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法官 解釋 案件 的 審理 程序

最佳解!

大 法官 解釋 案件 的 審理 程序

已上榜,謝謝阿摩,謝謝摩友 大一上 (2018/02/23)
(A)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 10 條:司法院接受聲請解釋案件,應先推定大法官三人審查,除不合本法規定不予解釋者,應敘明理由報會決定外,其應予解釋之案件,應提會討論。前項解釋案件於推定大法官審查時,得限定提會時間。(B)和(D)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 14 條:大法官解釋憲法,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人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過。但宣告命令牴觸憲法時,以出席人過半數同意行之。大法官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之出席,及出席人過半數之同意,方得通過。(C)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 5 條: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聲請.....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31F

吳佐佐 高三下 (2022/06/27)

憲法法庭得設數審查庭,由大法官三人組成之,依本法之規定行使職權。

32F

吳佐佐 高三下 (2022/06/27)

新法與現行法對照

現行法

新法

法律名稱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

更名為「憲法訴訟法」

審理案件方式

大法官以會議方式合議審理

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

審理結果

公布解釋或不受理決議

以裁判方式對外宣告

憲法審查客體

法規範(法律或命令)

法規範以及法院的確定終局裁判

憲法審查案件
表決門檻

解釋憲法(合憲及違憲)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2/3出席X出席人2/3同意

調降為大法官現有總額2/3以上參與評議X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

審查程序公開

公告解釋文、解釋理由書及聲請人之釋憲聲請書

公告裁判書,並主動公開受理案件之聲請書及答辯書 公布大法官於裁判所持立場,並標示主筆大法官 建立閱卷制度...
查看完整內容

33F

�@�B�q�k�|�j�k�x�A�H�|ij�覡�A�Xij�f�z�q�k�|�����˪k�P�Τ@�����k�ߤΩR�O���ץ�C

�G�B�q�k�|���������ץ��A�Y�̮Ѫ���|���ᶶ�ǡA���u�q�k�|�j�k�x�f�z�ץ�s���p�Ƥ��׳����n�I�v�W�w�A�H�q���t���H�����פ��D��j�k�x�C���ש�C�g�W�Z��Ĥ@���z�A���J���止���ΡA�h�ߧY���סC���~�A���רƶ��p�g�j�k�x�t���Mij�ɡA�N�̸ӨMij��z�C

�T�B�q�k�|�����n�и����ץ�A�������w�j�k�x�T�H�f�d�A�����X�q�k�|�j�k�x�f�z�ץ�k�W�w���������̡A���ԩ��z�ѳ��|�M�w�~�A�������������ץ�A�����|�Q�סC

�|�B��������ץ󤧥i�M�H�ơA�����˪k�ץ�A�����j�k�x�{���`�B�T�����G���X�u�A�ΥX�u�H�T�����G���P�N�A��o�q�L�C���ŧi�R�O��IJ�˪k�ɡA�H�X�u�H�L�b�Ƥ��P�N�椧�C�Τ@�����k�ߤΩR�O�ץ�A�����j�k�x�{���`�B�L�b�Ƥ��X�u�A�ΥX�u�H�L�b�Ƥ��P�N�A��o�q�L�C

���B�j�k�x�����ץ�A���ѦҨ�ˡB�׾ˡB�ߪk��ơA�ño�̽ШD�γw��q���n�ФH�B���Y�H�Φ������������A�ά��լd�C���n�ɡA�o�樥���G�סC�����ץ󤧨����G�סA�ǥξ˪k�k�x�����G�פ��W�w�C

���B�j�k�x�Mij��������A����������z�ѮѡA�s�P�U�j�k�x��Ӹ�������P�N���ѩΤ��P�N���ѡA�@�֥ѥq�k�|�������A�óq�������n�ФH�Ψ����Y�H�C

第 一 章 總則

第 2 條

司法院大法官,以會議方式,合議審理司法院解釋憲法與統一解釋法律及
命令之案件;並組成憲法法庭,合議審理政黨違憲之解散案件。

第 3 條

大法官審理案件之迴避,準用行政訴訟法之規定。

第 二 章 解釋案件之審理

第 4 條

大法官解釋憲法之事項如左:
一、關於適用憲法發生疑義之事項。
二、關於法律或命令,有無牴觸憲法之事項。
三、關於省自治法、縣自治法、省法規及縣規章有無牴觸憲法之事項。
前項解釋之事項,以憲法條文有規定者為限。

第 5 條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聲請解釋憲法:
一、中央或地方機關,於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發生疑義,或因行使職權
與其他機關之職權,發生適用憲法之爭議,或適用法律與命令發生有
牴觸憲法之疑義者。
二、人民、法人或政黨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
定程序提起訴訟,對於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發生有牴觸
憲法之疑義者。
三、依立法委員現有總額三分之一以上之聲請,就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
發生疑義,或適用法律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
最高法院或行政法院就其受理之案件,對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確信有牴
觸憲法之疑義時,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大法官解釋。
聲請解釋憲法不合前二項規定者,應不受理。

第 6 條

本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解釋案件,除憲法第一百十四條規定者外,準
用本法第五條之規定。

第 7 條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聲請統一解釋:
一、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其職權上適用法律或命令所持見解,與本機關或
他機關適用同一法律或命令時所已表示之見解有異者。但該機關依法
應受本機關或他機關見解之拘束,或得變更其見解者,不在此限。
二、人民、法人或政黨於其權利遭受不法侵害,認確定終局裁判適用法律
或命令所表示之見解,與其他審判機關之確定終局裁判,適用同一法
律或命令時所已表示之見解有異者。但得依法定程序聲明不服,或後
裁判已變更前裁判之見解者,不在此限。
前項第二款之聲請,應於裁判確定後三個月內為之。
聲請統一解釋不合前二項規定者,應不受理。

第 8 條

聲請解釋憲法,應以聲請書敘明左列事項向司法院為之:
一、聲請解釋憲法之目的。
二、疑義或爭議之性質與經過,及涉及之憲法條文。
三、聲請解釋憲法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立場與見解。
四、關係文件之名稱及件數。
聲請統一解釋,應以聲請書敘明左列事項向司法院為之:
一、聲請統一解釋之目的。
二、法律或命令見解發生歧異之經過及涉及之法律或命令條文。
三、聲請解釋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立場與見解。
四、關係文件之名稱及件數。

第 9 條

聲請解釋機關有上級機關者,其聲請應經由上級機關層轉,上級機關對於
不合規定者,不得為之轉請,其應依職權予以解決者,亦同。

第 10 條

司法院接受聲請解釋案件,應先推定大法官三人審查,除不合本法規定不
予解釋者,應敘明理由報會決定外,其應予解釋之案件,應提會討論。
前項解釋案件於推定大法官審查時,得限定提會時間。

第 11 條

前條提會討論之解釋案件,應先由會決定原則,推大法官起草解釋文,會
前印送全體大法官,再提會討論後表決之。

第 12 條

大法官會議時,其表決以舉手或點名為之。

第 13 條

大法官解釋案件,應參考制憲、修憲及立法資料,並得依請求或逕行通知
聲請人、關係人及有關機關說明,或為調查。必要時,得行言詞辯論。
前項言詞辯論,準用憲法法庭言詞辯論之規定。

第 14 條

大法官解釋憲法,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人三分之
二同意,方得通過。但宣告命令牴觸憲法時,以出席人過半數同意行之。
大法官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之出席,及出席
人過半數之同意,方得通過。

第 15 條

大法官每星期開會三次,必要時得開臨時會議。

第 16 條

大法官會議以司法院院長為主席,院長不能主持時,以副院長為主席。院
長、副院長均不能主持時,以出席會議之資深大法官為主席,資同以年長
者充之。
大法官全體審查會議,由值月大法官召集,並由大法官輪流擔任主席。

第 17 條

大法官決議之解釋文,應附具解釋理由書,連同各大法官對該解釋之協同
意見書或不同意見書,一併由司法院公布之,並通知本案聲請人及其關係
人。
大法官所為之解釋,得諭知有關機關執行,並得確定執行之種類及方法。

第 三 章 政黨違憲解散案件之審理

第 19 條

政黨之目的或其行為,危害中華民國之存在或自由民主之憲政秩序者,主
管機關得聲請司法院憲法法庭解散之。
前項聲請,應以聲請書敘明左列事項向司法院為之:
一、聲請機關及其代表人之姓名。
二、被聲請政黨之名稱及所在地,其代表人之姓名、性別、年齡、住所或
居所,及其與政黨之關係。
三、請求解散政黨之意旨。
四、政黨應予解散之原因事實及證據。
五、年、月、日。

第 20 條

憲法法庭審理案件,以參與審理之資深大法官充審判長;資同以年長者充
之。

第 21 條

憲法法庭應本於言詞辯論而為裁判。但駁回聲請而認無行言詞辯論之必要
者,不在此限。

第 22 條

前條言詞辯論,如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其受任人以律師或法學教授為限;
其人數不得超過三人。
前項代理人應先經憲法法庭之許可。

第 23 條

憲法法庭為發見真實之必要,得囑託檢察官或調度司法警察為搜索、扣押

前項搜索、扣押及調度司法警察準用刑事訴訟法及調度司法警察條例有關
之規定。

第 24 條

憲法法庭行言詞辯論,須有大法官現有總額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始得為之
。未參與辯論之大法官不得參與評議判決。
經言詞辯論之判決,應於言詞辯論終結後一個月內指定期日宣示之。

第 25 條

憲法法庭對於政黨違憲解散案件判決之評議,應經參與言詞辯論大法官三
分之二之同意決定之。
評議未獲前項人數同意時,應為不予解散之判決。
憲法法庭對於政黨違憲解散案件裁定之評議,或依第二十一條但書為裁判
時,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人過半數之同意行之。

第 26 條

憲法法庭認聲請有理由者,應以判決宣示被聲請解散之政黨違憲應予解散
;認聲請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其聲請。

第 27 條

判決應作判決書,記載左列各款事項:
一、聲請機關。
二、受判決政黨之名稱及所在地。
三、受判決政黨代表人之姓名、住所或居所,及其與政黨之關係。
四、有訴訟代理人者,其姓名、住所或居所。
五、主文。
六、事實。
七、理由。
八、司法院憲法法庭。
九、宣示之年、月、日。
憲法法庭得於判決指定執行機關及執行方法。
判決書由參與審判之大法官全體簽名。

第 28 條

憲法法庭之判決,除宣示或送達外,應公告之,其有協同意見書或不同意
見書者,應一併公告之。
前項判決應送達聲請機關、受判決之政黨及判決書指定之執行機關,並通
知有關機關。

第 30 條

被宣告解散之政黨,應即停止一切活動,並不得成立目的相同之代替組織
,其依政黨比例方式產生之民意代表自判決生效時起喪失其資格。
憲法法庭之判決,各關係機關應即為實現判決內容之必要處置。
政黨解散後,其財產之清算,準用民法法人有關之規定。

第 31 條

憲法法庭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件,如認該政黨之行為已足以危害國家安全
或社會秩序,而有必要時,於判決前得依聲請機關之請求,以裁定命被聲
請政黨停止全部或一部之活動。

第 32 條

憲法法庭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件之程序,除本法有規定者外,準用行政訴
訟法之規定;其審理規則,由司法院定之。

第 33 條

憲法法庭之司法年度及事務分配、法庭之開閉及秩序、法庭之用語、裁判
之評議,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法院組織法之規定。
大法官服制及憲法法庭之席位佈置,由司法院另定之。

第 四 章 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