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計算卡路里越吃越瘦的新陳代謝飲食

序一

新陳代謝動起來,減肥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越吃越瘦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念:肥胖的問題不在於你吃了多少熱量,而在於你的身體燃燒這些食物的速率到底有多快,以及會不會儲存成脂肪。這可以解釋為何有些人怎麼吃都不胖,但有些人連吃萵苣都會胖。我們不要把「易胖體質」怪罪於基因,因為同一個人,只要改變食物比例之後,身材就會快速苗條下來,尤其是腰腹脂肪消除最快。為什麼呢?因為你一旦搞清楚,什麼樣的食物比例、什麼樣的運動,可以啟動身體的新陳代謝之後,減肥就成了一件輕鬆又享受的美事。

很可惜,美國人一年花費九百億美金在減肥這件事情上,但卻越減越肥,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方向,例如每餐計算食物的卡路里、限制熱量攝取、測量 BMI、每天慢跑、吃難吃的代餐,實在是受罪又愚昧。本書作者海莉.潘洛依(Haylie Pomroy)從新陳代謝這個角度出發,告訴我們該如何輪替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高脂肪這三種飲食,來「混淆」身體的新陳代謝,達到高速的減肥效果。

聽起來不可思議,減肥怎會如此輕鬆?沒錯,傳統的低熱量減肥餐,讓身體處在長期挨餓的狀態,聰明的身體只好降低新陳代謝率,傾向於把熱量儲存成脂肪,以備不時之需,尤其是以澱粉為主食時,身體更是瘋狂地把每一粒米飯和每一片麵包轉變成腰腹脂肪,這就是大部份人減肥無效的原因。

至於運動,最笨的減肥運動就是慢跑和健走,因為長期執行這種低強度運動會讓身體很快「適應」,不但身體消耗的卡路里變少,而且還會流失重要的快肌纖維。日本研究發現,每天慢跑 1 小時、每週 5 天、連續 6 週,提高新陳代謝率 0%,肌力增加 0%。反觀每天只要 4 分鐘的高強度間歇式運動,每週 5 天、連續 6 周,竟可以提高新陳代謝 40%、肌力 28%,由此證明,運動做得對不對,實在有如天壤之別!

所以,不管是飲食或運動,從減肥的角度來看,最忌諱的就是枯燥難吃的低熱量高澱粉飲食,與一成不變的低強度運動。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高澱粉轉成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飲食(但絕對不要偏廢低熱量的蔬菜),以及同時兼顧心肺功能運動與高強度的間歇式運動(尤其重訓特別重要),如此一來,腎上腺、甲狀腺、腦下垂體、肝臟都被激活,肥肉開始燃燒,肌肉開始增長,體內的代謝就像熊熊烈火一般,減肥變成像呼吸一樣簡單,RT3(激發脂肪儲存的甲狀腺荷爾蒙)根本沒機會出動,脂肪也就沒有機會囤積。

我從半年前開始嚴格執行低澱粉飲食,並且加強重量訓練之後,身體的新陳代謝率明顯提高,不但比較不怕冷,而且吃下再多的食物也不會囤積成脂肪,而傾向於形成肌肉。最近出差一個星期,幾乎每天吃 Buffet,吃完後肚子都鼓出來,但一覺醒來,肚子就消下去,很奇妙,但同行的人睡醒之後,肚子還是鼓脹的。一週下來,旁邊的人都胖了好幾公斤,而我卻一點腰腹脂肪都沒長,肌肉結實、整天精神抖擻,這就是新陳代謝旺盛的現象。不過,一年前的我可不是如此,稍微多吃一點,腰腹脂肪就蠢蠢欲動,血糖也容易起伏,只要稍微多吃一點澱粉,飯後就愛睏。能有今天的轉變,心裡很高興,也感覺身體狀況彷彿年輕了二、三十歲。

每個人都會吃,但吃得對不對呢?每個人都會運動,但做得對不對呢?從越來越失控的肥胖人口與三高族群來看,其實大部分人是吃錯、做錯的。俗話說「知識就是力量」,在本書中,作者提出她親身的成功經驗,希望能給深受肥胖困擾的朋友們一個新的啟發,有興趣的人不妨嘗試看看,說不定會有驚奇的效果。減肥是很值得花時間和心力投入的,在生理與心理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收穫,希望大家能從此書中受益,並且常保身材苗條、體態結實、健康愉快、長命百歲!

陳俊旭(美國自然醫學博士、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

「這本書是為了最後一次進行減肥的人而寫的。」《越吃越瘦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作者海莉.潘洛依曾幫助數千人在4週內減重達9公斤—全憑食物燃燒脂肪的能力;她被譽為「能與新陳代謝溝通的靈媒」,以畜產學背景研究食物與肌肉的轉化關係,悟出人體也能靠食物激發遲緩、失調的新陳代謝,把身體變成燃燒脂肪的熊熊火爐!

新陳代謝動起來,減肥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在《越吃越瘦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一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念:肥胖的問題不在於你吃了多少熱量,而在於你的身體燃燒這些食物的速率到底有多快,以及會不會儲存成脂肪

這可以解釋為何有些人怎麼吃都不胖,但有些人連吃萵苣都會胖。我們不要把「易胖體質」怪罪於基因,因為同一個人,只要改變食物比例之後,身材就會快速苗條下來,尤其是腰腹脂肪消除最快。為什麼呢?因為你一旦搞清楚,什麼樣的食物比例、什麼樣的運動,可以啟動身體的新陳代謝之後,減肥就成了一件輕鬆又享受的美事。

作者海莉.潘洛依(Haylie Pomroy)從新陳代謝這個角度出發,告訴我們該如何輪替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高脂肪這三種飲食,來「混淆」身體的新陳代謝,達到高速的減肥效果。

聽起來不可思議,減肥怎會如此輕鬆?沒錯,傳統的低熱量減肥餐,讓身體處在長期挨餓的狀態,聰明的身體只好降低新陳代謝率,傾向於把熱量儲存成脂肪,以備不時之需,尤其是以澱粉為主食時,身體更是瘋狂地把每一粒米飯和每一片麵包轉變成腰腹脂肪,這就是大部份人減肥無效的原因。

至於運動,最笨的減肥運動就是慢跑和健走,因為長期執行這種低強度運動會讓身體很快「適應」,不但身體消耗的卡路里變少,而且還會流失重要的快肌纖維。日本研究發現,每天慢跑1小時、每週5天、連續6週,提高新陳代謝率0%,肌力增加0%。反觀每天只要4分鐘的高強度間歇式運動,每週5天、連續6周,竟可以提高新陳代謝40%、肌力28%,由此證明,運動做得對不對,實在有如天壤之別!

所以,不管是飲食或運動,從減肥的角度來看,最忌諱的就是枯燥難吃的低熱量高澱粉飲食、與一成不變的低強度運動。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高澱粉轉成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飲食(但絕對不要偏廢低熱量的蔬菜),以及同時兼顧心肺功能運動與高強度的間歇式運動(尤其重訓特別重要),如此一來,腎上腺、甲狀腺、腦下垂體、肝臟都被激活,肥肉開始燃燒,肌肉開始增長,體內的代謝就像熊熊烈火一般,減肥變成像呼吸一樣簡單,RT3(激發脂肪儲存的甲狀腺荷爾蒙)根本沒機會出動,脂肪也就沒有機會囤積!

海莉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法:

建議每週的飲食內容,只要依循簡單易行、證實有效的計劃,2天內輪替4次,即可誘發確切生理轉變,點燃代謝之火,迅速燃燒脂肪。

‧第一階段(星期一、二):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和水果,紓解壓力、安撫腎上腺。

‧第二階段(星期三、四):吃大量蛋白質和蔬菜,解鎖脂肪、建構肌肉。

‧第三階段(星期五、六、日):吃上述各類食物與健康的脂肪,啟動燃燒。

更多詳細資訊都在《越吃越瘦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一書中!

不用計算卡路里越吃越瘦的新陳代謝飲食
Photo/天下生活出版、instagram@babebani

作者介紹:海莉.潘洛依(Haylie Pomroy)

美國知名營養師,在加州比佛利山莊(Beverly Hills)、伯班克(Burbank)和爾灣(Irvine),以及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Fort Collins)多處診所提供營養諮詢服務,她設計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計劃,因為可以帶來迅速且健康的減重成果,在好萊塢和醫學界備受推崇。

海莉定期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電視節目《號外》(Extra)和《接近好萊塢》(Access Hollywood)亮相,以及在《美麗佳人》(Marie Claire)、《時人》(People)、《明星》(Star)等雜誌中與讀者交流。她是東西方必需(East West Essentials)營養補充品公司的副總裁,主管臨床研究和發展,同時也是一位營養顧問、註冊健康顧問和整體療法的顧問。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

▶️ 不用計算卡路里,越吃越瘦的新陳代謝飲食

▶️ The Fast Metabolism Diet

不用計算卡路里越吃越瘦的新陳代謝飲食

放大絕了,第一本書籍推薦就寫這本。那時候抱持著嘗試的心態,照著吃了兩個星期,結果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身體變輕盈了。

不是體重的那種輕盈,而是身體沒有壓力的那種的輕盈。就像剛運動流汗完,只是沒有滿身是汗。

這本書看過去,我會認為他是有用的,是因為他裡面細講了其中的邏輯,並且列舉了許多大眾推崇的減肥迷思。

如果卡路里減肥法真的這麼有效,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想要減肥?

我們都有選擇,今天我要吃減肥藥,還是好好地把自己身體的新陳代謝提升?

今天我是要吃沒有味道的代餐,還是要吃正常飲食,還確保不會復胖?

今天我是要健康的瘦,還是營養不足的瘦?

▶️ 本書內容大綱

這本書的邏輯非常簡單,但我也是來回看了好幾次才終於了解並且做下筆記。

1️⃣ 作者在書的一開始,花了些文字解釋作者的邏輯以及實際經驗,讓讀者能用淺顯易懂的文字,了解為什麼作者會聲稱大家所相信的常識 」,實際上是多麼的不合理

2️⃣ 接著,作者解釋他的流程。每三階段為時7天,一套流程由4組7天組成,總共28天的流程。帶領新手讀者,一步一步走過每個階段的細節。

3️⃣ 毫不囉嗦,作者將該講解的講了之後,馬上接續讓讀者實作的部分。在書的後段,作者試著帶領讀者一起建立屬於自己的28天燃醒新陳代謝的飲食計畫。

作者會列出整份的食物清單供讀者參考,甚至怕讀者不知道如何製作食物,還直接把屬於各階段的食譜用了幾頁的空間,讓讀者直接跟著製作。

以下是我將這本書反覆閱讀理解過後,整理出來的食物筆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 新陳代謝飲食,一週三階段。

不吃:小麥、玉米、黃豆、酒、乳製品、咖啡因、精製糖、假的食物(無脂肪節食產品)

運動前:一份水果;運動後:10-20公克精瘦蛋白質

第1階段 - 穀類 + 水果 + 少量蛋白質(較難消化,此階段是要讓身體放鬆)

(維生素B幫助代謝、C幫助傳送葡萄糖至粒線體)

(滋養負責脂肪分解的膽囊、滋養負責蛋白質分解與血糖控制的胰臟)

(說服身體可以把吃進的食物消化掉,不用再因擔心挨餓而儲存脂肪)

此階段關鍵:不吃蛋、紓解壓力

運動:有氧

早餐:穀類、水果

點心:水果

午餐:穀類、蛋白質、蔬菜、水果

點心:水果

晚餐:穀類、蛋白質、蔬菜

第2階段 - 低脂肪蛋白質 + 大量低GI蔬菜 + 少量碳水化合物 (讓身體無碳可燒,並因此轉移去燃燒脂肪)

(蔬菜幫助與肉酸鹼平衡)

(胺基酸與蔬菜幫助建構肌肉、滋養肝臟)

(刺激重要器官,使隨時準備好生產必要消化酵素)

此階段關鍵:吃蛋白、解鎖脂肪

運動:舉重

早餐:蛋白質、蔬菜

點心:蛋白質

午餐:蛋白質、蔬菜

點心:蛋白質

晚餐:蛋白質、蔬菜

第3階段 - 健康油脂 (omega 3 滋養心臟) + 大量低GI蔬菜 + 少量碳水化合物 + 少量水果 

(碳水化合物只是用來哄哄身體好好把脂肪代謝)

此階段關鍵:吃全蛋、未烹煮過的堅果、魚,解放代謝

運動:瑜珈、按摩、蒸氣浴 (排毒)

早餐:水果、脂肪/蛋白質、蔬菜、穀類

點心:健康脂肪、蔬菜

午餐:脂肪/蛋白質、蔬菜、水果

點心:健康脂肪、蔬菜

晚餐:脂肪/蛋白質、蔬菜、穀類(可無)
 

▶️ 不用計算卡路里,越吃越瘦的新陳代謝飲食

▶️ The Fast Metabolism Diet

不用計算卡路里越吃越瘦的新陳代謝飲食

▶️ 新陳代謝-特殊狀況應對!

大餐

1. 晚餐盛宴:從醒來後 30分鐘內到活動展開的前一刻,每隔兩小時吃 10-15公克動物蛋白質。

令血糖保持平穩,肌肉也能保有充足燃料,準備將你大口吃進的東西馬上處理掉。

2. 甜食的日子:早餐和午餐都吃水果,點心全改為純蛋白質,晚餐享用健康脂肪。

早餐午餐吃得像第一階段:都吃水果,可以讓身體維持在較高但穩定的血糖水平。

點心吃得像第二階段:吃蛋白質可讓新陳代謝穩定,準備處理任何進口的垃圾食物。

晚餐吃得像第三階段:吃好的脂肪可以令糖的傳送速度慢下來。

緊急

1. 若臨時找不到現階段該吃的食物,可找些蛋白質來吃(如便利商店的蛋、鮪魚罐頭)。

蛋白質被轉儲存為脂肪的可能性最低。

2. 外出前若沒吃早餐,稍晚需多補食蔬菜,以助身體維持鹼性環境。

先吃早餐(起床30分鐘內),再做運動

咖啡與茶不可空腹喝

▶️ 不用計算卡路里,越吃越瘦的新陳代謝飲食

▶️ The Fast Metabolism Diet

不用計算卡路里越吃越瘦的新陳代謝飲食

▶️讀後感想

這本書貼心的部分,是連實際的食譜都幫我們列出來了。讓積極想要透過飲食瘦身的人,可以自己規劃自己喜愛的三餐;忙碌一點的人則可以選擇直接採用作者給的食譜,不需要再擔心還要花時間列表食物等等。

作者也很貼心的教讀者如何在一週的開始之前,就將一整周的食物準備好,讓我們不需要再花大量的時間準備這些食物,可以將心思專注在其他事物上。

當然,如果是愛吃餐廳的朋友,就可能需要作出一些犧牲。但作者也沒有強迫,畢竟自己的身體還是靠自己作決定的,同意吧?

當我不再需要計算我吃進肚裡的卡路里,真的輕鬆很多。也不會眼前的食物擺著卻不敢吃。更不會營養不良。

但就像所有的書籍一樣,還是需要靠實踐才能達成目標的。

就這樣啦,希望這篇筆記對你們有幫助。

▶️作者介紹 

營養師海莉.潘洛依 (Haylie Pomroy)

在加州比佛利山莊(Beverly Hills)、伯班克 (Burbank) 和爾灣 (Irvine) ,以及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 (Fort Collins) 多處診所提供營養諮詢服務的營養師,她設計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計劃,因為可以帶來迅速且健康的減重成果,在好萊塢和醫學界備受推崇。

她定期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NBC) 的電視節目《號外》(Extra) 和《接近好萊塢》 (Access Hollywood) 亮相,以及在《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時人》(People)、《明星》(Star) 等雜誌中與讀者交流。她是東西方必需補充品公司 (East West Essentials) 的副總裁,主管臨床研究和發展,同時也是一位營養顧問、註冊健康顧問和整體療法的顧問。

伊芙.愛丹森(Eve Adamson)

個人著作與協力撰寫的作品超過五十本,曾四次榮獲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包括美國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Bethenny Frankel的暢銷書:《自然瘦》 (Naturally Thin)、《窈窕女孩的餐盤》(The Skinnygirl Dish) 等。

您好!喜歡這篇文章,想看到更多書籍推薦嗎?

請追蹤我的粉絲頁,按個讚吧 ☺️

分享請保留文章網址,感謝大家!

《延伸閱讀》

【DNA檢測】可預測尚未發生疾病的風險 - 基因檢測告訴你如何預防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