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80年代 文化

近年臺灣好像捲起了一股文化復古浪潮:從影集如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到實體活動如「微醺大飯店1980」,從書籍出版如《捌零潮臺北》到流行音樂歌手如9m88,都洋溢著一股復古的韻味,而如果我們仔細品嚐,會發現這些2020年代的文化產物,內在都返響著臺灣 80 年代的喧嘩──這個「最美好的時刻」,不只是政治的覺醒年代,經濟的黃金年代,也是臺灣藝文的爆發年代。回首 1980 年代的音樂電影,發生什麼事,讓今日創作者追憶膜拜?那些嬰兒潮世代的年輕人們,到底做了什麼?1980,這個年代究竟特別在哪裡?故事慢新聞從頭告訴你。

我們常說,復古是個好生意。這道理當然其來有自,時尚流行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個大潮流趨勢轉換,但是變來變去萬變不離其宗,許多的流行款式,從褲頭高腰到低腰、肩線收緊到拉寬,往往革新了二三十年,就走入一個大循環,流行時尚就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模樣。

流行文化也是如此,最敏銳的大概可以產能大、市場巨大、競爭飽和的好萊塢電影工業為代表,君不見上映的電影中,大約每年都有一定的比例是二三十年前的老電影重拍,頂多做點小小改變(像是經典老片《魔鬼剋星》改成女性版、《MIB 星際戰警》亦然,根據外媒報導,下一任龐德會是非裔女性角色)。

流行音樂更是如此,在這個數位重製、混音、取樣、重疊都異常便利的年代,搖滾經典改成 rap、昭和歌姬 city pop 曲風重新混音成為 future funk,甚至是後龐克重節奏電子舞曲重新錄成 unplugged 版本都不奇怪,那麼那些過去的經典不停地改換面目重現也就不讓人意外。

像今時今日的臺灣,最近就十分風靡重回 80 年代。臺北市立美術館近期舉行一場「臺灣.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論壇;而最近剛剛上映的電影《梅艷芳》亦重現了 1980 年代梅艷芳從華星唱片新秀歌唱大賽奪冠出道到成為香港演唱會百變天后的傳奇軌跡。臺灣的公視旗艦影視作品《天橋上的魔術師》重現了 1980 年代中期的西門町與中華商場;潮流趨勢大師倪重華則策畫了一個宛如紙上版「Back to 80’s party」的計畫,催生了《捌零潮臺北》的出版。這些種種的文化事件,都不約而同地指向 80 年代。

為什麼是 80 年代?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從一個在毛胚屋寫歌的年輕人開始說起。

年輕人在沒有水電的屋內埋頭寫歌

1977 年,臺中。一個就讀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的大學生剛剛搬進一棟尚未完工的毛胚屋大樓裡。在水電都尚未牽妥的大樓,他租了一間套房,在房間屋頂暫時用裸露的電線裝上一顆燈泡權充照明,這個毛胚屋就變成了這個大學生創作的基地。

想繼續看下去嗎?訂閱後立刻揭曉⋯⋯  

訂閱故事,可以得到什麼?

1972年出生的張哲生,憑臉書粉絲團經營個人品牌走紅,「懷舊達人」形象深植當代人心。講究復古懷念惟醇,無論老少都在他樂於分享的精采作品中,宛如坐上時光機,重返消逝的過往,找回難忘的牽掛。

1988年時張哲生16歲,透過他的青春歲月視角,領略每位中生代皆經歷過的崢嶸歲月,從他年少的生活日常,察見當時風行話題…

人心刻在日常,思想變在生活

1988年到整個90年代,剛好是張哲生高中到大學的學生生涯。當時念師大附中的他說,高中生對電視上正熱播的卡通「金剛戰神」、「超時空遊俠」、「霹靂貓」興趣沒那麼大了。

「那些卡通是給小朋友看的,我喜歡自編報紙,做一些當時覺得超好玩,但現在回想起來有點白痴的事。」那是個任何人事物都無法被網路存檔瀏覽搜尋留存,一切稍縱即逝、得把握機會自尋樂子的純真年代。

張哲生喜歡將校園生活的點滴畫成四格漫畫,畫完以後再傳給大家看。「每個人看完往後傳下一個,都看完了,再回傳給我。」幾個要好同學一起自編報紙,從報紙上剪幾個人頭重製成雙頭人,天空畫上一架飛碟,標題寫著「我們在校園裡發現飛碟,有雙頭人出沒」。張哲生如今回想起來,原來自己從小就熱衷製造娛樂與大眾分享,「只是當時我們只能影響少數的人,而現在的網路世代,讓外界看見自己的機會變多了。 」

那時,經典美國影集「百戰天龍」的馬蓋先,「霹靂遊俠」裡的李麥克與霹靂車伙計也廣受歡迎,令人難忘的角色開啟當時人們不一樣的思維。張哲生認為,這些美劇呈現出的生活環境,與動員戡亂時期非常不一樣,「當人民透過這些節目影集,了解別的國家可以這樣做,而我們卻不能這樣做時,人心思變。」

作為學生的張哲生除了課後一些自娛娛人的消遣外,就是認真讀書。「我沒有重考過,當時大學升學率不到5成,文組更低只有2成、3成,是現在學校還要搶學生的現況難以想像的。」張哲生說,如果鄰里間出了一位大學生,肯定放鞭炮慶祝,不僅父母引以為傲,左鄰右舍也齊沾光。

「那時候的學生比較像學生」張哲生覺得,現在的學生像已迫不及待成為社會人,自覺已有能力改變這社會,當時的學生也會關心社會上發生什麼事,「只是以前的學生很單純,把書讀好的本分顧好,其餘的事長大再說。」

張哲生認為,以前學生較安份的原因,與當時的大人普遍教育孩子的觀念,就是「把自己準備好等機會來臨,才有足夠能力駕馭環境」,讀書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在充實儲備能量。 

後80的民生育樂

從小在西門町長大的張哲生說,以前西門町獅子林和來來百貨(誠品武昌店前身)附近有個廣場,「那帶常常有許多人擺攤素描人像做生意,我每回經過那,都會幻想自己長大後也要和他們一樣」但還來不及長大,那裡就已變了樣。

1980年代的台北街頭,充滿朝氣活力。西門町武昌街上的戲院與各類商店招牌林立,一片繁華景象。張哲生介紹說,1982年第一家木船民歌西餐廳在西門町開幕,木船開風氣之先走主題餐廳路線,之後還舉辦「木船民謠歌唱大賽」。在80年代「木船」等於是民歌的代名詞。

台北民生社區因鄰近早期國內外出入口的台北松山機場,是台北較早開發的繁榮地段,台灣首家麥當勞於1984年於民生東路成立。也許正因全台首家,1992年轟動全台的爆炸案主使鎖定那間麥當勞犯案,當時年僅24歲防爆小組隊員楊季章,因公殉職,那起事件亦是警察入忠烈祠的開端。

市井街容的些許改變,都比不上動物園搬遷及兒童樂園成立來得熱鬧。1982年原本在圓山舊址的動物園裡,每逢假日都有志工大哥哥大姐姐解說導覽。1986年9月14日動物園搬家那天,動物們在數十萬民眾夾道歡送,南下走了14.3公里到木柵新園。當時為了護送那些珍奇的「遊行者們」,除警車開道,還有國旗、市旗、園旗車及醫護、動物親善大使車等數十輛車隊一路戒護。

動物園搬到木柵後,圓山舊址擴建為「昨日世界」、「明日世界」及「遊樂世界」,除搭建遊樂設施為遊樂世界外,1991年開幕啟用的昨日世界提供中國古代先人生活經驗,1992年開放的明日世界,則介紹科學新知,定期播映立體電影的太空劇場。

當時的西門町和現在一樣,都是台北頗富盛名的熱鬧地段,不少外國人從松山機場進入國門後,直行中山北路到博愛特區洽公,下班後想找點樂子就到旁邊的西門町走走。一條武昌街上就有樂聲、日新、大新、豪華、台北、快樂、樂樂、國王、皇后、碧麗宮、統帥等戲院,獅子林商業大樓裡,還有金獅、銀獅、寶獅、雙獅戲院,和來來百貨等娛樂場所。

電影院裡播放的電影中,好萊塢西片以克里斯多福·李維主演的「超人」系列最具代表。國片導演朱延平的「天生一對」,捧紅童星小彬彬及一代影星許不了,之後「好小子」、「大頭兵」「七匹狼」、「異域」和等。港片更是推出不少叫好又叫座的經典電影,像是嘉禾三寶成龍、洪金寶和元彪武打組合,之後到了90年代初,周星馳演出「賭聖」、「逃學威龍」等片,也都在台灣創下極佳票房紀錄。

後80年代不像現在網路可留存記憶,隨時都能找到明星俊照,看報剪貼摘新聞的追星模式是多數人的日常娛樂。「以前的明星是高高在上很遙遠的,不像現在可透過網路直播對話。」張哲生說,現代人可能完全無法想像,當時若能在大螢幕上看見明星機會就屬難得,像朱延平電影的特色,喜歡找一堆明星來演。

「能在一部電影裡同時看到很多巨星,那是很值回票價的事。」有些賀歲片即便劇情沒什麼內容,但裡面有看不完的巨星出演,觀眾也看得很高興。

在流行音樂部分,台灣第一個男子偶像團體小虎隊、王傑、張雨生、七匹狼、城市少女,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和黎明還有玉女形象代表周慧敏等都是當紅的偶像。張哲生說,這些當紅明星都是針對青少年會喜歡的特質,「因為在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影劇圈多流行模仿日本歌翻唱演歌,較少這種青春洋溢風格的偶像。」

張哲生回憶,小學時期班上的音樂課還要買校園民歌本,唱著「萬里長城」和「金山古道」。之後,隨著羅大佑和丘丘合唱團的民歌進入流行樂,並帶入新的批判社會曲風元素,他覺得「1987年的解嚴,不是一朝一夕的改變,而是不可不做的動作。」

1985年美國流行樂壇為衣索比亞難民合唱「we are the world」,國內娛樂圈也而催生「明天會更好」。在當時資訊保守的年代,演藝人員某種程度也身負「意見領袖」角色,群起塑造正能量,只要一有災難便可看見許多藝人在電視螢光幕前號召響應善舉。

張哲生認為,當人們真的認為明天會更好時,才會唱這種歌曲,「那時大家唱這首歌是心有所感的,因為它是可能發生的。」1987年滾石唱片製作發行「快樂天堂」,是唱片公司為了動物園搬家而邀集眾藝人開唱,「那是首聽了會讓人感到幸福,覺得社會有希望的歌曲」張哲生說,他參加過的台灣第一個跨年演唱會就是滾石舉辦的「快樂天堂」,「地點在中華體育館,那裡在1988年燒掉,我小時候還曾在那看過大衛魔術和張學友演唱會。」

張哲生說,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經國形象親民,政府的角色在安定民心,不虞擔憂生計,「社會自然漸漸沒有感受到壓力」,隨著台灣貿易昌榮、解嚴、股價狂飆破萬,「那種感覺不是別人告訴你應該怎麼想,而是生活在當下的每個人,明確感到明天會很好,身處快樂天堂中。」

虛擬世界的萌芽

1987年起,主打低價策略的兩大唱片行「玫瑰」和「大眾」在全台火速開了多間分店。考上文化大學印傳系的張哲生因興趣自學網頁設計,畢業後除正職做教科書封面設計外,下班還兼差幫上華唱片公司(環球前身)架官網及歌手宣傳網頁。

「90年代初,是張學友唱片賣破百萬張的年代,唱片公司非常有錢,我那時兼差賺的還是正職的2倍,索性就辭掉工作專職做網頁了。」張哲生說,當時唱片歌手賣五萬張就一白金,每月至少有2、3張國台語新專輯上市,唱片公司常是一有新唱片發行便直接預訂飯店慶功。

當時日本任天堂出版的紅白機到超級任天堂是最暢銷的遊戲機,三五好友分享卡帶,聚在鄰居家打電動是小男生的最愛。小女孩們可以到書局買紙娃娃,換上美麗衣裳和配件。還有個看不見的是,網路世界正在萌芽。

在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協定還未成立前,全球第一個註冊網址symbolics.com於1985年率先登記。隨後,台灣的大學如交通大學始建學生宿網,中山大學則在1992架設台灣第一個BBS站,這些都是台灣現今社交網站的原始開端。

大學時期就開始瘋網頁設計的張哲生說明,1994年台灣第一個入口網站蕃薯藤誕生,「預設首頁奇摩,yahoo進駐併購、google誕生等,都已是很久之後的事了。」瀏覽器Netscape市佔率在90年代中期曾達9成,之後才被IE打敗。

張哲生說,後80年代的大眾,看到股價一直上升,一定是看到明天會更好」,加上報禁黨禁,兩岸也可實質交流,一切都在開放,沒想到30年後回過頭再來看,「原來那時候已經到最好的頂點了。」

以前沒有網路時代,許多東西在電視播過就沒有了,或成為人們消失的記憶。張哲生說現在他樂於分享一切懷舊的事,目的是想讓年輕輩能知道更多,讓老一輩可以懷念,年輕人沒有經歷的過往,透過記錄可以了解城市發展的過程。「每天都經過的這些地方,如果透過我介紹,讓人知道原來如此」,了解所在地方為何如此,思考未來時才有能力找出合理的方向,「我們應該更了解,我們每天生活的這塊土地。」

1980台灣發生什麼事?

1月1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正式設立於臺中。 5月19日:鄭南榕等黨外運動人士於臺北龍山寺發起519綠色行動,要求當局解嚴。 8月22日:怪颱韋恩三度侵襲台灣,造成52人死亡,是台灣氣象史上首個自中部地區登陸的颱風。 11月28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式成立。

1980年代發生什麼事?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天花滅絕。 1980年5月13日——改革開放。 1981年——愛滋病被正式確認及命名。 1981年——IBM公司推出世界上首台个人电脑:IBM 5150。

1980流行什麼?

復古風格你真的懂嗎?.
80 年代服裝必備:Oversize 穿搭 ... .
80 年代服裝必備:單車褲 ... .
80 年代服裝必備:皮褸 ... .
80 年代服裝必備:鮮艷色調 ... .
80 年代服裝必備:吊帶牛仔褲 ... .
80 年代服裝必備:大墊肩西裝外套 ... .
80 年代服裝必備:閃石單品.

80年代是西元幾年?

年歲對照表
民國
西元
日據時代
民國80
1991
/
民國79
1990
/
民國78
1989
/
民國77
1988
/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 年歲對照表www.ris.gov.tw › app › portal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