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迪布納:米飛兔與好友們

精選系列: 故事達人巡禮 最後更新: 04/07/2017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畫風簡約的交叉嘴小兔米飛Miffy舉世聞名。看着她,總讓人有種平靜的快樂,或許是因為她屬於一個線條分明、色彩鮮明但簡單純粹的美好世界。這隻小兔出自插畫家迪.布納(Dick Bruna)手筆,至今已超過60年歷史。

大師小傳

1927年,Dick Bruna誕生於荷蘭(The Netherlands)中部城市烏德勒支(Utrecht)的出版世家。少年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躲避戰禍而無法上學,Dick開始在家裡畫畫度日,以色彩記錄生活周遭的人和事。父親一直在家族出版公司A.W. Bruna & Zoon中工作,公司裡的設計師和插畫師因而不時到Bruna家拜訪,讓Dick有機會向前輩畫師學習。

中學未畢業,Dick Bruna已開始在書店中工作,又在父親安排下先後到倫敦和巴黎的出版機構中邊學邊做。無意成為出版人的他,最終選擇了在繪畫方面發展。1951年加入家族公司任設計師,歷年來替公司設計了二千多個圖書封面和過百張海報,又替市政府和其他團體設計海報和標誌等。

1953年,Dick Bruna有了自己的繪本創作;1955年開始創作小兔Miffy,並慢慢發展出眾多的故事和角色。Miffy的故事書都是小開本,基本色調的簡約畫風,搭配簡單文字,讓小朋友可自行閱讀,投入其中。勤奮的Dick Bruna一生推出超過120本書,直至2017年89歲時離世。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圖片來源:Dolph Kohnstamm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經典作品

Miffy的產品你見得多,但Miffy的故事是怎樣的,你知道嗎?來自1955年首次出版的第一本Miffy故事書,從Miffy的家和父母親開始說起,講述了Miffy最初來到世界的故事。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Miffy
《米飛》

作者:Dick Bruna
出版:Big Tent Entertainment,2010
ISBN:9781592260225

中譯本
作者:迪布納(Dick Bruna)
出版:英文漢聲,1999
ISBN:9575884760
公共圖書館索書號:JJ 1758

Miffy竟化身嘩鬼,披着床單四出嚇人,媽媽還成為幫兇,特別替Miffy在床單上剪出兩個洞,好讓她看清楚路。到底誰會被這隻可愛小鬼嚇到呢?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Miffy the Ghost
《米飛裝鬼》

作者:Dick Bruna
出版:Big Tent Entertainment,2010
ISBN:9781592260638

中譯本
作者:迪布納(Dick Bruna)
出版:英文漢聲,2003
ISBN:9577456162
公共圖書館索書號:JJ 9100

Dick Bruna筆下經典角色除了小兔Miffy,還有Poppy和她的豬親戚們。Poppy要過生日了,姪女Grunty悄悄準備了驚喜給她!Poppy會收到甚麼禮物呢?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Poppy Pig's Birthday 
《小豬派皮過生日》

作者:Dick Bruna
出版:Egmont Books,1998
ISBN:9780749835996

中譯本
作者:迪布納(Dick Bruna)
出版:格林文化,2003
ISBN:9577456308
公共圖書館索書號:JJ 1758

某天,小熊Boris帶着他的藍色大雨傘走到街上去。本來大雨傘把他包得密密實實的,再大雨也不用怕。怎料雨停時刮起了猛風,將撐着雨傘的Boris吹到天上去了!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Boris and the Umbrella
《波波和雨傘》

作者:迪布納(Dick Bruna)
出版:天下雜誌,2010
ISBN:9789862411926
公共圖書館索書號:JJ 1758

白雪公主的故事誰沒聽過呢?原來Dick Bruna都有改編過這個經典童話。看見封面上Miffy化的公主和小矮人就令人很想看裡面的畫啊!可惜這本書已經很難找到啦。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Dick Bruna's Snow-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白雪公主》

作者:Dick Bruna
出版:Follett,1966

編輯:快樂的 插畫:大比

作者簡介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喜歡閱讀各類書籍,在閱讀的國度裡探險和尋寶,也愛跑進電影院看電影。鍾意聽廣東歌,也愛讀中文歌詞。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來自歐洲的交換生,喜歡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具語言天份,不但是英語閱讀大使,也懂得廣東話。喜歡閱讀英文書,尤其是小說。

關鍵字詞: 故事達人 ||Miffy |Dick Bruna

相關文章

1955 年在荷蘭,28 歲的設計師迪克・布魯納(Dick Bruna) 帶兒子到海邊度假。偶然看到一隻奔跑著的小兔子,讓他開始將兔子融入床邊小故事,同年創作出 miffy 角色,轉眼風靡全球六十多年。

雖然品牌定位是兒童市場,但 miffy 一直堅持「 less is more 」的極簡設計美學。所有圖案都是由布魯納生前以人手繪畫(細看還會見到手繪線條的痕跡!),線條簡約,色彩鮮明,而且堅持傳遞健康正面的訊息,令 miffy 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卡通人物。

Miffy 的荷蘭名字是 Nijntje,是荷蘭小孩對兔子稱呼「konijntje」的簡稱,而各國對於 miffy 一直沒有固定的稱呼,直到 1960 年,首位翻譯者 Olive Jones 才將名字改為「 miffy」,於荷蘭以外沿用至今。(名字沒有特別含義,單純因為很好發音)

作者布魯納的童書內容,是為了三歲以前的孩子所設計,因此除了簡單好懂又有趣的故事及插圖之外,考量到適合小孩子手拿的大小,以及小孩注意力集中極限大約只有十分鐘,滿足以上種種條件後,16 公分大小正方形、篇幅 12 頁的 miffy 童書就此誕生。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Source:Amazon

☞ 你知道嗎?「x」小嘴的設計秘密……。

數學裡,「x」是未知數,英文裡,「x」是字母,但在每一個純真的孩子眼裡,「x」是 miffy 的療癒小嘴。「x」嘴巴的設計靈感,是 miffy 的特色,也是幾十年來是許多人內心的大疑問。別再猜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布魯納曾說過:「因為我從小的時候就認為兔子的嘴巴形狀是 『x』。」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Source:Twitter

▲(左圖)miffy 也是會張嘴唱歌的唷!(右圖)大人兔子因為多了皺紋,嘴型為「*」。

☞ 你知道嗎? 創作 miffy 總共只用 6 個顏色

布魯納一週工作七天,每一幅作品都是在工作室內親手繪製,從 1955 年 miffy 誕生開始,畫到 2014 年才退休。miffy 最大的特色在於:運用極簡的輪廓線條、四種基本顏色(紅、黃、藍、綠)以及輔助顏色(咖啡色、灰色)排列組合,搭配出鮮明的形象。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Source:美聯社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Source:ferret 

這 6 個顏色沒有 pantone 或者 cymk 的色碼 ,所以設計師如果想要用這 6 個顏色(又稱「Bruna colors」),一定要拿着 miffy 派發的紙色板去調色,可能要調很多次才能通過荷蘭那一關~許多設計師中途放棄使用這色系,因為實在太難調啦!

☞ 你知道嗎?miffy 外型一直在變化

一分鐘了解 miffy 成長史: 

布魯納賦予了 miffy 人性化,因此她就像一個真正的小女孩,有微微害羞的個性,喜歡畫畫,擁有幸福的家庭,養了一隻可愛的狗 Snuffy,並且擁有許多朋友。以上眾多角色的出現,使 miffy 的人物形象更立體,她的故事也更引人入勝。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Source:Netflix

走!跟著小編一起去香港找 miffy~

看完上面,是不是更加了解 miffy?身為 miffy 狂粉的小編,更是直接衝去香港荃灣南豐紗廠朝聖 10/17-11/17 期間限定的「Pinkoi x miffy Popup Store」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Pop-up Store 中展出 50 款 Pinkoi x miffy 全球限定聯名商品,店內更設有不同的打卡點!吸引許多人駐足於此拍照上傳~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本次聯名邀請到一帆布包、木匠兄妹、犀牛盾手機殼、香港古著設計 First Edition、質感手錶 Anicorn Watches,日本飾品設計 Harapecora,泰國 t-shirt Abearable 等知名的設計品牌為 miffy 設計別出心裁的「全球限定商品」,小編在現場直接少女心噴發,想要全部打包帶走!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當然,行李箱怎麼可能裝得下呢?立刻被隊友阻止:「回台灣再買啊!」沒錯,所有的限定商品除了可以在現場一飽眼福之外,也可以在線上專區 【Pinkoi x miffy 獨家聯名商品】一次逛!(點下圖看限量 miffy !)

米 飛 兔 人物 介紹

作者布魯納於 2017 年安詳地去世了,享壽 89 歲。他用單純的線條色彩,平凡的故事情節,窮盡了近乎一輩子來塑造 miffy,讓一隻來自荷蘭的小兔子風靡全球超過半世紀,更陪伴許多孩子長大。

「保持簡單,讓看的人有足夠空間發揮想像力。」是布魯納的創造 miffy 的宗旨,我想這也是為什麼 miffy 能夠巧妙地與各式商品結合,又同時保有特色的最大原因吧!

生活小療癒~

▶ Pinkoi 設計部私物招領:超萌療癒系動物小物!
▶ 直擊《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展》參展韓國插畫品牌 Raccoon Factory 工作室!

讀更多設計誌: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