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此條目介紹的是1949年10月1日於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儀式。關於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盛典」,請見「開國盛典」。關於董希文創作之油畫,請見「開國大典 (油畫)」。關於長春電影製片廠在1989年拍攝的一部電影,請見「開國大典 (電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成立典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日期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距今72年342天)
國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點北京天安門廣場
領導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時任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開國大典盛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或稱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後定10月1日為國慶節[1]。

目次

  • 1 歷史背景
  • 2 前期準備
  • 3 儀式時間與地點
  • 4 參加人員
  • 5 儀式過程
    • 5.1 儀式開始
    • 5.2 儀式高潮
    • 5.3 升旗儀式
  • 6 閱兵式與遊行
    • 6.1 閱兵
    • 6.2 巡遊
  • 7 各方反應
  • 8 相關文藝作品
  • 9 參考文獻
  • 10 外部連結
  • 11 參見

歷史背景[編輯]

主條目:開國盛典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著國際形勢變化,特別是冷戰局面開始,國共合作局面也結束;掌握政權之中國國民黨憑藉美國之援助發動與中國共產黨之內戰,但是由於缺少民眾尤其是農民支持而遭到徹底失敗[2]:182。中國的第二次國共內戰進行到1949年下半年,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國大陸的領土。中國國民黨領袖蔣中正率部退到台灣島,毛澤東領導之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2]:182。9月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與社會各界人士在北平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國家名稱不同於中華民國的「新中國」,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個新國家的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定於1949年10月1日舉行建國儀式。

9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式上宣布:「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3][4]

前期準備[編輯]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會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方針[5]:9。按照《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毛澤東就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就職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周恩來就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朱德就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隨後,毛澤東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體委員,分別乘車駛向天安門[5]:9。當毛澤東出現在主席台時,天安門廣場上30萬群眾立即歡呼[5]:11。下午2點55分,儀式正式開始[6][7]。

儀式時間與地點[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集美解放紀念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上升旗」浮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集美解放紀念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朱總司令在北京天安門前閱兵」浮雕。

儀式於公元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

參加人員[編輯]

主持儀式的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等人。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尚與中華民國政府維持外交關係,這些國家並沒有派代表出席這次儀式。唯一的外賓觀禮團為9月30日剛到的以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維奇·法捷耶夫、康斯坦丁·西門諾夫為首的43人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8][9]。

參加儀式的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全體代表,工人、農民、市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等約三十萬人。

儀式過程[編輯]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們為表達對獨立新生國家之喜愛,稱其為「新中國」;首都設在北京,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政務院總理是周恩來[2]:182。

儀式開始[編輯]

下午3時,開國大典開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開會[10]。

儀式高潮[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城樓上使用的喇叭,現藏軍事博物館。

毛澤東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11

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15:00(當地時間),毛澤東於北京天安門

升旗儀式[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毛澤東按下電鈕,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天安門廣場緩緩升起,背後為長安左門(現已被拆除)。

接著,毛澤東按動電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旋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升起,全場肅立;廣場上54門禮炮齊鳴28響,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28年奮鬥歷程[5]:11。此前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定為國旗的五星紅旗的第一次在公共場合升起。廣場上響起歡呼聲,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升旗結束後,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項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5]:13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閱兵式與遊行[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郵票上的閱兵式情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報導了開國大典的新聞

閱兵[編輯]

設立了閱兵指揮機構。朱德任閱兵司令,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華北軍區參謀長唐延傑、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唐永健、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劉仁、北京市總工會主席肖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團市委)書記肖松等為副總指揮,下設閱兵指揮所負責處理閱兵的各項具體事宜。

開國典禮儀式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了建國後第一次閱兵。

開國大典及閱兵的伴奏為華北軍區軍樂隊、軍樂團總指揮為羅浪。五星國旗升起時奏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開國大典54門禮炮鳴放28響,寓意為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分為54個大單位,從中共建黨到建國曆時28年。由華北軍區特種兵縱隊組成一個禮炮團,位置在天安門東南角,特縱戰車團參謀長韓懷志任禮炮隊指揮員。108門山炮分成兩組,一組發射、一組裝填,交替工作。卸掉彈頭的炮彈的發射藥筒口用油紙封堵。當毛澤東主席親手摁動電鈕,在天安門廣場升起五星國旗時,第一聲禮炮響,然後大約每隔34秒鳴放一響。

禮炮鳴放完畢,朱德乘閱兵車在聶榮臻的陪同下去東長安街檢閱了各軍種的隊伍,然後驅車回到天安門上,宣佈閱兵式開始。受閱部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99師、炮兵第4師、戰車第3師、騎兵第3師、中國人民中央公安縱隊第1師第1團(原華北軍區獨立第207師第619團於1949年9月4日改稱)、空軍1個飛行中隊以及海軍部隊代表等1.64萬餘名官兵組成,共動用飛機17架、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台、軍馬2344匹(全部換上新馬掌)[11]。受閱方陣到天安門主席台的東側時,在口令的指揮下敬禮。方陣成員向主席台轉頭行進注目禮,同時將槍枝上舉,行持槍禮;主席台上的軍人以軍禮回敬,毛澤東及其他領導人舉手回禮。出場按照海、陸、空順序歷時150分鐘。

巡遊[編輯]

儀式之後,在場人員舉行了巡遊。

各方反應[編輯]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中華民國
    • 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於1949年10月9日在臺北市發表《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國慶紀念告全國軍民同胞書》

相關文藝作品[編輯]

以開國大典為題材的文藝作品有:

  • 董希文油畫《開國大典》
  •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9年電影《開國大典》
  • 2009年電影《建國大業》
  • 2019年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前夜》

參考文獻[編輯]

  1. ^ 陳君慧編著. 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 第4册 :Impact of major evets in China.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3.01: 741–744. ISBN 978-7-5534-1277-1.
  2. ^ 2.0 2.1 2.2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共同編寫委員會 (編).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 2005. ISBN 962-04-2496-4.
  3. ^ 張挺,王海勇編. 中国红色报刊图史. 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2011.06: 493. ISBN 978-7-80767-416-0.
  4. ^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 中国民主党派大事概述.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 : 217.
  5. ^ 5.0 5.1 5.2 5.3 5.4 5.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逄先知、金沖及主編 (編). 《毛澤東傳(第四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1. ISBN 978-988-15116-8-3.
  6. ^ 郭德宏主編. 中国共产党图史 中 全3册.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2.04: 2–3. ISBN 7-5440-5382-2.
  7. ^ 龍眠,文華著. 新中国60年大事本末.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09: 9. ISBN 978-7-220-07946-7.
  8. ^ 王夫玉編著. 第三党历史 第2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6.06: 283. ISBN 978-7-5641-6394-5.
  9. ^ 向繼東編選. 2009中国文史精华年选. 廣州:花城出版社. 2010.01: 167. ISBN 978-7-5360-5885-9.
  10. ^ 張靜如主編. 《从一大到十七大 第3册 图文版》. 瀋陽: 萬卷出版. 2008: 90. ISBN 978-7-80601-874-3.
  11.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 1927-1996.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1479.

外部連結[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 毛主席開國大典實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49年開國大典及大閱兵視頻片段(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北京主題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歷史主題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 開國盛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1949年-1954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

共和國成立初期

  • 開國大典(1949年)
  • 1周年(1950年)
  • 2周年(1951年)
  • 3周年(1952年)
  • 4周年(1953年)
  • 5周年(1954年)
  • 6周年(1955年)
  • 7周年(1956年)
  • 8周年(1957年)
  • 9周年(1958年)
  • 10周年(1959年)
  • 20周年(1969年)

改革開放以來

  • 30周年(1979年)
  • 35周年(1984年)
  • 40周年(1989年)
  • 50周年(1999年)
  • 60周年(2009年)
  • 70周年(2019年)

  • 國務院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招待會
  • 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聯歡晚會/聯歡活動
    • 60周年
    • 70周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閱兵列表

國慶閱兵
1949年至1959年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1984年以來

  • 1984年
  • 1999年
  • 2009年
  • 2019年

抗戰勝利
周年閱兵

  • 2015年

建軍周年閱兵

  • 2004年駐港部隊
  • 2017年

駐港部隊香港
回歸周年閱兵

  • 1998年
  • 2007年
  • 2012年
  • 2017年

駐澳部隊澳門
回歸周年閱兵

  • 2004年
  • 2009年

其他閱兵

  • 1981年

海上閱兵

  • 1957年
  • 1995年
  • 2009年
  • 2018年
  • 2019年

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年-1950年)

  • 國共內戰
    • 戰役列表
    • 戰鬥列表
  • 中國國民黨 / 中國共產黨 / 民主黨派
  • 冷戰

主要將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中國共產黨

  • 毛澤東
  • 朱德
  • 劉少奇
  • 周恩來
  • 任弼時
  • 彭德懷
  • 林彪
  • 劉伯承
  • 鄧小平
  • 陳毅
  • 粟裕
  • 賀龍
  • 陳賡
  • 王震
  • 羅榮桓
  • 聶榮臻
  • 葉劍英
  • 徐向前
  • 高崗
  • 陳雲
  • 譚震林
  • 李先念
  • 蕭勁光
  • 薄一波
  • 習仲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中國國民黨

  • 蔣中正
  • 李宗仁
  • 顧祝同
  • 陳誠
  • 白崇禧
  • 熊式輝
  • 薛岳
  • 何應欽
  • 劉峙
  • 閻錫山
  • 湯恩伯
  • 王耀武(被俘)
  • 胡宗南
  • 杜聿明(被俘)
  • 馬步芳
  • 傅作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 衛立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 余漢謀
  • 宋希濂
  • 桂永清
  • 孫立人
  • 胡璉
  • 張靈甫 
  • 周至柔
  • 孫連仲
  • 陳濟棠
  • 徐永昌
  • 孫元良
  • 盛世才
  • 鄧寶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 張治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可以左右世局的泱泱大國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成立
  • 關麟徵

前奏

  • 延安時期開始
  •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 國共摩擦
  • 新三民主義
  • 新民主主義
  • 憲政運動
  • 國民參政會
  • 中共抗日根據地
  • 減租減息
  • 三三制
  • 法幣貶值
  • 伊寧事變
  • 中共七大
  • 陪都文化界對時局進言
  • 費鞏遇害
  • 解散文工會
  • 雅爾達會議
  • 波茨坦公告
  • 八月風暴行動
  • 兩淮戰役
  •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 日本投降
  • 外蒙古獨立
  • 伯奇事件
  • 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
  • 中國戰區受降
  •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
  • 五子登科
  • 剿匪手本
  • 向北發展,向南防禦
  • 對目前時局宣言
  • 中共臺灣工委
  • 重慶談判
  • 雙十協定
  • 剿匪密令
  • 「一〇·三」事件(十月事件)
  • 1945年國共衝突
    • 上黨戰役
    • 平綏路戰役
    • 津浦戰役
    • 邯鄲戰役
    • 山海關保衛戰
  • 高樹勛運動
  •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 呂阿協定
  • 「一二·一」慘案
  • 三人委員會
  • 軍調部
  • 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
  • 熱河戰役
  • 一月停戰令
  • 整軍方案
  • 滄白堂事件
  • 政治協商會議
    • 政府組織案
    • 和平建國綱領
    • 政協憲草
    • 國民大會案
    • 軍事問題案
  • 較場口事件
  • 盧冬生遇害
  • 張莘夫事件
  • 反蘇運動(二二二運動)
  • 二二二事件
  • 軍調部事件
  • 孟縣事件
  • 沙嶺戰役

第一階段
1946年3月

1947年3月

  • 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
  • 國民參政會四屆二次會議
  • 上海黃金風潮案
  • 練兵指示
  • 李兆麟遇刺
  • 南通慘案
  • 四八空難
  • 東北停戰協議
  • 音樂堂事件
  • 北平四三事件
  • 五四指示
  • 六月停戰令
  • 人團聯成立
  • 下關慘案
  • 李聞慘案
  • 舊臺幣
  • 東北行政委員會
  • 第三方面調停
  • 制憲國民大會(中華民國憲法)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 臧大咬子事件
  • 上海攤販事件
  • 沈崇案
  • 二九慘案
  • 二二八事件

中原

  • 中原突圍
  • 出擊隴海路戰役
  • 定陶戰役
  • 巨野戰役
  • 鄄城戰役
  • 滑縣戰役
  • 巨金魚戰役
  • 豫皖邊戰役
  • 豫北戰役

華北

  • 晉北戰役
  • 大同集寧戰役
  • 同蒲戰役
  • 臨浮戰役
  • 張家口戰役
  • 呂梁戰役
  • 汾孝戰役
  • 保南戰役
  • 晉南戰役
  • 正太戰役

東北

  • 第一次四平戰役
  • 第一次長春戰役
  • 哈爾濱戰役
  • 本溪戰役
  • 第二次四平戰役(吉長之役)
  • 鞍海戰役
  • 安東會戰(新開嶺戰役)
  • 臨江戰役
  • 東北剿匪

山東
-蘇中

  • 膠濟路沿線戰役
  • 蘇中戰役
  • 朝陽集戰役
  • 泗縣戰役
  • 兩淮保衛戰
  • 平度安丘戰役
  • 漣水戰役
  • 蘇北戰役
  • 宿北戰役
  • 魯南戰役
  • 萊蕪戰役
  • 淮沭及李堡戰役
  • 泰蒙戰役

第二階段
1947年3月

1948年9月

  • 國民黨六屆三中全會
  • 重點進攻
  • 杜斌丞遇害
  • 中山陵哭陵事件
  • 棗林溝會議
  • 中共中央城工部成立
  • 楊祿奎事件
  • 五二〇運動
  • 六一慘案
  • 上海警憲衝突
  • 和平攻勢
  • 內蒙古自治政府
  • 三查三整
  • 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黨團合併
  • 解散民主同盟
  • 於子三慘案
  • 台盟成立
  • 國大代表選舉
  • 十二月會議
  • 新式整軍運動
  • 革命軍人委員會
  • 民革成立
  • 民盟恢復活動
  • 同濟大學血案
  • 上海舞潮案
  • 申九慘案
  • 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
  • 成都四九慘案
  • 北平四九慘案
  • 四一四宣言
  • 和平民主同盟
  • 1948年中國通貨膨脹
  • 1948年幣制改革
    • 八一九限價
    • 金圓券
    • 打虎運動
  • 第一屆國民大會
  • 孔憲榮尸諫
  • 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城南莊會議
  • 五一口號
  • 反對美帝扶日運動
  • 北平七五事件
  • 景明大樓事件
  • 延安時期結束
  • 華北人民政府
  • 全總恢復

中原

  • 魯西南戰役
  • 挺進大別山
  • 豫西戰役
  • 豫皖蘇戰役
  • 丁里長戰役
  • 高山鋪戰役
  • 伏牛山東麓戰役
  • 平漢-隴海鐵路戰役
  • 洛陽戰役
  • 宛西戰役
  • 宛東戰役
  • 襄樊戰役
  • 鄭州戰役

華北

  • 青滄戰役
  • 第一次保北戰役
  • 清風店戰役
  • 石家莊戰役
  • 運城戰役
  • 臨汾戰役
  • 察南綏東戰役
  • 冀熱察戰役
  • 晉中戰役
  • 第二次保北戰役
  • 冀中穿心戰

東北

  • 東北1947年夏季戰役
    • 第三次四平街會戰
  • 東北1947年秋季戰役
  • 東北1947年冬季戰役
    • 第四次四平街會戰
  • 長春圍困戰

山東
-蘇中

  • 孟良崮戰役
  • 七月分兵
    • 南麻戰役
    • 臨朐戰役
  • 土山集戰役
  • 鹽城東台戰役
  • 膠東戰役
    • 萊陽戰役
  • 沙土集戰役
  • 李堡拼茶戰役
  • 鹽南戰役
  • 膠濟路西段戰役
  • 蘇北戰役
  • 濰縣戰役
  • 兗州戰役
  • 豫東戰役
  • 漣水戰役

西北

  • 陝北戰役
  • 合水戰役
  • 第一次榆林戰役
  • 沙家店戰役
  • 延清戰役
  • 第二次榆林戰役
  • 宜瓦戰役
  • 西府隴東戰役
  • 澄合戰役

第三階段
1948年9月

1950年

  • 江亞輪沉沒
  • 內戰戰爭罪犯名單
  • 《觀察》事件
  • 黃金運台
  • 搶救學人
  • 將革命進行到底
  • 元旦文告
  • 一月會議
  • 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
  • 和平談判八項條件
  • 蔣中正下野
  • 太平輪沉沒事件
  • 江灣軍火庫爆炸案
  • 四六事件
  • 紫石英號事件
  • 米高揚秘密訪問
  •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 北平和談
  • 張權遇害
  • 關閉政策
  • 澎湖七一三事件
  • 青年團一大
  • 新政協籌備會
  • 新臺幣
  • 60億圓紙幣
  • 第一次文代會
  • 銀圓券
  • 東北人民政府
  • 馮玉祥之死
  • 楊傑遇害
  • 扎巴依喀勒山空難
  • 新政協召開
    • 共同綱領
  •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國慶文告
  • 兩航事件
  • 重慶一一·二七事件
  •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 成都十二橋慘案

東北

  • 遼瀋戰役
    • 錦州戰役
    • 長春圍困戰
    • 塔山戰役
    • 黑山阻擊戰

華中、華東

  • 濟南戰役
    • 吳化文起義
  • 淮海戰役
    • 徐東阻擊戰
    • 碾莊戰役
    • 雙堆集戰役
    • 陳官莊戰役
  • 荊門戰役
  • 渡江戰役
    • 江陰要塞投共
    • 上海戰役
      • 月浦之戰
  • 上海空戰
  • 青即戰役
  • 長江突圍
  • 宜沙戰役
  • 湘贛戰役
  • 青樹坪戰役
  • 衡寶戰役
  • 贛西南戰役
  • 福州戰役
  • 平潭島戰役
  • 漳州戰役
  • 廈門戰役
  • 古寧頭戰役
  • 舟山戰役
    • 登步島戰役
    • 舟山撤退

華北、西北

  • 荔北戰役
  • 西北1948年冬季戰役
  • 太原戰役
  • 察綏戰役
  • 平津戰役
    • 新保安戰役
    • 天津戰役
    • 北平和平解放
  • 安新戰役
  • 大同和平解放
  • 陝中戰役
  • 扶郿戰役
  • 蘭州戰役
  • 寧夏戰役
  • 綏遠和平解放
  • 新疆和平解放

華南

  • 廣東戰役
  • 鄂西戰役
  • 廣西戰役
    • 富台部隊

西南

  • 廣西戰役
  • 南泉戰役
  • 西南戰役
  • 成都戰役
  • 雲南起義
  • 滇南戰役
    • 泰緬孤軍
  • 西昌戰役
  • 昌都戰役

後續

  • 全國大剿匪
    • 中南剿匪
    • 湘西剿匪
    • 華東剿匪
    • 大別山剿匪
    • 西北剿匪
    • 西南剿匪
  •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 西藏和平解放
    • 十七條協議
  • 登步島戰役
  • 大擔島戰役
  • 南日島戰役
  • 湄州島戰鬥
  • 東山島戰役
    • 1950
    • 1953
  • 海南島戰役
  • 萬山群島戰役
  • 九三砲戰
  • 一江山島戰役
  • 1·20福州大轟炸
  • 大陳島撤退
    • 金剛計劃
    • 台山列島海戰
  • 7·21馬祖空戰
  • 八二三炮戰
    • 九二海戰
  • 1958年台海空戰
    • 九二四空戰
    • 雙十馬祖空戰
  • 六一九炮戰
  • 湄公河戰役
  • 反攻大陸
  • 國光計劃
    • 東引海戰
    • 八六海戰
    • 烏坵海戰
  • 關閉政策 → 打通南北航線 → 海軍艦隊首航台灣海峽 → 台灣海峽復航
  • 告台灣同胞書
  •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 解放軍機越過台海中線
  • 解放軍機艦繞臺
  • 2020年解放軍台海演練
  • 2022年解放軍環台演練

  • 參見:解放區 / 國統區
  • 末任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一級行政區行政首長列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赦
  • 共產黨間諜 / 國民黨間諜
  • 台灣海峽兩岸主題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