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保育 動物

12月4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育日」,起源於2012年,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柯林頓所推動,她期盼藉此提升全民關注度,推廣保育意識。其實,不僅是瀕危動物們亟需救援,隨著人口擴張、土地開發,大環境早已今非昔比,調查顯示自1970年以來,地球上哺乳類、魚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平均數量已減少60%,所有的野生動物都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延伸閱讀》全台僅3隻! 瀕危巨獸「阿里」遭鏟屎官爆料:很調皮!

野生動物的存在,遠比你我想像得更不可或缺。蜜蜂倘若消失,全球三分之一的作物將無法收成;鯨魚如果滅絕,少了「鯨落」現象進行碳封存,地球暖化恐再加速;鳥類數量若驟減,失去那些清理動物屍體的好幫手,難保病菌滋生、傳染病大幅散播。維持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對萬物的疼惜,更是人類自保的手段。

守護野生動物,並非只有走向山林一途,日常生活中輕易就能做到。像是拒買野生動物活體或產製品,落實「沒有買賣、沒有殺害」;盡可能選擇「環境友善」、「動物友善」商標產品,用行動支持農牧民,與動物和諧共存;不任意棄養動物,也不隨便購買動物放生,避免對當地原生物種造成威脅。

万态保育集团负责管理万态野生动物世界,这是新加坡独特的野生动物和自然景点,世界知名的野生动物园坐落于此,让游客切身体验迷人的野生动物世界。该景区毗邻新加坡的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本集团正在推动振奋人心的改进计划,将五个各有特色的野生动物园与绿色公共空间和生态环保型度假村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广泛、友好、可持续的野生动物体验。

万态保育集团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致力于顶尖的野生动物研究,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并且与新加坡和东南亚的自然保护伙伴齐来合作。

万态保育集团为万态自然在东南亚的保育工作提供资金和实物支持。

作为该集团的一部分,万态国际将建立和运营新的业务线,为自然和野生动物创造积极的成果。

2012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柯林頓將每年12月4日訂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育日」,藉此提升全民對於動物的保育意識。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La Vie編輯部想邀請讀者,透過《世界最美的動物圖鑑》這本書,跟我們一起認識三種重要的瀕危動物,發現這些動物獨特的生物之美,及其不為人知的自然秘密。



鯨頭鸛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atsukey-ruta(@matsukey.ruta)分享的貼文


鯨頭鸛(學名:Balaeniceps rex)是一種大型鳥類,它是「鯨頭鸛科」和「鯨頭鸛屬」唯一的一個物種。屬名源自拉丁語「balaena」鯨以及「-ceps」頭之義;種名「rex」在拉丁語中意為「帝王」,來自它強大的喙。


靈活的顎與精巧的喙

在演化過程中,鳥類失去了一項賦予其爬蟲類祖先強大咬合力的特徵—牙齒。取而代之的是多功能的角質喙,能用來當作銳利的武器,或是能壓碎種子或探測花蜜的精巧工具。也多虧了靈活的顎,鳥類不僅能將下頜骨往下放,也能將上頜骨往上拉,使牠們能張嘴控制食物。


世界上最寬的鳥喙

鯨頭鸛的喙寬大而粗壯,寬12釐米,嘴端下彎成鉤狀。上喙因中央的骨質隆脊而變得更堅固;寬闊的前緣能夠夾斷大型獵物的頭;鉤狀的頂端能夠順利困住扭動的魚。深喙能攜帶足夠的水,在炎熱的天氣裡潑濕牠的蛋或替幼鳥降溫。用特大的喙捕捉大型獵物,例如長達75公分(2英呎6英吋)的肺魚,對鯨頭鸛而言是簡單不過的日常。


鯨頭鸛生活在非洲東部熱帶地區的巨大沼澤地區,數量預估在5000至8000隻之間。國際鳥類保護聯盟將其定為易危物種,危害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灌溉造成棲息地遭破壞、干擾和捕獵。由於十分少見,非洲的許多國家都把鯨頭鸛當作國寶贈送給世界各國的動物園,併發行郵票、貨幣來彰顯本國獨有的動物。


犀牛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ave the Rhino International(@savetherhinointernational)分享的貼文


犀牛是犀科(學名:Rhinocerotidae)動物的總稱,主要分布於非洲和東南亞,體型僅次於大象的大型陸地動物。犀牛用頭上的角進行攻擊和防禦,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犀牛無角),犀牛角可是真皮,即使脫落仍能復生!


由皮膚衍生而成的犀牛角

犀牛的英文 rhinoceros 源自希臘文,字義是「鼻角」。犀牛角之所以獨特,不僅是因為坐落於顱骨上,也因為形成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他動物的洞角是由骨頭與一層包覆在外的硬化皮膚所組成,而犀牛角的主要成分則是角蛋白(爪子與毛髮也是由同一種蛋白質所構成),壓縮後形成了防禦武器,在戰鬥時也很管用。


世界最長的犀牛角

非洲常見的白犀牛以及黑犀牛通常都具有兩根犀牛角,前角形成於鼻骨上方,平均長度為90公分(3英呎),而白犀牛的犀牛角長度可達1.5公尺(5英呎)。


現存4屬5種的犀牛中,除白犀牛外,都瀕臨絕種,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數目最少,約50頭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約1萬至3萬頭。儘管白犀牛數量較其他種類來得多,但白犀牛中的北白犀目前僅剩2頭(皆雌性),而所謂數量最多的南白犀,現存也不過約1.8萬頭。這些居住於亞洲與非洲的犀牛面臨原生棲地破壞,東亞的犀牛角買家與歐美狩獵觀光者的威脅。



曲紋唇魚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サンシャイン水族館 Sunshine Aquarium(@sunshine_aquarium)分享的貼文


曲紋唇魚(學名:Cheilinus undulatus,又稱波紋鸚鯛、波紋唇魚),有拿破崙魚、龍王鯛、海哥龍王及大片仔等別名,為條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主要棲息區域分布於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台灣以及南海諸島等。


奇妙的色素

許多動物身體的醒目顏色皆來自色素,由皮膚細胞內的化學過程所產生,是生物體內等同於顏料與染料的物質。曲紋唇魚身上的藍、綠、紫色是便由皮膚細胞反射與分散光線所致。


曲紋唇魚為觀賞魚,但因撈捕過度,許多海域已難見蹤影,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且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其管理及貿易時,均受到管制。基於《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此魚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禁止捕殺,亦禁止水族館飼養,目前全台灣只有「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潮境海洋中心」因在修法前飼養,成為國內唯一能夠公開展示的機構。



科技發展不應優先於生態保護

人類文明現代化之後,隨著人口擴張、土地開發、人類中心主義等思維的影響,調查顯示自1970年以來,地球上哺乳類、魚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生物,平均數量已減少60%,眾多野生動物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野生動物雖然離我們很遙遠,但他們的存亡對於生態環境的變化,其實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世界 保育 動物

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 France
  • Gabon
  • Germany
  • Greater Mekong
  • Greece
  • Guianas
  • Hong Kong SAR
  • Hungary
  • India
  • Indonesia
  • Italy
  • Japan
  • Kenya
  • Korea
  • Laos
  • Latvia
  • Madagascar
  • Malaysia
  • Mediterranean
  • Mexico
  • Mongolia
  • Morocco
  • Mozambique
  • Myanmar
  • Namibia
  • Nepal
  • Netherlands
  • New Zealand
  • Norway
  • Pakistan
  • Papua New Guinea
  • Paraguay
  • Peru
  • Philippines
  • Poland
  • Portugal
  • Regional Office Africa
  • Romania
  • Russia
  • Senegal
  • Serbia
  • Singapore
  • Slovakia
  • Slovenia
  • South Africa
  • South Pacific
  • Spain
  • Suriname
  • Sweden
  • Switzerland
  • Tanzania
  • Thailand
  • Turkey
  • Uganda
  • Ukraine
  • United Arab Emirates
  • United Kingdom
  • United States
  • Vietnam
  • Zambia
  • Zimbabwe

  • English
  • 中文
  • 捐款
  • 訂閱WWF熊貓電子報
Menu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 關於本會
    • 40周年回顧
    • 主席的話
    • 領導層
    • 專業團隊
    • 人才招聘
    • 傳媒聯絡
    • 聯絡我們
  • 我們的工作
    • 保育政策
    • 米埔及濕地
    • 野生生物
    • 公眾教育
    • 海洋
    • 綠色城市
    • 環境融資
    • 本地生物多樣性
  • 訪客中心
    • 米埔自然保護區
    • 海下灣
    • 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
    • 中環「可持續生活實驗室」
    • 惡劣天氣安排
  • 資料庫
    • 項目資源
    • 刊物
    • 物種
    • 電子資源
    • 教與學資源
  • Top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 資料庫 » 物種

  • 資料庫
    • 項目資源
    • 刊物
    • 物種
      • 老虎
      • 大熊貓
      • 綠海龜
      • 中華白海豚
      • 黑臉琵鷺
      • 鯊魚
      • 藍鰭吞拿魚
    • 電子資源
    • 教與學資源



世界 保育 動物
物種

老虎

老虎 (Panthera tigris spp.) 是貓科動物當中體型最大的,亦是世上最迷人的動物,但同時是現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老虎是地貌保育的庇蔭物種,在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現時,野生老虎僅剩3,200隻,散佈於印度至中國東南部以及遠東俄羅斯至蘇門達臘的森林。

更多..

世界 保育 動物

華南虎

© Vladimir Filonov / WWF

大熊貓

大熊貓 (Ailuropoda melanoleuca) 是世上最具代表性和可愛的動物,天性善良,愛吃竹葉,屬熊科動物,現正面對生存威脅,如棲息地受破壞、散居、非法捕殺也是長久的問題。

更多..

世界 保育 動物

大熊貓

© Michel Gunther / WWF

綠海龜

海龜 (Cheloniidae / Dermochelyidae 科) 在海洋的生態系統中,擔當著重要角色。如果沒有海龜吃掉海草,海草會長得很高,沉積物遮擋陽光,更散播病菌。

更多..

世界 保育 動物

綠海龜

© Adam Minu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早在17世紀已於本港水域定居,牠們是香港最早的原居民之一。多在珠三角河口棲息,出沒於鹹淡水交界。中華白海豚沿岸而居,經常出現於北大嶼山近青山水域、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赤臘角,以及大澳一帶水域。偶然也在南大嶼山水域,包括分流和大小鴉洲一帶出沒。

更多..

世界 保育 動物

中華白海豚

© Lindsay Porter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是大型涉禽,身上長滿白色羽飾,鳥喙形狀獨特,成匙狀,又似琵琶,臉呈黑色,皮膚裸露,因而得名。體長約76厘米,約重一公斤。

更多..

世界 保育 動物

黑臉琵鷺

© Angus Lau

鯊魚

鯨鯊是魚類中體積最大的,可長達12米,重達12,000公斤。最小的鯊魚侏儒鯊,成年後體長只得25厘米。

更多..

世界 保育 動物

鯊魚

© Cat Holloway / WWF

藍鰭吞拿魚

藍鰭吞拿魚共分三個品種,南方藍鰭吞拿魚生活於南半球海域,太平洋藍鰭吞拿魚生活於太平洋,大西洋藍鰭吞拿魚則生活於大西洋與地中海。

更多..

世界 保育 動物

藍鰭吞拿魚

© Brian J. Skerry /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WWF

米埔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

米埔鳥類物種名單

米埔魚類

米埔蝴蝶

米埔豆娘及蜻蜓

米埔哺乳動物

米埔植物

  • 捐款
  • 訂閱WWF熊貓電子報

  • 關於本會

    • 40周年回顧
    • 主席的話
    • 領導層
    • 專業團隊
    • 人才招聘
    • 傳媒聯絡
    • 聯絡我們
  • 我們的工作

    • 保育政策
    • 米埔及濕地
    • 野生生物
    • 公眾教育
    • 海洋
    • 綠色城市
    • 環境融資
    • 本地生物多樣性
  • 訪客中心

    • 米埔自然保護區
    • 海下灣
    • 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
    • 中環「可持續生活實驗室」
    • 惡劣天氣安排
  • 資料庫

    • 項目資源
    • 刊物
    • 物種
    • 電子資源
    • 教與學資源

世界 保育 動物

建立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未來

  • 聯絡本會
  • 私隱政策
  • 版權
  • 其他辦事處
  • 訂閱熊貓電子報
  • 訂閱 RSS

本網站內所有相片、插畫及圖像的版權均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下簡稱「本會」)擁有。除非另有指明,否則下載前必須得到本會同意。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