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量 多少正常

骨量多少算正常

语音内容

骨量是通过双能X线来进行测定,正常的骨量一般指的是测定值在(-1)以上。骨量减少指的是测定值在(-1)-(-2.5)之间,骨质疏松症指的是骨量低于(-2.5),骨量在(-1)以上都属于正常范围,并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如果骨量减少,一般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或者中老年的患者,一般建议要多补充钙离子,多吃高钙食物,平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功能锻炼,要多晒太阳。如果达到骨质疏松的标准,除了积极补钙外,还要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就是说要用对抗骨吸收的药物,比如唑来膦酸等药物,来防止骨量的丢失。

相关推荐

使用云康宝体脂秤测量体重时,APP会生成一份体脂秤报告,除了大家重点关注的的体重、BMI、体脂等,报告上还有一些不好理解的指标,如骨量、骨骼肌含量等等。本系列文章将对此类指标进行详细解读,首先介绍骨量。

骨量 多少正常
云康宝体脂秤身体成分报告

为什么有些女生可以逛街一天依然健步如飞,有些女生才逛了半天却因腿脚不适早早退出扫货战场?为什么老年人摔跤后容易骨折?为什么孕妇常常会出现腰背腿疼痛?这与我们身体中的骨量有一定的联系。

骨量是指是单位体积内,骨矿物质(钙、磷等)和骨基质(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等)含量。骨量与骨密度息息相关,日常监测骨量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密度的变化。不同年龄时间段人体骨量是不同的,骨量的变化受遗传、营养、内分泌、机械性刺激及老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

骨量 多少正常
骨量存在性别差异并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骨量水平

骨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根据年龄、性别、体重的不同,骨量的正常值范围也不同。骨量偏低说明骨密度可能偏低,要警惕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骨量偏高说明骨密度可能偏高,骨的硬度较大,矿物质较多,脆性大,遭遇撞击容易骨折[2]。

我们上班族有时不注重饮食规律、不合理节食、熬夜和频繁饮酒等行为,可能会导致骨量偏高或偏低。若偶尔出现短期内轻微偏高或偏低,但身体没有明显不适,无需太过紧张。

年轻人容易出现骨量偏高的情况。如果骨量数值轻度偏高持续时间大于2周,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长期饮食营养过剩或是搭配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等。我们只需要改善作息时间,调整饮食,减少摄入无机盐食品,改变熬夜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一段时间后骨量就会恢复正常值。

年轻人较少出现骨量偏低的情况。如果骨量数值轻度偏低持续时间大于2周,首先可以从饮食上进行改善。研究显示,多食用一些如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质食品以及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对骨量增加有促进作用。其次可以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3],刺激骨骼,促进骨新陈代谢。还可以适当补充钙片以及维生素D,提升骨骼钙盐含量。

还有一些特殊群体需要注意骨量健康,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骨量 多少正常
从婴儿到老年人骨骼结构组成的变化

儿童期是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在此期骨骼迅速增长、骨量累积。在儿童时期获得良好的骨骼营养可使儿童成长为青年的时候骨量较高,并抵抗衰老所致的骨丢失,延缓骨骼衰老的时间[4]。合理膳食搭配中高强度水平的体育活动 [5],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 可以促进儿童骨量增长。

老年人随着身体功能的衰退,骨量会随之下降,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升高,发生骨折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日常使用骨量指标定期监测,对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干预调节,为老年人身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研究显示,老年人除了日常补充高蛋白食物以及钙片和维生素D外,适当的中低强度体育运动,如散步,健走等,可以有效地改善中老年人骨密度[6]。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常会出现腰腿疼痛,是由于母体对钙的需求明显增加、激素介导的骨吸收增加及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这些都可能会导致骨质的缺乏,使得哺乳期女性比同龄正常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的流失。使用骨量指标定期监测,配合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即时监测母体的骨质情况,更有利于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的身体健康。

云康宝系列体脂秤,通过BIA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出人体阻抗,能够精密测量包括体重、体脂、BMI等数据指标,还可以作为保护骨骼健康的小助手,日常监测骨量数值变化,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及运动教程,如有需要可配合医院专业的骨密度测量数据,全方面守护您的骨骼健康。

参考文献:

[1]Weaver C M , Gordon C M , Janz K F , et al.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peak bone mass development and lifestyle fac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mplementation recommendations[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16, 27(4):1281-1386.

[2]申丹妮,宋飞鹏,胥毅, 等.能谱CT与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密度测定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276-1278. DOI:10.11655/zgywylc2020.08.013.

[3] 于文君,张伟.健步走对中老年群体骨密度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7):193-194.

[4]黄蕾,南楠,岳莉, 等.儿童骨密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7):4070-4073. DOI: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8.17.75.

[5]Herrmann D, Buck C, Sioen I, et al. Impact of physical activity,sedentary behaviour and muscle strength on bone stiffness in 2-10-year-old children - cross - sectional results from the IDEFICS study[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5,12 ( 1) : 112.

[6] Lee YA, Kim JY, Kang MJ, et al. Adequate vitamin D status and adiposity contribute to bone health in peripubertal nonobesechildren[J].J Bone Miner Metab,2013,31 ( 3) : 337-34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骨科部 蔡俊灝醫師

骨質疏鬆症常常影響停經後的婦女,但男性也可能罹患此症。骨質疏鬆症涉及鈣的逐漸喪失及結構變化,會使骨骼變得更薄更脆弱,還可能因而導致骨折。

骨質密度(BMD)檢查是簡要評估骨質健康狀況的快速方法,它可以發現骨質疏鬆症,判斷未來骨折的風險,以及評估骨質疏鬆症治療的效果。

檢查骨質密度的方法

骨質密度檢查也稱為雙能X射線吸收測定法(DXA)或骨密度測定法,是用於測量骨損失的X射線技術增強形式,可以測定髖關節及脊椎的骨質密度。它與接受X光檢查有點相似,不會使受檢者感到疼痛。

中央型雙能X光吸光測定法或中央型DXA檢查,是目前受到最廣泛認可的骨質密度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已經確立的骨質密度平均值或標準值進行比較,即可得知你的骨質是否出現警訊。

DXA通常是掃瞄下脊柱和臀部,在兒童和部分成年人,有時需要做整個身體的掃描。

骨量 多少正常

雖然任何骨質密度檢查都不會百分之百準確,但若醫師要預測患者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高低,DXA檢查是重要的判斷依據。除了骨質密度檢查,醫師可能還會採取血液或尿液樣本,測試是否有其他疾病導致骨質疏鬆。

醫師會綜合評估骨折風險,包括年齡、體重、先前的骨折病史、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家族史和生活方式(如:吸菸和過量飲酒的影響)等問題,作為需不需要進一步檢查與治療的參考。

民眾也可以上世界衛生組織骨折風險評估工具網站預測自己未來10年的骨折風險。

如何看T評分(T-Score)?

通常醫師會將你的骨質密度檢查結果與30歲健康成年人的最佳或顛峰骨質密度進行比較,從而計算出一個比較值,這個比較值稱為T評分(T-Score)。

T評分為0,表示你的骨質密度等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值。T評分<0,則用負數表示,負數的值(以標準差為單位)越大,表示骨質密度越低,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自然就越高。

如下列表格所示,T評分如果在+1與–1之間,表示骨質密度正常或骨質健康。T評分如果在–1與–2.5之間,表示骨質密度低,但是尚未低到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的程度。T評分如果是–2.5或更低,表示患有骨質疏鬆症,而且T評分的負數值越大,表示骨質疏鬆症越嚴重。

骨量 多少正常

哪些人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查?

根據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建議,65歲以上的所有婦女都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不滿65歲的婦女,如果有較高的骨折風險,也應接受骨質密度測試,其臨床風險因子如下:

● 女性荷爾蒙不足:停經過早(45歲以下)、繼發性的長時間閉經(1年以上)、原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症。

● 服用類固醇藥物:每日服用劑量>7.5mg,服用時間長達1年或超過1年。

● 母系家族有髖骨骨折病史

● 較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BMI<19kg/m2 。

● 其他會與骨質疏鬆症聯想的疾病:包括神經性厭食症、吸收不良、原發性副甲狀腺亢進症、移植手術後、慢性腎功能不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長時間的固定不動、庫欣氏症候群。

● 放射線檢查證明有骨質流失和(或)脊椎畸形。

● 曾經發生骨鬆性骨折,特別是髖骨、脊椎或手腕部骨折。

● 身高變矮、駝背。

以DXA檢測骨質密度的健保規定

至於DXA檢查的健保給付,按健保署的規定如下:

● 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限副甲狀腺機能過高須接受治療者、腎上腺皮質過高者、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者、醫源性庫欣氏症候群者)

● 非創傷性的骨折

● 50歲以上婦女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

● 攝護腺癌病患在接受男性荷爾蒙阻斷治療前與治療後,得因病情需要施行骨質密度檢查。

符合上述規定的患者若因病情需要再次施行骨質密度檢查,間隔時間應為1年以上,且檢查以3次為限。

發現骨量減少即應採取對策

骨質密度檢查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幫助醫師確定哪一種預防或治療方案對患者比較適合。如果骨量減少,但尚未達到可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的程度,則稱為「骨質缺乏」。

可能導致骨量減少的因素很多,舉例如下﹕

● 遺傳因素

● 青春期骨質生長不足,顛峰骨質密度未能達到最佳水平。

● 患有對骨骼產生不良影響的疾病,或因罹患某種疾病接受治療,所用藥物對骨骼有不良影響。

● 骨質流失過快

雖然並非每一個骨量減少的人都會演變成骨質疏鬆症,但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較大,並因此有較高的骨折風險。因此,若發現骨量減少,必須及時採取措施來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如果經醫師診斷患有骨質疏鬆症,醫師可能還會建議服用藥物。目前有幾種藥物可有效減緩(甚至逆轉)骨質流失,如果不願服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今後仍須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醫師才可掌握骨質疏鬆症的發展狀況。

如何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

由於骨質流失是不可逆的,藥物治療大多只能減緩流失速度,所以最重要的是年輕時就要養成良好習慣,多補充鈣質和從事負重性的運動,以累積足夠的骨本。

骨骼營養兩大主角 鈣質與維生素D

飲食對於治療和預防骨質疏鬆症十分重要,必須獲得足夠的鈣才能建立和維持強壯的骨骼。

所有骨量減少與骨質疏鬆症的病患都需要大量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例如牛奶、酸奶、西蘭花、花椰菜、鮭魚、豆腐和綠葉蔬菜。

1杯250ml牛奶含鈣約300mg,尤其是停經後或是以乳癌停經激素(leuplin-DEPOT,柳菩林)治療的婦女,每天要攝取1200mg的鈣。懷孕或哺乳婦女,每天的鈣攝取量應達到1000-1300mg。

若是男性,在25-70歲之間的每天鈣攝取量應為1000mg,71歲及以上每天1200mg。我們每天吃的飯菜只能提供不到400mg的鈣質,換言之,大多數人從飲食中所獲得的鈣,大約只有需求量的一半或1/3。

骨量 多少正常

很多人以為骨頭湯最能補鈣,所以光喝湯不吃肉,其實喝湯補鈣遠遠不夠,而且骨鈣質基本上不溶於湯水,1公斤的骨頭煲上3-4個小時所煲出來的湯只含有20-50mg的鈣,其中並且缺少能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所以大多數醫師都會推薦使用鈣補充劑來彌補不足。

骨骼還需要維生素D來幫忙鈣的吸收,維生素D的攝取量,19-70歲每天需要600個國際單位,71歲及以上每天需要800個國際單位。

脂肪魚如鮭魚和金槍魚都是很好的來源,但因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種類不多,所以可能需要另行服用維生素D以獲得足夠的補充。

此外,飲食中要避免攝取大量的礦物質磷,因為磷會促進骨質流失。這些食物包括紅肉,碳酸飲料和加了磷酸鹽食品添加劑的產品。

大量的酒精和咖啡也會減少身體對鈣的吸收,因此骨質疏鬆症患者應避免喝過多的酒或咖啡。

鍛鍊你的骨骼 運動

運動是保持骨骼強壯的關鍵,建議大家每週運動至少3次,每次30-45分鐘。

適合的運動有兩種主要類型:

● 承重運動:例如跑步、步行、網球、芭蕾舞、爬樓梯和健美操等。

● 肌肉加強運動:例如舉重。

至於游泳和騎單車,雖然對心臟有益,但因不承擔重量,無法使骨骼變得更壯,所以無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

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

目前在臺灣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第1線藥物,主要作用機轉是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包括有選擇性的雌激素受體調控劑(口服)、雙磷酸鹽(口服或靜脈注射劑型)、類保骨素(皮下注射)及鍶化合物(口服)等。

第2線治療骨鬆的藥物為合成副甲狀腺素,可以幫助新骨骼的形成和增加骨礦物質密度,每天皮下注射,約要施打1年半。

● 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須知

近幾年來,醫界發現一些骨質疏鬆症患者,疑因長期使用(3年以上)雙磷酸鹽治療而導致下顎骨壞死或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初期症狀,因此衛生福利部於2016年11月公布的「含雙磷酸鹽類成分藥品之藥品風險管理計畫書」指出,使用藥品前須交付病人「用藥安全指引」,提醒病人用藥前及用藥期間須注意口腔狀況,以及有無出現顎骨壞死與非典型股骨骨折初期症狀。

若計劃接受牙科或口腔外科手術的患者,於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前(尤其是靜脈注射劑型),應與醫師進一步討論。而在使用雙磷酸鹽藥物治療骨鬆症期間,若發生顎骨壞死與非典型股骨骨折初期症狀,也應和醫師討論換藥或後續的治療方針。

● 補充維生素D與鈣片

另外,使用骨鬆藥物之前要注意本身是否有低血鈣的情形,應先矯正低血鈣狀況後再使用骨鬆藥物。接受骨鬆藥物治療的患者,還要定期服用足夠的維生素D(血中維生素D濃度建議至少要達到30ng/ml)及鈣片,以預防低血鈣及其相關症狀如肌肉抽筋等的發生,也才能使抗骨鬆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66期