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 給 凌晨 5 點 的 你

作者序

獻給,凌晨5點未眠的你

隨著年齡漸長,我們能做的事越來越多。

對於大多數的事,也能找到適當的應對方式了。

但不知為什麼,伴隨著年齡增長的同時,心中也會產生莫名的不安。這樣的感受在轉眼間,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大,幾乎像就要被逐漸吞噬一般,令人無法裝作視而不見。

大部分的人,都能將這些對人生的徬徨藏得很好,尤其在人前,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但每到夜裡,它們總會悄無聲息的爬上床,讓你無法忽略,只能瞪著眼睛與它凝視,無論再怎麼累也睡不著。

在失眠的夜裡,光是躺在床上,腦海中就會閃過無數的想法。對未來的不安、內心的軟弱……一整天下來的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

「已經無法繼續欺騙自己了。」你知道,自己必須面對這些情緒才行。

這種時候,想哭的情緒就會一湧而上,眼淚呼之欲出。我發現,隨著年紀越大,睡不著、想哭的夜晚似乎也會越來越多。

每當遇上這樣的夜晚,我開始寫起信來。

不是為了寫給誰,只是在寫信的過程中,心中的不安和寂寥,似乎也能隨之獲得紓解。

我將這些信投稿上名為「生活基礎」的網站,設定成每晚8點後才會出現,直到凌晨5點就會消失的快閃專欄。

因為,網路是個24小時都能與他人互動的媒介。即使讀者看了沒有回音,但只要想到「這一刻,一定有人會願意看看我這些心情」,這樣的念頭,成了我的救贖。那些來自讀者的留言,也化作我的心靈支柱,帶著感激的心情,讓我更用心的回覆這些訊息。因此,我將原本只會出現在晚上8點到凌晨5點的文章,匯集成本書出版。

與網頁版不同的是,我將自己寫的這些信,以及從讀者留言中獲得的能量及想法,化作「小叮嚀」,註解在信件內容後面。

在睡不著的夜晚,如果這本書能夠陪伴在你身旁,將會是筆者的最大榮幸。

獻給,凌晨5點未眠的你。

推薦序一

放鬆力道的優雅人生

每次去中目黑(編按:位於東京目黑區),途經目黑川旁的「COW BOOKS」書店時,總會踏進店裡晃晃。倘若想像在這間書店裡,能夠從日本豐富的出版品中獲得東京最新潮流,恐怕會是失望的。但是如果你願意品味一種風格,坐下來喝杯咖啡,透過架上的選書,感受質感與優雅兼具的生活態度,那麼我想這裡可以滿足你。

這是松浦彌太郎開的書店。空間不大,以販售二手書為主,整個空間盈滿著現代極簡風格的日式美學。每次當我走進這間書店時,都會不禁思考:「是怎麼樣累積出來的生活經驗,養成了松浦彌太郎挑選這些書的結果?」在這些閱讀傾向的耳濡目染之中,必定也培養出他的世界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讓他寫下許多本談論生活、美學和工作態度的著作。

從日本到臺灣,有許多喜歡松浦彌太郎作品的讀者。曾有一位喜歡他的讀者與我分享,松浦彌太郎總是可以用很簡單的文字,述說日常裡的細微情緒,分享自己的觀點,再用宛如親切長者的口吻,鼓勵讀者認真生活。

這本《松浦彌太郎寫給凌晨五點的你》最特別的一部分,是當初發表文章時,設定好在每天晚上8點以後發文,然後到了凌晨5點,文章就會消失。這是一段僅在夜裡,期間限定的閱讀陪伴。夜半時分,總是最容易有難以言喻,甚至自己也無法理解的情緒充斥在心頭。因為有了這樣的時空設定,閱讀文章的對象及文章的主題,也鎖定在適合深夜、可以一個人靜靜藉著閱讀,再緩緩的整理起思緒。

書裡提到的許多想法,我想對於想要追求生活平衡、情緒靜穩的人來說,都很值得借鏡。例如他不斷強調,語言會化作可怕的利刃,傷人傷己,留下傷痛回憶。因此在緊要關頭忍不住要冒出來的話,請務必冷靜下來,選擇恰當的言辭才行。另外也建議,寫下自己想學習、想保持、想守護的事,一一條列在一張紙上,隨身攜帶著,那將會成為一張神奇的護身符。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他說了一段學習優雅站立的小故事。想要優雅的站立,原來只有一個竅門,就是放鬆力道。咀嚼著這句話,我想,人生確實不該過度用力。唯有不緊繃的姿勢,才有辦法能屈能伸。於是,當不順遂之際,才得以用柔軟身段,游刃有餘的閃躲那些衝著自己而來的苦難。

「張維中。東京模樣」版主/張維中

推薦序二

「我想我已經和我的不安全感和平相處」

仔細讀著松浦彌太郎的新書《松浦彌太郎寫給凌晨五點的你》,你會深刻發現,自己的內在與外表,徹底被撕開、看透,甚至侵入許多人不敢面對的──寂寞。

在看這本書時,我發現自己與松浦彌太郎,有個不約而同相似的共識──「所有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這一直是我的信念。本來,若是不斷煩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縱使對結果相當有把握,但過程懷著不安、不斷質疑,即使最後真的成功,內心還是不踏實的,也無法掌握其中的要訣;若結果失敗了,那更可能被負面情緒壓垮。然而,若能了解所有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自然就能免除這些煩憂,全心的投入當下,就算結果不盡理想,也能從中學到經驗,這就是我能與不安全感和平相處的關鍵。

獨處,是為了拾回自己

在書中我體悟到的是,能與自己好好相處非常不容易,然而作者卻做得很好,甚至能與自己不太完美的那一面和平共存。拿我自己當例子,當其他人邀約狂歡、夜夜笙歌、努力融入人群時,我卻選擇能盡量待在公司就繼續加班、寫著提案,彷彿把自己邊緣化、甚至隔離。我也了解,這樣做可能會被旁人貼上「怪人、難親近、工作狂」的標籤。但我認為,只要懂得與自己共處的人,才能不斷的提升自我;唯有不盲目跟隨人群的人,才能體悟真正有品質的生活。

環顧四周,無論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總是習慣跟一群人一起行動,聚會也好、餐敘也罷,這些場合上的話題,多半是言不及義的閒聊,甚至讓一群人花上大把時間,聽某個意見領袖吹噓一整晚。

如果白天為工作而忙,晚上還得花時間與人交際,久而久之就會感覺到,自己好像變得空蕩蕩的,明明行程排得很滿,心卻很空。這就是把自己遺失的過程。

而獨處,正是把自己拾回的過程。無論是一個人看場電影、吃頓飯、讀一本書、流流汗……做什麼都好,唯有暫時隔絕外界的紛擾,你才能讀懂內心的嚮往。進而用適合自己的腳步,繼續前進。

我們,都得知道什麼時候該暫停!

作者還提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不想生氣的話,就笑一個吧。」其實就是在我們即將衝動時,給自己一個暫停的機會。

這讓我想起自己年輕時,那時剛退伍、踏入職場不久,總是血氣方剛、橫衝直撞,因此不小心就會與人爭執,也容易遭到誤會。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時急著想證明自己,希望獲得對方的認同,但拚命證明的結果,卻把狀況弄得更糟。後來,我發現只要在冒冒失失做事或說話之前,先停下來思考一下,就能扭轉局面。比如,當你被他人激怒,當下很想不顧一切,要和對方拚個你死我活時,這時如果能在意識上告訴自己:「等一下!」就可能避免一場衝突;這招在消費時也很有用,當你在拿出錢包或按下結帳鈕的那一刻,冷靜3秒,很可能就能挽救一場破財危機。但喊暫停這件事,做起來的確沒這麼容易,我也還需要更多的練習。

話說回來,無論遇到再困難的狀況,還是無法迴避的爭執,千萬不要抱怨,畢竟「所有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當我們不斷的抱怨,就很容易產生後悔、失落的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不斷的消耗你的能量,就很難繼續走下去。

所以,不妨阿Q一點,像我年輕的時候,遇到真的過不去的事時,就告訴自己:「沒差吧!反正睡一覺天就亮了,又是新的開始!」好好睡上一覺,隔天又能找回滿滿的能量。而面對身旁總是在抱怨的人,最好敬而遠之、為自己設立防護罩,避免被對方散發出來的負能量掃到。

如果你剛好對人生也有些迷惘、不知如何面對那些不美的事,不妨參考作者的做法,相信你必能幫人生持續加溫、回到最棒的狀態。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被打 ○ 的日子,也有被打上?與 △ 的日子。

對我來說,「接近 ○」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這是我第一次,

談談關於生活中的那些不美麗……限凌晨 5 點前。──松浦彌太郎

日本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一直是優雅、質感的象徵,

但這次他想聊聊,關於生活中不太美的那些事。

像是,優雅大師也曾被人批評站姿不良、中輟學歷讓他極度自卑、

還有,覺得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一直揮棒落空的時候……

他將這些內容傳到名為「生活基礎」的網站,每晚8點才會出現,

直到凌晨 5 點就會快閃消失。

◎嘿,睡不著嗎?我也是

●給接近上班時間的你……

面對難題時先誠實的抒發情緒,才能好好收拾。

你會發現,所有事情都有其存在價值。當懂得說感謝,就表示一切過去了。

●忍不住大喊「#!可惡」時

做所有的事情都有所謂的時機。而「時機」的意思是:需要等待。

當現實與理想間出現缺口時,松浦只用八個字提醒自己。

●覺得快撐不下去的時候

真的想哭時,就別勉強自己笑。但要為悲傷設定一條終點線。

不逃避,就不恐懼。放鬆不是放棄,而是暫停,然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天亮了,我們說晚安

●深厚的關係來自於「空間」

人生沒有「進度落後」這回事,要給自己慢慢來的空間。

懂得品味「模糊地帶」。只要心懷希望,等待的時間終將成為一種樂趣。

●不想一個人,所以……

人跟人之間的最佳距離是,能隨時分開但要說聚就聚,

那些放手仍存在的友誼,都得各自先把腳步站穩。

萬一不幸遇到背叛,你就當下雨天吧。

●我光是聽到孤單這個詞,就會恐懼到全身顫抖

當發生的全都是好事,就是一件壞事了。畢竟,上天不會給你過不了的考驗。

在孤單的海面上,其實有許多艘「救生艇」。

松浦怎麼優雅的面對離別、處理原諒、憤怒與欲望?

當你覺得人生快撐不下去的時候,讓這裡成為你的歸屬,跟松浦聊一聊吧。

◎聯合推薦

「張維中。東京模樣」版主/張維中

姊妹淘專欄作家/蔡侑霖

最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許皓宜

好書閱讀︱《松浦彌太郎寫給凌晨五點的你》

《松浦彌太郎寫給凌晨五點的你》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能做的事越來越多,而面臨難題,也越能找到其應對的方式。大部分的人把徬徨和不安藏得很好,但每到夜裡,它們總會悄無聲息地爬上床…

作者松浦彌太郎,身兼知名網站創辦人、書店負責人、文字工作者等多重身分,以「正直、親切、笑容,今天也要認真過生活」為信念,不斷追求生活及工作上的學習與樂趣,從事執筆活動至今。本書他將與讀者互動留言中所獲得的能量,化作「微建議」,獻給,凌晨五點未眠的你。

㈠ 嘿,睡不著嗎?我也是

▋給接近上班時間的你

不論昨天過得好不好、今天是什麼心情,一早起來,用「神奇呼吸法」把所有憤怒、不安、焦慮等,都代謝掉,找回源源不絕的力量,重新出發。每天,都是新的練習。

▋你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自己被如何對待會感到高興?從此去尋找令人感到開心的事物;反之亦思索,自己被如何對待會感到不悅,去尋找令人感到悲傷的事物,便絕不如此對待身邊的任何人。因為,任何事你都有兩個選擇,「做」或「不做」。記住,言語是把雙面刃!坦率,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原則。

▋學校教不來──體貼與愛

所謂的體貼與愛,其實都是經由模仿和互動得來的。當我們接受對方的體貼、關懷,進而感受到窩心、溫暖,就會希望對方獲得一樣的感受,一來一往間累積的深刻情感,就是「愛」。有時即使自己得不到任何回報,有一天,必然能讓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應。

㈡ 天亮了,「我們」說晚安

▋深厚的關係來自於「空間」

小心翼翼的察言觀色,其實不是件壞事,這是種珍惜對方的表現;反之,過度的關心、干涉,可能給他人帶來困擾,其實只要讓對方知道,還有人陪伴在他身邊,就是最大的安慰。「共生」,也代表給予雙方更多的成長空間。「關係」從關心出發;「相信」是希望指標。

▋獨處

關於「回歸自我」這件事,透過獨處,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那麼堅強,有時努力讓自己像大人、卻感到迷惘;不要緊的,擁有孩童一面的自己,能對你有所幫助。出發,是為了回歸。偶而一個人出門去旅行吧!旅行,是為了尋找自我而存在。

▋好好生活,何謂平衡?

人總有將事物一分為二的習慣,黑或白、對或錯、善或惡、好或壞,但此同時,我們是否也該擁有使兩者共存的平衡感?就像人們珍惜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正是如此才顯得格外有人情味、特別可愛!任何正確、錯誤、高興、難過的事,起因都在於「自己」,希望有所體驗,才會發生這麼多不同的遭遇。

活著,就是如此積極且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