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义 隆

Lo sentimos. Aún no hemos traducido esta página al español. Avísenos si desea que esto sea una prioridad y traduciremos la página lo antes posible.

We're sorry. We have not yet translated this page into Spanish. Please let us know if you want us to make it a priority and we will work to translate it as soon as possible.


Solicitar traducción Request translation

Gracias, su solicitud ha sido presentada. Thank you, your request has been submitted.

地理位置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77公里,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

行政区划 全州辖兴义、安龙、兴仁、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等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1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76个镇、50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75个(社区)居委会,2048个村。

建制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设立贵州省兴仁专署,辖兴仁、兴义、普安、晴隆、关岭、盘县、安龙、贞丰、册亨、望谟十县,专署驻兴仁县城。1956年4月13日设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册亨、望谟、贞丰四县划归黔南州。1965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贞丰、望谟、安龙、册亨县,分别成立贞丰、望谟、安龙布依族苗 族自治县和册亨布依族自治县。1981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义地区,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行政区划未变更。同时撤销贞丰、望谟、安龙、册亨四个自治县,设贞丰、望谟、安龙、册亨四县。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黔西南州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州府驻兴义县城。

人口民族 州内居住着布依、苗、彝、回、汉等33个民族,2004年末全州总人口311.7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地质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低海拔275米,最高海拔2207.2米,国土面积16804平方公里。

气候资源 全州气候宜人,热量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36-1648.6小时,常年年均气温13.6-19.1℃),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253.1-1577.2毫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281-348天),终年温暖湿润,州府所在地兴义市素有“小春城”之称。南北盘江及红水的低热河谷地带终年无霜雪,被誉为贵州省的“天然温室”,适宜于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水能资源 州内水能资源丰富。全州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水电总装机达1000万千瓦以上,是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红水河水电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建的有国家重点水电工程鲁布格、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3座界河大型水电站。在建的有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平班、龙滩电站和北盘江流域光照、大田河等大中型水电站。正在筹建的有北盘江流域董箐、马马崖电站,马岭河流域赵家渡电站,黄泥河流域老江底电站等。

生物资源 生物种类繁多。全州树种资源有250科1420种,森林面积4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2%,有野生动植100余种,特别是中草药种类繁多,是贵州省中中草药药源宝库之一。目前尚有灵芝、天麻、杜仲、银杏、黄柏等中药材尚待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大,矿种多。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黄金、锑、铊、铅、锌、铁、钼、莹石、大理石等。全州黄金远景储量在500吨以上,已探明储量达208吨,全州8县市均有金矿,其中烂泥沟、水银洞、紫木凼、戈塘等达到特大型矿床规模。由于州境内有丰富的金矿,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国的第二个“金三角”。煤炭远景储量190亿吨以上,煤种多、质量好,平均发热量为7000-8000千卡/千克。大理石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此外,天然气资源丰富,仅册亨县就已探明储量近600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神奇独特。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湖和兴义万峰林,省级风景名胜安龙招堤、鲁布革云湖山、贞丰三岔河等奇特的自然风光,有南明历史遗迹"明十八先生墓"和顶效绿荫村"贵州龙"化石、兴义猫猫洞(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万屯汉墓群、兴仁交乐汉墓等神秘的历史文化。有前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国民党军事领袖之一何应钦先生故居。有多姿多彩、浓郁淳朴、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而且与毗邻地区的旅游景点组合良好,处在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石林、广西桂林三大景区主轴线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部一个颇具潜力和开发前景的黄金旅游区。

政府网站: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网站

普 义 隆
  此条目的主題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关于其于清帝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請見「宣統」。

普 义 隆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2月2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溥仪"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这是满族传统命名,只称名而不与姓氏连用,其姓氏为爱新觉罗。

宣統帝

普 义 隆

清朝第12位皇帝
統治(首次)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3年72天)[1]
(再次)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前任清德宗景皇帝載湉(首次)
無(辮軍復辟,再次)
繼任無(清朝滅亡,首次)
無(復辟失敗,再次)
普 义 隆
 
滿洲國國家元首[註 1]
統治1932年3月9日-1934年3月1日(執政)
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7日(皇帝)退位
前任無(滿洲國建立)
繼任無(滿洲國滅亡)
愛新覺羅氏家族首領
統治1908年12月2日-1967年10月17日
前任載湉
繼任溥傑
出生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
1906年2月7日
普 义 隆
 
大清直隶順天府醇親王府(今屬北京市西城區)
逝世1967年10月17日(61歲)
普 义 隆
 
中国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街道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協和醫院
安葬

溥儀墓(華龍皇家陵園)

配偶皇后婉容
繼妻李淑賢
贵妃譚玉齡
淑妃文繡
贵人李玉琴
子嗣子:
嗣子毓嵒
全名
爱新觉罗·溥儀
年號
宣統:1909-1911,1917(大清皇帝年號)
大同:1932-1934(滿洲國執政年號)
康德:1934-1945(滿洲國皇帝年號)
政权清朝(1906-1912)
遜清小朝廷(1912-1932)
滿洲國(1932-1945)
父親生父:和硕醇親王載灃
嗣父:德宗景皇帝載湉
嗣父:穆宗毅皇帝載淳
母親生母:醇親王嫡福晉瓜爾佳氏
嗣母: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嗣母: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普 义 隆

本页面包含满文字母,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为滿文字母,否则可能出现未成連寫體的字母或其他符號。

溥儀(满语:ᡦᡠ ᡳ,穆麟德:Pu I[4],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註 2],字曜之,號浩然[5],洋名亨利Henry),清帝在位期間年號「宣統」,故稱宣統帝。溥仪是道光帝之曾孙,醇親王奕譞的之孙,光緒帝的侄子,生父是醇亲王載灃,生母嫡福晉瓜爾佳氏是慈禧太后的重臣榮祿之女。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慈禧太后驾崩,慈禧太后于死前擁立时年2岁9個月大的溥仪兼祧同治帝與光緒帝,继承大统,並令生父醇親王載灃为监国摄政王,與光緒帝皇后葉赫那拉氏(即隆裕太后)共同輔政,翌日,慈禧太后駕崩。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溥仪正式即位,于翌年改元“宣統”,是为宣统帝

1911年,辛亥革命于武昌爆发后,在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凱的逼迫之下,溥儀在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1912年2月12日)由大清帝國攝政皇太后,也就是光緒帝的皇后隆裕太后颁布《宣統帝退位詔書》,宣告清帝正式退位,清朝統治結束,至此滅亡,因此史稱清遜帝清廢帝之稱,而無正式廟號或諡號。

1917年,溥儀在北洋軍将领張勳等人支持下,在北京復辟重登帝位。但仅仅12天之后便被迫退位(史稱張勳復辟、辮軍復辟、丁巳復辟)。

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的满洲国于新京宣告成立,溥仪出任满洲国執政,年号「大同」。1934年,满洲国改为帝制,溥仪成为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因此又被称为康德皇帝,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满洲国被苏联推翻为止。此后,溥仪曾作为战犯服刑,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1967年10月,溥仪在北京逝世。

溥儀是清朝的第12任君主(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清朝之前身后金起算),也是1644年清军入关后的第10任君主,是清朝以及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的末任皇帝,亦是世界史上除教宗本篤九世以外,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君主。[註 3]

目录

  • 1 家世
  • 2 生平
    • 2.1 早年生涯
    • 2.2 第一次皇帝登基和退位
    • 2.3 第二次皇帝登基和退位:張勳發動政變,復辟清朝
      • 2.3.1 溥儀與莊士敦時期
      • 2.3.2 被逐出紫禁城時期
    • 2.4 第三次皇帝登基和退位
      • 2.4.1 滿洲國执政
      • 2.4.2 滿洲國皇帝
    • 2.5 戰犯囚禁時期
    •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任職全國政協委员時期
    • 2.7 去世
  • 3 勳章
  • 4 家族成员
    • 4.1 兄弟姐妹
    • 4.2 妻妾
      • 4.2.1 皇后婉容
      • 4.2.2 淑妃文绣(鄂爾德特氏)
      • 4.2.3 明賢貴妃譚玉齡(他他拉氏)
      • 4.2.4 福贵人李玉琴
      • 4.2.5 妻子李淑賢
    • 4.3 嗣子
    • 4.4 家系
  • 5 影響
    • 5.1 書籍
    • 5.2 影视形象
  • 6 注释
  • 7 延伸阅读
  • 8 參考文獻
  • 9 外部連結

家世[编辑]

普 义 隆

三岁的溥仪(右)站在父亲醇亲王载沣和弟弟溥杰身边

溥儀的祖父為道光帝七子、咸豐帝之弟奕譞,外祖父為榮祿,生父載灃为光绪帝之異母弟,后继承醇親王爵位,母嫡福晉瓜爾佳氏。

生平[编辑]

早年生涯[编辑]

普 义 隆

12歲的宣統皇帝溥儀

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1906年2月7日),溥儀出生在北京醇親王府(今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

載灃生了四個兒子:

  • 長子溥儀
  • 次子溥傑(1907年-1994年)
  • 三子溥倛(1915年-1918年)
  • 么子溥任(1918年-2015年)

與七個女兒:

  • 長女韞媖(1909年-1925年)
  • 次女韞龢(1911年-2001年)
  • 三女韞穎(1913年-1992年)
  • 四女韞嫻(1914年-2003年)
  • 五女韞馨(1917年-1998年)
  • 六女韞娛(1919年-1982年)
  • 么女韞歡(1921年-2004年)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光緒帝患重病。11月13日,年僅兩歲的溥儀被抱入皇城,慈禧太后下令養育在宮中。11月14日,光緒帝崩,慈禧命溥儀繼位為帝,過繼於同治帝,同時兼承光緒帝之宗祧。11月15日,慈禧崩,享壽七十三歲。溥仪小时候曾被太监欺负,导致他出现畸形性格。

第一次皇帝登基和退位[编辑]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光绪與慈禧相繼去世,朝廷眾臣均尊奉太皇太后遺詔,溥儀在太和殿內登基成為第十二任皇帝,年號宣統,年僅兩歲,其父載灃擔任攝政王[6]。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清帝國各行省各自宣布獨立,脫離清政府管轄和控制,但清政府依然管轄和控制北京市附近的省份,並派遣袁世凱率領北洋陸軍攻打革命黨。南方革命軍與袁世凱商定,若能成功逼使溥儀退位和結束君主制,建立共和,便讓他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是為南北議和。袁世凱便一面好言利誘,一面利用《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威逼太后下詔,命令溥儀退位。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大清帝國攝政皇太后的名義與權力代替溥儀下達《宣統帝退位詔書》,讓溥儀正式退位,結束大清自世祖皇帝入主中原以来長達268年的統治。

第二次皇帝登基和退位:張勳發動政變,復辟清朝[编辑]

普 义 隆

1917年,坐在乾清宫寶座上的溥仪

主条目:張勳復辟和遜清皇室小朝廷

溥儀退位後,因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頒布的《清室優待條件》而得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內,保留「大清帝國」國號,且准予擁有皇帝尊號(只限在城內),並有宦官、宮女供其使喚。

1917年7月1日,北洋政府陸軍定武上將軍、安徽省督軍張勳協同陳寶琛、王士珍、陳光遠、康有為、劉廷琛、沈曾植和勞乃宣等人發動政變,宣佈大清帝國復辟。張勳復辟的行動遭到共和派系撻伐,在各界壓力和不滿之下,行動僅12天便宣告失敗,溥儀也第二次宣布退位,結束政權。

溥儀與莊士敦時期[编辑]

普 义 隆

1922年的溥仪

1919年,英國蘇格蘭人莊士敦前往北京紫禁城,擔任溥儀的老師,指導溥儀學習英語、數學、世界史和地理。溥儀和莊士敦二人關係良好,感情深厚,傳為佳話,為人津津樂道。溥儀因此對現代世界眼界大開,开闊了國際視野,增加了西方基本知識[7]。莊士敦也勸告溥儀必須配戴眼鏡,因為當時發現溥儀已經近視了。而且這也已經過醇親王的商量,因為醇親王認為身為皇帝的溥儀不適合配戴眼鏡。庄还教溥儀如何拨电话,结果溥儀第一通电话竟拨至北京大學,結果是由大名鼎鼎的胡適教授親自接聽[來源請求],溥儀剪掉自己的髮辮并穿上西服,此舉遭到陳寶琛、鄭孝胥等傳統保守派人士的不滿和批評。

被逐出紫禁城時期[编辑]

主条目:遜清皇室流亡小朝廷

普 义 隆

已剪掉髮辮和穿上西服的溥儀

普 义 隆

溥仪和婉容在天津租界内张园寓居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胡景翼和孫岳發動甲子兵變,推翻大總統曹錕。11月5日,馮玉祥命其部下鹿鍾麟與李石曾和張璧奉「攝行大總統黃郛命令」,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帶領軍隊佔領紫禁城,命令溥儀簽署聲明,「取消帝號並離開紫禁皇城」,如拒絕,就用多門火炮射擊毀了皇宮。溥儀別無選擇,只能無奈答應,馮玉祥限其二天內收拾個人物品,帶著遜清皇室離開。離開紫禁城之後,溥儀先前往父親載灃的宅邸醇親王府居住,並由國民軍監視。1925年2月24日,溥儀在鄭孝胥、陳寶琛和日本人的協助下,裝扮成商人經東交民巷日本大使館至使館前方的火車站乘車逃往天津市的租界区,先後居住於天津市日租界的張園和静园[8]。

1928年6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旗号,对清东陵当中的裕陵和菩陀峪定东陵进行大规模盗掘,并用部分盗取的宝物贿赂蔣介石之妻宋美龄、妻舅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最终不了了之。该事件史称“东陵事件”,而蔣介石不追究孙殿英的责任,是後來导致遜清與国民政府完全决裂,轉向日本人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9]。

第三次皇帝登基和退位[编辑]

主条目:满洲国

滿洲國执政[编辑]

普 义 隆

满洲国时期的溥仪

普 义 隆

溥儀與皇后婉容合照

1931年9月18日滿洲事變發生後,前大清帝國穆爾哈齊的後裔熙洽,趁著東北邊防軍駐吉林副司令官、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參加母親葬禮不在吉林市城內,命令士兵開啟城門,向關東軍投降。熙洽發信邀請溥儀前往祖宗龍興之地,復辟帝國,「救民於水火」,在日本的支持下,先擁有滿洲,再圖關內。以熙洽為首的前清貴族向日本人提出迎接溥儀至滿洲,建立君主制國家。關東軍也早已認定溥儀是適合的新國家(滿洲國)君主人選。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賢二製造了「天津事件」,將溥儀從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帶出,經大沽街、營口市、旅順口區,最後再前往撫順市。1932年2月16日,關東軍召集張景惠、熙洽、馬占山、臧式毅、謝介石、于沖漢、趙欣伯和袁金鎧在瀋陽市大和旅館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會議由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主持。會議決定迎接溥儀成為滿洲國執政,並分配了與會者在滿洲國政權中的職位,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務機關長,為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8日,發布《滿洲國獨立宣言》:「從即日起宣佈滿蒙地區同中國中央政府脫離關係,根據滿蒙居民的自由選擇與呼籲,滿蒙地區從此實行完全獨立,成立完全獨立自主之政府。」23日,板垣在撫順與溥儀會面,告知出任「滿洲國執政」。原本以為能夠重新成為皇帝的溥儀儘管對於日本人所安排的「執政」職位甚為失望,但還是接受了。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滿洲地區正式成立滿洲國。3月9日,溥儀在長春市吉長道尹公署道台衙門大堂舉行就職典禮儀式,宣布就任滿洲國執政。

滿洲國皇帝[编辑]

普 义 隆

偽滿皇宮博物院展示的溥儀登基滿洲國康德皇帝诏书

1934年3月1日,溥儀正式登基成為皇帝,年號康德,又被稱為康德皇帝。日皇為表慎重,在溥儀登基典禮的時候,特別贈送一輛凱迪拉克豪華都鐸8C型轎車(Cadillac Deluxe Tudor Limousine 8C)。車首前方、車體後方和車輪中央都鑲有滿洲國國徽,以表示對溥儀登基成為滿洲國康德皇帝的祝賀。溥儀雖然名義上貴為滿洲國康德皇帝,但實際上所有重大權力和決定都要得到日本關東軍的批准才可以實行。而滿洲國康德皇帝只是个象徵性的頭銜,实为傀儡君主。

普 义 隆

滿洲國郵票上的溥儀肖像

1935年(康德二年、昭和十年)4月6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授意下溥仪以满洲国皇帝的身份首次访问大日本帝国首都东京,受到日方高规格接待。1940年(康德七年、昭和十五年)6月26日,溥仪第二次访问東京,由昭和天皇亲自迎接。

1945年8月9日,蘇聯開始八月風暴行動。蘇聯紅軍迅速打敗了駐守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11日晚上,溥儀,溥傑,嵯峨浩和其他親屬在日本關東軍士兵挟持下在新京東站登上火車展開逃亡行動。13日到達臨江市大栗子街,停留數日觀察最新戰爭局勢来決定是否要前往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半島境內。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17日晚上,溥儀在大栗子溝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和取消滿洲國康德皇帝尊稱,宣告滿洲國正式滅亡[10]。之後,溥儀,溥傑,嵯峨浩和其他親屬乘坐火車前往通化市,然后在瀋陽東塔機場乘坐日本關東軍飛機欲逃亡日本。

戰犯囚禁時期[编辑]

溥儀和蘇聯軍官

1945年8月16日,溥儀、溥傑、嵯峨浩和其他親屬在瀋陽東塔機場乘坐日本關東軍飛機準備逃亡日本的時侯,被蘇聯紅軍空降傘兵逮捕,溥儀等人被蘇聯士兵扣留在通遼市至8月20日(有一說法是8月21日),然後被蘇聯空軍飛機運送到俄羅斯赤塔一號軍用機場,囚禁於莫洛可夫卡30號特別監獄直至11月初。之後被囚禁在伯力45號特別監獄直至1946年春季。溥儀在伯力45號特別監獄內受到優厚的待遇,令其多次向蘇聯政府表示願意申請在蘇聯永久居留,並申請加入蘇聯共產黨,但有推測認為溥儀可能是出於自保懼怕日後被追究責任,故而申請在蘇聯永久居留。溥儀被囚禁在蘇聯期間,曾經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訊。他聲稱自己在就任滿洲國康德皇帝期間,完全為日本關東軍所控制,身不由己,也沒有滿洲國康德皇帝作為最高元首的最大實際決策權力和指揮權力。但是,被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後,溥儀承認由於懼怕日後被中國政府追究,作證時將部分責任推卸給日本方面(含如何到達內滿洲),在部分涉及雙方責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11]:12-13。

1950年8月1日,溥儀與滿洲國其他263名戰犯在綏芬河由蘇聯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後被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為期10年的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溥儀的囚犯編號是98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任職全國政協委员時期[编辑]

普 义 隆

1960年溥仪的选民证

普 义 隆

1961年10月13日,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期间,在中国人民政治全国委員会第四会議室,鹿鍾麟(左)、溥儀(中)、熊秉坤(右)的合影[12]

1959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遵照國家主席劉少奇特赦令,特赦首批戰爭罪犯。特赦令写到:「溥儀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溥仪从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溥儀被特赦後離開撫順戰犯管理所[13]:132。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任職植物護理員和售票員[14]。1963年6月1日,迁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冠英胡同40号院的西式别墅。1964年1月1日,溥儀加入政協全國委員會,任職文化歷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

去世[编辑]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反帝醫院(今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62歲。

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相關法規火化,其骨灰先是放置在八寶山人民公墓,1980年遷至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溥儀的遺孀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移葬於北京市西南120公里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使溥儀墓坐落在清西陵附近。

溥儀的異母弟弟溥任(1918-2015)取漢名金友之,曾居住於中國大陸直到2015年去世。金友之曾于2006年就溥儀的肖像權和隱私權提起訴訟。金友之聲稱,“中國最後的帝王世家展”嚴重侵犯溥儀的肖像權,同時對死者親屬造成巨大的精神侵害,侵犯原告對溥儀肖像的使用權。金友之的上訴最終被駁回。

勳章[编辑]

大清國
  • 普 义 隆
    雙龍寶星
  • 普 义 隆
    大寶章
  • 普 义 隆
    黃龍章
  • 普 义 隆
    赤龍章
  • 普 义 隆
    青龍章
  • 黑龍章
大滿洲帝國
  • 普 义 隆
    大勳位蘭花章
  • 普 义 隆
    龍光大綬章
  • 普 义 隆
    景雲章
  • 普 义 隆
    柱國章
外國贈予
  • 普 义 隆
    最神聖報喜勳章英语Supreme Order of the Most Holy Annunciation(義大利)
  • 普 义 隆
    聖莫里斯和聖拉撒路騎士團英语Order of Saints Maurice and Lazarus頸飾級(義大利)
  • 普 义 隆
    義大利王冠勳章英语Order of the Crown of Italy 大十字騎士級(義大利)
  • 普 义 隆
    勳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日本)
  • 普 义 隆
    卡羅爾一世勳章英语Order of Carol I(羅馬尼亞)

家族成员[编辑]

兄弟姐妹[编辑]

  • 溥傑(1907年-1994年),乳名「譽格」,字「俊之」,號「秉藩」[註 4],英文名「William」。與唐石霞結婚,字怡莹,二人從未誕下任何子女,后离婚。再與嵯峨浩結婚,有二女。
  • 溥倛(1915年-1918年),不滿三歲夭折。
  • 溥任(1918年-2015年),乳名「聯格」,字「友之」,改名「金友之」;1950年代在北京市任職小学教师。與金瑜庭結婚,有三子兩女。
  • 韞瑛(1909年-1925年),乳名「毓格」,字「蕊欣」,號「秉瑛」,英語名稱「Lucy」。與潤良結婚,无子女。
  • 韞龢(1911年-2001年),乳名「碩格」,字「蕊菡」,號「秉熹」,英語名稱「Mary」,現名「金欣如」[註 5]。1950年代在北京市主持一家街道托儿所。與鄭孝胥孫子鄭廣元結婚,1950年代在北京市任職邮电部门工程师,有一子三女。
  • 韞穎(1913年-1992年),乳名「佩格」,字「蕊秀」,號「秉顥」,英語名稱「Lily」,改名「金蕊秀」;與潤麒結婚。1954年,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章士钊经载涛介绍见到了韫颖,并要韫颖写一份自述,由章士钊呈送毛泽东。毛泽东在韫颖的自述后写下:“走进了人民群众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毛泽东批示送周恩来阅,考虑是否酌情处理。不久,韫颖被安排任職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1957年潤麒从抚顺战犯管理所被免予起诉,释放回到北京市后安排到东城区政协学习,有兩子一女。
  • 韞嫻(1914年-2003年),乳名「來格」,字「蕊珠」,英語名稱「Ellen」,改名「金韞嫻」,1950年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档案部门工作。與趙琪璠結婚,有一子一女。
  • 韞馨(1917年-1998年),乳名「悅格」,字「蕊潔」,英語名稱「Rose」,改名「金蕊潔」;與萬嘉熙結婚,有三子一女。
  • 韞娛(1919年-1982年),乳名「星格」,字「蕊樂」,改名「溥韞娛」;嫁完顏·愛蘭。夫妇两人任職画家,有一子四女。
  • 韞歡(1921年-2004年),小名「姞格」,字「蕊莟」,號「璧月」,改名「金志堅」;1950年2月12日嫁喬宏志。夫妇两人在北京市任職小学教育工作者。1955年任職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常委。1957年任職精忠街小学教导主任。1959年金志堅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群英会,有兩子一女。

妻妾[编辑]

普 义 隆

溥仪和婉容在天津的生活照片

皇后婉容[编辑]

  • 婉容(1904年-1946年):達斡爾族旗人。1922年,她17歲跟溥儀(時年歲16歲)結婚,為皇后。父親榮源為內務府大臣。起初夫妻关系尚好,溥仪在婉容与文繡中明显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仪曾表现出对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时期文繡出走后,溥仪迁怒婉容,婉容开始遭到溥儀冷落,染上鴉片煙癮,满洲国时期婉容并不愿去东北,却被日本關東軍强行带去,常年不堪日本人暴行而發瘋。日本投降後,婉容被中共游擊隊俘虜,最後釋放。鴉片煙癮發作,卒於中國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經其弟潤麒同意,於2006年10月23日招魂與溥儀合葬於河北清西陵外的華龍陵園。

淑妃文绣(鄂爾德特氏)[编辑]

文繡(1909年-1953年):滿洲鄂爾德特氏旗人。1922年,她跟16歲的溥儀結婚。溥儀选秀时因无法看清照片中人相貌,随意圈定文繡,但是以端康太妃為首的四大太妃們皆認為文繡家境貧寒衰落、長相实在不好,气质卑下,讓王公勸溥儀重選。文繡被冊封為淑妃。试图争宠但溥仪对其毫无兴趣。1931年,文繡在天津起诉與溥儀離婚。

明賢貴妃譚玉齡(他他拉氏)[编辑]

譚玉齡(1920年-1942年):北京滿洲人,原姓他他拉氏,1937年經貝勒毓朗之女介紹下成为溥儀妾室,封為「祥贵人」。六年後病故,由溥儀追諡「明賢貴妃」。

福贵人李玉琴[编辑]

李玉琴(1928年-2001年):吉林長春漢人。1943年被日本官員挑選入宮,封為福贵人。1945年寫下與溥儀離婚聲明,1957年5月正式離婚,后再嫁。文化大革命期間,她因為曾當過溥儀的貴人而受到迫害。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妻子李淑賢[编辑]

李淑賢(1925年-1997年):漢族護士。1962年与溥仪结婚[15][16]。未育有任何子女。

嗣子[编辑]

  • 毓嵒,惇勤亲王奕誴的曾孙,载濂之孙,溥偁第二子,溥仪的堂侄,1950年夏季的某一天,溥仪在伯力第四十五收容所内,带着毓嵒向列祖列宗行三跪九叩礼,再让毓嵒对自己三跪九叩,以毓嵒为嗣子[17]。

家系[编辑]

溥仪家族
高祖父:仁宗睿皇帝颙琰
曾祖父:宣宗成皇帝旻宁
高祖母: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祖父:醇贤亲王奕譞
外高祖父:笔帖式灵寿
曾祖母:莊順皇貴妃乌雅氏
外高祖母:翁氏
父:醇亲王载沣
外曾祖父:五品典卫德庆
祖母:醇贤亲王侧福晋刘佳氏
宣統皇帝溥仪
外高祖父: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
外曾祖父:甘肃凉州镇总兵长寿
外高祖母:薩瑪爾氏[18]
外祖父:文华殿大学士荣禄
外高祖父:烏扎綽和泰
外曾祖母:烏扎氏
母:醇亲王嫡福晉瓜爾佳氏
外祖母:侧福晋刘佳氏
醇親王府世系圖
襲王爵者
醇賢親王

1840-1872-1891
嫡福晉
叶赫那拉氏
大側福晉
顏扎氏
二側福晉
劉佳氏
三側福晉
李佳氏
长子
載瀚
次子
德宗皇帝
載湉
第三子
未命名
第四子
奉恩輔國公
載洸
长女
大格格
第三女
三格格
側福晉
鄧佳氏
嫡福晉
瓜爾佳氏
第五子
醇親王
载沣

1883-1891-1949-1951
第六子
郡王銜貝勒
载洵
第七子
郡王銜貝勒
載濤
次女
二格格
长子
宣统皇帝
溥仪
次子
溥傑
嵯峨浩 长女
大格格
韞瑛
次女
二格格
韞龢
第三女
三格格
韞穎
长女
慧生
次女
嫮生
第三子
溥倛
第四子
溥任
金瑜庭 第四女
四格格
韞嫺
第五女
五格格
韞馨
第六女
六格格
韞娛
第七女
七格格
韞歡
长子
金毓嶂
次子
金毓峑
第三子
金毓嵐
长女
金毓琨
次女
金毓珵

影響[编辑]

两岸三地,以清朝皇族后裔自居者中,称溥仪堂兄弟及其后代者是为常见。如女演员啟星称曾祖父是溥仪嫡堂兄,男演员林煒称外祖父是溥仪堂兄弟。在世者则多称“溥仪堂弟”[19]。台湾媒体曾指金溥聰为“溥仪堂弟”。实际上,金溥聰本人从无确定家族传承,本人亦从未自称为“溥仪堂弟”[20]。

書籍[编辑]

普 义 隆

滿州國時期溥儀專用皇室列車

  • 《我的前半生》:第一版(1960年)、第二版(1964年)、完整版(2007年)(简体中文)
  • 《溥儀跟他的五個女人》:1993年7月15日,徐虹,希代出版社,ISBN 978-957-544-461-7(繁體中文)(曾翻拍成電視連續劇,於台灣東森綜合台播出。)
  • 《末代皇帝皇妃秘聞》:1994年1月1日,潘際坰,天地圖書出版社,ISBN 978-962-2571-14-3(繁體中文)
  • 《隨侍溥儀紀實》:1999年1月1日,王慶祥,東方出版社,ISBN 978-7-5060-1179-2(简体中文)
  • 《夢斷紫禁城:溥儀的後半生》:2002年7月10日,王慶祥,慧明文化出版社,ISBN 978-986-7940-36-0(繁體中文)
  • 《日落紫禁城:我的前半生,溥儀自傳》:2002年9月19日,溥傑,慧明文化出版社,ISBN 978-986-7940-47-6(繁體中文)
  • 《毛澤東、周恩來與溥儀》:2012年5月1日,王慶祥,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105-22-2(简体中文)
  • 《名家說清史:宣統皇帝》:2016年10月1日,王慶祥,紫禁城出版社,ISBN 978-751-3409-15-5(简体中文)

影视形象[编辑]

演员 影视作品 年份 产地 备注
电影
梁家辉 《火龍》 1986年
普 义 隆
 
英屬香港
李翰祥導演
姜文 《末代皇后》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尊龙
吴涛(少年)
Richard Vuu(童年)
《末代皇帝》 1987年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普 义 隆
 
英国
普 义 隆
 
義大利
貝納多·貝托魯奇導演
史美儀 《財叔之橫掃千軍》 1991年
普 义 隆
 
英屬香港
徐克、程小東導演
裘慕远 《建党伟业》 2011年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韩三平、黄建新导演
苏晗烨 《辛亥革命》 张黎、成龙导演
纪录片
《爱新觉罗·溥仪》 2005年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10集人物传记片
電視劇
鄭少秋 《流氓皇帝》 1981年
普 义 隆
 
英屬香港
溥儀的替身
张萌(童年)
蔡远航(少年)
陈道明(成年)
朱旭(老年)
《末代皇帝》 1988年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嚴秋華 《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 1990年
普 义 隆
 
英屬香港
黄子华 《非常公民》 2002年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又名《溥儀跟他的五個女人》
王伯昭 《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2003年
普 义 隆
 
日本
王培文 《走向共和》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王伟华 《李香兰》 2007年
普 义 隆
 
日本
高島政伸 《男裝的麗人——川島芳子的生涯》 2008年
李亚鹏 《末代皇妃》 2004年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杨立新 《重生》 2011年 又名《传奇福贵人》
曹啟謙
(配音)
《金枝慾孽貳》 2012年
普 义 隆
 
香港
陈鸿锦/余少群/赵文瑄 《末代皇帝传奇》 2014年
普 义 隆
中国大陆
张鲁一 《东方战场》 2016年
朱敏瀚 《巾幗梟雄之諜血長天》
普 义 隆
 
香港
馬國明 《流氓皇帝》 溥儀的替身

注释[编辑]

  1. ^ 1932年3月9日就任满洲国执政,并于1934年3月1日称帝。1945年8月17日午夜溥儀退位儀式於通化大栗子沟礦山株式會社技工培養所內舉行。溥儀宣讀《退位詔書》,從而宣告滿洲國正式終結。儀式持續至8月18日凌晨零时30分結束[2][3]。
  2. ^ 《末代皇妹韞龢》中,溥儀出生佔三個「午」字,屬馬「午馬」丙午年、壬午月、午時生。
  3. ^ 包括宣統皇帝登基、宣統退位、丁巳復辟暨失敗退位、就任滿洲國執政與滿洲國退位。
  4. ^ 溥儀取號,意思是「秉承曾國藩之志」。
  5. ^ 在東北部地區期間為「避禍」而隨大格格之字叫「欣如」。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普 义 隆
《清史稿/卷2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普 义 隆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參考文獻[编辑]

  1. ^ 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兩歲
  2. ^ 记者:耿明哲. 责任编辑:于昊 , 编. 大栗子溥仪退位遗址:满清王朝在此结束300年统治. 长春新闻网. 2012-08-22 [201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3) (中文(简体)).
  3. ^ 喻大華. 末代皇帝溥仪(十八)伪皇退位 百家讲坛20101130. 中國網絡電視臺. 2010-11-30 [201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4) (中文(简体)).
  4. ^ 《滿漢大辭典》,安雙成編,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172頁
  5. ^ 《我的前半生》作者簡介(圖). Windows Live. [2009年6月] (中文(简体)).[永久失效連結]
  6. ^ 刘北汜. 可爱的北京系列:故宫春秋.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年1月. ISBN 7-5301-0201-X.
  7. ^ 庄士敦谈溥仪:末代皇帝的身世,勾连起一部中国近代史. 新京报. [202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8. ^ 遊中國/前清官邸靜園 「末代皇帝」溥儀落難安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森新聞網》
  9. ^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四 東陵事件. www.bwsk.net. [201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10. ^ 畢瑋琳、王春寶. 夢斷大栗子溝—偽滿皇帝溥儀在白山退位始末. 搜狐網. 吉林日報. 2017-11-18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2) (简体中文).
  11. ^ 趙艾沙編譯整理. 〈龍俘——愛新覺羅·溥儀在蘇聯〉. 《明報月刊》1993年7月號 (香港).
  12. ^ 周总理為"辛亥革命第一槍"安排後事,国際在綫,2010-10-12.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13. ^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主編 (编). 《前進的足迹: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 三聯書店(香港). 1995. ISBN 9620412931.
  14. ^ 北京晚报. 溥仪在北京植物园当“花工” 八旗后裔前来叩拜被训斥. 凤凰网.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15. ^ 溥仪的最后一次婚姻:李淑贤几度想离婚. history.sina.com.cn.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2).
  16. ^ 溥儀患陽痿多年 周恩來親自安排醫治.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2).
  17. ^ 爱新觉罗·毓嵒编著. 《我随溥仪二十年 末代皇子回忆》. 北京: 红旗出版社. 1993年4月: 49–50. ISBN 7-80068-456-3.
  18. ^ 瓜尔佳氏家传(荣禄 撰). www.douban.com. [202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19. ^ 法庭:報稱溥儀堂弟打人守行為. 东方日报网站. 2009-08-29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繁体中文). 男童父親愛新覺羅州迪,亦即本案被告州棠的弟弟接受傳媒訪問時,報稱自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的第十一代世孫。
  20. ^ 金溥聪自嘲“鞑虏” 称从未说过是溥仪堂弟. 编辑:魏恒. 中国新闻网. 2009-12-15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简体中文).

外部連結[编辑]

普 义 隆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溥仪
  • 溥儀《我的前半生》全本出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潘際坰【末代皇帝皇妃秘聞】(全文閱讀)

溥仪

大清國

出生于:1906年2月7日逝世於:1967年10月17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清德宗載湉
年号:光绪
中国国家元首
1908年12月2日-1912年1月1日
繼任:
孫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清朝皇帝
1908年12月2日-1924年2月12日
皇帝尊稱被废除
原因:《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生效
蒙古大汗
1908年12月2日-1911年12月29日
繼任:
博克多汗
大蒙古國皇帝
西藏宗主
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
繼任:
第十三世達賴喇嘛
甘丹頗章政權
满洲国建立 满洲国执政
1932年3月1日-1934年2月28日
稱帝
头衔改自执政 大满洲帝国皇帝
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7日
皇帝退位
原因:大满洲帝国灭亡
光绪帝載湉 愛新覺羅家族首領
1912年2月12日-1967年10月17日
弟溥傑

后金及清朝君主

详见:清朝君主列表、清朝皇帝世系图

追尊

肇祖原皇帝 ~ 興祖直皇帝 ~ 景祖翼皇帝 ~ 顯祖宣皇帝 ~ 成宗義皇帝(入關

普 义 隆

后金大汗

太祖高皇帝[天命](立国 → 太宗文皇帝[天聪]

大清皇帝

太宗文皇帝[崇德](稱帝 → 世祖章皇帝[顺治] → 圣祖仁皇帝[康熙] → 世宗宪皇帝[雍正] → 高宗純皇帝[乾隆] → 仁宗睿皇帝[嘉庆] → 宣宗成皇帝[道光] → 文宗顯皇帝[咸丰] → 穆宗毅皇帝[同治] → 德宗景皇帝[光绪] → 宣統皇帝溥仪[宣統]

玉玺 · 皇宫(盛京→京师) · 後宮(皇后) · 三山五园、避暑山庄 · 皇陵(盛京、东陵、西陵) · 实录、圣训


三皇五帝 三国  / 十六国 北魏 / 南朝 – 北齐 – 北周 五代 – 十國  / 西夏 /  / 民国 / 共和国

普 义 隆
滿洲國政府機構
普 义 隆

皇帝

  • 康德帝

普 义 隆

皇室

  • 皇帝
  • 皇后
  • 皇太子(储君)
  • 贵妃(淑妃)
  • 嬪(福嫔)
  • 贵人(祥贵人)
  • 皇族
  • 摄政王

皇帝直隸機關

  • 宮內府
  • 尚書府
  • 參議府
  • 侍從武官處
  • 軍事諮議院
  • 祭祀府

宮中祭祀

  • 皇帝列表
  • 皇后列表
  • 祀孔
  • 天照大神
  • 神道

政府

  • 國務院
    • 國務總理大臣
  • 總務廳日语総務庁 (満州国)
  • 立法院
  • 監察院
  • 法院
  • 檢察廳

公務、制度

  • 帝位繼承法日语帝位継承法 (満州国)
  • 组织法

皇室儀式、行事

  • 即位礼
  • 祭天

寶物、御物

  • 御名御璽日语御名御璽
  • 建國神廟
  • 东本愿寺

居所、陵墓

  • 皇宫
  • 皇陵
    • 盛京
    • 东陵
    • 西陵

帝國軍

  • 禁衛隊
  • 江防艦隊
  • 飛行隊
  • 靖安军
  • 興安軍
  • 间岛特设队

帝國警察

  • 海上警察隊
  • 保安局日语保安局 (満州国)

政治團體

  • 協和會

其他

  • 兰花御纹徽
  • 建国歌
  • 滿洲國節日

蒙古大汗

大蒙古国大汗兼称皇帝

成吉思皇帝(太祖) → 拖雷皇帝(睿宗)(監國) → 窩闊台皇帝(太宗) → 乃马真后(昭慈皇后)(称制) → 貴由皇帝(定宗) → 海迷失后(钦淑皇后)(称制) → 蒙哥皇帝(宪宗) → 阿里不哥汗 / 薛禅皇帝(世祖)1

元朝皇帝兼任大汗

成宗(完泽笃皇帝) → 武宗(曲律皇帝) → 仁宗(普颜笃皇帝) → 英宗(格坚皇帝)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皇帝) → 天順帝(阿剌吉八皇帝) → 文宗(札牙笃皇帝) → 明宗(忽都笃皇帝) → 文宗(札牙笃皇帝) → 宁宗(懿璘质班皇帝) → 惠宗(乌哈噶图汗)

北元皇帝兼任大汗

惠宗(乌哈噶图汗) → 昭宗(必里克图汗) → 天元帝(乌萨哈尔汗)

蒙古大汗2

卓里克圖汗 → 恩克汗 → 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 → 坤帖木兒汗

鬼力赤篡汗位(鞑靼)

月鲁帖木兒汗

汗位复归黄金家族

完者帖木儿汗 → 答里巴 → 卫拉岱 → 阿台 → 岱总汗 → 阿噶巴尔济

也先篡汗位(瓦剌)

大元田盛大可汗(敬順王)

汗位复归黄金家族

乌珂克图汗 → 摩伦汗 → 满都鲁 → 达延汗(大元大可汗) → 巴儿速孛罗 → 阿剌克汗 → 库腾汗 → 扎萨克图汗 → 彻辰汗 → 林丹汗 → 额哲

普 义 隆
清朝皇帝兼宣博格达汗3

天聰汗4 → 顺治帝 → 康熙帝 → 雍正帝 → 乾隆帝 → 嘉庆帝 → 道光帝 → 咸丰帝 → 同治帝 → 光绪帝 → 宣统帝

普 义 隆
博克多汗国君主5

外蒙古博克多汗

1两者未获普遍承认。
2自元昭宗以後,所有北元君主皆不自稱皇帝,只自稱大汗。漢文的廟號與諡號也不再有。一说此时大元国号亦不再使用。(黎東方. 《細說元朝》. 二六〈蒙古可汗與元朝皇帝的名單〉.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1年: 第215頁.)坤帖木兒败亡之后四卫拉特(瓦剌)与蒙古本部(鞑靼)分立。
3清朝历代皇帝与蒙古王公交往时,蒙古王公使用的蒙古语尊号均为“博格达汗”,但皇帝詔書自稱則為“皇帝”。(达力扎布,清代察哈尔扎萨克旗考,《历史研究》2005年05期;《清内阁蒙古堂档》)蒙古俗称“额真汗”,额真意为主子。(札奇斯钦,《蒙古史论丛》,台北学海出版社. 1980年版下册)
4天聪十年四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台吉来盛京朝觐,歸降皇太极,并上尊號為“博格达汗”。(《清史稿》太宗纪)
5辛亥年库伦宣告脱离清朝并恢复大蒙古国,哲布尊丹巴登基为大汗。(《清史稿》列傳三百八·藩部四)

清逊帝皇室

父母

醇亲王载沣  醇親王嫡妃瓜尔佳氏

嗣父母

穆宗毅皇帝载淳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德宗景皇帝载湉兼祧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兼祧

溥傑同母 · 溥倛 · 溥任

嗣兄

大阿哥溥儁

韞瑛同母 · 韞龢同母 · 韞穎同母 · 韞嫻 · 韞馨 · 韞娛 · 韞歡

后妃

皇后郭布羅氏 · 妻子李淑賢 · 淑妃鄂爾德特氏 · 明賢貴妃譚玉齡(他他拉氏) · 福贵人李玉琴

嗣子

毓嵒

前朝:清德宗皇室

规范控制
普 义 隆

  • WorldCat Identities
  • BIBSYS: 90326947
  • BNC: 000064542
  • BNE: XX5502446
  • BNF: cb12086499j (data)
  • CALIS: n2004159119
  • CBDB: 0339780
  • CiNii: DA02600869
  • CONOR: 82026339
  • CYT: AC000222693
  • DILA: A006737
  • FAST: 18602
  • GND: 118742868
  • HKCAN: 9811105899103406
  • ISNI: 0000 0000 8135 0328
  • KulturNav: b6e66d9a-e892-46b6-ad30-07928032c920
  • LCCN: n50059497
  • LNB: 000116887
  • NARA: 10581301
  • NCL: 1080608
  • NDL: 00363945
  • NKC: jn20000701406
  • NLA: 36730645
  • NLC: 000812920
  • NLP: A11810397
  • NSK: 000103755
  • NTA: 140237127
  • SELIBR: 196567
  • SNAC: w6h42gsq
  • SUDOC: 02733709X
  • VIAF: 5658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