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 慢 慢 相遇 读后感

這本書很好讀,也許可以看得很快,但闔上後,有些情感的發酵是關不住的。

這是一本談「愛」與「回家」的書。

25歲跟30歲要的是什麼?!
對愛有了不同的認知,從對方比自己重要,到更該優先照顧的是自己。
面對受委屈或負能量,從心中的忿忿不平,到去劃清界線不浪費時間。

那是一種成長,一種犧牲生活換來的體悟。
要得很簡單,一個舒服的自己。

從這本書中,看到一個青年世代的轉變,我相信也是許多北漂南漂,離鄉背井打拼的人能感同身受,甚至有些經歷,也許還有點既視感。

不容易,但他,找到回家的路。

談家—對於無根的打拼青年

「我掉眼淚,是因為我住在一個家,這個家卻沒有歸屬感。」

我們對家有很多想像,有穩定的工作,有金子、房子、車子、妻子、孩子,也許這就是人生中的「五子登科」,也大概是大多數人所盼望的。
對於作者而言呢?!
「家,要有一位懂我的另一半。」

學會好好生活,走在緣分的人海裡,慢慢相遇。
黃山料

在愛裡面,我們唯有先整理好自己,才能夠相遇那個最適合自己的對象,也會成為值得愛的「自己」。單身,可怕嗎?可怕的應該是不清楚自己要什麼,而胡亂搭進去,又迷迷糊糊地走出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卻又執迷不悟。對愛的渴望,促使了我們重複這樣的循環,而身陷其中,整理好自己,看看自己要的是什麼,是陪伴、物質、精神還是那個滿足家的想像。

30歲的愛情裡,有多一點的務實,多一點的理性,因為這也許是很重要的決定,有承諾的重量,甚至是「用一生來承擔」的責任。一段簡單的定義,說盡了從20多歲的感情中,傷痕累累後的明白,愛不應強求,因為轟轟烈烈的愛,終將有回歸平凡的一天,如何在細水長流的日子裡,互相扶持也許也是更重要的事。那種「務實」比起一昧追求的物質,也許來的重要許多。

媽媽,妳可以對人好,但好要有分寸,妳已經做得很好了,這輩子還有三分之一,接下來的日子,不要再為誰犧牲了自己,好嗎?
黃山料

這段話,心有戚戚焉甚至有種既視感。對於單親家庭的人而言更是。
母親,一個可以為孩子放下自尊,為其付出一切的存在,正因如此,她們是如此的強大。在山料與白癡公主的訪談中,母親的角色與付出,我想有了很好的詮釋。而在看到山料與母親的對話中,讓我想起了張曼娟「我輩中人」的書,青春的我們長大,大人的父母走向年老,如何陪伴我們珍重的家人,那是一個多麼需要學習跟付出的課題,人老了,走醫院跟可能跟進廚房做羹湯的次數會越來越接近,有多少長輩是一個人去諾大的醫院,花長時間等候那令人煎熬的診間,有時只是換來一句不這麼擔憂的結果,但滴答滴答的時間,依舊流逝,老年一個不可抗力的方向,退化只是隨之而來的結果…。如何一同好好陪伴這時候的家人,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那跟我們小時候一樣,都需要有人陪伴甚至照顧。不讓她孤單。

30歲,如何找到自己,照顧好自己,我想這本書,會好好告訴你。

如何好好生活,與自己慢慢相遇。

總認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有著接連不斷的故事,去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歡閱讀、運動、學習,希望能常保好奇心,也藉由閱讀一起認識不同的世界與觀點。快樂分享閱讀心得、時事與生活觀察,相信思考與分享,能帶來更多改變。

有人說過,閱讀就如同邀請作者與自己對話,也像是場不限時、不限地點的講座,思想的交流,將人生體悟與歷練,濃縮成幾百頁的文字,何嘗不是件最好的投資呢?分享一些閱讀心得,關乎人生議題、自我成長、理財、行銷、商管等書籍的分享。相信閱讀能帶來改變,歡迎分享不同觀點, 一同學習成長。

三十而立,這年齡介線前後在心裡的感受有著極大的差異。也是剛跨入三十不久的人,不認識作者,只是隨意翻閱幾頁便買了下來。也許在心裡的深處有著徬徨,有著不知所措,有著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對得起三十歲這個年紀的焦慮。三十歲,即便是研究所畢業也已經出社會六年,不論在工作還是家庭都已經被期待扛起責任,若像筆者也踏入了婚姻,對於自己組建的家庭更需要扛起必要的責任,而這便是三十歲所面臨的種種,沒有正確答案,只能邊走邊修正邊回望,也正如此,這書彷彿看得自己的映射夜深人靜時,靜靜看著書,是忙碌生活裡的自我詢問。這書不難,可以很輕易閱讀完,但更可以獨一段落後給自己一點空白時間,想一下自己如何取得家庭,工作與自己之間的平衡。

買到結束,花了數月之久,到不是沒有時間,只是花了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想,如何在這年紀上做得更好與其他事情取得平衡。書中講到許多部分,這裡想要談談工作,母親與自己的部分,這三個部分與筆者產生了最大的共鳴。

工作

為何我們不能一邊努力一邊快樂過日子?

這話可以理解成找到自己所愛而為其工作,如此便能付出勞力與時間後獲得酬勞外還額外獲得快樂的反饋。但,筆者,對於這話想了許久,生活的重擔更多得時候留給自己的選項其實不多,不得不選擇一項自己不喜歡卻能讓家人過得更加開心且無憂的工作,儘管自己根本不喜歡且犧牲了大部分的人生。筆者在研究所畢業後,在困境也將自己牢困許久,總怨天尤人,埋怨工作上總總得不公與同事間的爾虞我詐。直到前年底到去年一整年被上司利用職權與人脈關係將自己在工作上完全死路,哀...人心險惡,說是一套做又是一套,接近一年半得時間不停在心裡的我做對抗,努力在工作上付出,沒有拿最好考績,卻是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到底是為了什麼,怨與恨幾乎充斥了每天上班,甚至波及到家人的情緒。真得很痛苦,但也無可奈何,只能被玩弄。掙扎了許久,在痛苦的深淵裡爬了許久不見光,但,人生很奇妙。痛苦到極致,只要不放棄找答案,會有那麼一天豁然開朗。那日,其著鐵馬閒晃著,累了在一處休息,看向遠方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忘神許久回神之時,心情愉悅了許多。對啊!為什麼一直看像痛苦與不悅,而不是換個角度去看待每件事?選擇放過自己,快樂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選擇開心去接受它。所以,對於開心工作的定義,筆者更傾向開心去面對,接納不完美。

母親

作者與筆者都是單親,也因此書中所述有戚戚焉。母親奉獻自己青春供筆者讀書與生活,自己省吃儉用刻苦地過活。因為獨自面對生活的困苦,一個女人家拉拔孩子長大,生活砥礪了母親本是柔弱的心,堅強成了面對大環境的面具,而因此封閉了自我,剛愎自用。認為自己的付出都為了孩子,慢慢思維走進了死胡同,孩子大了,母親重擔小了,而之間...漸行漸遠了。當媽媽努力想闖進孩子的世界,往往不歡而散,最後她能做的,只剩守候在手機旁,期待聽到孩子們的消息,為晚歸的我們留一盞回家的燈。有一段時間母親與筆者感情並非融洽,大學時北上讀書"拓廣"了"玩樂"的視野,如脫韁野馬奔騰,過往的壓抑得以宣洩,而母親扔就是舊思維,拼了命阻饒筆者帶回的新世界感想。一而在在而三,任誰都不喜歡被打槍更何況是批評,慢慢地少回家了,電話那頭只剩母親的叮嚀。

直到畢了業,吃盡了社會帶來的苦頭,人與人間的互相勾結陷害,心,好累。那晚,沒有通知母親,在社會上受了無情的打擊與陷害,只想回家。開門聲劃破了深夜的寧靜,母親下來問了句怎麼不先說要回家呢!低著頭,這聲音還關心,如一而終沒變過。好想哭,忍著,勉強說自己也很久沒回家了。但,憔悴的面容與數十年的拉拔,母親沒繼續問話,然而一切都在不言中。問了一句,餓了嘛!點點頭,母親栽進廚房,煮了一碗麵,還是那麼豐盛,母親都不捨地吃的豐盛配料,"吃飽了,趕緊睡,不要累著了",話落,母親便上樓繼續睡覺。眼淚滴進了麵裡,然而卻是甜的。

這天後,慢慢地又與母親拉近距離。她,也許是沒有跟上時代,但她的關心卻是始終如一,她年紀大了,步伐慢了,落後了時代,但對於孩子的關懷扔是實實在在。慢慢也懂了,為什麼一定母親接受新時代的一切,自己都無法接受所有的東西,為何要勉強母親接受她無法接受的一切,學會在彼此間找到平衡,才是一家人,不是嗎!沒辦法不吵架,只是身為後輩該做的是在吵架後找到一個新平衡點。

我,自己

喜歡你的生活,才是你的夢想。喜歡自己享有與不享有的一切,三十了,學會的不是向社會妥協,而重新審視自我與接受自我。過往得自己總在說著如何向現實妥協,如何不得不接受現實的殘酷。而今,這樣的想法扔有,只是下一秒便會調整心態,不完美本是生活的常態,而自己的擁有的也已經不少。好好生活,是放過逐利追權得自己,溫柔是接受自己努力後扔沒有太多的改變,因為你已經盡力,無需後悔,不然等於否定了過往得自己。三十而立,多數人理解成家,課本介紹解是也是如此,但筆者站在現今回望自己的三十,而立,更是為自己而站。

自己,才是自己最珍貴的寶藏。學會和諧,忘卻妥協。任何事情的發生,對了最後都是好事,若感覺不是好事,那麼說明這事還遠遠未結束。就如筆者工作上的觸礁,看得到的是工作上的一切都歸零了,但也因為如此,筆者才開始審視工作對於自己的意義,與心裡的對話。有同事說,筆者脾氣變得更好,過往該義憤填膺人事物,而今卻是笑笑帶過。沒有不生氣,只是學會緩口氣,看看自己損失了什麼,沒有,那麼就這得劫難就過了,糾結只是讓那這劫難一直環繞於你身邊,而,就是你抓住了劫難。簡單看事情,那麼事情也會便簡單,很喜歡一位長輩說過得這話,這境界很高,自己當下聽沒感覺,慢慢這些年才有一丁點的領悟,在這與大家分享。人,溫柔一點,是要對生活的和解,也對於自己的諒解。

書,不知不覺也來到了最後一頁,看完最後一頁闔上書本。長達數月之久的自我對話,靜靜地想著,自己進步了!也許,買下這本書真正原因不是書名,而自己想起了許久未與自己對話,封陳許久的內心,適時後打開翻閱。這書,很推薦扔在三十歲關卡徘徊且沒有答案的同輩人閱讀,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書裡找到許久未對話得自己。生活是痛苦還是快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何去解讀會有不同的答案,而書,就是提供他人想法供自己去思考,因此推薦於你。

博客來: 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30歲,想把溫柔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