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的 定義 與 價值

愛,看似簡單也不簡單,有些人可以在細膩的情感流動中,達到很好的平衡與掌握,不過更大多數人其實從來沒有好好理解過愛的定義與價值,以致於很少人能感受到真正感動、溫暖的愛。

就拿男女生來比喻,雖然雙方都會接收到媽媽的愛,但在男生的感受中,常常是以「被照顧者」的角色去體會這份愛;而女生則是看媽媽身為一個「照顧者」如何去愛,形成了兩方對愛不一樣的理解。

正因為這些差異,更顯得愛的定義與價值是需要深度學習、經驗的,也是每個靈魂來到地球,共同需要面對的課題。

許多靈性大師曾說過,愛是地球上獨有的感受,是地球專屬的體驗。因此靈魂如果想學習什麼是愛,就會特別選擇在地球出生。

推薦你閱讀:靈魂出生前計畫告訴你的 3 個秘密?如何找到自己的靈魂使命?

而我在過去,特別鑽研於愛的定義與價值,以及如何讓他人能感受到真正溫暖、感動的愛,協助過萬人以上引導他們去經驗什麼是愛,以及如何給予愛、接受愛,試著用愛去滋養他們的生活、改善關係中的不順遂。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 3 個愛的定義與價值的核心觀念,以及在實務上如何更放鬆、自在地去感受愛,希望可以幫助你有意識地去體認你生活周遭的愛。

我相信,當你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感受到愛之後,就能為你成就更好的關係與生命經營。

——————————

如何釐清自己對愛的定義與價值,並在生活中經驗到愛

想要理解愛的第一步就必須先去感受,感受那些真正會讓自己內心感到暖暖的、酸酸的愛的感覺,讓自己產生更多愛的感受,而不只是理智上知道,或是讀讀書上寫的定義而已。

每個人對愛都會有不同的定義及嚮往,對我來說,愛是一種真實純粹的正向情感流動,能同時對自己和他人帶來滋養,每個感動瞬間都會累積加乘這樣美好的感受。

然而,我們如果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過、釐清過真正的愛,就會誤以為原生家庭的愛與模式,就是這世上唯一的愛的形式了。

好比說,你的原生家庭彼此間都相敬如賓、理性勝過感性,讓你以為愛應該就是這樣的模式。

直到看到另一半的家庭感情緊密時,才發現自己其實很喜歡跟愛人之間的親密互動,但又因為受原生家庭影響,而對愛的認知感到矛盾衝突。

若想要避免對愛產生誤解和混亂,真正釐清自己對愛的感受,你需要有意識地去辨認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讓自己感覺「怦然心動」。

試著觀察自己會對哪些情節特別有感、產生明顯的情緒起伏,並從那些情節中去感受愛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就我多年的個案經驗與觀察歸納,愛的情感流動,層次由淺至深、速度由快至慢可以略分為:生理、情緒、心智和靈性層面。

例如,感覺「怦然心動」,是生理層面;感覺「快樂、感動」盈滿內心,是情緒層面;能夠開始看到自己和他人在每個行為和意圖背後的愛,是心智層面;能夠用更高的意識與視角,去看待自己與他人的愛,則是靈性層面。

愛 的 定義 與 價值

當你有了更多的觀察後,就會發現每個人對愛的語言、感受、定義、價值間的組合都不同。如果伴侶之間所追求的愛的組合越相近,愛的流動層次越多元,就越感到滿足和成長,感情也會越牢固。

案例:擺脫付出犧牲角色,重新思考愛是什麼的小玉

舉例來說,我有一個學生小玉,她一直很努力在感情中為另一半付出,認為愛對方就要積極主動地給予對方想要的,也因為這樣,它很容易交到男朋友。

然而日子一久,每每小玉覺得比較能夠做自己、不想一直無條件奉獻的時候,對方就想離開她了。

因此,她發現跟她交往的男生大多是因為很享受自己積極主動的付出,但當對方也想對自己好的時候,自己反而會不習慣,不是拒絕就是想盡辦法再更加倍的對對方好。

後來,小玉來找我上「愛的神聖加冕」課程後,她發現自己其實是因為內在的自卑,不太知道怎麼去接受別人對她的愛跟對她的好,所以也容易讓另一半覺得自己很難討好、很難靠近。

上完課後,小玉重新反思自己想要的愛是什麼,覺得自己想要的其實是對等且能相互支持、彼此成長的愛。只是因為過去她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這樣的愛,也怕自己找不到比目前對象更好的人。

所以她開始培養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嘗試跟另一半表達自己的脆弱與需要,信任對方也願意對自己好,同時也給對方機會,用對方能做到的方式來愛自己。

小玉慢慢地從主要付出的角色轉換成願意和另一半擁有互惠的關係,她可以更自在的跟另一半相處,形成正向的關係循環。

——————————

如何將愛的定義與價值從頭腦帶到內心

所謂將愛「從頭腦帶到內心」指的是在理解愛時,不能只有頭腦知道愛的定義是什麼,同時內心也要有所觸動,進而讓自己能同時經驗到更多層的「情感流動層次」。

若缺乏讓內心觸動的愛,很有可能會在關係中讓對方感覺很冷淡、或得不到滋養。

每段良好且長久的關係中,都一定存在著愛的滋養與真心付出的行動。如果只有頭腦的理解、做出機械式的回應,缺乏愛的交流與意義,另一方是很難真正接收到心意的。

那麼實際上該如何將愛從頭腦帶到內心呢?你可以透過冥想練習,試著去感謝對方、感謝這個世界、感謝自己,來喚醒自己內心的悸動。

因為感謝,你會形成感受上的正向情緒反應,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敞開去接受愛,自然就能把愛從頭腦逐漸傳遞到內心。

而這份感謝是不限於特定形式的,可以透過文字、或在內心表達,也可以進一步跟對方說,只要是你覺得舒服、習慣的形式即可。

案例:學會表達感謝,將愛從頭腦帶到內心的小玉

讓我們再回到小玉的例子。

她原本是一個很理智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會盡可能先用頭腦想過再去做,儘管自己很努力的用良善的心對待這個世界,但還是常常無法融入別人、很難跟陌生人相處,甚至常常讓別人覺得自己冷淡無情、很現實。

後來,在「愛的神聖加冕」這堂課程中,她發現自己最有感的,其實是回顧每個人對自己好的時候。那時的她最容易感覺到溫暖,且能湧出滿滿感動的淚水。

於是我開始鼓勵小玉主動向周遭的人表達感謝。她開始做了以後,她發現大家對她的態度都變得更放鬆自在,發現小玉其實也有溫暖柔軟的一面,而更願意敞開心胸跟她相處。

——————————

如何讓別人跟你相處時,也能放鬆並感受到愛

除了自己內心能感受到愛,若是自己也能同時經驗到更多層的「情感流動層次」,別人在跟我們相處時,也同樣能放鬆並感受到愛。

這表示你能在關係中給自己也給對方空間,並且允許對方用他的方式向你表達愛,而不只是單方面的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需求。即使他給的愛不全然滿足你的需求,你還是會真心地湧出感謝的感覺。

或許有時候你也會感受到跟某些人相處起來特別放鬆有愛,某些人則沒有。會造成這之間的主要差異即在於:對方允不允許自己接收愛、給予愛,以及他能否同時經驗到更多層的「情感流動層次」。

一個能開放的接收和給予愛,並同時經驗到更多層的「情感流動層次」的人,就能擁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因而能在關係中放心的讓對方做他自己的事,不用把對方綁在身邊來獲得安全感,形成一個放鬆、安心、被滿足的正向循環。

因為一對幸福的伴侶,能夠讓雙方都能夠感受到信任、親密、被接納。同時,他們也總是會自然地去發現對方身上越來越多值得自己欣賞、感謝的部分,建立起彼此尊重和欣賞的習慣。

愛 的 定義 與 價值

當接收到對方的情緒需求時,他們也願意試著同理並給出積極的回應,而非試圖逃避或只是給予問題解決辦法。

透過這樣的相處方式,他們為這段關係創造了更多感動的瞬間,愛的感受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加乘,更鞏固了雙方對於熱愛彼此的堅定信仰。

而不幸福的伴侶則會注意和尋找對方身上的錯誤,同時常喜歡翻舊帳。他們習慣表達批評,指責對方,而不是尊重和欣賞,也經常拒絕積極回應對方的情緒需求。

在許多個可以累積加乘愛的細節與瞬間裡,彼此選擇對待對方的態度和方式,決定了這段關係能否幸福。

因此,如果你也想擁有一段幸福的關係,成為一個能讓他人感覺放鬆有愛的人,你需要先爲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放鬆與感恩。

試著覺察自己在什麼行為、狀態下會讓自己感覺有愛,同時開始感恩你生活中的每個人、每件事。你會發現,自己會變得越來越柔軟、能接納愛。

推薦你閱讀:感情經營不是努力就夠了!4步驟搞懂如何維持感情長久?

案例:調整自己,讓別人也能放鬆感覺到愛的小玉

回到小玉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她最後發生了什麼事。

現在的小玉,整個人的氣質、臉部五官表情變得更溫柔、有女人味,已經不會再讓別人覺得她是個麻煩人物、很難親近。大家現在如果有什麼好的資訊都會主動分享給她,小玉因此不再感覺緊繃,越來越能自在地跟他人相處。

在感情中,她也能分清楚自己和另一半的界線,不會再努力地犧牲自己來討好她人,並能透過適時的表達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愛意,創造更多甜蜜瞬間,維繫良好的感情關係。

愛 的 定義 與 價值

結語:學習愛的定義與價值,情感路上不偏執

透過今天分享「愛的定義與價值以及實務上如何去感受、實踐愛」,我希望可以幫助你從生活中得到更多滋養,讓人們越來越喜歡跟你相處、願意跟你分享交流,進而擁有美好戀情與生活。

過去我協助過萬人以上引導他們去理解什麼是愛,以及如何給予愛、接受愛,試著用愛去滋養他們的生活、改善關係中的不順遂。

若你在學習愛的過程中難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模式,或不太確定如何在關係中放鬆自在的愛人,又或者你發現自己很難自在接受、回應別人的好意與愛意,可以進一步來上「愛的神聖加冕」課程!

這堂課會幫助你真正懂得如何去愛人以及自在地被愛。如此你就可以更好的經營自己的感情關係和人際關係,招來許多願意幫助你的貴人,讓你不只擁有幸福的生活,還能過上好命人生。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對愛的想法,歡迎透過 LINE@ 詢問「愛的神聖加冕」課程資訊,相信上完課後的你,會對愛產生不一樣的感受,進而讓生活中盈滿感動與愛。

參考資料

註解 1:What Is Love?

註解 2: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love?

註解 3:愛的定義與價值是什麼?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