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佳句頁數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佳句頁數
 

作者: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譯者:白裕承
出版: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1998/7

分類:心理勵志

1. 最後一門課

老師做的是百年樹人的長遠工作;他對後世的影響永無止息。( P101 )
這是我老師(Prof. Morrie Schwartz)一生所教的最後一門課,每星期上課一次,地點在老師家的書房窗邊,窗外可看見一小株芙蓉,粉紅色的葉子落地紛紛。每星期二上課,早餐後開始,課程可以稱做「生命的意義」,老師用他的人生經驗來教。
( P6 )
這門課不需要課本,但涵蓋了很多課目,包括愛、工作、社區、家庭、年老、寬恕、以及最後的死亡。( P6 )

關於學生

A .疑惑

對自己:我一度發誓,絕不要為了錢而工作,誓言要加入和平工作團,說要尋幽攬勝,縱情於山水之間。但我沒有這麼做,反而在底特律一住十年,待在同一棟辦公大樓,上同一加銀行,找同一個理髮師。…我的日子甜的滿滿的,但我大半時間仍然覺得不滿足。我到底怎麼了?(P47)

對人際關係:我投入工作,因為這是我可以掌控的是,因為工作部會不講道理,我有所投入就有所收穫。每次我打電話到我弟弟的西班牙家中,聽到答錄機的聲音,(這使我們之間益顯陌生),我掛上電話,回頭繼續工作。(P121)

2. 上課鐘聲──ALS 響起

1994年八月一個炎熱悶濕的日子,醫生才告訴他們壞消息:墨瑞得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又稱路格瑞氏症,這是一種可怕無情的神經系統重症,沒有方法可以醫治。( P15 )
路格瑞 (Lou Gehrig) 全名亨利.路易.格瑞 (Henry Louis Gehrig,1903-1941),是紐約洋基棒球隊的一壘手及最佳打擊手。他曾連績出賽兩千一百三十場,一生的平均打擊率為三成四一,共擊出四百九十二隻全壘打。他在三十四歲那年出現ALS症狀,知道自己不會活很久,但相當堅強。他在最後一場比賽正式向球迷告別,三年後去世。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球員,美國便將ALS稱為路格瑞氏症。
( P112 )
ALS就像蠟燭一樣,它把你的神經熔化掉,剩下你的身體像一灘蠟。這種病常從腿部開始發作,逐漸向上蔓延。
( P18 )
墨瑞要走過生與死之間的最後一道橋樑,並留下此行的記述。( P19 )

3.從容面對死亡

他那天從診所出來,得知自己的性命危如累卵之後,他問自己:我是要日漸萎靡不振,或是要善加利用剩下的時間? ( P19 )
當這一切開始的時候,我自問:『我是要和大多數人一樣,從這個世界退出,或者是要好好兒活?』我決定我要好好活著,至少要嘗試著好好兒活,照我想要的方式,帶著尊嚴,帶著勇氣,帶著幽默,帶著冷靜。
( P32 )
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
( P213 )
他要另闢蹊徑,以死亡作為他生命最後的計畫,研究自己的緩慢步向死亡,觀察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和自己一道學習。
( P19 )
我現在不得不用獨特的觀點看生命,數著不多的日子,思索著我認為生命中重要的東西。( P66 )

4.置之死地而後生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沒有人把這當真。所以我們對死亡都是在欺騙自己。(P103
我們大都像是在夢遊。我們事實上沒有完全體驗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在半醒半睡,做著自以為非做不可的事。
( P105 )
但是有個比較好的辦法,你要知道自己會死,並且隨時作好準備,這樣就好得多。這樣你在活著的時候,就可以真正的比較投入。
( P103 )
墨瑞說:「死亡是件悲傷的事,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
(P48 )
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
( P104 )
如果你真的傾聽你肩膀上的那隻鳥兒,如果你真的接受你隨時可能死去的這個事實 ── 那麼你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爭強好勝。
( P107 )
   
七十八歲的他,施之於人時他是長者,受之於人時他是嬰孩。(P147)

5.生之追尋 (1)──活出真我

5.1不再隨波逐流

在我們這個國家,對於我們想要的東西或我們需要的東西,常常分不清。( P157 )
在我們的經濟體系中,那些有工作的人也備感威脅,因為他們隨時擔心丟掉飯碗。你若感覺受到威脅,你只會先顧自己,你開始把錢奉若神明,這都是這個文化害的。
( P190 )
我們整天忙著以自我為中心,關心事業、家庭、賺錢、還貸款、買新車、暖氣機壞了得修理 ── 我們忙著千頭萬緒的瑣事,讓自己這樣一天過一天。所以我們不習慣退後一步,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然後問一句:人生就是這樣嗎?我所要的就是這樣嗎?是不是少了些什麼?
( P85 )
逃走不是辦法,你得要努力創造自己的文化。( P190 )
我們的文化讓人們無法自知自適,我們教的東西不對。而你得要十分堅強,才有辦法拒絕這錯誤的文化,才能自己找到出路,創造自己的文化。( P48 )
不管你住在哪裡,我們人類的最大弱點,是短視近利。我們不去看我們的長遠未來。其實我們應該著眼於我們的潛能,努力達成所有的目標。( P191 )

5.2鳥倦飛而知返

人們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所以他們到處奔忙,忙著找尋。( P170 )
我也不知道『心靈成長』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我確定我們少了些什麼東西。我們太過重視物質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卻不能滿足我們。
( P107 )
太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睡半醒,這是因為他們追逐的目標不對。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 P59 )
他提醒我,錢不是最重要的東西,這和校園裡大多數的人想的不一樣。他說我得要作一個「完整的 人」。他談到年輕人的疏離,談到我們必須和周遭的社會產生「連繫」。
( P62 )
你是應該關心別人,還是關心自己「心裡那個小孩」?是要回歸傳統價值觀,還是把傳統當沒用的舊貨丟掉?要追求成功還是追求純樸?( P86 ) 

6.生之追尋 (2)──

我從這場病學到最多的是什麼?就是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P69 )
有個叫李文(Levine)的智者說得對,他說:「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P69 )
要投入去愛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 P158 ) 醫院和收容所裡有許多孤單的人,他們要的只是有人作伴兒。你和一個孤單老人玩玩牌,你就贏得新的自尊,因為有人需要你。( P158 )
金錢無法替代溫柔,權力也無法替代溫柔。我坐在這裡,離死不遠,可以坦白告訴你,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力,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 P156 )
   
唯有開闊的心,才能讓你和所有的人自在相處。
(P159)
    我快死了,但我身邊有著愛我、關心我的人。多少人能有這個福氣?(p48)

7.生之追尋 (3)──讓真情流露
如今的孩子可憐,他們太過自私,無法真正坦然的愛人與被愛。( P182 )
我們對自己伴侶會有一股突如其來的愛意,但我們口頭不說什麼,因為我們害怕話一出口,會使得兩人關係有所變化。
( P130 )
墨瑞的作法正好相反。把水龍頭打開,讓情緒沖刷你全身。不會有事的,這只會對你有益。如果你讓恐懼進來,像是穿上一件常穿的衣服,你就可以對自己說:「很好,只是恐懼而已,我不會讓自己被它主宰,我只是如實知之。」
( P131 )
你若全心投入,讓你自己整個人沒入其中,你就完完全全體驗到它。你就知道什麼是痛苦,你就知道什麼是愛,你就知道什麼是悲傷。
( P130 )
你閉上了眼睛,差別就在這裡。有時候你不能相信眼睛所見的東西,你要相信你所感覺到的東西。你若要讓別人信賴你,你也要能感覺到你可以信任他們,就算你置身黑暗中,就算你在向下掉。
( P80 )
去做出自於你真心的事情,這樣去做的話,你不會感到失落,不會感到嫉妒,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相反的,你會覺得一切付出自有莫大回報。
( P160 )
8.生之追尋 (4) ── 婚姻

我從婚姻學到的是,你會受到考驗。你會發現自己是誰,發現對方是誰,以及兩人如何相處,或發現兩人處不來。( P183 )
愛情和婚姻有幾條不變法則: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不懂如何折衷,你會有很大麻煩。如果你們之間不開誠佈公,你會有很大麻煩。而如果你們的生命沒有相當的共同價值,你會有很大麻煩。
( P183 )
你曉得什麼價值觀最重要?就是相信婚姻的重要性。
( P184 )
他引述了他喜歡的那句詩,結束了這個話題:「不相愛,即如死滅」。
( P184 )
9.生之追尋 (5 )──家庭

如果你要對另一個人負起完全的責任,學著如何去給予最深的愛與關懷,那你就應該生小孩。( P117 )
如果沒有家庭的話,今天我們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沒有任何依憑。我生病以來,愈來愈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你沒有家人的支持、關愛、照顧和關心,你就幾乎什麼也沒有。愛最最重要,我們的大詩人奧登(W. H. Auden)說﹕『不相愛,即如死滅』。
( P114 )
家庭就是如此,不只是互相關愛,還要讓對方知道你在關心注意著他。…知道你的家人總是在一旁守護著你。這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取代,金錢不行,名聲也不行…工作也不行。
(P115)
雖然已在垂死邊緣,仍然尊重孩子們自己的世界。也就難怪當他們前來陪伴,父子之間的感情和睦,吻頰拍肩、有說有笑,兩個兒子坐在床邊,和老爸手相握,心相連。( P116 )


10.生之追尋 (6)──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到你臨死前,你會知道這是真的。我們的開始都一樣 ── 出生:我們的結尾也都一樣 ── 死亡。那麼我們又有多大不同?( P192 )
生命一開始時,我們是嬰孩,得要靠別人才能存活,對吧?到生命盡頭,你若變得像我一樣,你也需要別人才能存活,對吧?
( P192 )
但還有一個祕密:在開始和結束之間,我們也同樣需要別人。
( P193 )
我們都以某種方式,渴望著重回那些自己完全受人照顧的日子 ── 無條件的關愛,無條件的照顧。
( P147 )
我活著是要可以和其它人互動。這意味著我可以表現我的情感,我的感覺。和別人說話,和他們一同悲喜.....
( P197 )
人跟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要的東西,他們能做的事及他們自己的生活。
( P217 )
要有側隱之心,彼此照顧扶持。只要我們學到這一點,世界就會變得美麗許多。
( P198 )
我們要寬恕的不僅是別人,我們也要寬恕自己。要同自己和好,也和身邊每一個人和好。( P203 )
如果我們多看看彼此的共同點,我們就會比較認同天下一家的想法,重視這個大家庭一如重視自己的家。 ( P192 )
11.生之追尋 (7)──夕陽更美好

如果你一直不想變老,你就一直會不快樂,因為你還是會變老。( P149 )
年老並不只是衰老。它是成長,它不止是你年復一年離死愈近的消極面,年老也是你了解到你將要死亡的積極面,而你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
( P149 )
你得要找到像你現在生命中這樣的善、真、美。回顧過去讓你滿懷鬥志,但年紀不是與人拼鬥的事。
( P151 )
為什麼人們總是說:『唉,真希望我還年輕。』沒有人會講:『真希望我已經六十五歲。』…這是對生命的不滿意,對生命的報和,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因為你若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你不會願意重新來過,你會想要繼續向前。你想要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等不及要到六十五歲。
( P149 )
應該作小孩的時候,我高高興興作小孩。應該作智慧老人的時候,我高高興興作智慧老人。
( P152 )

12.生之追尋 (8)──化作春泥更護花

奇怪的很,我雖然歎惋著墨瑞所剩不多的生命,卻又羨慕他的生命品質,我們為什麼花那麼多時間去理那些不相干的事?( P58 )
他寧可花時間吃東西及欣賞大自然,也不浪費時間看電視喜劇或「本周精選電影」。他建立起人際活動的小天地,談心、交往、關懷,這些活動讓他的生活盈滿。
( P59 )
他離死愈近,就愈把身體看成只是個殼,是靈魂的載體,反正他的身體正逐日萎縮成無用的皮包骨,這使他覺得棄之無甚可惜。
( P210)
如果我們到最後知道,我們可以安然接納死亡,那麼我們就可以做到那件最大的難事。安然接受生命,死亡是自然的,我們對死亡大驚小怪,因為我們不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覺得自己是人類,所以就高於自然。
( P212 )
只要我們可以彼此相愛,並記得我們有過的愛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留存於世,所有的記憶都還在。你並沒有死,你仍活在那些你曾經打動的人,曾經互相扶持的人們心中。( P212 )

B.找回自己

人和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要的東西,他們能做的事及他們自己的生活。
在事業上面,出發點是要贏,是要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也許你已經習慣了這一點。愛和關心是不一樣的。愛是對於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

你和你弟弟有過成長的共同生活,現在你已經無法和他分享這些。你想要重拾這段時光,你不希望中輟。但人生在世就是這樣,中輟、再來過、中輟、再來過。

C.關心別人

墨瑞死後不久,我和西班牙的弟弟取得聯絡,做了一番長談。我告訴他,我尊重他保持距離的想法,我要的只是和他保持聯絡-是現在,不只是過去-在他容許的範圍內,盡量和他在一道。『你是我唯一的弟弟,』我說:『我不想失去你,我很愛你的。』我以前從沒跟他講過這樣的話。


**參考網路分類及本書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