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 山 國家 自然 公園 半 屏山 園區

半屏山

分享電郵

壽 山 國家 自然 公園 半 屏山 園區

  • 簡介
  • 交通資訊
  • 園區步道
  • 周邊景點

半屏山地理位置跨越高雄市左營與楠梓區,在高雄平原上構成突出獨立之單斜面山,過去因為山勢「如列嶂,如畫屏」而得名,從高空俯瞰半屏山之山形幾成紡綞型,山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南北長約2.7公里,最寬處約0.8公里。最高處原為223公尺,但由於山上的石灰岩歷經水泥廠開挖多年,加上自然力侵蝕導致高度變低,所以目前約只剩170公尺,整座山的樣貌也與以往大相逕庭,也因為長期採礦的影響,使得東半部的林相單調,而西半部的林相保存較為完好。

早在清領時期,半屏山下便有鑿石場和煉灰場,除供當地使用外,也以牛車載運銷售他地,範圍北到臺灣府城,南至阿猴城。為了供應市場需求,咕咾石的開採範圍也從半屏山延伸到蛇山及壽山下,即現在的內惟埤一帶。1956年政府先後核准建臺、東南、正泰三家水泥公司設廠,開採半屏山石灰岩製造水泥,1961年6月4日曾因水泥工廠的採石不當及過度挖掘,山腳下東南水泥廠後方突然發生山崩。崩塌範圍寬達400公尺、長有700公尺,導致山下東南水泥廠、富山、高風兩處採石行所設的工寮遭土石掩埋,鐵路和一列貨運列車也被埋,造成嚴重的人員死傷及失蹤的悲劇。直到1997年才停止採礦,但經歷40多年的開挖之後,半屏山原本嵯峨拔地起、翠色空霄漢的面貌已是殘缺不全。停止採礦後,高雄市政府在半屏山西北側規劃設置「半屏山自然公園」,興建木棧道、涼亭、瞭望臺等公共設施,吸引不少民眾上山;東南麓除護坡植生綠化外,水泥業者也開挖滯洪沉沙地以確保水土安全,後規劃為「半屏湖濕地」。而到2011年12月6日則成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之一員!期盼半屏山能逐漸恢復其自然風貌,成為另一個都市之肺!

半屏山的滯洪池又稱「半屏湖」,是內政部「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公告國家重要濕地之地方級濕地,也是園區內較特殊的濕地型棲地,與附近蓮池潭、洲仔濕地共同提供候鳥庇護與食物,成為北高雄都會區濕地生態廊道的重要據點,水源為天然降雨,因此受到季節的影響,加上石灰岩地形雨水容易滲漏,所以形成夏季水位高、冬季乾涸的現象。故在不同的水深期間,半屏湖會吸引不同的鳥種在此棲息。隨著半屏湖濕地的復育,未來也將有更多的鳥類、水生昆蟲及動物進駐棲息,讓半屏山的生態系趨於多元豐富。

  1. 捷運、鐵路、高速鐵路:
    由高雄捷運左營站(R16)或台鐵新左營站、高鐵左營站,經台鐵新左營站2樓至1樓,步行約15分鐘可到達翠華路或後巷登山口。
  2. 公車:
    搭乘紅51、紅53、205路線公車,至半屏山公園站下車,可抵達翠華路登山口;或搭乘301路線公車,至半屏山後巷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可抵後巷登山口。
  3. 自行開車:由國道1號經鼎金系統交流道銜接國道10號高雄支線,至左營端經翠華路北上可抵達翠華路登山口,或轉明潭路接環山路抵達後巷登山口。

【半屏山】

短程步道

1.翠華路登山口→瞭望台(總長:2500公尺)

2.萬姓公媽祠登山口→瞭望台(總長:2580公尺)

中程步道

半屏湖登山口→瞭望台(總長:4060公尺)

半屏湖濕地公園 - 公園綠地

半屏山的滯洪池又稱「半屏湖」,是內政部「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公告國家重要濕地之地方級濕地,也是園區內較特殊的濕地型棲地,與附近蓮池潭、洲仔濕地共同提供候鳥庇護與食物,成為北高雄都會區濕地生態廊道的重要據點,水源為天然降雨,因此受到季節的影響,加上石灰岩地形雨水容易滲漏,所以形成夏季水位高、冬季乾涸的現象。故在不同的水深期間,半屏湖會吸引不同的鳥種在此棲息。隨著半屏湖濕地的復育,未來也將有更多的鳥類、水生昆蟲及動物進駐棲息,讓半屏山的生態系趨於多元豐富。

半屏山曾是高雄水泥工業區的採礦重地,長期挖掘之下自然生態遭嚴重破壞。自業者終止採礦後,政府進行礦區的植生物復原綠化,並開挖八個滯洪沈砂池成為生態復育的半屏湖濕地。 廣達二十公頃帶狀濕地,具有類似非洲乾燥氣候的生態環境,隨著季節更迭可提供乾、濕兩種不同的生態濕地環境供耐旱或水生植物動物棲息生長,而觀景台、戶外教室及步道,也讓遊客有接近自然、賞鳥、觀察石灰岩奇特地質等等功能。由濕地公園可步行登頂至半屏山,除了俯瞰水波蕩漾的濕地及左營市區,也能檢視石灰岩礦區開採遺址之工業歷史。當人類對自然的掠奪侵佔太多,而使環境滿目瘡痍,半屏湖濕地就像還給大自然喘息的空間,生機的重現,也是高雄最美麗的蛻變。

壽 山 國家 自然 公園 半 屏山 園區

► 半屏湖濕地公園(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元帝廟‧玄天上帝 - 古蹟寺廟

元帝廟主祀北極玄天上帝,又稱為北極殿、真武廟、上帝廟,因左營元帝廟的規模與臺南開基靈祐宮的「小上帝廟」有別,故又稱為「大上帝廟」。規模雄偉的北極玄天上帝亭、寬闊的拱橋、威風凜凜的石雕官將、東南亞最高的水上玄天上帝神像矗立,威風凜凜,為左營居民的守護神,信徒眾多,香火鼎盛,昔稱「左營大廟」,相傳求事業運最為靈驗,許多民眾會來此求籤解惑;每年玄天上帝誕辰日(農曆三月初三),更湧入各甲的信眾來到元帝廟燒香祈安,壯闊的廟宇建築也成為蓮池潭的醒目地標。

壽 山 國家 自然 公園 半 屏山 園區

► 元帝廟 玄天上帝(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高雄孔廟 - 古蹟寺廟

高雄市現有新、舊孔子廟各一座,舊孔廟為清康熙25年(1686年)由首任鳳山知縣楊芳聲所建,因風災、人為破壞,經數次整建直到光緒年間始具規模,但因日治時期年久失修,現僅存一座「崇聖祠」保存於舊城國小內,為三級古蹟。新建孔廟完工於民國65年(1976年)占地1,800餘平方公尺,孔廟格局大致參照宋制山東曲阜孔子廟配置,包括萬仞宮牆、泮池與拱橋、明倫堂、禮門與義路坊、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主體建築大成殿仿中國北京故宮太和殿建造,氣勢雄偉,彷如千年儒家精神博大精深。孔子是華人社會的偉大導師,在每年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這天仍遵循古禮舉行隆重的祭孔典禮。

壽 山 國家 自然 公園 半 屏山 園區

► 高雄孔廟(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園區遊程推薦

分享電郵

【遊賞壽山.自然好景】

半屏山石灰岩地形與過境猛禽、蝶類生態觀察之旅
環境資源特色:半屏山石灰岩地質地形、過境猛禽生態觀察、蜜源植物與蝶類生態觀察、人為開發後的次生植被(相思樹、血桐、構樹等)生態、泥採礦產業歷史遺跡(舊廠區、沈沙池復育濕地)、重要地景(世運場館、煉油廠、高鐵左營站、蓮池潭等)眺望等,除了沒有海岸線與海濱植被外,堪稱是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石灰岩地質地形環境之縮影,且其稜線步道視野開闊,是觀察空中猛禽的最佳場域,另外,因為各種蝶類幼蟲食草豐富,亦是進行蝶類生態觀察之最佳路線。

建議路線規劃:翠華路登山步道入口→半屏山稜線步道→休憩眺景平臺1→休憩涼亭→稜線草生地→休憩眺景平臺2→相思樹林→山頂休憩平臺→大榕樹→涼亭→石灰岩洞→翠華路步道入口(總計約2.6公里、路程約90分鐘)。

沿線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重點:

  • 休憩眺景平臺1—高位珊瑚礁地質地形、珊瑚礁植被生態。
  • 眺景點—蓮池潭、大小龜山及鳳山縣舊城、壽山;水泥工廠、礦區復育及半屏湖溼地。
  • 稜線草生地—銀合歡優勢植群;優勢草本植物生態;粉蝶、紋白蝶、臺灣小紫斑蝶等常見蝶類與其蜜源植物。
  • 休憩眺景平臺2—眺望世運展館;鳳頭蒼鷹等空中常見鳥類。
  • 相思樹林—相思樹林之環境生態;樹冠層常見鳥類。
  • 山頂休憩平臺—眺望世運展館、煉油廠及左營市區景觀。
  • 大榕樹—高位珊瑚礁地形;珊瑚礁植被生態;榕屬植物優勢植群。
  • 涼亭—山紅頭等森林底層常見鳥類;山棕。
  • 石灰岩洞—石灰岩的造礁作用與造礁生物。
  • 半屏湖溼地公園—半屏湖濕地生態、常見的濕地植被、常見的濕地生物。

壽 山 國家 自然 公園 半 屏山 園區

►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路線示意圖-路線A

鳳山縣舊城、遺址與軍事史蹟探訪之旅
環境資源特色:鳳山縣舊城興築歷史與現存古蹟、日治時期軍事營房與碉堡坑道遺跡、左營舊城遺址、高位珊瑚礁地質之熱帶半落葉季風林環境生態,是遊客體驗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人文歷史特色的最佳地點之一。

建議路線規劃:鳳山縣舊城東門→鳳山縣舊城遺址開放綠地→高雄市眷村文化館→龜山巷步道口→休憩平臺→碉堡、坑道→木棧平臺→制高點平臺→戰事營房遺址→坑道→平坦腹地→龜山南側步道入口→左營舊城遺址挖掘地點→義民巷眷村→北門-拱辰門(總計約1.5公里、路程約120分鐘)

沿線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重點:

  • 東門(鳳儀門)—城門建築與裝飾;護城河、城牆及砲臺的配置形式。
  • 高雄市眷村文化館—眷村生活文化。
  • 眺景點—眺望蓮池潭與半屏山景觀。
  • 制高點平臺—眺望高雄市左營區景觀。
  • 戰事營房遺址—龜山的軍事區位;軍事坑道及營房遺址。
  • 平坦腹地—東側眺望高雄市區、西側眺望左營市區景觀。
  • 左營舊城遺址挖掘地點—左營舊城遺址的考古發現。
  • 北門(拱辰門)—城門建築與裝飾;國定古蹟鎮福社與拱辰井。

壽 山 國家 自然 公園 半 屏山 園區

►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路線示意圖-路線B

壽山高位珊瑚礁植被環境與動物生態觀察之旅
環境資源特色:內惟(小溪貝塚)遺址、高位珊瑚礁地質之熱帶季風林環境生態(榕屬植群及山棕、魔芋等優勢植群)、歷經軍事管制下的豐富動物生態(山羌、獼猴等)、礦區遺跡(輸送口地磅建物)等,其步道路線之重要據點可相互銜接,遊客可以自身體能狀況與時間考量遊程安排。

建議路線規劃:龍泉寺→龍泉寺步道口→龍目井→龍皇亭→國泰休息站→龍泉亭→內惟(小溪貝塚)遺址→龍門亭→眺景平臺→猴區亭→猴岩→雅座→中心亭→鳳凰亭→四棵榕觀景平臺→輸送口地磅→飲水思源建物→產業道路叉路口休憩座椅→鼓山高中後方(西側)臨時公有停車場步道口(總計約7.3公里、約200分鐘)

沿線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重點:

  • 龍目井—龍目井湧泉與龍泉寺的歷史。
  • 國泰休息站—大榕樹的氣生根與支柱根;臺灣獼猴。
  • 龍泉亭—小溪貝塚與史前文化遺跡。
  • 龍門亭—常見鳥類翠鳥、黑枕藍鵲;構樹、血桐、蟲屎優勢植群。
  • 眺景平臺—鳥瞰高雄的重要地標,大小崗山、煉油廠、半屏山、蓮池潭、大小龜山、觀音山丘陵;臺灣魔芋與密毛魔芋優勢植群。
  • 猴岩—珊瑚礁石灰岩地形。
  • 雅座—眺望臺灣海峽景觀;大葉雀榕與常見鳥類(白頭翁、綠繡眼);臺灣獼猴。
  • 鳳凰亭、四棵榕觀景平臺—眺望高雄平原;榕屬植物優勢植群;銀合歡優勢植群。
  • 輸送口地磅、飲水思源建物—水泥工廠與礦區遺跡。

南壽山熱帶季風林觀察之旅

環境資源特色與北壽山步道相似,除擁有高位珊瑚礁地質之熱帶季風林環境生態外,其人工林又可分為以鳳凰木為優勢植群的熱帶半落葉林,與以銀合歡為優勢植群的熱帶乾落葉林,遊客可經由步道路線實際觀察熱帶季風林環境生態、人類使用行為及外來入侵種對環境生態造成的衝擊。其步道亦可串成數個不同距離的小循環路線,遊客可依自身體能狀況與時間考量遊程安排。

建議路線規劃: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南壽山登山步道入口(中興亭)→觀林亭→相思亭→良友亭→七蔓站→瞭望臺→盤榕→好漢亭→中興亭步道入口(總計約7.2公里、路程約240分鐘)

沿線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重點:

  • 觀林亭—珊瑚礁植被生態。
  • 相思亭—眺望小龜山、半屏山、長谷世貿大樓等高雄市區景觀。
  • 瞭望臺—眺望半屏山、蓮池潭、龜山、高雄市區景觀。
  • 盤榕—大榕樹的氣生根與支柱根;臺灣獼猴。
  • 好漢亭—眺望85大樓、高雄港景觀。

壽山地區高雄石灰岩地質觀察與海崖眺望
環境資源特色包括:高雄石灰岩地質地形、高位珊瑚礁地質之海崖植被與熱帶半落葉季風林環境生態、臺灣海峽與高雄港眺望景觀等,遊客可以結合開車、騎自行車與步行方式,觀察壽山地區古亭坑層與高雄石灰岩的自然環境與動植物生態。

建議路線規劃:十八王公廟前眺景平臺→西子灣海堤廣場→中山大學海洋學院海濱→文學院步道口→快樂站→相思林→文學院步道口→眺景平臺1→眺景平臺2→陸戰隊訓練場停車場(總計約5.2公里、路程約150分鐘)。

沿線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重點:

  • 十八王公廟—先民開拓打狗地區的歷史;建廟沿革。
  • 西子灣海堤廣場—遠眺旗後山的地質地形環境。
  • 中山大學海洋學院海濱—臺灣海棗群落。
  • 文學院步道口—常見鳥類赤腹鶇。
  • 快樂站—山棕群叢。
  • 眺景平臺1—眺望臺灣海峽、西子灣、高雄港、旗津、小琉球景觀。
  • 眺景平臺2—仰望壽山稜脊上的高雄石灰岩。陸戰隊訓練場停車場—眺望臺灣海峽及往來船隻景觀。

壽 山 國家 自然 公園 半 屏山 園區

► 壽山地區及旗後山地區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路線示意圖-路線C

鼓山與旗後山:清末海防與高雄港開港歷史之旅
環境資源特色:旗後砲臺與雄鎮北門等清末海防設施遺址、打狗英國領事館與官邸等高雄港開港歷史建物、高位珊瑚礁地質之海崖植被與熱帶半落葉季風林環境生態、臺灣海峽與高雄港眺望景觀等,遊客可運用公車、渡輪、自行車等不同載具,安排悠閒的古蹟遊賞之旅。

建議路線規劃: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十八王公廟前眺景平臺→雄鎮北門→鼓山輪渡站→旗津輪渡站→天后宮→旗後山步道入口→旗後砲臺→旗後燈塔(總計約4.1公里、路程約180分鐘)

沿線遊憩體驗及環境觀察重點:

  • 打狗英國領事館園區—領事館及官邸的設置與高雄港的開港及經貿發展史;領事館官邸的形式與規模;眺望高雄港與旗後山。
  • 十八王公廟前眺景平臺—壽山的高位珊瑚礁石灰岩地形環境。
  • 雄鎮北門—旗後與鎮北門戶的戰略地位。
  • 鼓山渡輪站—哈瑪星及鼓山地區之交通、路線及鄰近遊憩據點據點等旅遊資訊。
  • 旗津渡輪站—旗後及旗津地區之交通、路線及鄰近遊憩據點據點等旅遊資訊。
  • 天后宮—高雄第一座媽祖廟。
  • 旗後燈塔—旗後燈塔的歷史沿革與功能。
  • 旗後砲臺—清代海防與旗後砲臺興築歷史;旗後砲臺的配置與規模;臺灣海棗群落;高位珊瑚礁指標物種山豬枷。
  • 星空隧道—古隧道開鑿與軍事海防的關係。
  • 馬雅各紀念自行車道長堤廣場—珊瑚礁石灰岩地質地形;石灰岩海崖上的植群生態;眺望臺灣海峽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