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音波能檢查什麼?

A超音波檢查的過程是要將音波從檢查的探頭發出,傳達到腹部的器官,而後音波會再回射到探頭,從探頭接收後送到超音波機器去做處理,最後呈現器官組織的影像。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有音波受阻的情況發生,例如:骨頭及空氣會阻擋超音波在腹腔內之傳導。因此,胃腸道無法以超音波做理想的觀察。

A雖然使用上既方便又具診斷功效,但腹部超音波檢查亦有其盲點:

  1. 胰臟病灶易被胃部空氣遮住而無法看到,尤其是發生於尾部者。
  2. 肝臟上後方接近橫膈膜之部位,其小病灶容易因掃描角度困難而被漏看。
  3. 肝硬化中併發瀰漫性癌症時,也可能會因分辨不易而漏看。
  4. 瓷化膽囊(porcelain gallbladder)因會遮住膽囊內部,導致其內的腫瘤無法被發現。臨床上有必要時,醫師會安排電腦斷層攝影或磁振造影,以克服這些盲點,避免誤診。

A空腹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膽囊脹大,才能清楚地觀察膽囊內是否有腫瘤、息肉或結石。一般而言,要空腹6-8小時。如果沒空腹,亦可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只是膽囊的病灶就無法看清楚。

A可以。喝水不會影響音波的傳導,因此不會妨礙超音波檢查的效果。喝水也不會造成膽囊收縮而影響其內變化之觀察。

A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因為要露出上腹,所以女士們儘可能穿兩截式衣服,不要穿連身衣裙,以免不方便露出上腹部。

A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一般應採「腹式呼吸」,亦即吸氣時要讓腹部脹起來,其目的是要將肝臟推向下方,便於觀察,減少檢查之盲點。有時要病人左側睡,是要仔細觀察肝臟的右上外側部位,因此部位易被肺部空氣遮住,左側睡可讓肝臟向左移動,便於觀察該部位之小病灶。

腹部超音波健康檢查
上腹部超音波健康檢查可以說是例行健康檢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主要目的是檢查腹腔中的各個器官,了解它們是否異常。
超音波與放射線檢查相比對人體較無害。
是一種非常安全非侵入的檢查儀器。
若有病情需要,甚至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安排多次追蹤檢查

主要檢查目標器官
一般包含肝臟(含肝內膽管及血管)、肝門靜脈、總膽管、膽囊、胰臟、脾臟、腎臟。
有時可包含腹腔內的大血管甚至淋巴結病變。
肝臟:瀰漫性病變(萎縮、腫大、肝硬化、脂肪肝、瀰漫性腫瘤)、局部性病變(囊泡、膿瘍、惡性及良性腫瘤)、肝內膽管脹大(結石、腫瘤)、肝內血管栓塞
肝門靜脈:門脈高壓、栓塞
總膽管:擴張、結石。
膽囊:結石、膽沙、息肉、腫瘤、急性及慢性膽囊炎
胰臟:急性及慢性胰臟炎、鈣化、囊腫、惡性及良性腫瘤
脾臟:脹大(良性或惡性病變)、局部性病變(惡性及良性腫瘤、囊泡)
腎臟:萎縮、腫大、腎盂異常變大、鈣化、結石、囊泡、惡性及良性腫瘤
腹腔內大血管:主動脈剝離、腹主動脈瘤、下腔靜脈擴張、狹窄或栓塞
淋巴結:腫大(惡性及良性)
其他異常:腹水、肋膜積液

檢查事前準備:
空腹8小時: 目的是要讓膽囊脹大,才能清楚地觀察膽囊內是否有息肉、結石甚至腫瘤。
若為糖尿病患者,有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者,檢查前應暫停使用
口渴難耐時若忍不住喝水,影響雖不甚鉅,但是有可能干擾其他抽血檢查。建議少量。
但是牛奶等含有脂肪的飲料會讓膽囊收縮,須避免。
檢查時衣著: 穿兩截式衣服,因需露出上腹部
其他檢查:胃鏡檢查或是胃腸部鋇劑攝影檢查,其中的鋇劑或是空氣會阻礙超音波穿透。所以如果同時需作超音波檢查,應先安排超音波檢查。如果有接受腹腔鏡手術,應主動告知醫師,並間隔一週後才接受超音波檢查。

檢查配合事項
呼吸:配合檢查醫師的指令,採「腹式呼吸」,亦即吸氣時要讓腹部脹起來,其目的是要將肝臟及脾臟推向下方,便於觀察,減少檢查之盲點。而觀察肝臟前上後葉,需要呼氣時才清楚的看的到。
姿勢: 雙手擺置頭部上方。暴露出腹部。肝臟的右上外側部位易被肺部空氣遮住,配合檢查醫師的指令,左側躺可讓肝臟向左移動,便於觀察該部位之微小病灶
喝水: 腸胃中的空氣會干擾超音波看到胃後方、藏在後腹膜腔的胰臟,而超音波能穿透水;因此特殊情況檢查醫師可能會特別請您當場喝約500~800cc的開水,幫助看清楚胃、胰臟、主動脈周圍病灶。

檢查限制與盲點
超音波檢查的過程,是要將超音波從檢查探頭發出傳達到腹內器官,而後音波會再回射到探頭。
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有音波受阻的情況發生,而體內的骨頭及腸胃道內含的空氣會阻礙超音波傳導。
因此:
胃腸道內病灶不適合用超音波診斷,以及胰臟(尤其是胰尾部)的病灶易被胃內空氣阻擋模糊不清。
此外,因掃描角度困難,肝臟上、後方接近橫膈膜之部位,其微小病灶不易發現; 若本身肝臟較為高位,肋骨下方造成的死角也會較多。肝硬化併發瀰漫性腫瘤時也不易分辨; 瓷膽囊(porcelain gallbladder)會遮住膽囊內部導致其內的腫瘤無法被發現。
有必要時檢查醫師會建議進一步的檢查如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以避免誤診。

隨著科學技術與醫療器械的快速發展,現代的人類可以用比以往更精確詳實的儀器來早期做許多疾病的診斷與分析。腹部超音波的發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不僅可以提供醫師對病患腹腔內實質器官良好的影像分析,更可以大大提高潛在病灶的偵測與診斷。

對消化系內科的醫師來說,腹部超音波乃是臨床運用上的一大利器,也是每位消化系內科醫師日常臨床診療工作不可或缺的幫手。正因它可以廣泛地提供許多內臟器官的影像資訊,所以40歲以上的中年人建議每年定期檢查。特別是有潛在疾病的病患如肝功能異常、慢性肝炎、肝硬化、惡性腫瘤及結石患者,更應在與醫師諮詢後採取定期的追蹤模式,以期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腹部超音波的檢查範圍大抵以腹腔內實質器官為主,即肝、膽、胰、脾、腎臟等。至於其他的中空器官如胃、大小腸等則有相當大的限制,一般而言超音波對這些器官的檢查並不十分精確。(推薦閱讀:為什麼超音波檢查正常,過幾天卻發現15公分腫瘤?)

深藏於後腹腔的器官如胰臟有時也易受腸胃道腸氣、骨頭、肺部等組織的干擾而不一定能有很精確的影像表現,原則上氣體的干擾是腹部超音波診斷上的最大限制。腹部超音波檢查跟甲型胎兒蛋白一樣,都是目前篩檢肝癌的第一線工具,但兩者都有其優點,亦都有其限制,所以需要共同配合,以增加肝癌診斷的準確性。

上腹部超音波可以說是健康檢查中非常重要的項目!因為腹部超音波主要目的在於檢視腹腔內各種器官、一次了解許多腹部臟器是否出現異狀。因為超音波沒有輻射線,對人體較無傷害,是一種相當安全、沒有侵襲性、短期內可多次檢查的儀器檢查,更是健康檢查的一大利器。

 

可以檢查哪些器官

上腹部的主要檢查八大部份:肝臟、肝內膽管、總膽管、膽囊、腎臟、肝門靜脈、胰臟、脾臟。可以篩檢如肝腫大,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囊腫,鈣化點、膽結石、膽息肉、膽管結石、急慢性膽囊炎,膽道有否阻塞,腎結石、腎囊腫或腎腫瘤、脾腫大等

 

上腹部超音波有哪些限制

雖然超音波檢查的適用範圍極廣,但是也有其先天上的限制。由於超音波在含有骨頭或氣體的組織中傳導不良,所以並不適用於骨骼或含氣體組織(如肺部、胃腸)的檢查診斷。而胰臟由於位於胃部後面,往往因為胃內空氣太多而容易產生死角而難以判斷。

 

檢查注意事項

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前,請務必依照醫師指示,至少空腹六至八小時,以避免食物影響到檢查結果。如有糖尿病不堪空腹太久之受檢者,請事先告知單位護理人員。

 

介紹常見異常項目如下:

(1)脂肪肝

所謂脂肪肝指的是肝臟的脂肪堆積,特別是三酸甘油脂。脂肪肝是良性的慢性肝病,代表人體肝臟的脂肪代謝出了問題。通常肝功能正常時,只要定期追蹤檢查即可。健康檢查中約三成受檢者發現有脂肪肝,其中以喝酒、肥胖或營養過剩、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原因所造成的最為常見。

如果是因喝酒造成之酒精性脂肪肝,應該儘快戒酒,初期大多可以回復正常,以免日後造成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異常所致脂肪肝,只要針對原因予以控制即可,並不需特別的治療。然而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臨床上醫護人員亦應同時為患者作心臟血管疾病的評量參考。與病毒性肝炎(C型肝炎)相關脂脂肪肝,則應每年定期追蹤。

 

(2)囊泡症

囊泡為一層上皮覆蓋,內部有液體的病灶。發生在腎臟內,稱為腎臟囊泡;發生在肝臟內,稱為肝臟囊泡。囊泡亦可發生在胰臟、脾臟。單純性囊泡通常囊泡數量少、境界分明、輪廓明顯,對腎、肝臟功能鮮少影響。除非出現少見的併發症(如出血、破裂或感染等),單純性囊泡通常不需任何治療,每半年至一年腹部超音波定期檢查即可。

如果腎臟或肝臟裡充滿太多的囊泡,導致正常的細胞受壓擠變形,甚或造成腎、肝功能異常者,稱為「多囊腎」或「多囊肝」,情況嚴重時可引起腎、肝器官衰竭。若發現不單純性的囊泡樣病灶(如囊泡形狀不規則、囊泡內有異常陰影或迴音等),則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是否有寄生蟲感染或腫瘤的診斷參考。

 

(3)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內良性腫瘤中最常見者,形成的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胚胎時期血管形成異常所致。肝血管瘤可以是單一的,但也可能是多發的。它的大小不一,小的血管瘤不到一公分,大的血管瘤可以大到一、二十公分。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通常不會有症狀,除非肝血管瘤很大,造成上腹部壓迫產生鼓脹感。一般而言,如果腫瘤經過一段時間追蹤檢查都沒有變大或是長得很慢,大概就是肝血管瘤。

原則上,肝血管瘤並不需要治療,也沒有口服藥可以讓肝血管瘤消失或控制其生長速度。除非肝血管瘤長的很大,壓迫到正常的肝臟,就可以考慮做手術切除,但這種情形很少見。總而言之,若確定為肝血管瘤,只要定期追蹤,看看血管瘤有沒有變大即可。

肝囊泡為常見的肝臟疾病,俗稱肝內水泡,可能為單獨一個、兩個或多發性。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民眾當中,約有5-10% 發現有肝囊泡,年齡越大發生率似乎越高。單純性肝囊泡其內部為清澈的液體外部則為一層細胞上皮所包被,通常沒有臨床症狀、對肝臟功能鮮少影響,通常除非囊腫太大或發生少見的併發症(如出血、破裂或感染等)通常不需任何治療,只需每年定期追蹤。若為囊泡樣病灶(如囊泡形狀不規則、囊泡內有異常陰影或迴音等) 則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診斷及治療的參考。


 肝腫瘤

可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如血管瘤、腺瘤等。惡性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繼發性則為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到肝臟的轉移癌。

 肝內結石

國人的肝內結石主要為膽紅素鈣結石及膽固醇結石,尤以前者居多。飲食、遺傳及過去寄生蟲感染等是可能的致病原因。大多數的肝內結石患者沒有症狀,通常不需處理,必要時每年定期超音波追蹤即可。如有右上腹疼痛、發燒、畏寒、皮膚泛黃等急性膽管炎症狀時,應儘早就醫診治。

 彌漫性肝變化

或稱實質性肝變化,通常表示檢查腹部超音波時,受檢者之肝臟內回音訊號較為粗糙、不均勻。這是一種臨床意義較不明確之超音波診斷,有時難免受到檢查者主觀意識及個人經驗的影響,單靠超音波影像不足以確定診斷,應配合受檢者病史、肝炎抗原抗體檢查、肝生化功能等相關檢查方能作出適當診斷;若受檢者是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伴隨肝功能異常,則瀰漫性肝變化可能代表慢性病毒性肝炎變化或合併纖維化;若受檢者並非是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也沒有肝功能異常,則瀰漫性肝變化可能是其他非病毒性肝炎、過去寄生蟲感染、非典型脂肪肝等,甚或根本沒病,臨床上若沒有任何異常通常不必處理,頂多不定期追蹤肝功能及超音波即可。


肝硬化

肝硬化為肝細胞慢性、不可逆性受損所引起。病理學上可見肝臟內彌漫纖維化並形成再生性結節。常由長期飲酒(酒精性肝炎),慢性B、C肝炎,或先天性肝疾患等引起。治療方式主要針對潛在病因,避免飲酒與過度之止痛藥物服用。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為常見的膽囊疾病,大多由膽固醇積聚於膽囊壁而成,少數則由腺肌瘤、腺瘤或纖維組織等所形成。膽囊息肉通常為良性,直徑多小於1公分,單一或多發性,在超音波檢查的影像呈現膽囊壁局部不規則的高迴音,不需治療,必要時每年定期追蹤即可。若息肉直徑大於1公分,在超音波檢查的影像呈同質性、底部寬廣或乳突狀隆起,需考慮腺瘤或腺癌的可能性,應安排進一步檢查來確定診斷。


膽結石

膽結石常於門診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膽囊結石主要為膽紅素鈣、膽固醇等於膽囊內過度積聚而成,絕大多數結石均可藉由超音波檢查而確定診斷。大多數的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通常不需處理,必要時每年定期超音波追蹤即可。如有右上腹疼痛、發燒、畏寒、皮膚泛黃等症狀或超音波同時發現膽囊腫瘤、肝內結石、總膽管結石、慢性膽囊炎或病患有大型結石(超過二公分)等則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方式。


腎囊泡

常見的腎臟疾病,俗稱腎內水泡,可能呈單一或多發性,出現在單側或兩側腎臟。腎臟囊泡的原因未明,臨床上可大略區分為單純性腎囊泡、多囊腎及腎囊泡樣病灶等。單純性腎囊泡,其內部為清澈的液體外部則為一層細胞上皮所包被。在超音波檢查中單純性腎囊泡呈現圓形、內部無異常陰影或迴音、邊緣平滑鮮明之影像。單純性腎囊泡通常沒有臨床症狀,對腎臟功能鮮少影響。通常除非囊泡太大或發生少見的併發症(如出  血、破裂或感染等),民眾若檢查發現單純性腎囊泡並不需任何治療,只需每年定期追蹤。若為多囊腎或腎囊泡樣病灶(如囊泡形狀不規則、囊泡內有異常陰影或迴音等)則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診斷及治療的參考。

 尿路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

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凡是有尿液經過的地方都可能發生結石。結石的原因很多且複雜,但有個基本原則即水份補充越少或排汗過多造成尿液濃縮、尿量減少,容易讓尿液中的雜質結晶滯留沉澱而形成結石。一般而言,小於0.5公分的結石若能多喝水使尿量充足,多數可以自然排出;若大於1公分則很難自行解出。當結石過大或造成絞痛症狀或有水腎發生時,應立即轉介泌尿科專科醫師接受治療。

尿路結石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之尿液檢查可能正常或出現微量血尿。一旦結石過大引起尿流阻塞,可能導致急性腎絞痛、泌尿道感染及腎衰竭。尿路結石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多喝水、少憋尿可以預防結石的發生。超音波掃描不具侵襲性,可以看出結石的大小及水腎的存在與否,必要時再配合靜脈腎盂攝影檢查進一步診斷及治療。


水腎

水腎是因為攝護腺肥大、尿路結石、泌尿道狹窄、泌尿道外傷或腫瘤等各種原因造成急慢性的泌尿道阻塞,導致患者腎臟與輸尿管中間銜接之腎盂、腎盞等結構擴張而成。健檢一旦發現水腎時,無論受檢者有無臨床症狀,都應進一步追蹤檢查。


 脾腫大

造成脾臟腫大的原因很多,地中海型貧血、肝硬化、瘧疾感染後、寄生蟲病、白血病、血液腫瘤疾病、澱粉樣變性、鐵質沈著病、鬱血性心臟病等皆可能造成脾腫大。若發現受檢者有脾腫大,應配合臨床症狀及其它檢查以作為診斷及治療的參考。

超音波可以檢查腫瘤嗎?

依照檢查部位的不同,健康檢查超音波可以分為幾個部位: 腹部超音波 主要是檢查上腹部的肝臟、膽囊、部分胰臟、脾臟、腎臟等器官。 可以篩檢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肝囊泡、膽結石、膽息肉、膽管結石、腎結石、腎囊腫或腎腫瘤、脾腫大等。

腹部超音波可以檢查腎臟嗎?

超音波檢查是種非侵襲性、無游離輻射的檢查,對於肝臟、膽囊、膽管、胰臟、脾臟、腎臟等器官提供良好的影像,是篩檢腹腔內結石、囊泡、腫瘤、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臟炎或腎臟病變等的最佳利器。

腹部超音波 有用嗎?

雖然消化道是超音波的限制區,但超音波可以看出腸胃道是不是有穿孔、潰瘍,或是已經有發炎的腹水跟膿瘍,甚至有腫瘤的淋巴轉移等。 跟腹部X光一起判斷,可以比較容易診斷腸道病變,像大腸憩室炎、腸阻塞、腸套疊,還有闌尾炎、胃潰瘍等疾病。

腹部超音波會痛嗎?

腹部超音波檢查時不會痛,也沒有副作用,而且檢查肝癌的敏感度也很高,所以成為醫生診斷肝病的第一線影像檢查工具。 但超音波也有極限,例如有些腫瘤長在超音波監測的死角,腫瘤太小也掃不到。 此外,腹部超音波也決定在操作者的經驗和用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