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補 假

法定假日

問1. 甚麼是法定假日 ?  
勞工 補 假
問2. 法定假日是否規定有薪抑或無薪 ?  
勞工 補 假
問3. 如何計算法定假日薪酬? 應該何時發放法定假日薪酬?  
勞工 補 假
問4. 僱主可否要求僱員在法定假日工作 ?  
勞工 補 假
問5. 僱主可否以工資代替法定假日給僱員 ?  
勞工 補 假
問6. 如果法定假日適逢僱員的休息日,僱主是否須要另外補假?
勞工 補 假

問答全文

 
問1. 甚麼是法定假日 ?  
答1.

所有僱員,不論服務年資的長短,均可享有下列法定假日:

  1. 1月1日
  2. 農曆年初一
  3. 農曆年初二
  4. 農曆年初三
  5. 清明節
  6. 勞動節(5月1日)
  7. 佛誕 (由2022年起新增)*
  8. 端午節
  9.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7月1日)
  10. 中秋節翌日
  11. 重陽節
  12. 國慶日(10月1日)
  13. 冬節或聖誕節(由僱主選擇)。 

* 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2024年及之後新增的法定假日表列如下:

年份 新增法定假日 法定假日總日數
2024年開始 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 14
2026年開始 復活節星期一 15
2028年開始 耶穌受難節 16
2030年開始 耶穌受難節翌日 17
問2. 法定假日是否規定有薪抑或無薪 ?  
答2.

如僱員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3個月,便可享有假日薪酬。 

問3. 如何計算法定假日薪酬? 應該何時發放法定假日薪酬?  
答3.

法定假日薪酬的每日款額相等於僱員在法定假日當天或法定假日首天 (如法定假日日數連續多於一天) 前12個月內所賺取的每日平均工資。如僱員的受僱期不足12個月,則以該段較短期間計算。 

在計算每日平均工資時,僱主須剔除(i)未有付給僱員工資或全部工資的期間,包括休息日、法定假日、年假、病假、產假、侍產假、工傷病假或在其同意下放取的假期,以及沒有向僱員提供工作的任何正常工作日;連同(ii)就該期間已支付的款項。 

僱主最遲須於法定假日後的第一個發薪日支付法定假日薪酬給僱員。 

問4. 僱主可否要求僱員在法定假日工作 ?  
答4.

可以。如果僱主要求僱員在法定假日工作,便須在事前至少48小時通知僱員,並在該法定假日前或後60天內安排另定假日給僱員。如雙方同意,僱主可在法定假日或另定假日的30天內安排代替假日給僱員。在這些情況下,勞工處建議僱主應為僱員所放取的另定假日或代替假日保存清楚的記錄。 

問5. 僱主可否以工資代替法定假日給僱員 ?  
答5. 不可以。僱主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款項代替發放法定假日給僱員。 

僱主如違反這項規定,可被檢控,一經定罪,可被罰款港幣五萬元。

問6. 如果法定假日適逢僱員的休息日,僱主是否須要另外補假?
答6.

須要。如法定假日適逢僱員的休息日,僱主應於休息日翌日補假。該補假須並非法定假日,另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

首頁 企業法令新知 2022五一勞動節遇週日是否需補假?員工出勤上班薪水如何算?

五一勞動節即將到來,今年勞動節碰上星期日休假,也是多數週休二日的上班族休假日,公司是否需要給員工補假呢?如果當天安排員工出勤,薪水又該如何計算?有關老闆排班、計薪的相關規定,小編整理了以下三個重點一次告訴你。

勞工 補 假
圖/Shutterstock

一、勞動節是法定的休假日,比照政府機關行事曆的公司應讓員工「補假」一天

勞動節是法定的休假日(勞基法§37),也是屬於「勞工」的國定假日,因此只要是「適用勞基法」的勞工,當天都能夠放假一天且薪資照給(勞基法§39Ⅰ)。

然而,但當法定休假日遇到員工排「休息日、例假日」當天,就必須另外補給員工「有薪假」一天,無論是全職上班族或兼職打工族都適用此規定,至於補假的日期則沒有硬性規定要休哪一天,雇主可以和員工一起協商來決定補假的日期(勞基法施行細則§23-1)。

今年(2022年)的五一勞動節剛好就碰到星期日,多數原本週休六日的上班族因為原訂週日就是例假日,因此雇主必須找一天「工作日」安排補假。以實務來看,多數公司在今年會選擇配合銀行業休假表,安排下一個上班日5月2日(一)補假,也有公司選擇前一個上班日4月29日(五)安排補休。

💡 TIPS:如果老闆仍讓勞工在勞動節當日出勤,或另外約定的補假日上班,依法還是需要「加倍發給」工資,月薪制勞工加班費計算方式為「一日工資=月薪/30日」、時薪制勞工則是直接給予雙倍薪,計算方式為「時薪 x 出勤時數 x 2」。

另外,也要特別提醒雇主和勞工朋友們,一般週休二日企業多比照人事行政局發布的政府機關行事曆來安排員工出勤,但公務員不是勞工身分、無法比照勞工放勞動節,因此政府機關行事曆並不會將勞動節這一天標示出來,公司要特別留意了,別因此少給員工這一天假期,以免受罰!

勞工 補 假
圖/Shutterstock

二、排休制公司,51勞動節(國定假日)該如何給假給薪?

排休制的公司,因員工休假日通常不固定,老闆應事先安排好班表來調配人力。以月薪制的勞工為例,以下是員工在勞動節當天排班狀況及雇主應發給薪水計算方式:

💡勞動節當日班表、出勤狀況及薪水計算

1、班表為「上班日」

→ 公司應給予員工休假一天且當天薪水照給(勞基法§39Ⅰ)。

2、班表為「上班日」但請員工支援加班

→ 公司應依照國定假日加班費率計算加班費給員工,以月薪制計算,當天只要出勤1小時就加發1天薪水作為加班費,加班費計算方式=月薪/30 日。(勞基法§39Ⅱ)。

3、班表為「休息日」或「例假日」

→ 休息例假日遇到國定假日,雇主必須另外安排員工補假一天。(勞基法施行細則§23-1)

4、班表為「休息日」或「例假日」,但請員工支援加班

→ 若為休息日配合加班,公司應依照休息日加班費率計算加班費給員工,前2個小時加班費=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x 1.34 x 加班時數、後6個小時加班費=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x 1.67 x 加班時數,並另外給予補假一天。(勞基法§24Ⅱ)

→ 若為例假日,只有在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狀況時,有必要上班的情形才能要求員工當天出勤上班,否則就算違法。若依法出勤上班仍需要給予補假一天。

(勞基法§40)

(註:平日每小時工資額=月薪/30日/8小時,可換算出月薪制勞工每小時工資額)

勞工 補 假
圖/Shutterstock

三、哪些企業可以不給用員工勞動節放假?

您可會很疑惑,公司可以不給員工放勞動節嗎?其實,只有少數不適用勞基法的「行業」或「工作者」才可以不給勞動節假日,目前多數「受僱勞工」都還是適用勞動節放假喔!

目前還不適用勞基法的行業別或工作者,大致區分為這兩類:

1.不適用勞基法行業別

只有勞基法規定的行業,以及勞動部指定的事業別才適用勞基法(勞基法§3),雖然近幾年越來越多行業被公告指定適用勞基法,目前仍然有幾類狀況工作者不適用:

💡未經勞動部指定適用勞基法的行業別

1、沒有無固定營業地點或門牌號碼的小吃攤販,例如:辦桌的外燴或流動攤販。

2、醫師(公立醫院依法進用住院醫師除外)。

3、公私立學校編制內的老師、職員和從事教學者。

4、屬於個人服務業的家事服務工作者,例如:管家、保母、家教、傭人、個人看護、家庭清潔工等。

5、職業運動業的教練、球員、裁判。

想進一步瞭解目前哪些行業別已適用勞基法的雇主們,也可以參考勞動部的公告。

勞工 補 假
圖/Shutterstock

2.不適用勞雇關係和從屬性的工作者:

💡不適用勞基法工作者

1、依公司法委任的事業單位經理人。(民法§528)

2、公司將工作外包給承攬人,雙方沒有僱傭關係和從屬性。(民法§490)

反之,如果工作者必須服從雇主的要求與命令,或被規範明確的工作時間與獎懲規定,無法自由的支配自己的工作時間,或是拒絕工作,和雇主之間的關係會被認定是「從屬性」,也就是適用勞基法的「勞工」。

------------------------------------------------------------

🎉跟老闆們報好康🎉

518熊班推出2022開工好禮》限時徵才0元、免費刊登1個月,徵才最高還送「3,400元折扣金」!擔心花大錢還找不到合適人才嗎?

先免費加入試試👉 https://www.518.com.tw/22154

勞工 補 假

作者

Ching

用心琢磨老闆和員工不同的思維,從中找到平衡點,讓勞資間的關係不再緊張 : )希望幫助勞工、企業都能認識自己的權利義務,讓勞動法令不再只是教條,而能實際落實在生活中。

你可能還想看

勞工 補 假

熱門文章

勞工節有補假嗎?

勞工處表示,依據《勞動基準法》第37條及其施行細則第23條規定應放假之日(即俗稱之國定假日),雇主應依法給並給薪。 勞工勞動節當天必須放假,若逢例假日則必須補假1天,但何時補假可由勞資雙方協商。

什麼是勞工假?

「銀行」即公眾假期(紅日),根據《公眾假期條例》規定僱員每年享有17日的假日,而法例同時規定每個星期日也是公眾假期。 「勞工假」則根據《僱傭條例》規定,僱員享有每年12天法定假日,相比下「勞工假」較「銀行」少了5天假期

未過試用期有勞工假嗎?

假如您才剛剛入職,未過試用期,可能會疑問,自己是否可以享有法定假期。 如果根據法例,主要不是看試用期,而是根據您在公司入職長短,必須做滿3個月,公司才須要照出糧。 因此,假如您的試用期是1個月,就算過試用期,在法定假期亦不會人工收,一定要等到3個月,之後才會保障。

勞工假幾天?

適用勞動基準法之事業單位,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1項規定, 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應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 ① 6 個月以上1 年未滿者,3 日。 ② 1 年以上2 年未滿者,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