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当然不是。psychopath和sociopath的形成原因是由于遗传或脑外伤及6岁前依恋性情感无法建立等综合因素导致。高智商是纯遗传因素。所以这两个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只有高智商但保留有正常情感的人,仅仅是高智商而已,他无法做到高社会功能型psychopath和sociopath的极端理性——举例:78岁老母和35岁妻子二选一活下来,给高智商的正常人选择,他可能短时间无法做出选择,但前两者会直接选择让更年轻的妻子活下来,而且尤其是psychopath内心不会事后伤心,只会为自己的决择能力叫好。

另一方面,反社会人格之所以被人贴标签“高智商”,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天生智商高过正常人,而是后天模拟正常人生活过程中习得的观察和推理能力远超正常人。

这类人除家境不错能支持他获得足够资源更好利用规则生存的以外,很多都倍受煎熬情感虽然变多了也是负面感受变多了不会变的多有同情心,穷点的因为冷漠冲动社会适应不良很多人书都读不下去就辍学了。

后两种混上几年假如问题不重的话可以发现叛逆或暴力不能支持他的生活,天生没多少情感的头脑反而成了优势也会像前者一样利用规则内的善作发展策略。他们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不去触犯规则给自己找麻烦,不会信奉规则绑架自己的内心。

这样自然会比智力相等的普通人显得高智商不少。毕竟你有上上下下一大家子要考虑,人家不擅长处理这些复杂关系也不需要和厌恶社会化

如果说在利益上,越独立的人重要的人越少,那么其实就是说越少在意别人就越独立,只需要考虑自己就行了,你说谁更容易成功?

I’m not a psychopath,I’m only a high-functioning sociopath.Do your research.

我不是“精神病”,我是“高功能反反社会人格”。做你的调查去吧。— —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

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卷福饰Sherlock Holmes(夏洛克·福尔摩斯)

卷福那句经典的台词有没有让你记忆深刻。其实不难看出福尔摩斯性格里的自恋、孤僻还带有时不时发作的神经质症状,还有在言行上的不拘一格以及不耐烦。用福尔摩斯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就是”高功能反反社会人格”。

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Andrew Scott(安德鲁·斯科特)扮演莫里亚蒂

而电影《神探夏洛克》中的另一个典型的高智商反社会人格患者莫里亚蒂,他聪明狡猾玩弄人心,擅长伪装,性格变幻莫测、行事低调谨慎,手下不计其数。

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两个人,一个代表正义、一个代表犯罪,却都具有“高智商反社会人格”,如此相反的两个人却又如此相似,反社会人格都具有哪些特征呢?

  1. 相貌智力均在中等以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常使人产生好感。
  2. 不带有精神病分裂症的症状,思维并不紊乱,也没有幻觉与妄想现象。
  3. 不带有焦虑症与情感障碍的症状,情绪既少焦虑,也少激动。
  4. 对人对事既无责任心,亦无义务感;因此,在言行上无法取信于人。
  5. 缺乏坦诚气概,予人以虚伪印象。
  6. 知过而不思悔改,且无羞耻之心。
  7. 所表现之侵犯别人的行为,事先并无明确动机或计划,多系起于隐蔽性的冲动。
  8. 缺乏是非善恶判断能力,不能从失败经验中获取教训。
  9. 极端自我中心;在损害别人利益以满足起私欲之后,不会对人回报,甚至不愿付 出应用的亲情与爱意。
  10. 情感冷漠而缺少变化,不似常人般受外因感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情。
  11. 缺乏领悟能力,不能见贤思齐,不能从别人的榜样行为中学习改变自己。
  12. 虽不关心别人,却强烈需要别人的关注与信赖。
  13. 常在幻想状态下对人表现恶作剧行为;以粗鄙丑陋的言行惹人厌恶。尤以酒后为然。
  14. 不显示有自杀倾向。
  15. 在两性关系上,纯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 ,与异性交往从不认真,从不向对方付出 真心与爱情。
  16. 生活无目标,无计划,也无方向;在生 活中的一切活动,对其自身幸福而言,都是一些自毁行为。

(你是不是在心里默数自己中了多少条?)

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之所以被称之为“反社会人格”是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相符,思维和行为与常人不同,缺乏自我反省机制。以自我中心,做事以自我主观判断为导向,不遵循任何的指导,情绪化行为明显。

因社会的价值批判,他们认为自己是处于不利地位,基于自我保护通常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不懂适应社会的各种制度、环境。而对于严重的患者就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反社会人格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其他个别因素造成。

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其实只要不对社会造成伤害与犯罪,反社会人格并不会跟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在社会混得中如鱼得水。

在我国主流价值观中,也许反社会人格者才是最享受人生的人。他们遇事沉着冷静、思路清晰、处理事情有条不紊。虽然很精通社会规则,但他此毫不在意。实际上追求的都是自己的目标。

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9月20日上午 10:00预售款,准时上线https://mordorf.tmall.com/

往期热文

女人恐婚的理由,不就是这些

Mordorf 设计师说 | 买不到心仪的,那我就自己做

她培养出身价200亿美元的男人,一生最好的投资

沐浴般的“女人香气”,无法抵挡的纯粹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小疯

图文排版:Elizabeth

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文章编号:20170919

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MORDORF (广东广州)

Mordorf 独立设计师女装品牌,以服装为载体传递极简、轻奢的生活理念,...

高智商 反社会人格
维基百科中的医学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如需获取医疗帮助或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详见医学声明

反社会人格障碍(英语: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SPD) 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二轴发育障碍/人格异常类别B,必须超过18岁才能够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1][2]。特征是长期无视或侵犯他人,常表现为道德意识或良心低落[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公认的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之一[4][5]。

反社会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症状反社会行为, 诈骗, 暴力, 难以控制行为和冲动, 应激性
类型B型人格疾患[*], 人格障碍, particular disease[*]
治疗心理治疗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精神病学、​心理学
ICD-116D11.2
ICD-10F60.2
ICD-9-CM301.7
DiseasesDB[1]
MedlinePlus[2]
Patient UK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 反社会人格障碍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自心理医学发现此人格障碍,近百年来便有不同医学名词出现,大致为:无罪感(Guiltlessness)、精神病态性人格卑劣(Psychopathic inferiority)、悖德症(Moral insanity)、悖德痴愚(Moral imbecility)。现代则多为用反社会人格(Sociopathy)等医学名词。

精神病态/心理变态(Psychopathy)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概念之间已作了区分,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精神病态是一种与ASPD重叠,但有区别的疾病[6] [7][8][9][10]。

演化心理学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现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的正常功能,有利于远古祖先在特殊情境下采取欺骗行为;因为他们不理会用于维持互惠合作的社会规范 ,损害了其他人的繁殖利益,故被临床心理学家错误地视作一种疾病[5]。

症状与诊断标准编辑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第五版(DSM-5)的定义,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 从十五岁开始,广泛的“漠视及侵犯他人权益”的思考或行为模式,以下七项诊断准则中至少三项 (或以上):
  1. 不能符合社会一般规范对守法的要求,表现于一再作出侵犯法律或社会规范的违法行为。
  2. 狡诈虚伪:表现于一再说谎、使用化名、为自己的利益或娱乐而诈欺、欺骗、哄骗、愚弄他人。
  3. 做事冲动或不能事先计画。
  4. 易怒且好攻击:表现于一再打架或攻击他人身体(所有一切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动作或想法)。
  5. 行事鲁莽,不在意自己及他人安危。
  6. 经久的无责任感,表现于一再无法维持经久的工作或信守财务上的义务。
  7. 缺乏悔恨,羞耻和内疚感,表现于无动于衷或合理化对他人的伤害、虐待或偷窃。
B. 十八岁才能进行诊断。C. 有证据显示个案十五岁以前为品行疾患的患者,即通常十五岁前即有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一种持续性的行为模式,此行为模式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或破坏了社会规范)。D. 反社会行为不仅仅只发生于思觉失调症或躁郁症发作的病程中。

行为障碍编辑

个体可能有欺骗他人、操控他人、损人利己的行为发生,反社会人格高智商者轻则侵犯他人权益,重则会参与金融犯罪,反社会人格低智商者轻者则自我放纵(如吸毒、酗酒),重者则损人利己(如打架、谋杀、危害社会、犯罪)。

成因编辑

遗传编辑

在可能涉及的特定基因中,MAO-A基因被关注,其可分解单胺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各种研究基因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表明,导致产生较少MAO-A的基因变异,例如启动子区域的2R和3R等位基因,与男性的攻击行为有关。这种联系还受到早期生活中负面经历的影响,有低活动性变体(MAOA-L)的儿童比受到高活动性变体(MAOA-H)的儿童遭受虐待的可能性更大。

SLC6A4的基因,是另一个与反社会行为和人格特质有关的基因。

通过2016年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ASPD的其他多种基因候选物。

激素和神经递质编辑

大脑受伤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标准发育受到破坏,从而导致激素释放,从而改变正常发育模式。睾丸激素是一种激素,在大脑的侵略性中起著重要作用(需要引用)。

虽然较低的血清素水平可能与ASPD相关,但也有证据表明,在许多实验中,血清素功能下降与冲动和攻击性高度相关。冲动与血清素代谢异常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在受虐待儿童中,单胺氧化酶A与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包括行为障碍和成人反社会人格障碍。

神经学编辑

反社会行为可能与头部创伤有关。反社会行为与右半形核,左岛和额极皮层的灰质减少有关。

表现出反社会行为的人表现出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少。前额叶皮层参与许多执行功能,包括行为抑制,提前计划,确定行动后果以及区分是非。

CSP(Cavum septi pellucidi)是边缘神经发育不良的标志,它的存在与某些精神障碍(例如精神分裂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存在松散的联系。一项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有CSP者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水平明显更高。

环境编辑

有人猜测他们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原因导致他们对社会失去信任,例如:家暴、偏误教导、家庭背景等等;进而影响到思想上的异常。

另一种看法是,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难以学得制约反应,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善于逃避心中不舒服的感受而已,但是这些揣测不仅缺乏理论依据,也显然与反社会人格的特征有所矛盾。

文化影响编辑

临床心理学的社会文化论认为疾病受文化方面的影响。关于法律体系应在多大程度上识别和接纳具有ASPD初步症状的患者,也一直在争论不休。

有争议的临床精神病医生Pierre-ÉdouardCarbonneau指出,误诊的可能是灾难性的。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无法诊断的文化或环境影响,精神医生需要忽略,用他的话说,是“谨慎行事”。

治疗编辑

一些方法将侧重于亲社会行为的有形的物质价值,而摒弃反社会行为。

药物在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方面的应用仍未得到很好的探索,并且尚未有FDA批准专门用于治疗ASPD的药物。2010年的一项研究在ASPD患者中使用药物的研究进行了审查,其中8项研究符合审查的选择标准,得出的结论是,关于使用各种药物治疗ASPD问题的严格证据目前尚无定论。[11][12]尽管如此,诸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剂之类的精神药物仍可用于控制症状。

“除非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否则未经过病人同意不得强制就医”也是属于联合国人权文件的一部分。

另亦有论认为涉及杀人等严重暴力罪行的反社会人格者属无可教化,只能以长期、甚至不得假释之终身监禁、死刑,将他们与社会永远隔绝,防止他们再次危害社会。

预后编辑

流行病学编辑

两项北美研究和两项欧洲研究中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最常见于男性而不是女性,男性被诊断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三到五倍[95][90]。

作为流行病学流域(ECA)研究的一部分,发现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男性滥用酒精和非法药物的可能性是没有ASPD的男性的三到五倍。在一项针对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男性和女性的研究中,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滥用药物。

被关押的罪犯中,诊断为反社会人格者的比例约为诊断为精神病态者的两到三倍。多数在海尔氏精神病态量表(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简写为PCL-R)得高分的亦通过反社会人格的诊断标准,而许多反社会人格的诊断标准的在PCL-R上并未得高分[13]。

历史编辑

DSM的第一版于1952年列出了反社会人格障碍。

1968年的DSM-II重新排列了类别,“反社会人格”被列为十种人格障碍之一。

参考文献编辑

  1. ^ 《4%的人毫无良知,我该怎么办?》 玛莎·史图特著 陈雅汝译 ISBN 978-985-124-802-8
  2. ^ (中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认识反社会人格障碍症. [2019-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4. ^ 蒋奖 许燕.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心理学探新. 2004, (92): 52.
  5. ^ 5.0 5.1 Buss, David M. 進化心理學(第四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446. ISBN 9787100110532.
  6. ^ Farrington DP, Coid J. Early Prevention of Adult Antisocial Behavior.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82 [12 January 2008]. ISBN 978-0-521-65194-3.
  7. ^ Patrick CJ. Handbook of Psychopathy. Guilford Press. 2005 [18 July 2013]. ISBN 9781606238042.
  8. ^ Hare RD. Psychopathy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 Case of Diagnostic Confusion . Psychiatric Times (New York City: UBM Medica). 1 February 1996, 13 (2) [19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9. ^ Hare RD, Hart SD, Harpur TJ. Psychopathy and the DSM-IV criteria for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PDF).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August 1991, 100 (3): 391–8 [19 May 2017]. PMID 1918618. doi:10.1037/0021-843x.100.3.39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26).
  10. ^ Semple D, Smyth R, Burns J, Darjee R, McIntosh A.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sychiatry.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48–449 [2020-05-16]. ISBN 978-0-19-8527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0).
  11. ^ Khalifa N, Duggan C, Stoffers J, Huband N, Völlm BA, Ferriter M, Lieb K.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0, (8): CD007667. PMC 4160654  . PMID 20687091. doi:10.1002/14651858.CD007667.pub2.
  1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spd med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3. ^ Patrick, Christopher J (Editor). (2005) Handbook of Psychopathy. Guilford Press. Page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