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化療一次時間多久

醫學史上,乳癌的治療一直隨著對腫瘤生物學認知日深,而不停的演變。單就化學治療的應用而言,從幾近盲目崇拜化療的功效;包括以超高劑量化療合併幹細胞移植來治療轉移性乳癌,以及在早期乳癌廣泛使用術後預防性化學治療,是十幾二十年前常見的乳癌治療模式。如今超高劑量化療合併幹細胞移植已淹沒在歷史洪流裡,而早期乳癌術後需不需要,或值不值得做化療?該做化療時,選什麼藥?多久給一次?幾個療程?這些種種的問題都因著全球的醫生科學家,及熱誠無私的病人積極參與臨床試驗,而逐漸地得到較好的解答。今天的初期乳癌治療比起二十年前較能“微調”到盡量適合每個病人的需要;不僅改善預後。也減少因治療帶來的併發症,是病人的福音,也是醫界應持續努力的目標。

一個目前在歐美國家很常用的初期乳癌術後化療模式,是劑量密集化療(dose dense chemotherapy)。它的理論基礎,及臨床試驗結果,證實比一般療程有效,並且並沒有增加副作用,因此已被廣泛採用超過十年。
一、劑量密集化療的理論基礎

眾所周知的化療副作用之一是骨髓功能的抑制,特別是壽命很短的白血球在化療後,可能降得很低。因此,若不巧有感染疾病,會因為缺乏白血球而病情特別嚴重。骨髓功能一般在化療的第三週開始恢復。所以,多數化療的療程都是每三週一次。初期乳癌術後的治療,是基於可能體內仍有殘餘癌細胞的假設,希望以化療將之殲滅。而癌細胞的增長動力學(cell kinetics)是不會配合骨髓細胞的生長輪迴的。從實驗室裡觀查癌細胞的生長速率,對化學藥物的反應,科學家們歸納出一些重要的理論。這些理論是劑量密集化療療程設計的構想基礎。

Goldie-Coldman 假說:JH Goldie  和AJ Coldman 在1987年發表文章指出腫瘤在化學藥物作用之後,會以一定的速率發展出抗藥的基因突變。腫瘤愈大,基因突變的機會愈高。他們的假說指引了及早使用劑量密集,交替用藥的治療方式,來預防產生大量抗藥細胞株的可能性。

Norton-Simon 假說:R Simon 和 L Norton 提出化療後腫瘤的生長速率可能變得更快的可能性。這是根據有名的 Gompertzian Law of Mortality。Benjamin Gompertz 是一個十八世紀的數學家。他以數學推理提出人口的成長速率起初是指數增長(exponential),然後漸趨緩慢。R Simon 和 L Norton認為腫瘤的成長也符合non-exponential Gompertzian kinetics。因此,在化療後,因腫瘤變小(類似人口成長初期),反而生長速度快。在這個理論基礎下,唯有增加化療劑量密集度,才能有效控制腫瘤。

二、CALGB 9741臨床試驗

過去,探討劑量密集化療是否優於一般化療的臨床試驗設計上都有些缺失,無法真正回答相同劑量的化療,在不同療程下,是否有不同結果的問題。直到1997年發韌的 CALGB 9741臨床試驗,真正使用一樣的化療劑量,來比較不同化療療程間隔的優劣。

這個臨床試驗徴求了約兩千名病人參與,分為四組,探討排序式(sequential),及劑量密集式(dose dense)化療。由於其理論基礎很引人入勝,從1997 年9月至1999 年3月,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徵求到預計的病人數。這些包括一至三期乳癌病人,但主要是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四組治療分別是:1. Adriamycin 60 mg/m2 x 4, Paclitaxel 175 mg/m2 x 4, Cyclophosphamide 600 mg/m2 x4; 每三個星期間隔給藥(共36週)。2. 同1,但每兩個星期間隔給藥(共24週)。3. 同1,但 Adriamycin和 Cyclophosphamide 同時使用(共24週)。4. 同2,但Adriamycin和 Cyclophosphamide 同時使用(共16週)。其中2 和4以預防性G-CSF注射,避免白血球過低。

試驗結果顯示劑量密集化療(每兩週一次)增加無病存活率及總存活率。這些差異尤其在三年後,更加突顯。三年和四年的無病存活率在劑量密集化療組分別是85%,82%;相較於一般化療組的81%,75%,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劑量密集化療的三年總存活率是92%,相較於一般化療90%,也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劑量密集化療完成率與一般療程無異;也就是說,它並不比一般療程辛苦,病人的接受性是不成問題的。更令人意外的是劑量密集化療並沒有增加副作用,反而因為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的使用,白血球過低的情形較為少見(33%  vs  6%)。而血癌或骨髓增生不良的機率也並沒有因為例行使用G-CSF而上升。

CALGB 9741的結果在2003年發表於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腫瘤醫學界普遍認同,使得劑量密集化療 AC-->T成為美國對於高危險群Her-2陰性乳癌病人最常使用的預防性化學治療。

同時, Dr. Larry Norton對腫瘤細胞生長動力學與 Gompertzian kinetics 是相彷的看法也得到肯定。Dr. Larry Norton在隔年(2004)獲頒 David A. Karnofsky Award 。這是美國癌症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的最高榮譽。

三、劑量密集化療臨床應用之優缺點
劑量密集化療相較於一般化療的優點包括:
CALGB 9741已清楚顯示無病存活及總存活的優勢。
病人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治療(16週相對於24週,早兩個月做完化療);可以盡快接受後續的放射線治療(乳房局部切除;或乳房全切,但是因為原腫瘤較大,及腋下多淋巴結轉移)及荷爾蒙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的病人)。
劑量密集化療相較於一般化療的缺點包括:
需使用G-CSF,費用較高。
病人通常在化療後的第三週,噁心及疲倦的感覺才大致消失。每兩週一次的化療讓她們覺得沒有喘息的機會。
多數病人選擇劑量密集化療,因為希望盡快的結束乳癌治療中最辛苦的化學治療療程。

四、結語
最後,我希望藉此機會一提的是,有關太平洋紫杉醇(taxol)是否對荷爾蒙受體陽性的初期乳癌術後化療療效不彰的問題。這在歐美曾引起一些爭議;起因是在2005年時,回顧式的次族群分析,顯示ACT 似乎對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無病復發率,沒有顯著的效益。但是2007年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發表的Worldwide Overview,指出太平洋紫杉醇的臨床效益與荷爾蒙受體是否陽性無關。因此,歐美國家在乳癌術後化療藥物的選擇時,並不會因為荷爾蒙受體陽性或陰性而有區別。而且一般而言,ACT (taxol)是高危險群 Her-2陰性病人最常用的化療。目前台灣的健保不給付太平洋紫杉醇用於荷爾蒙受體陽性的初期乳癌者術後化療,是不符合醫學新知及潮流的。並且,一般而言,紫杉醇(taxotere)的副作用比太平洋紫杉醇多,病人使用紫杉醇較為辛苦。在此呼籲健保局能從新檢視各項化療給付標準。

 最近空難頻傳,讓我回想起第一次搭飛機的經驗。記得第一次搭飛機時,心中十分地忐忑不安,因為從來沒有搭過飛機,又從報章新聞聽說過空難的恐怖,所以非常緊張,上飛機時一直東張西望,問東問西,深怕自己做錯了什麼,而影響到飛航安全,途中飛行又遇到亂流,更讓我覺得不知如何是好,所幸有機長的廣播解說與空服人員的關心,才讓我心情穩定,而有了一次愉快的旅行。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篇文章不是要講化療嗎?為什麼我要在一開始談到自己搭飛機的經驗呢?其實第一次接受化學治療就好像是第一次搭飛機,面對許多未知的因素加上從旁人聽說過一些不好的化療經驗,總是讓即將接受化療的病人心中充滿著不安、恐懼與懷疑。因此事前詳細地了解化療的原理、效果、療程與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我們的疑慮和害怕,並且讓我們知道要如何配合醫師,如何注意自己的身體,並適當地向醫師回報自己的狀況,接下來本文會跟大家介紹第一次接受化療所應該知道的觀念,你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出發吧!

一、化療的原理與進展

  化療是「化學治療」的簡稱,之所以稱為化學治療是因為這一類的用來抗癌的藥劑是用化學的方法提煉或合成的,而它的原理是它會毒殺生長分裂快速的細胞(特別針對癌細胞),以期能夠降低或清除癌症病人體內的癌細胞,進而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在三、四十年前化學治療剛起步時,藥物種類稀少,治療效果有限,而且副作用很大,因此「化學治療」常被人誤解甚至醜化成用來毒死人的毒藥,這種誤解主要是來自早期對化學治療的刻板印象。然而隨著醫學的進步,化學治療的藥物一直朝著增加抗癌效果與減低藥物的副作用改進,已有了長足的進步,早就和早期化療藥物不同,雖然有些化療藥物仍然讓人覺得不適,但是配合其他減輕副作用的藥物以及療程的調整,大部份的病人早已可以輕鬆地接受化療。我在門診幫病人施打化療,許多病人在施打前非常害怕化療的副作用,可是在回診時卻驚訝於化療副作用的輕微,少數病人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在接受化療」。

二、一定要打化療嗎?

  面對剛被診斷的癌症病人,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一定要化療嗎?不打化療改接受其他自然療法可不可以?」化學治療現在之所以會被公認為治療癌症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是因為它經過人體臨床試驗證實它的效果,也就是說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與不接受化療的病人比較起來,癌症復發機率較低(手術後輔助性化療),或明顯可以促進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惡性腫瘤轉移後的緩解性化療)。其它坊間、民間流行的自然療法或偏方沒有經過人體臨床試驗證實它們的療效,就貿然把它們當作對於癌症的主要治療是有其風險的,如果因此而延誤到病人接受有效治療的時機,更是令人覺得可惜與遺憾。

三、了解治療計畫與化療療程

  如果要搭一班飛機,我們自然會問飛航時間要多久,目的地在哪裡?同樣地,當病人接受化療時,最關心的也是療程多久,治療的效果如何。化療的療程隨著腫瘤型態的不同而有差別,以常見的轉移性肺癌、乳癌為例,化療的時間間隔通常是2-3週施打一次,療程是4-6次的化療,每2-3個月用電腦斷層檢查評估治療療效。不過這不是絕對的,會隨著腫瘤的種類與期別、醫師的經驗與治療的反應與副作用隨時做調整。在開始化療前,一定要跟主治醫師好好瞭解治療的計畫,以及所使用的藥物,常見的副作用等項目,才開始治療,如此讓自己的心理做好準備,才不會驚慌焦慮。我在門診遇到一些尋求第二意見的病人,每每問他們的治療計畫,有許多人都不了解,更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什麼化療藥物,難怪會覺得擔心與惶恐。不要怕詢問醫師,醫師都很樂意為您解答您的問題,怕的是您不敢問。

  另外,在接受化學治療的早期要有耐心,因為除了少部分對化療敏感的腫瘤(如淋巴癌、白血病、小細胞肺癌等),化療在一開始就有很顯著的療效,其他惡性腫瘤大部分要經過2-3次以上的化療,療效才會顯現出來,因此不要太心急,在接受治療中一步一步穩健地跟著醫師的引導向前邁進,這才是抗癌成功的第一步。

四、常見的副作用與保健

  之前提過化療的作用機轉是毒殺生長分裂快速的細胞,主要是癌細胞。這意味著正常在人體分裂旺盛的細胞也容易受到化療的影響,因而產生副作用。身體有三個部分的細胞分裂最旺盛,分別是腸黏膜、頭髮、骨髓,這就因此造成化療最常見的三大副作用:腹瀉、掉髮、白血球與血小板低下 / 貧血,特別是白血球低下會造成免疫力不足,因而容易感染,因此在化療期間,盡量不要出入公眾場所,不要吃生冷不潔的食物,有發燒一定要趕快回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化療的副作用也不盡相同,好好觀察身體對化療的反應,仔細回報給醫師,幫助醫師調整用藥,將副作用減到最低。慶幸的是化療的副作用大部分是暫時的,只要完成療程,停藥之後副作用幾乎都會消失,因此不必太過於擔心這些副作用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至於化療時期的飲食仍然以均衡為原則,因為身體組織的損傷修復需要各種的營養素,若有問題也可諮詢醫院的營養師。另外,在化療期間最好保持運動的習慣,可以做一些快走或伸展運動,既可以減低因化療的疲倦感,又可以保持體力。

五、結語

  接受化學治療就好像搭飛機進行一趟長途的飛行,在過程中充滿了許多的未知變數,然而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有醫療團隊和親友陪伴著我們,只要我們做好準備,醫師就會像老練的機長,帶領我們穿越飛行中亂流與風暴,只要我們好好配合醫師的指示,好好地瞭解治療計畫,讓自己的心情做好準備,留心各樣的副作用並隨時回報,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地完成化學治療,重新享受失去的健康!

化療幾小時?

如果要搭一班飛機,我們自然會問飛航時間要多久,目的地在哪裡? 同樣地,當病人接受化療時,最關心的也是療程多久,治療的效果如何。 化療的療程隨著腫瘤型態的不同而有差別,以常見的轉移性肺癌、乳癌為例,化療的時間間隔通常是2-3週施打一次,療程是4-6次的化療,每2-3個月用電腦斷層檢查評估治療療效。

化療一次幾天?

化療前醫師會進行評估,訂定一個化學治療 計畫,不同癌症使用的治療計畫也不同,治 療可能每天一次,也可能每週一次、二週一 次或每月一次;治療後都會有一段休息期讓 身體的細胞能自行修復,等待抵抗力以及體 力恢復後再進行下一次的給藥,如此規律循 環至整個療程結束。

化療間隔多久?

化學治療的療程,醫師會為您安排於門診或住院施打化療藥物,您的治療時間可能每天一次、或每週一次、或二週一次、或三週一次、或每月一次,醫師會為您定期抽血及安排相關之檢驗檢查以評估是否可繼續進行化學治療

化療幾次?

醫師會根據臨床試驗、癌症治療準則來給予建議。 然而,減少復發機會並不代表百分之百不會復發喔! 這些輔助性化療是有一定的療程的,大多只要接受4-6,約3-6個月完成,完成之後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不用擔心需要永無止盡的接受化療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