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放下经书,拿起钢枪,杀敌报国。这本是电视剧,电影中才会有的故事情节,却真实地出现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五台山和尚连,一支真实存在过的传奇部队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五台山和尚连这张由八路军著名战地记者沙飞同志拍下的照片中,记录着1937年,五台山僧侣抗日武装的训练场景,这张照片后面还藏着一段传奇故事。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存亡之际,五台山寺庙并没有闭门自保,而是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抗日,当时的寺庙主持更是嫉恶如仇,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五台山僧众抗日起初在敌后,直到一位八路军将领的到来,他们才真正地转入一线作战,这位将领就是聂荣臻将军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聂荣臻将军当时聂荣臻将军是八路军一五师副师长兼政委,来到五台山有个大任务,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由他任司令员兼政委,经过再三考察,五台山是开展山地游击战最理想的根据地,此行,他就是想争取五台山佛教领袖的支持。慈荫法师一听是要抗日,全力支持,坐下弟子更是踊跃报名。慈荫法师还动情地说出那句经典名言:我等出家不出国,保不住国家,佛教寺庙何存?抗日救国,僧众皆有责。后来这段话登上新华社快讯,轰动一时,也成为抗日战争的一段佳话。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1938年1月,五台山200名和尚组成“僧众抗日自卫队”,他们与八路军、农民武装配合,先后参与强袭豆村、茹村地区反袭战等大小战斗数百次。这些僧人意志顽强,战斗力强悍,尤擅长近战和白刃战。为晋察冀军区的抗日做出巨大贡献,也对佛门中人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后期“僧人抗日自卫队”有100多人直接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二分区四团,人称“和尚连”。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和尚连在抗日战争中伤亡很大,抗战结束后仅剩的几位回到了寺庙,重新穿上袈裟回归佛门,“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五台山和尚连真正展示了什么叫,金刚一怒,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苹果正式拒绝台积电涨价!

中国半导体论坛

2022-09-23 20:01:03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新娘下车要8万8的下车礼,新郎甩头就走,爱结不结

墨小墨说故事

2022-09-23 15:10:22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云昊必须要保护许敏的原因找到了,不可不防杜女士

九方鱼论

2022-09-24 00:05:05

201005202245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

在釋迦牟尼佛的經典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故事中有記載 釋迦牟尼佛 本身也殺一人救五百人的事蹟 
佛陀有一世也是修行人,有神通。祂坐一條商船出海,在這條船上還有500個商人同行。這條船的船長知道這500個商人有錢就想謀財害命,起了殺心。佛陀就知道了,祂用神通觀察知道這500個商人都是菩薩轉世,這個船長如果謀害這500人,這個業障很重的;就算不是菩薩轉世,這個殺業也是很重的。如果讓這個船長得逞的話,船長死後墮入惡道永無出期。為了不讓船長造這個惡業,佛陀就把這個船長殺了,救了500商人。雖然救了500商人,可是佛陀也造了殺業呀。其實佛陀雖然殺了船長,實際上是救了他,外表看是惡,動機用心是善的。
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為了救五百個人而殺了一個人,這樣的作法合乎道德嗎?佛陀正是抱著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心,而殺一救百,所以在大乘的戒律中是讚歎他的行為。我們在修行菩薩道時,除了動機要純正,抱持大慈悲心之外,還要具備心甘情願接受因果制裁的膽識,因為有所造作,必有報應。日本的井上日昭禪師殺了一位奸臣,替萬民除了百害。山本玄峰禪師說:「一殺多生通於禪。」意思是:殺了一個人,因此而救了許多人,是通於佛法的。
佛教是非常重視生命的宗教,不殺生是佛教徒共守的戒律,尤其小乘佛教更是嚴守。殺生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如果本著大慈悲,救人救世的心去殺生,在大乘的戒律是開放的。譬如為護衛自己的國家、人民,一旦戰爭爆發,佛教徒可以殺害敵人嗎?如果是真正本著救民出於水火、殺一救百的願心,並且甘願承擔因果的責任,在大乘的戒律是讚美這種行徑。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

這一句名詞是出自於一個霹靂布袋戲的角色佛劍分說,他是佛教的先天,初登場即是殺人,而且他是佛門高僧,同殺佛門的高僧,沒有任何的猶豫,乾脆自在冷靜完成了這一個任務,所以令人震撼的是他一出手就取下佛友神淵佛者的人頭,拯救武林中為疾病而苦的人們。原因就在當時的魔頭覆天殤散佈燐菌大眾滿需要有人自我犧牲,以自身修為製造解藥,需要有一個能夠在無痛苦之下取下他人頭的高手,也成就了神淵佛者的宏願。

殺生為護生,他就選擇的這條路,將是最艱苦的一條大道,必須要以堅毅的心力來完成,只因他用劍斬首來斷絕保護弱小,世人也會質疑這樣的殺人還不是相同,所以會遭到很多的責難與千夫所指,內心也會開始心軟或是有罪惡感,畢竟人的內心還是存在善念的,只要是正常人都不願殺生。所以才說這條路是相當難走的,但佛劍沒有任何的遲疑,就走上必須殺人又救贖的路程,要有準備以殺渡迷,殺死渡生的打算。

斬業非斬人,一定有人有這種思想存在,就是如果殺掉了這些窮兇極惡的罪業犯人,那他們怎麼贖罪怎麼改過自新,如果就這樣死掉了,不就是太便宜他了嗎,應該留下來好好的折磨他,可是罪人引發的只有會製造更多的惡業,引發一連串的仇恨,所以更加製造動蕩不安。將惡人殺掉並不只是表面上的殺人,也是斬掉這一個惡業的因果,因為只要罪惡的因果還存在,就會不斷繼續因果的關係,只有斷絕才能夠真正的去除。

沒有人有權利可以奪走別人的性命,正如同奪走別人性命的人,為什麼有這樣的權利,是蒼天所賜予的嗎,所以佛中也有怒佛與鬥佛,為世人的愚昧與狠毒生氣不已,救世有時必須殺人,但跟惡人殺人有什麼不同,是很掙扎的思考。殺人真的很輕易嗎,或許對一些罪大惡極的人來說,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但對一個應該講求慈悲為懷的和尚,是很不尋常的,尤其是修為越高佛法越高,越不忍心行殺生之為,必須要有相當的覺悟。

到底佛劍慈悲在哪裡,就是他不是行小善放大惡,寧願錯殺一惡人,將有可能改過向善的惡人們,全部歸納於自身罪孽當中,就算身處血腥與殺戮也不會皺一下眉頭,相比那些放過一人卻害死數人數十人的人,他更有覺悟,一種千夫所指橫目獨對的氣魄。就算這樣做會下無間地獄,他也在所不惜,可他從來不濫殺也不輕易出手,唯有認定殺了這個人,能夠對武林有所幫助,他才會真正的殺人,並且讓被殺者能夠早入輪迴,免入孤魂之苦。

比丘殺人如何解釋,分說、不分說、不由分說,殺人就是殺人,沒有什麼好說的,從佛劍這三句話看來,就能夠知道他清楚不論殺人是為了什麼理由殺人,殺人終究是殺人,跟善還是惡沒有任何的關係,因為同樣都會死人,生前的樣子是什麼情況更不重要。就算斷一罪業救數十人,就如同他在劇中所說的,一個人怎麼會有數種身份,一邊殺人又一邊行善,是不是殺人仇人就變成大善人,答案是並不會,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心中認定怎麼做就如何做,但到底什麼是罪什麼是惡,也是最困難的地方,這是最令人產生一切負面想法的因,俗話說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因果到底會怎麼展開,也沒有人會知情,唯有展開腳步走向定下的目標,才不違他殺的人,如果後悔那他殺的人就是白死了。慈悲的臉龐,眼神卻充滿殺氣,也是佛劍的救世之路,不容婦人之仁小義小情,以大局看待整個關係,所以佛劍分說的慈悲比整天講仁義的人,更能深深的打動人心。

筆者不懂佛法,也不唸佛,以自己的見解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殺生 為 護 生 斬 業 非 斬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