果歷程反映的是每個學生在學習時所展現出的志趣與特質。在未來,同學可以挑選其中三件成果給大學申請校系審查,大學端也更能從新的學習歷程檔案制度中實際了解申請學生的發展潛力。

(二)納入綜整心得呈現

  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同樣也鼓勵高中生平時能夠多加參與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這些課外活動包括學生社團、服務活動、校外競賽等等。除此之外,同學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規劃「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課程,並將自主學習成果納入多元表現的成果。與過去備審資料最大的差異在於,同學在未來申請大學校系時,還要再另外撰寫「綜整心得」,進一步說明上述多元表現成果與自己與所申請科系之間的關聯性,解決大學校系過去難以從同質性過高的備審資料中,找到優秀學生的問題繼續發生。

(三)提早探索生涯興趣

  過去高中生、家長與老師們時常到了高三才必須費盡苦思製作備審資料,不少同學也在這時候才仔細思考自己有興趣的科系是什麼。而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則藉由定期與長時間的紀錄,大大減輕每位學生在高三時整理備審資料的負擔以外,還可以讓同學在每學期上傳與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提早探索自己生涯志趣的方向。

備審資料–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這次要來談的主題是社團經歷,也是比較不好寫的一塊。

前幾篇備審文可點選下方藍色連結。

  • 備審總論
  • 備審製作流程
  • 個人簡歷
  • 家庭背景

其實大家在過去的幾篇文中,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我一直在強調

獨特

不論是備審也好,還是面試也好,考生唯有獨特跟別人不一樣,才會有記憶點,進而讓教授給予高分。
假使順著「獨特」這個思維走,也許你會出現以下的想法。

  • 恩,特殊經歷嗎?之前好像也都在念書,沒什麼課外活動。
  • 比賽嗎?倒是報名了一些,只是都沒得獎QQ

歷經一番絞盡腦汁,左思右想自己到底過去有什麼比較特別的活動。
此時,你一個靈光乍現,有四個字浮現在你的腦海

社團經歷

沒錯,就是社團經歷
相信對於大部分的朋友來說,大家可能會認為自己高中做過最有趣、最特別的事情就是社團活動了。
因此,為了符合展現獨特,大家會做的事情不外乎會就是把自己的社團活動經歷、心境轉變,鉅細靡遺的描寫出來。

但,這樣的東西,真的是教授想要看的嗎?

或者說,教授真的能從字裡行間中,理解你的那些熱情嗎?

  • 我從小學音樂,高中也加入了管樂社……最後辦了場成發。
  • 我很喜歡跳舞,所以高中加入熱舞社……結果成發很順利。
  • 我熱愛打籃球,因此成為了籃球社社員……最終成為籃球社先發。

從最初的入社原因,寫到社團的成果發表結束。
洋洋灑灑的寫了好幾百、好幾千個字。
也許你會想,自己都寫得這麼清楚了,想必分數一定可以拿得很高吧?

不,完全不是,絕大多數的情況,教授未必買單。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在於

因為教授的角度和我們自身的角度完全不同。


依照我們的角度來看,社團活動或許是我們整個高中生涯投注最多心血的地方。
甚至可以說,社團的成果發表可能會是我們高中生涯裡最得意的一件事情。

我自己也玩過社團,當然也明白這種心情。辦活動、拉贊助、幹部合作……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投入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我們引以為傲的經歷,可能在教授眼中,就只不過是小孩子打打鬧鬧的遊戲罷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認知區別?

其實,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了。

因為教授,已經離青春太遠太遠了。

台灣的教授幾歲呢?

在107年的統計資料中,教授平均年齡是54歲。

另一方面,我們高中生活躍於社團活動的期間是高一高二,也就是16-17歲的時間。

彼此相差足足有約40歲。

可想而知,在他們眼中,我們的社團只不過就是一群未成年兒童所辦的組織
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看社團活動的角度,大概就和我們看幼稚園小朋友玩扮家家酒的感覺差不多吧!
也許你希望透過你的文字,讓他了解到你對某件事情的熱忱。

但老實說,要讓相差約40歲的教授擁有青春的共鳴,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換言之,或許你花了很多篇幅所勾勒出的社團生活,在他們眼中就是冗言贅字。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開始覺得社團活動是個累贅。
但,其實,社團活動還是有可以寫得好的方法。
再一次回歸到備審的本質,這一切只不過是讓教授挑選『符合該系特質』的學生而已。
所以,只要從這個角度切入,社團活動就可以達到我們要的效果。

具體的作法

我會建議大家把焦點放在自身的成長及收穫

  • 比如說,你可以寫自己本來是不擅說話的人,但加入『演辯社』之後,於口才方面成長許多。
  • 又或者,自己本身是個躁進的人,但加入了『書法社』之後,整個人變得沉穩。

以這樣的角度切入,教授至少會覺得,你這個學生即使是在玩樂,也是有所成長的,是個成長力強的學生。
更好的情況是,你甚至可以把自己的進步,跟該系所需特質牽上關係。

例如可以寫說

自己擔任過社團的幹部,這個經歷讓你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又恰好所申請的科系是需要和人接觸的

把經歷和科系特質做個結合,教授會更加喜歡你。

最後,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上述的內容,下面我特別放了一個我自己做的簡報給大家參考。

  •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多元表現社團經歷

以上,就是備審資料中社團經歷的部分。

最後,假設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對於備審資料、二階面試、108課綱學習歷程準備上有困難的朋友,你可以參考我所錄製的線上課程。於2021年,我和線上課程平台共同推出了一套專門針對申請入學的線上教學影片,影片上有和大家分享各式備審資料的準備技巧、面試的實用答題邏輯及技巧,此外,也邀請了一位醫學系的教授在影片中針對申請入學常見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相較於文字描述來說,線上的教學影片可以把備審資料的製作、面試的準備方式講解得更為深入。這一門課程的連結如後:『個人申請入學備審資料 面試技巧 + 108 課綱學習歷程全攻略』(點選前方藍字即可進入課程瀏覽畫面,內有完整課程大綱及試看影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再參考看看!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私訊我的IG和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